(正式版)JBT 9630.2-2024 汽轮机铸钢件无损检测 第2部分:超声检测_第1页
(正式版)JBT 9630.2-2024 汽轮机铸钢件无损检测 第2部分:超声检测_第2页
(正式版)JBT 9630.2-2024 汽轮机铸钢件无损检测 第2部分:超声检测_第3页
(正式版)JBT 9630.2-2024 汽轮机铸钢件无损检测 第2部分:超声检测_第4页
(正式版)JBT 9630.2-2024 汽轮机铸钢件无损检测 第2部分:超声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040CCSK54JB代替JB/T9630.2—1999Nondestructivetestingofsteelcastingforsteamturbines—Part2:Ultrasonicte2024-03-29发布2024-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JB/T9630.2—2024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超声检测基本要求 14.1检测表面要求 14.2检测用设备和材料要求 14.3试块 15检测方法和灵敏度调整 15.1A1、A2检测方法 25.2B检测方法 25.3检测频率 25.4补偿 25.5其他检测灵敏度 36扫查 36.1扫查顺序 36.2扫查重叠 36.3扫查方向 36.4扫查灵敏度 3 38缺陷的评定 38.1应评定的缺陷或信号 38.2非裂纹类缺陷的评定方法 39质量要求 49.1A1、A2检测质量要求 49.2B检测质量要求 510缺陷处理 511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 511.1记录 511.2检测报告 6附录A(规范性)A1检测对比试块要求 7附录B(规范性)A2检测对比试块要求 8附录C(规范性)B检测对比试块要求 9附录D(规范性)铸钢件受检部位分区扫查典型图示 10图A.1A1检测用对比试块图 7图B.1A2检测使用的试块图 8图C.1B检测对比试块图 9图D.1汽缸管口位置的检测区域及探头布置图 11JB/T9630.2—2024图D.2阀壳管口位置的检测区域及探头布置图 11图D.3过渡段管口位置的检测区域及探头布置图 11图D.4合金堆焊位置的Ⅰ级检测区域及探头布置图 12图D.5水平法兰面和垂直法兰面检测区域布置图 12图D.6探头布置图 13图D.7补焊位置的检测区域及探头布置图 13表1A1、A2检测方法探头选用表 表2B检测方法探头选用表 表3铸钢件A1、A2检测质量等级 4表4铸钢件B检测缺陷长度要求 5表A.1A1检测试块尺寸要求表 表B.1A2检测试块尺寸要求表 表C.1B检测试块尺寸要求表 表D.1铸钢件各部位扫查要求 10JB/T9630.2—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JB/T9630《汽轮机铸钢件无损检测》的第2部分。JB/T963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磁粉检测;——第2部分:超声检测。本文件代替JB/T9630.2—1999《汽轮机铸钢件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与JB/T9630.2—1999相比,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超声检测的表面准备要求(见4.1,1999年版的5.2、5.3);b)更改了试块的表述方式,引用了JB/T8428相应要求(见4.3,1999年版的4.3)。c)更改了不同壁厚区域直探头和双晶探头检测组合要求(见5.1、5.2,1999年版的6.1);d)删除了原标准的缺陷分类定义(见1999年版的7.3);e)增加了铸钢件缺陷壁厚方向尺寸的测量的要求(见8.2);f)更改了铸钢件缺陷壁厚方向尺寸的验收要求(见9.1.2、表3,1999年版的8.2)g)增加了斜探头超声检测的验收要求(见9.2);h)更改了补焊区返修后的超声检测要求(见10.2,1999年版的9.2);i)增加了直探头扫查高灵敏度试块的尺寸范围,调整了平底孔直径要求(见附录B);j)增加了斜探头扫查灵敏度试块的尺寸范围(见附录C表C.1);k)增加了铸钢件不同部位超声检测方法要求(见附录D)。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的主要起草人:宋士勇、徐茂琦、方崇华、陈辉、于海洋、许存官、徐新华、陈军、卢东军、方建斌、王扬。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8年首次发布为ZBK54010—1988;——1999年修订时,将该专业标准转化为JB/T9630.2—1999;——本次为第二次修订。1JB/T9630.2—2024汽轮机铸钢件无损检测第2部分:超声检测本文件规定了汽轮机铸钢件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对缺陷进行分级的方法,规定了检测的质量等级要求、对缺陷进行检测和评定的要求、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本文件适用于碳钢、合金钢和非奥氏体不锈钢厚度不超过600mm的电站汽轮机用铸钢件超声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233.1—2009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JB/T8428无损检测超声试块通用规范JB/T9214无损检测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JB/T10061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超声检测基本要求4.1检测表面要求铸钢件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a为6.3μm,毛坯表面的粗糙度Ra为12.5μm。表面不应存在妨碍超声检测的涂料、污垢、焊瘤、刀纹、凹凸不平等。4.2检测用设备和材料要求超声检测设备应符合JB/T10061的规定。超声检测系统的水平线性误差应小于或等于1垂直线性误差应小于或等于5测试方法按照JB/T9214规定进行。耦合剂应能够使探头与检测面良好接触,可用浆糊、机油或甘油等具有适当高粘性的液体作为耦合剂,实际检测和校正所用的耦合剂应相同。4.3试块应使用与铸钢件材质相同或相近并经同一热处理方法所得的材料制作对比试块,对比试块不应有铸造气孔以及大于或等于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对比试块应符合JB/T8428的要求,形状和尺寸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5检测方法和灵敏度调整2JB/T9630.2—20245.1A1、A2检测方法5.1.1A1、A2检测方法的探头选用A1、A2检测方法的探头选用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A1、A2检测方法探头选用表5.1.2A1检测方法灵敏度采用附录A的一组φ6mm平底孔试块。检测时,按照检测深度将一组φ6mm平底孔调整到屏幕的合适高度制成DAC曲线,曲线深度应覆盖检测深度,以此曲线作为记录参考线。允许采用探头自带的AVG曲线调整灵敏度。5.1.3A2检测方法灵敏度采用附录B的一组φ2.4mm平底孔试块。检测时,按照检测深度将一组φ2.4mm平底孔调整到屏幕的合适高度制成DAC曲线,曲线深度应覆盖检测深度,以此曲线作为记录参考线。5.2B检测方法5.2.1B检测方法的探头选用B检测方法探头选用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B检测方法探头选用表深度≤50mm,60°~70°5.2.2B检测方法灵敏度B检测方法采用附录C的一组横孔试块。检测时,将不同深度横孔反射波调整至屏幕合适高度制成DAC曲线,曲线的深度应覆盖检测深度,以此曲线作为记录参考线。5.3检测频率应使用频率不低于2MHz的超声波进行检测。因铸造组织结构影响而使用频率低于2MHz的超声波时,应在检测报告中说明。5.4补偿3JB/T9630.2—2024铸钢件检测表面与试块测试表面的粗糙度、曲率半径以及铸钢件与试块的材质衰减存在差异时,应对上述曲线分别进行补偿修正。5.5其他检测灵敏度供需双方可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协商使用其他灵敏度进行A1、A2检测,但灵敏度不得低于φ6mm平底孔。6扫查6.1扫查顺序为方便检测和记录,应在铸钢件的检测面画出300mm×300mm的方格(小尺寸铸钢件检测面可相应缩小方格尺寸),逐个区域进行扫查,并进行标记。6.2扫查重叠应确保两个相邻扫查带的重叠在探头晶片尺寸(直径或边长)的10%以上,扫查速度小于或等于150mm/s。6.3扫查方向6.3.1采用A1或A2检测方法时,应尽可能从铸钢件两个相对表面进行扫查。通过两个相对表面可以保证整个壁厚的有效检测时,可仅使用单晶直探头。无法从两个相对表面的有效检测时,应采用双晶探头检测或直探头和双晶探头组合检测。6.3.2采用B检测方法时,应从补焊区各个方向、结构焊缝两侧前后拉动扫查。6.3.3铸钢件各部位推荐的扫查方向和区域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6.3.4因几何形状或尺寸限制无法扫查或存在扫查不到的部位,应在正式检测前通知需方,并在检测报告中加以说明。6.4扫查灵敏度扫查时,应将灵敏度提高6dB;对缺陷进行评定时,再降低到灵敏度初始值。7复验检测完成后,应进行灵敏度校验。如果出现灵敏度降低大于2dB,应对灵敏度校验前检测的区域进行复验。8缺陷的评定8.1应评定的缺陷或信号8.1.1达到或超过第4章100%DAC曲线或AVG曲线的缺陷回波应进行评定。8.1.2底面回波高度降低到正常底面回波高度的25%及以下区域,经判断确认因几何形状引起的底波高度降低可不作评定。8.1.3确认为裂纹性质的,不论其回波高度如何,均应评定。8.2非裂纹类缺陷的评定方法4JB/T9630.2—20248.2.1缺陷面积的测量8.2.1.1达到或超过100%DAC曲线或AVG曲线的缺陷回波,将探头移动到缺陷回波高度降低到50%DAC曲线或AVG曲线位置时,以探头中心点(直接标在检测面上)确定缺陷边界,求出缺陷面积。8.2.1.2缺陷回波高度达到或超过100%DAC曲线或AVG曲线,但由于几何形状限制,探头稍一移动,缺陷回波即下降或消失者,此种缺陷的面积以1cm2计算。8.2.1.3底面回波降低到正常高度的25%及以下的衰减区域,将探头移动到底面回波降低75%的位置时,以探头中心点确定缺陷边界,求出缺陷面积。8.2.1.4一个评定框内存在多个缺陷时,累计缺陷的面积为各个缺陷面积之和。8.2.2缺陷壁厚方向尺寸测量缺陷在壁厚方向上的尺寸按GB/T7233.1—200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a)单个缺陷在壁厚方向的尺寸为缺陷距同一检测面最远与最近距离之差;b)不同检测位置的两个缺陷边界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10mm时:.缺陷深度在壁厚方向有重叠的,缺陷在壁厚方向的尺寸为上述缺陷距同一检测面最远与最近距离之差;.缺陷深度在壁厚方向无重叠的,缺陷在壁厚方向的尺寸为上述缺陷的累加。c)同一检测位置存在两处及以上不同深度的缺陷时,缺陷在壁厚方向上的尺寸为上述缺陷的累加。9质量要求9.1A1、A2检测质量要求9.1.1裂纹不应存在判定为裂纹性质的缺陷。9.1.2非裂纹类缺陷等级采用A1、A2检测方法时,非裂纹类缺陷的质量等级见表3。以检测面内15cm×15cm评定框所含缺陷面积划分质量等级,评定质量等级时,评定框应置于缺陷程度最严重的部位。表3铸钢件A1、A2检测质量等级%1E000002O8C3OC4O5JB/T9630.2—2024C表3铸钢件A1、A2检测质量等级(续)%5OC注1:内、外和中间层以铸钢件的厚度划分,内层和外层为1/3铸钢件厚度且最大为30mm。对于处于内、外层与9.2B检测质量要求9.2.1裂纹和未熔合,不论其长度大小,均判定为不合格。9.2.2波高超过参考线的缺陷长度不应超过表4的情况,否则需要进行返修。缺陷长度采取绝对灵敏度测长法。表4铸钢件B检测缺陷长度要求t>18~≤57≤(1/3)t>5710缺陷处理10.1超声检测结果低于检测部位所规定质量等级要求时,则该铸钢件判定为不合格。10.2不合格铸钢件中超过质量等级规定的缺陷应去除并补焊,补焊区域应按D.5要求进行检测和评11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11.1记录11.1.1范围低于检测灵敏度的单个缺陷可不做记录,超过参考线的缺陷和底面回波高度降低到正常底面回波高度的25%及以下的情况均应记录。11.1.2方法6JB/T9630.2—2024可采用简图、照片拍摄宏观位置图,加配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方法,也可采用简图记录,并以典型缺陷照片加以说明。11.1.3内容缺陷记录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缺陷位置:缺陷位于铸钢件的部位,距离典型参照物的距离。b)缺陷当量:以参考曲线+dB的形式标识当量大小。c)缺陷照片:典型缺陷波形的照片。d)缺陷部位的大小:缺陷的长、宽和深度分布范围。11.2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订货单位和合同号或委托单位。b)铸钢件名称、图号、炉号、顺序号、材料牌号。c)检测时机、热处理状态、表面状态。d)检测设备型号、探头型号、耦合剂种类。e)检测灵敏度、校准方法和试块规格。f)检测记录(含检测部位、缺陷记录等信息,因几何形状或尺寸限制而未能检测的部位说明)。g)检测结果和检测结论。h)试验者、审核者签名或盖章、级别。i)报告编号和签发日期。7JB/T9630.2—2024(规范性)A1检测对比试块要求A.1A1检测用对比试块A1检测用对比试块形状如图A.1所示。D——试块直径。图A.1A1检测用对比试块图A.2试块尺寸试块尺寸见表A.1,试块全长L1超过250mm时追加修正试块。表A.1A1检测试块尺寸要求表LLDB+20B8JB/T9630.2—2024(规范性)A2检测对比试块要求检测深度小于或等于50mm,进行A2检测时使用的试块形状如图B.1,尺寸按表B.1。图B.1A2检测使用的试块图表B.1A2检测试块尺寸要求表1234567895检测深度大于50mm进行A2检测时,还应补充其他试块绘制曲线,试块形状按照图A.1,平底孔探测距离应覆盖检测深度,孔径尺寸为φ2.4mm。9JB/T9630.2—2024(规范性)B检测对比试块要求C.1B检测使用的试块形状如图C.1。标引序号说明:图C.1B检测对比试块图C.2试块尺寸按表C.1。表C.1B检测试块尺寸要求表T12>25~≤513>51~≤1024>102~≤1525>152~≤2036>203~≤2547>254试验件厚度超过254mm时,每增加51mm或其零数,标准JB/T9630.2—2024(规范性)铸钢件受检部位分区扫查典型图示D.1铸钢件的各个部位扫查区域划分和扫查方向铸钢件各部位扫查要求见表D.1。表D.1铸钢件各部位扫查要求1汽缸、阀门、过渡段除坡口区域,2司太立合金堆焊区两侧加203汽缸、阀门,喷嘴室、隔板套(持4扫查范围为补焊位置及热影响5A1、B6所有铸钢件除序号1、2、3、4、5D.2铸钢件管口部位的检测带坡口的管口,扫查时,图示的L1长度按A2扫查,其余L2长度按A1扫查,L1的长度一般为管口端面向远离端口方向的100mm范围,管口长度不足100mm时,按实际长度,无坡口的管口,管口端面至圆滑面长度L均按A1扫查执行。相应的管口结构和扫查示意图见图D.1、图D.2、图D.3。JB/T9630.2—2024图D.1汽缸管口位置的检测区域及探头布置图图D.2阀壳管口位置的检测区域及探头布置图图D.3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