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过程_第1页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_第2页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_第3页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_第4页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儿童心理过程的一般规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第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认知概述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情感和情绪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学前儿童情绪理解和情绪控制第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一、认知概述

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认识是过程,知识是结果。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第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强调感觉器官的直接参与)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范反映。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就是知觉。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请尝试举出几项感觉现象的例子......第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这两只杯子,我们都感觉到了什么?色、香、味、触……第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触觉、味觉和嗅觉

1、触觉研究发现:胎儿在三个月时已经有触觉,在胎儿活动中,胎儿的手和其他身体部位建立了联系,胎儿会抓窝脐带,也会抚摸自己的脸。新生儿对身体接触的敏感区(触觉敏感区):手心、脚心、生殖器新生儿对温度的感觉:对低于体温的温度比高于体温更敏感。触觉的敏感性有助于推动婴儿对环境的反应、有助于新生儿的身心发育。第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口腔触觉——儿童一出生就有口腔触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周岁以前,口腔触觉是儿童认识物体的主要手段。(二)手的触觉——抓握反射就是手的触觉的表现,手的无意性抚摸是继抓握活动之后出现的手的动作。比如,婴儿的手无意的碰到被子的边沿,他会沿着边沿抚摸被子,这是一种无意地触觉活动,也是一种早期的触觉探索。(三)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即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活动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大约在出生后5个月左右。手眼协调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到东西。第8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较低成人对孩子的痛情绪可以起暗示作用第9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味觉和嗅觉

胎龄6个月时,胎儿能够分出苦味、甜味和酸味。对胎儿味觉偏好的医学研究(1992)发现,当母体内的羊水偏甜是,胎儿喝的更多。

在另外的一项研究中,新生儿表现出喜欢闻正在哺乳的女人的气味胜过没有哺乳的女人气味。

到一岁左右时,婴儿的触觉、味觉和嗅觉已经和成人大体相当。第10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视觉

视觉——儿童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之一。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就有看的能力,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视觉敏度——指精确的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我们通常说的视力。新生儿的最佳视距在20cm左右;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视力可达20∕100;出生后6个月左右的婴儿视力可达20∕20;相当于常用视力表的1.0,即成人的正常视力。我国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1—2岁,视力为0.5—0.6;3岁,视力可达1.0;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第11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新生儿的眼睛还不能准确地聚焦;心理学家用测试成人的方法测试新生儿,发现,在新生儿眼里,一个距离6米的物体,相当于成人从200米远看这个物体。我们成年人看较远的东西不清楚,看较近的东西清楚,而新生儿则不同,在他们眼里,一个东西不管距离1米还是距离10米,他们都看不清楚。这是因为,他们的晶状体不能聚焦,他们不知道在身边有东西需要留意。即便是从近处看人的面孔,也是模糊的。第1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新生儿的颜色视觉刚出生的婴儿即表现出颜色偏好:喜欢注视彩色胜过灰色。蓝色、紫色受到婴儿的喜爱,红色能激发其婴儿特别的兴奋。第1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视觉发展视敏度(视力)颜色知觉(辨色力)6个月以内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感期3个月的婴儿可以根据明度辨别颜色1-2岁视力为0.5-0.6,4-5岁,视力趋近成人7-8岁开始受物体固有颜色的影响第1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新生儿的听觉及听觉偏好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应;出生后半个月,听觉与视觉就能协调。新生儿的听觉偏好: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最爱听母亲的声音;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高音调的声音。听觉辨别:2~3个月的婴儿即可以辨别极其相似的语音,如ba,pa;ma,na;4-5个月就能辨别自己名字的声音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听觉的个别差异第1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新生儿的多通道感觉联合视觉听觉联合视觉触觉联合视觉动觉联合(如模仿行为)第1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出生5天的婴儿就具备对某种模式的偏好,两个月大的婴儿能对部分进行整合感知,如人脸识别深度知觉判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距离的能力方位知觉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先上下(3岁),后前后(4岁),最后左右(5岁辨别身体左右,7-8岁辨别客体的左右,11-12岁才完全掌握)第1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知觉恒常性有研究发现,婴儿出生后一周就具备大小和形状的恒常性第18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分类与记忆的过程记忆内容:符号记忆和形象记忆意识的参与程度: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记忆的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与遗忘:第19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婴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以再认为主:7个月的婴儿会寻找视野中消失的物体,9个月的婴儿具备延时模仿能力(能模仿24小时以前见到过的原型动作)第20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幼儿的记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前者占优势,且受活动方式影响较大,记忆效果上:实际活动条件下>游戏条件下>实验条件下(伊斯托米娜)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幼儿缺少“同化”材料,意义识记较弱,机械记忆能力较强,但不宜过度使用,防止影响探索世界的欲望再认和回忆(再现):存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第21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自传体记忆适宜的对话方式有益于幼儿自传体记忆能力的发展:用具体的问题提问,使幼儿可以回忆起较多的线索,不宜使用开放性问题。女孩比男孩的自传体记忆能力好,西方文化中的儿童比东方文化中的儿童更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情和喜好记忆恢复现象只在幼儿身上存在,且智力落后儿童身上不存在第2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儿童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如分类、分组,年龄不能组织的水平也不同提取策略:提取方式:再认和回忆,其核心是对线索的利用(以实地情景为主)第2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思维概述思维与感知觉的区别思维的特点(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幼儿早期)2、具体形象思维(幼儿中期)3、抽象逻辑思维(学前晚期出现萌芽)第2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第2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知运动阶段(0-2岁)反射练习时期(0-1月):先天反射行为动作的发展与协调习惯动作时期(1-4月):反射行为动作的重复与扩大有目的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10月):动作目的显现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时期(10-12月):动作的目的与手段分化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能通过不断实验找出办法智力的综合时期(18-24月):会想出办法第2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前运算阶段(2-7岁)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开始运用象征符号(语言或其它符号如以竹竿做马),语言符号以具体词为主;容易产生概念扩大化的错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4-7岁):处于象征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的时期,只能注意事物的显著特征或状态,不能注意到过程,思维缺乏守恒和可逆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三山实验/programs/view/R7vApJtDbmM/第2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运算以具体事物为支持,抽象问题难以回答守恒概念形成:自我中心化消失,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7-8岁质量守恒9-10岁重量守恒11-12岁体积守恒第28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可以运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想象和思维,会运用概念进行假设第29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后皮亚杰时期的认知研究表征表征在获得客体永久性之前就已获得(6月大婴儿存在对简单运动延时模仿概念30-36个月儿童习得了一些关于符号的概念如玩具车代表汽车(表征洞察)、把自己当娃娃与玩具娃娃进行比较(双重表征)、意识到自己名字代表自己(表征特定性)推理儿童的推理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好(见教材实验P83)第30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结新近的心理学研究倾向认为,儿童头脑中拥有形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最初资源,尤其是对数学、物理、生物、心理等特殊领域的最初知识(朴素理论)。儿童发展的结果就是这些特殊领域知识的增多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第31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一、情绪和情感教材观点: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前者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后者多余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第32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情绪起源的观点原始情绪说:(华生)三种基本情绪恐惧怒爱情绪分化说:婴儿首先具有一般性激动,然后逐步分化出复杂情绪孟昭兰的观点:婴儿从种族进化进程中,通过遗传获得约8-10中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第33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微笑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自发性(内源性)的微笑(0-5周)外源性的微笑(3、4周时开始出现,5周大后较为明显)第34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痛苦与悲伤有持续的不良刺激引起(饥饿、分离等)表现——哭泣,分为基本的哭泣(饥渴)、愤怒的哭泣、痛苦的哭泣(Wolf,1969)婴儿的哭泣有明显的性别和个体差异第35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焦虑与恐惧焦虑——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心理上产生一种惶惶不安的心态,焦虑往往与恐惧同时出现恐惧——对正在发生事情的害怕心理学前儿童入园的分离性焦虑第36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愤怒需要不能被满足所产生的情绪表现为哭闹、发脾气、侵犯他人等学前儿童愤怒的原因生理习惯——不愿吃饭、睡觉(2岁以下居多与权威的矛盾——被惩罚等(3-4岁儿童占45%)与人的关系——不被注意、理解,不愿分享玩具(4岁以上儿童)愤怒会引发攻击行为,这是要注意的第37页,共4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总结——婴儿情绪总体上不稳定,到幼儿园后期才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