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明行

②相差而去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

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

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答案】(1)相约(约定);舍弃(丢下);回头看

(2)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②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

回地走进了家门。

(3)B

【解析】【分析】(1)"陈太丘与友期行"大意是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的意思是相

约(约定)。"相委而去"大意是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的意思是舍弃(丢下)。"元方入

门不顾"大意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的意思是回头看。

(2)第一句抓关键词:期行(约定同行)、委(舍弃)、去(离开);第二句抓关键

词:引(拉)、顾(回头看)。

(3)B项,原文并没有说陈元方喜不自禁。故选B。

故答案为:⑴相约(约定);舍弃(丢下);回头看

⑵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②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

地走进了家门。

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

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句意,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词义。注意文言词语的

一些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重点词语的理

解,注意平时对文言语句翻译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做到“信、达、雅"。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

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

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郭仪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侬问:“儿曹何

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饭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

"使君何日当还"。饭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饭为违信于诸儿,

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饭传》,略有改动)

【注】①郭仪(jf)始至行部:郭仪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

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丘食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迄(开始)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3)从《陈太丘与友期》和本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⑴C

(2)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

"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3)做人要讲信用;郭仅守信(或:郭仪不违信于儿童)。

【解析】【分析】(1)"及事讫":等到事情办完。"讫":完毕,结束。故选C。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尊君":你爸爸。"君":您。"去":离开。

(3)《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做人要讲信用;本文讲的是郭仪不违信于儿童。归纳起来就

是说话要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讲诚信。

故答案为:⑴C;

⑵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

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3)做人要讲信用;郭仅守信(或:郭饭不违信于儿童)。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

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

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

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

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郭伊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仪

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

郭依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仪叫别

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仪怕失信于孩子们,于

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日期才进城。郭仪做人就是这样说到做到。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期日中()

②相委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答案】(1)相约,约定;丢下

(2)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②约定的时

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期":相约,约定。委:丢下。所以千万不

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引":拉。"顾":回头。"期":约定。"去J离开。

故答案为:⑴相约,约定;丢下

⑵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②约定的时间

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点评】⑴此题重点考查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

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

不离词,词不禺句。

【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

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①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

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专嶷②焉。匣而埋诸土,期年③出

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日:“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刘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注:①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桐,桐

木,制古琴的材料;②古嶷(kuan):古代的款式。③期(ji)年:满一年。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而为琴斫:砍削B.使国工视之使:让:派

C.抱以适市适:到......去D.易之以百金易:容易

(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弦而鼓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B.工之侨闻之求闻之若此

C.匣面埋诸土家无井面出溉汲D.自幺为天下之美也可以为师矣

(3)请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村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又谋诸篆工,作吉簌焉

②岂独一琴战?莫不然矣。

(4)《工之侨献琴》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1)D

(2)A

(3)①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②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

一个不是这样的。”

(4)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

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盲目崇古非今,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

【解析】【分析】(1)D.易之以百金易:换,交易。

(2)A.都是动词,弹。B.动词,听说/名词,消息。C.表顺接/表因果。D.认为/凭......做。

(3)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谋:商量。岂:难道。然:这样。

(4)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有个大官路

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

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

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

气,讥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道路的社会现实。

故答案为:⑴D;⑵A;

⑶①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②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一

个不是这样的。"

⑷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

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盲目崇古非今,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

⑷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

同一把琴,不同的装饰,对待它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结合生活来看,可以直接说从故

事中得到的启示,也可以从反面告诫人们什么。

【附参考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

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

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

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

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

"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

无不如此啊。"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给诗句中加下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山岛竦峙________

②室甚至哉

(2)下列诗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靠近)

B.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C山岛竦峙(耸立)D.幸甚至哉(达到极点)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B.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

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C.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他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话的妙处。

(5)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诗人在碣石山上看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案】(1)songzhi;xing

(2)A

(3)C

(4)这句话运用夸张和奇特的想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

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5)示例:登高而望,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海水荡漾着层层的博波纹,脚

下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山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葱茏苍翠,百草丰美茂

盛。一阵萧瑟的秋风吹来,飒飒作响,树木发出籁簌的声音,大海在箫瑟的秋风中,汹涌

起伏着不尽的波澜!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竦"不要读成"sh『>峙"不

要读成旬”。

(2)A临:登上。BCD解释正确。

(3)ABD赏析正确。C"戛然而止”"悲从中来"理解都是错误的,曹操这首诗没有表达这种

感情。

(4)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

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显然运用的是夸张和想象,结合诗歌写作

背景分析,这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

有实,实中有虚,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句诗都是实

写,写诗人登上碣石山所看到的景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有:水、山岛、树木、百草、秋

风、洪波。在头脑中想象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⑴sdng;zhi;xing

(2)A;(3)C;

⑷这句话运用夸张和奇特的想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

"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⑸示例:登高而望,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海水荡漾着层层的博波纹,脚下

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山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葱茏苍翠,百草丰美茂盛。

一阵萧瑟的秋风吹来,飒飒作响,树木发出籁簌的声音,大海在萧瑟的秋风中,汹涌起伏

着不尽的波澜!

【点评】⑴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

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⑵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汉语里有不少词语都是多义词,对于多义词的理解一定要结

合语境,另外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⑶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

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

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

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⑷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

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

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⑸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

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

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寒雪日内集

③撒盐空中差可拉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咏雪》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

的家庭氛围。

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

轻的一代人。

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

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

D."未若柳絮因风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

【答案】(1)子侄辈;家庭聚会;比、像

(2)①一会儿,雪下得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他)

哥哥的女儿谢道镉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C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句子意思,注意"儿女""内

集"都是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

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骤:急(速),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疑问代词,什么;

似,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一会儿,雪下得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

像什么呢?"②未若:比不上;因:凭借。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镉

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ABD分析理解正确。C.此句分析不正确。将静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春天

的温暖。

故答案为:⑴子侄辈;家庭聚会;比、像

⑵①一会儿,雪下得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他)哥

哥的女儿谢道镉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⑶C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

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

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⑶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

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

可。

7.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其一犬坐于前"这个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

于前

(2)解释划线词语。

①恐前后受其敌②屠自后断其股

(3)翻译句子。

①骨己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夫"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5)文章里的狼有什么性格特征?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案】(1)B

(2)攻击、胁迫:大腿

(3)骨头已经丢完了,但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追赶。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

是增添笑料罢了。

(4)开始很害怕,丢骨头给狼,后来镇定下来,跑到柴堆下,拿走屠刀,最后坚定下来,

用到砍死狼。

(5)婪、狡诈、凶狠。告诉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要坚决斗争,才能胜利。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这句话的主语

是"其一","犬坐于前"是谓语,主谓之间应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其一/犬坐

于前。故选Bo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敌"这里做动词用,攻击、胁迫

的意思,"股"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大腿的意思。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并驱:一起追赶。故:原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骨头已经丢

完了,但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追赶。②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止:只;耳:

罢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4)结合故事具体内容分析,屠户天晚回家,当看到两只狼紧跟着自己走了很远时,屠

户非常害怕,他抱着侥幸心理把骨头一块接一块扔给狼,但是狼任然跟着自己,这是屠户

更加害怕。后来遇到柴草堆,屠户就镇定下来跑到柴草堆下,拿起屠刀对着狼。当他看到

眼前的那只狼眼睛好像是闭上了时,他就非常坚决地勇敢地杀死了狼。据此分析答题意对

即可。

(5)结合文中狼的动作神情等分析,从"两只狼缀行甚远,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

驱如故”可以看出狼的贪婪,从"眈眈相向"可以看出狼的凶狠,从"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

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等可以看出狼的狡诈。结

合第(4)题对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及结果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这篇文章讽喻了对像狼一样的

恶势力不能妥协、要坚决斗争,才能胜利。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1)B

⑵攻击、胁迫;大腿

⑶骨头已经丢完了,但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追赶。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

增添笑料罢了。

⑷开始很害怕,丢骨头给狼,后来镇定下来,跑到柴堆下,拿走屠刀,最后坚定下来,用

到砍死狼。

⑸婪、狡诈、凶狠。告诉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要坚决斗争,才能胜利。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

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

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

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多方面归类。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

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

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⑸①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

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②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启示的

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

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

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③视久之,

亦不自识。诟④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③熟:仔细。④诟:责

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侄罔然而止/俄面雪骤B.丞相自惹也/未惹柳絮因风起

C.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下车引之D.张丞相好草书而丕工尊/君在丕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3)这则故事中该受到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答案】(1)C

(2)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3)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因为他不听劝告,知错不改。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别人。

【解析】【分析】(1)A表修饰;表承接。B如此,这样;比作。C代词。D否定词,不

是;通假字,通"否"。

(2)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次(他)偶然想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

纸。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一日得句/索笔疾书/

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故事中的张丞相让侄儿抄写自己写的字,因他写得太潦草,侄

儿不认识去问他,他不是说自己写得潦草,而是责怪侄儿问得晚了。由此可知这个故事应

该受责怪的是张丞相。

故答案为:⑴C

⑵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⑶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因为他不听劝告,知错不改。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别人。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

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

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

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

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不是很擅长。爱好草书的一批人都讥笑(嘲讽)他,他

却不以为然。一次,(他)偶然想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他

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

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

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至于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了。"

9.读课文《学弈》与课外段《诫子书》,然后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俭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①非澹泊无以明志⑵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⑷多不接世

(2)给下面语句标上标点符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写出下列句子大意。

淫慢则不能励精,俭躁则不能治性。

(4)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5)比较《学弈》与《诫子书》在内容上相同点及不同点。

【答案】(1)"澹泊"也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过度怠慢;励精:振奋精神;跟

随;接触社会,为社会所用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过分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过分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4)学须静,才须学。

(5)相同点:都讲了学习应注意的问题。不同点:《学弈》侧重从专心致志地学习这一点

来谈;《诫子书》从学须静,才须学来谈。《诫子书》除了谈学习之外,还谈了修身养性

等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

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①非澹泊无以明志:"澹泊"也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⑵淫慢则不能励精:过

度怠慢;励精:振奋精神。③年与时驰:跟随。⑷多不接世:接触社会,为社会所用。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依据句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

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

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则",就;"躁",

急躁。句意为:过分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