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金兰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月考监测试题_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金兰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月考监测试题_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金兰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月考监测试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期金兰高中教育集团七年级联合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得附页。3.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无锡是京杭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古运河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一段“运河版、江南水弄堂”,堪称古运河听精华绝品。“水弄堂”两岸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码头石埠,错落有致,构画出江南“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让无数中外游客如痴如醉,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谁统治时期开凿的?()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隋炀帝继位……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材料认为秦隋两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家连年征战B、统治残暴,矛盾激化C、农民起义频发D、大兴土木,不惜民力3、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4、“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①一起饮茶诵诗的年轻人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③遣唐使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6、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总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引领唐朝走向辉煌的共同经验,对今天我们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将有巨大的借鉴作用。下列属于他们的共同经验的是()A、戒奢从简B、重视人才C、整顿吏治D、平定叛乱7、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到来8、“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是贴在中国送往意大利米兰的抗疫物资上面的唐诗名句。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被誉为“诗仙”、“诗圣”的唐代诗人分别是()A、李白、白居易B、李白、杜甫C、李白、欧阳询D、杜甫、白居易9、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0、关键词检索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方法。李华在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据此判断李华学习的是()A.后梁政权的建立B.黄巢起义C.唐朝的灭亡D.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11.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各州府设通判C.削弱相权 D.镇压黄巢起义12.北宋在历史上被称为“弱宋”,与辽、西夏都进行了议和,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的相同内容是()A.辽、西夏对宋称臣B.北宋给辽、西夏岁币C.辽、西夏给北宋岁币D.辽、西夏推行汉化13.一位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列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A.开始使用牛耕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4.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时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由此可知行省的设置()A.推动了教育公平B.削弱了君主权力C.结束了藩镇割据D.加强了中央集权15.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推进变法。其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割据军阀,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富国强兵,克服统治危机 C.实行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经济 D.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16.陆游的诗《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句,使得“大散关”一举成名。这里的淮水至“大散关”成为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A.南宋与金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辽 D.北宋与西夏17、以下历史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完颜——王兀颜——朱蒲查——李颜盏——张契丹银币契丹文铜镜西夏皇陵鸱吻女真改汉姓表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B.大动荡和大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经济重心的南移18.《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下列内容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各部C.实行行省制D.灭南宋,完成统一19.元朝时形成了“回回遍天下”的局面,据考证,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先人就是元朝时期迁徙到内地的维吾尔族,这反映了元朝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 B.行省制度的实行 C.专制统治加强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20.元朝时期,中央设立机构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该机构是()A.西域都护府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二.材料综合题:(共3小题,21题14分,22题19分,23题7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隋唐时期著名皇帝的统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皇帝措施影响①发展经济,多次减税人民负担较轻,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创立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修订《开皇律》刑律较轻。开皇之治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历史教训;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重视人才选拔,完善科举制度;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实行②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如文成公主入藏。③武则天打击敌对官僚贵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和武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唐玄宗改革科举制度,重用贤能,姚崇和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轻徭薄赋;注重文教,编修经籍=4\*GB3④(1)、请同学们把表格中①②③=4\*GB3④补充完整.(8分)(2)、请根据表格内容说一说几位皇帝治国措施的相同点有哪些?(4分)(3)、请你归纳隋唐时期历史特征。(2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日:“白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赵普日:“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贵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很多人说起宋朝,第一反应是宋朝无能的军队。其实这是一个理解的误区,在建立初期,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是相当强的,甚至可以与契丹骑兵进行正面较量。但是仅仅30年之后,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弱。到了宋朝中期,甚至只有西北军团还拥有一些战斗力,其余的部队都是花架子。材料三材料四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材料五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的太祖指谁?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什么?太祖采取了赵普的建议,如何“收其钱谷的?(6分)(2)材料二中,导致宋朝中期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的主要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分)(3)材料三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哪个地区?宋朝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2分)(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开始和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4分)(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五中汤因比“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的原因。(任答两点即可)(4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史·地理志》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