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初二(上)期末物理试卷汇编:物态及其变化章节综合_第1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上)期末物理试卷汇编:物态及其变化章节综合_第2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上)期末物理试卷汇编:物态及其变化章节综合_第3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上)期末物理试卷汇编:物态及其变化章节综合_第4页
2022年北京初二(上)期末物理试卷汇编:物态及其变化章节综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北京初二(上)期末物理汇编物态及其变化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2·北京·清华附中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烧开水的时候壶口的“白气”是壶内的高温水蒸气B.冬天呼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屋内冰箱门打开后出现的“白气”是屋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干冰周围的“白气”是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的2.(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唐诗《小寒》中有“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液化 B.熔化 C.凝固 D.凝华3.(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新鲜的葡萄封装在保鲜袋中 B.将苹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C.将茄子切成长条后摊在阳光下 D.将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拧紧盖子4.(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温度一直升高C.该物质在第5min全是液态 D.该物质的熔点是0oC5.(2022·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6.(2022·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有时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起雾”的物态变化现象是属于()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凝华7.(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用吹风机吹刚洗过的头发 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C.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D.给盛有酒精的瓶子盖上瓶盖8.(2022·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9.(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图为某物质均匀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75℃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 D.该物质在第15min时的温度为80℃二、多选题10.(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观察到固态的碘消失了而试管内充满了碘蒸气。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跟碘的这一变化相同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 B.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 D.放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了11.(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D.“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吸热12.(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3℃的室外仍然有水蒸气B.水的温度只有达到100℃才能沸腾C.冰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把一杯水放到0℃的冷藏室,杯中的水一定会凝固三、填空题13.(2022·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请阅读《载人航天》并问答问题载人航天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现在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要将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送上太空,需要用火箭来运载,而火箭在上升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料,早期的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但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人们采取将氢气和氧气液化,以此减小燃料和助燃剂的体积。同时,航天器外壳的质量应尽量小一些,以便在燃料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火箭的运送载荷(即运送的有用质量大小),从而提高火箭的发射效率。航天器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因与大气的摩擦生热而使得航天器的温度升高,从而可能会将航天器烧毁。特别是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任务后要乘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当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过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的温度会达到上千摄氏度,如图所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整个返回舱将会被烧为灰烬。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以下、一是吸热式防热,在返回舱的某些部位采用熔点高、比热容大的金属作为吸热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升温过程来吸收大量的热量;二是辐射式防热,用外表面具有高辐射性能的涂层,将热量辐射散发出去;三是烧蚀式防热,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熔化、汽化、升华或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为使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小一些,人们采取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2)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所以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物理属性是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密度大、熔点高

B.密度大、熔点低

C.密度小、熔点高

D.密度小、熔点低(3)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采取的防热降温措施之一就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烧蚀防热的。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烧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______。14.(2022·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气凝胶是当今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小晨对它很感兴趣,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图中,她用酒精灯直接给树叶加热,发现树叶很快被烧焦;乙图中,她在树叶下放了一块气凝胶,然后用酒精灯给气凝胶加热,经过相同时间后,发现气凝胶的状态没有变化,而且树叶完好。这一实验现象说明:气凝胶具有______的特性。四、简答题15.(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迄今已举办了20多届,每年开放的时间从12月20日到2月20日左右。某年开园一段时间之后,工作人员发现冰雕的大象变瘦了。减少的冰去哪里了?小林认为冰大象身上减少的冰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认为冰大象身上减少的冰也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过程,既有熔化现象也有汽化现象。请你结合表中的信息,判断谁的结论是正确的,写出分析的过程。哈尔滨全年逐月/最高/最低气温时间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时间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一月-7-28七月2818二月-3-25八月2616三月2-10九月219四月131十月121五月218十一月1-10六月2615十二月-5-27五、实验题16.(2022·北京·清华附中八年级期末)小溪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溪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装置,你认为哪一种装置更好?___________;(2)小溪完成实验后,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图像可知海波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___________。17.(2022·北京·清华附中八年级期末)小姚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加热时间t/min0123456789101112水的温度T/℃50576471788591969999999999(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实验过程中水的沸点为______℃,此时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2)实验过程中,除了观察温度计示数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______来判断水是否沸腾;(3)根据小姚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______。18.(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1)根据生活经验,观察到______的现象,就可以判断水沸腾了;(2)如图乙所示为温度计显示的某时刻水的温度,则该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3)小明记录了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停止加热的数据,如表一所示。根据数据可知:表一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4969898989895929089①水的沸点是______℃;②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是______;(4)水沸腾时在烧杯口附近出现了许多“白气”。形成“白气”的过程是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一过程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19.(2022·北京怀柔·八年级期末)小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当水温接近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①______热②______;(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______(选填“A”或“B”)图;(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20.(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分别滴质量相等、温度相同、表面积不同的a、b两滴水,小明将它们放到相同的环境里,记录a、b水滴蒸发完所用的时间,从而比较a、b水滴的蒸发快慢。小明探究的问题是: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是否有关。21.(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完成下列问题。时间/min11.522.533.544.555.566.5温度/595552494848484847454342(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_______(选填“固”或“液”)态;(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2.(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小明通过实验来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记录了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正确画出了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1)根据图像可知,在开始计时1min时物质处于______态;(2)小明判断这种物质是晶体,他做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_。23.(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小红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中,观察水内部的现象并从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其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9092949698999999999999(1)小红观察到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可知_______图所示情况水已经沸腾;(2)根据数据,小红发现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99℃不变,说明此时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3)根据数据,小红总结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24.(2022·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在探究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甲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乙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1)甲和乙两种物质,属于晶体的是_____;(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3)当时间为9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六、综合题25.(2022·北京·清华附中八年级期末)阅读《风寒温度》回答问题。风寒温度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影响室外人体温度感觉的因素包括:气温、风速、湿度等等,在这些因素中,气温和风速起主导作用。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裸露皮肤感觉到的冷热程度,研究表明,风寒温度值在﹣28~﹣39℃时,裸露皮肤会在10~30分钟内冻伤;风寒温度在﹣40~﹣47℃时,裸露皮肤会在5﹣10分钟内冻伤;风寒温度在﹣48~﹣54℃时,裸露皮肤会在2﹣5分钟内冻伤:风寒温度低于﹣55℃时,裸露皮肤会在2分钟以内冻伤。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如表所示。表格中最左侧的一列代表环境的风速,最上方一行是无风状态下的环境温度,中间灰色底纹部分的温度,就是相应条件下的风寒温度。风速km/h气温/℃50﹣5﹣10﹣15﹣20﹣25﹣30﹣35﹣40﹣45﹣5054﹣2﹣7﹣13﹣19﹣24﹣30﹣36﹣41﹣47﹣53﹣58103﹣9﹣15﹣21﹣27﹣33﹣39﹣45﹣51﹣57﹣63152﹣4﹣11﹣17﹣23﹣29﹣35﹣41﹣48﹣54﹣60﹣66201﹣5﹣12﹣18﹣24﹣30﹣37﹣43﹣49﹣56﹣63﹣68251﹣6﹣12﹣19﹣25﹣32﹣38﹣44﹣51﹣57﹣64﹣70300﹣6﹣13﹣20﹣26﹣33﹣39﹣46﹣52﹣59﹣65﹣72350﹣7﹣14﹣20﹣27﹣33﹣40﹣47﹣53﹣60﹣66﹣7340﹣1﹣7﹣14﹣21﹣27﹣34﹣41﹣48﹣54﹣61﹣68﹣7445﹣1﹣8﹣15﹣21﹣28﹣35﹣42﹣48﹣55﹣62﹣69﹣7550﹣1﹣8﹣15﹣22﹣29﹣35﹣42﹣49﹣56﹣63﹣69﹣76(素材源于《近50年来中国冬季风寒温度的变化》,刊载于2009年《地理学报》)完成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散热主要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______和汗液蒸发等方式进行。(2)文章的表格中有一个风寒温度的数值缺失了,根据已有的数据分析,你觉得缺失的风寒温度的数值最可能是______。(3)测量员手持酒精温度计在某环境中测量温度,当无风时,温度计的示数为﹣30℃。某时刻刮起了10km/h的大风,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一段时间后,风速变为20km/h,此时的风寒温度为______℃。

参考答案1.C【详解】A.“白气”是壶内喷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B.“白气”是口中呼出气流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C.“白气”是屋内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2.D【详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后放热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C【详解】A.将新鲜的葡萄封装在保鲜袋中,是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将苹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降低了温度,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将茄子切成长条后摊在阳光下,是通过增大表面积、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C符合题意;D.将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拧紧盖子,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详解】A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0℃,故A错误,D正确;BC.该物质从第4min刚开始熔化到第12min分钟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持续了8min,此阶段温度保持0℃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C错误。故选D。5.D【详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温度计示数会低于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5℃。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6.C【详解】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所以物态变化为液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A【详解】A.用吹风机吹刚洗过的头发,可以加快头发表面空气的流速及提高温度,从而使蒸发加快,故A符合题意;B.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可以降低种子表面空气的流速,从而使蒸发减慢,故B不符合题意;C.用蔬菜把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可以降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速及降低温度,从而使蒸发减慢,故C不符合题意;D.给盛有酒精的盖子盖上瓶盖,可以降低酒精表面空气的流速,从而使蒸发减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详解】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B.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C.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符合题意;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详解】A.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从8min到18min时,温度没有变化,说明处于固液共存态,由此判断该物质属于晶体,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处于固液共存态时温度是80℃,即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B错误;C.该物质在凝固过程是从8min到18min,共用时10min,故C错误;D.由图像可知,在第15min时,对应的纵坐标温度为80℃,故D正确。故选D。10.AC【详解】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A.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B.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丝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放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了,冰块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1.BC【详解】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A错误;B.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热,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故C正确;D.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故D错误。故选BC。12.AC【详解】A.冬天,冰升华变为了水蒸气,故A正确;B.水的温度有时候不到100℃就沸腾了,比如高山上,气压低,沸点也低,故B错误;C.冰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冰是晶体,故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D.把一杯水放到0℃的冷藏室,内外温度一致,不会放热,故水不会凝固,故D错误。故选AC。13.

压缩体积

C

熔化、汽化、升华【详解】(1)[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降温和压缩体积,为使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小一些,人们通常采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2)[2]对于航天器来说,外壳要轻巧,即相同体积的材料、质量小,故其密度必须小;同时耐高温,即必须熔点高,不易熔化;因此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密度小,熔点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3]烧蚀式防热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熔化、汽化、升华或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烧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14.隔热且耐高温【详解】普通酒精灯燃烧时的外焰温度为400℃~500℃,用酒精灯直接给树叶加热,发现树叶很快被烧焦,而在树叶下放了一块气凝胶,然后用酒精灯给气凝胶加热,经过相同时间后,树叶完好,说明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气凝胶的状态没有变化,说明气凝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15.见解析【详解】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12月20日到2月20日左右,哈尔滨的温度都在零下,而冰是晶体,熔点为0℃,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到达熔点,冰无法熔化,故这段时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所以小林的结论是正确的。16.

晶体

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详解】(1)[1]图乙所示的加热方式为水浴法加热,相比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故乙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更好。(2)[2][3]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由图丙可知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海波属于晶体。17.

99

低于

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化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上升到99℃后,水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故水的沸点为99℃。[2]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水的沸点低于100℃,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此时液体上方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2)[3]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故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沸腾。(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18.

见解析

92

98

温度不随加热时间变化

液化

放出【详解】(1)[1]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观察到气泡由下往上运动时,逐渐变大,可以判断水沸腾了。(2)[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2℃。(3)①[3]由表中数据可知,从2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98℃。②[4]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随加热时间变化。(4)[5][6]水沸腾时在烧杯口附近出现了许多“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19.

68℃

温度不变

A

不可行【详解】(1)[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每大格表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68℃。(2)[2][3]如图乙所示,当水温达到97℃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故水沸腾时的特点是①吸热,②温度保持不变。(3)[4]水沸腾前,由于烧杯上部的温度要低一些,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气泡会由大变小,沸腾时,上下温度相同,但上部的压强小一些,气泡会由小变大,故A图是沸腾时的情形。(4)[5]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当液体上方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