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谱异常与疾病诊断_第1页
血细胞谱异常与疾病诊断_第2页
血细胞谱异常与疾病诊断_第3页
血细胞谱异常与疾病诊断_第4页
血细胞谱异常与疾病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血细胞谱异常与疾病诊断第一部分白细胞计数异常的鉴别诊断 2第二部分红细胞计数异常的临床意义 4第三部分血红蛋白异常的疾病相关性 6第四部分血小板计数异常的病理机制 9第五部分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规律 12第六部分淋巴细胞占比升高的诊断思路 14第七部分血细胞形态异常的分类和鑑別 16第八部分血细胞谱异常的预后评估指标 19

第一部分白细胞计数异常的鉴别诊断关键词关键要点【白细胞增多症的鉴别诊断】:

1.感染性疾病:白细胞增多症是人体对抗感染的反应,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区分感染性白细胞增多症和非感染性白细胞增多症需要进行病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2.炎症性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导致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增多症的程度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3.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会引起白细胞增多症。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刺激骨髓造血,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白细胞计数异常的鉴别诊断

白细胞计数异常,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目偏高或偏低的情况。白细胞计数异常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

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4.0×10^9/L)

*感染:重症败血症、伤寒、麻疹、流感、病毒性肝炎等。

*药物因素: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抗甲状腺药物、抗肿瘤药物(如甲氨蝶呤)。

*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放射治疗、化疗。

*脾功能亢进:脾切除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

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计数>10.0×10^9/L)

*感染:细菌性感染(如肺炎、脓肿)、病毒性感染(如EB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如疟疾、丝虫病)。

*炎症:创伤、烧伤、胰腺炎、阑尾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其他:慢性肾功能衰竭、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嗜中性粒细胞计数>7.0×10^9/L)

*细菌性感染:肺炎、脓肿、尿路感染等。

*炎症:创伤、烧伤、胰腺炎、阑尾炎等。

*药物因素:皮质激素、锂盐。

*其他: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计数>4.0×10^9/L)

*病毒性感染: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艾滋病。

*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其他:药物因素、慢性肾功能衰竭。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10^9/L)

*寄生虫感染: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

*过敏性疾病:哮喘、花粉过敏、荨麻疹。

*血液系统疾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药物因素: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嗜碱性粒细胞计数>0.2×10^9/L)

*血液系统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过敏性疾病: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其他:寄生虫感染、药物因素。

单核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计数>0.8×10^9/L)

*病毒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布鲁氏菌病。

*血液系统疾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其他:药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病毒性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淋巴瘤。

*细菌性感染:百日咳、肺炎支原体感染。

*寄生虫感染:疟疾、弓形虫病。

*其他:药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二部分红细胞计数异常的临床意义关键词关键要点【红细胞计数异常的临床意义】

【贫血】

1.红细胞计数降低,伴有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和红细胞压积下降。

2.起因可能是红细胞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过多或红细胞丢失。

3.导致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营养缺乏、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感染。

【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计数异常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症)

*原因:骨髓增殖性疾病、肺部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脱水、高原适应

*临床表现:头痛、眩晕、耳鸣、视力模糊、心悸、疲劳

*诊断:红细胞计数>5.5×10^12/L(男性)或>5.0×10^12/L(女性)

*疾病相关性: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红细胞减少(贫血)

缺铁性贫血

*原因: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失血

*临床表现:疲劳、虚弱、苍白、呼吸急促、胸痛

*诊断:铁蛋白低、血清铁低、红细胞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

*疾病相关性: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溃疡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原因: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临床表现:疲劳、虚弱、舌炎、神经病变

*诊断:巨幼红细胞、维生素B12或叶酸水平低

*疾病相关性:恶性贫血、克罗恩病、酗酒

溶血性贫血

*原因:红细胞被破坏(自免疫性、感染性、遗传性)

*临床表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

*诊断: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清胆红素升高、尿胆原升高

*疾病相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镰状细胞贫血、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原因:骨髓衰竭

*临床表现: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诊断: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减少

*疾病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化学治疗、放射治疗

其他红细胞计数异常

*红细胞形态异常:镰状细胞贫血、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减少伴红细胞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红细胞增生无效综合征:红细胞产生减少,尽管骨髓增生过盛第三部分血红蛋白异常的疾病相关性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缺铁性贫血

1.血红蛋白中铁含量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常见于女性、儿童和老年人,原因包括失血过多、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等。

3.症状包括疲劳、头痛、头晕、苍白、呼吸短促和心悸。

主题名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血红蛋白异常与疾病相关性

1.血红蛋白E异常

*血红蛋白E是一种异常的血红蛋白,其对谷氨酸有较高的亲和力,导致红细胞膜形态异常、溶血性贫血和脾肿大。

*常见于东南亚,如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患者常表现为轻度到中度贫血,伴有轻度黄疸和脾肿大。

*诊断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或分子诊断。

*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包括输血和脾切除术。

2.血红蛋白S异常(镰状细胞病)

*血红蛋白S是一种异常的血红蛋白,在低氧环境下形成多聚体,导致红细胞呈镰刀状。

*主要见于非洲裔人群。

*患者常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疼痛危机、器官功能障碍和增加卒中的风险。

*诊断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或分子诊断。

*治疗包括止痛药、输血、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

3.血红蛋白C异常

*血红蛋白C是一种异常的血红蛋白,导致红细胞变形异常和溶血性贫血。

*主要见于西非和地中海地区。

*患者常表现为轻度到中度贫血,伴有轻度黄疸和脾肿大。

*诊断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或分子诊断。

*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包括输血和脾切除术。

4.血红蛋白H异常(巴特综合征)

*血红蛋白H是一种异常血红蛋白,其对α链的肽合成缺陷,导致红细胞极度缺铁和溶血性贫血。

*主要见于男性。

*患者常表现为重度贫血、心脏肥大、肌病和生长发育迟缓。

*诊断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或分子诊断。

*治疗包括输血、铁剂补充、激素治疗和骨髓移植。

5.血红蛋白M异常(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

*血红蛋白M是一种异常血红蛋白,其对补体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红细胞溶血。

*主要见于成年人。

*患者常表现为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衰竭和血栓栓塞事件。

*诊断通过流式细胞术或功能性试验。

*治疗包括输血、骨髓抑制剂和骨髓移植。

6.α地中海贫血

*α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α珠蛋白链合成缺陷引起的遗传性贫血症。

*主要见于地中海地区和东南亚。

*患者常表现为轻度到中度贫血。

*诊断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或分子诊断。

*治疗主要为输血或骨髓移植。

7.β地中海贫血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β珠蛋白链合成缺陷引起的遗传性贫血症。

*主要见于地中海地区、中东和南亚。

*患者常表现为轻度到重度贫血,伴有骨骼畸形、肝脾肿大。

*诊断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或分子诊断。

*治疗包括输血、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

8.δ地中海贫血

*δ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δ珠蛋白链合成缺陷引起的遗传性贫血症。

*主要见于地中海地区和南亚。

*患者常表现为轻度贫血或无症状。

*诊断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或分子诊断。

*治疗通常不需要。

9.地中海贫血综合征(塔拉血症)

*塔拉血症是由α和β珠蛋白链合成缺陷同时引起的遗传性贫血症。

*主要见于地中海地区和东南亚。

*患者常表现为重度贫血、骨骼畸形、肝脾肿大。

*诊断通过血红蛋白电泳或分子诊断。

*治疗包括输血或骨髓移植。

血红蛋白异常的疾病相关性多种多样,涉及多种遗传和后天因素。了解血红蛋白异常与特定疾病之间的关联对于正确诊断、评估预后和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至关重要。第四部分血小板计数异常的病理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血小板生成障碍性疾病】

1.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损,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2.常见病因包括遗传缺陷、药物影响、放射治疗、化疗等。

3.症状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瘀斑等。

【血小板破坏亢进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异常的病理机制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50x10^9/L)

*血小板生成减少:

*骨髓疾病(巨核细胞减少性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营养不良(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

*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

*酒精中毒

*血小板破坏增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性输血反应

*感染(败血症、DIC)

*妊娠

*血小板脾脏滞留:

*脾肿大(门静脉高压、髓外造血)

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450x10^9/L)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贫血(缺铁性、巨幼细胞性)

*脾切除术

*固体肿瘤

*药物(利尿剂、糖皮质激素)

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血小板自身缺陷或血浆因子的缺乏或异常造成的。

血小板自身缺陷:

*遗传性疾病:

*伯纳德-苏利埃综合征(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缺陷)

*格兰兹曼综合征(血小板颗粒释放缺陷)

*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运动缺陷)

*获得性疾病:

*药物(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

*尿毒症

*酒精中毒

血浆因子的缺乏或异常:

*遗传性疾病:

*血友病A和B(凝血因子VIII和IX缺乏)

*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乏)

*获得性疾病:

*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II、VII、IX和X缺乏)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凝血因子消耗)

*肝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障碍)第五部分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规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规律

生理性变化

*年龄:新生儿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较高(6000-12000/μ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成人为2000-7500/μL。

*昼夜节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凌晨较低,下午和傍晚较高。

*运动:剧烈运动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

*应激:急性应激(如创伤、手术、烧伤)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骤升。

*妊娠:妊娠晚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轻度升高。

病理性变化

升高

*感染:绝大多数细菌感染可引起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

*炎症:非感染性炎症,如风湿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

*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显著升高。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素等,可刺激骨髓释放中性粒细胞,导致绝对值升高。

降低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衰竭综合征等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绝对值降低。

*自体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产生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破坏中性粒细胞,导致绝对值降低。

*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可吞噬大量中性粒细胞,导致绝对值降低。

*药物抑制:某些药物,如化疗药、免疫抑制剂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

*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遗传性疾病,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持续减少。

特定疾病的特征性变化

*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但伴有幼稚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或轻度降低。

*真菌感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或降低。

*寄生虫感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可升高或降低,取决于寄生虫种类和感染部位。

*中毒:某些重金属或化学品中毒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异常变化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高值: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需要进一步检查。

*低值:提示可能存在血液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或药物抑制,需要积极寻找病因。

*幼稚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急性细菌感染,需要及时抗感染治疗。

*中毒性粒细胞减少:提示可能存在重金属或化学品中毒,需要采取解毒措施。第六部分淋巴细胞占比升高的诊断思路关键词关键要点淋巴细胞占比升高的诊断思路

主题名称: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伴有淋巴细胞形态异常,如核仁明显增大。

2.细菌感染:淋巴细胞百分比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伴有核左移。

3.寄生虫感染:淋巴细胞百分比中度至显著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主题名称: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细胞占比升高的诊断思路

1.排除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

*慢性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

*细菌感染: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

*寄生虫感染:疟原虫、弓形虫等

2.排除肿瘤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多发性骨髓瘤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3.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类风湿关节炎(RA)

*干燥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4.排除其他原因

*药物反应: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脾大

*肝硬化

*慢性肾炎

诊断流程

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症状、感染史、用药史、家族史等。体格检查注意淋巴结肿大、脾肝肿大情况。

2.血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观察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比例是否升高。

3.淋巴细胞分类:根据形态学特点区分小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

4.免疫分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别不同成熟阶段和功能的淋巴细胞亚群。

5.骨髓穿刺活检:了解骨髓内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有助于诊断淋巴瘤、白血病。

6.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或B超检查,了解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脏器浸润。

7.其他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HIV检测、EB病毒抗体检测、肝炎病毒检测等。

特殊情况

*新生儿:新生儿淋巴细胞比例生理性较高,可达50%-60%。

*妊娠期:妊娠期淋巴细胞比例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45%。

*儿童:儿童淋巴细胞比例通常高于成人,可达35%-45%。第七部分血细胞形态异常的分类和鑑別关键词关键要点红细胞形态异常

1.类型:异红细胞增多、小细胞(小红细胞症)、大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镰形细胞(镰状细胞性贫血)、椭圆形细胞(遗传性椭圆细胞增多症)

2.鑑別診斷:地中海贫血(异红细胞增多;轻度小细胞、轻度血红蛋白低下),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巨幼细胞性贫血(大细胞、巨幼细胞、高血红蛋白)、镰状细胞性贫血(镰形细胞)

3.临床意义: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或遗传性红细胞膜疾病

白细胞形态异常

1.类型:异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幼细胞(急性白血病)、幼稚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

2.鑑別診斷: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表面免疫标志物异常),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细胞、幼稚细胞),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幼稚细胞)

3.临床意义:提示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血小板形态异常

1.类型:巨血小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大小不等的血小板(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

2.鑑別診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巨血小板;骨髓增生减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大小不等的血小板;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障碍)

3.临床意义:反映血小板生成和功能异常血细胞形态异常的分类和鉴别

红细胞异常

大小异常:

*宏观红细胞:直径>8μm,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微观红细胞:直径<5μm,见于铁缺乏性贫血

形态异常:

*靶形细胞:中央苍白区周围有菲薄血红蛋白环,见于地中海贫血

*半月形细胞:镰状细胞性贫血

*椭圆形细胞:缺铁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刺细胞:铁缺乏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血红蛋白定量异常:

*高染色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低染色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见于缺铁性贫血

白细胞异常

中性粒细胞异常:

*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核未分叶,见于感染、炎症

*幼稚中性粒细胞:胞浆内无特征性颗粒,见于败血症

*Döhle小体:嗜天青粒细胞胞浆内蓝紫色颗粒,见于败血症

*毒性颗粒:胞浆内嗜酸性颗粒增多,见于败血症

淋巴细胞异常:

*幼稚淋巴细胞: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致密,核仁明显,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异形淋巴细胞:核异常,轮廓不规则,核仁增大,见于淋巴瘤

单核细胞异常:

*幼稚单核细胞:胞浆深蓝色,核马蹄形,染色质疏松,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异常:

*Pelger-Huët异常:嗜酸性粒细胞核分叶减少,见于先天性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异常

大小异常:

*巨大型血小板:直径>3μm,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微型血小板:直径<2μm,见于伯纳德-苏利埃综合征

形态异常:

*圆形或椭圆形血小板:见于血小板减少症

*碎片状血小板:见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计数异常:

*血小板增多: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症

其他异常

*巨核细胞碎片:见于血小板减少症

*骨髓芽母细胞:见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异形红细胞: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浆细胞: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第八部分血细胞谱异常的预后评估指标关键词关键要点血小板计数异常

1.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L):预后不良,与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尤其是在血小板计数持续减少或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情况下。

2.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400×10^9/L):预后相对较好,但可能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增加相关,需要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评估出血/血栓风险。

3.巨血小板症(血小板平均体积>12fL):通常为良性,但可能伴有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评估预后。

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

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预后不良,与感染风险增加相关,尤其是当减少症持续存在或伴有功能障碍时。

2.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性粒细胞计数>8×10^9/L):预后较好,常反映急性感染或炎症,但有时也可能提示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

3.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与严重感染风险增加相关,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以预防感染并发症。

淋巴细胞计数异常

1.淋巴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计数<1.0×10^9/L):预后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及感染风险增加相关,可能是原发性免疫缺陷或继发于某些疾病或治疗。

2.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计数>4.0×10^9/L):预后差异较大,可能是良性反应或提示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3.淋巴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提示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异常细胞

1.芽细胞:出现于外周血中,提示急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预后不良。

2.幼稚细胞:未成熟细胞出现于外周血中,可能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白血病的早期表现,预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3.原始细胞:最未成熟的细胞,出现于外周血中提示急性白血病,预后极差。

红细胞计数异常

1.贫血(红细胞计数<4.0×10^12/L或血红蛋白<120g/L):预后差异较大,取决于贫血的病因、程度和持久时间。

2.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计数>6.0×10^12/L或血红蛋白>180g/L):可能是原发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也可能是继发于某些疾病或高原缺氧等生理适应,预后由病因决定。

3.异常红细胞形态:如红细胞大小或形状异常,可能提示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疾病,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红细胞指标异常

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提示红细胞大小异常,可能反映影响红细胞产生的疾病或营养缺乏。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提示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可能反映溶血性贫血或铁缺乏性贫血。

3.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提示血小板体积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