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年级学期(春季)课题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目标1.以表格形式梳理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关注作者的述与评,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2.了解本文横跨历史学和天文学的研究特点,体会文章学科融合的特点。3.读写结合,通过信息筛选提炼文章关键词;全面理解文章,尝试撰写文章摘要。4.以本文为支架,探析中国古代科学成就,涵育科学精神,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依照自然科学类著作的文体进行阅读,以表格形式梳理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关注作者的述与评,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2.通过信息筛选抓住核心观点,提炼文章关键词;全面理解文章,尝试科学表达撰写文章摘要。教学难点:1.了解本文横跨历史学和天文学的研究特点,体会文章学科融合的特点,梳理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2.读写融合,理解文章摘要所需要呈现的重点即论著的重点,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及结论等,使读者通过阅读文章摘厘清写作重点,把握文章要义。教学思想【教学思想】艾德勒·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说道“阅读科普书绝对比阅读故事书要困难得多。……因此,在阅读这种作品时所需要的主动性比其他的书还要多,要确认主题,要发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要与作者达成共识,要找出主旨与论述。”新课标中对“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基于上述理解,针对本文以时间线爬梳史料、聚焦争议焦点的特点,以及横跨历史学与科学的表征,本堂课以表格引导学生有效梳理天文学说基本信息与发展历程、阅读分析论文摘要范本为前置任务;并且正如上官树红所说“表格呈现的梳理结果又为课堂合作学习、生生评价、教师点评提供了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情境。”通过当堂比对学生的前置任务成果,本课将适时生成评价、寻找教学突破点。同时,通过涵咏作者中肯的“述”与科学的“评”,提炼3-5个关键词,领悟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体会文章历史学与天文学学科融合的妙处。继而以原文作为论据复现“浑盖之争”,举办微型辩论会,聚焦于“争”,在有理有据的交锋过程中,循着“质疑——批判——实践——再质疑—再批判—再实践”的路径,在课堂上落实学说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实证精神。最后,统观全文,结合作者的述评以及这场旷世之争对于中国古代科学的积极影响,以前置任务中摘要为范本,以读写融合的精神,撰写本文摘要,进而领会科学本质,发展科学思维,树立文化自信。学情分析本文位于选择性必修下“自然科学论著研习”单元,对学生而言,在必修下阶段已有一定的自然社科领域学习基础,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但因这类文章专业性强、篇幅长、难度较大,学生兴趣偏弱也是事实。然而,此类文章在教材中,是压轴存在的,是需要调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在当前的高考形式下,它是选文的重点,它要求的思维是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高阶思维;最后,放在科技被“卡脖子”亟待创新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偏低、对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存疑的当下,此文极具意义,课堂将引导学生培育概括、归纳、提炼、评价等能力,进而提升科学素养。《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观点明确、脉络清晰,人民教育出版社胡晓认为它“择要而述,依信而评,史中见情”,融合了历史学与哲学,有对中国古代科技斐然成绩的自豪。对本文核心知识的把握、论证逻辑的梳理、作者至情至性评价的体认、文章提要的撰写,能令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涵育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信。教学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读写结合法、当堂评价及互评【教学资源】视频资源B站国家天文台的中国古代天文学/video/BV1U54y1G71R/?spm_id_from=333.999.0.0B站央视国宝档案之中国古代天文学仪器/video/BV1Ss411R73q/?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拓展阅读关增建《\t"/rwt/QKQW/http/GI3DELSSHEZT6MSVHAYDCMJX/kns55/brief/_blank"中国天文大地测量的历史演变》关增建《\t"/rwt/QKQW/http/GI3DELSSHEZT6MSVHAYDCMJX/kns55/brief/_blank"王充对天地相对尺度的认识》万辅彬《\t"/rwt/DUXIU/https/NJYYK6SPMS4YR4LWF3SX85B/_blank"详较管窥蠡测衡万物细推质测通几识大千——关增建教授访谈录》【前置任务】1、绘制表格,呈现天文学基本信息表。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筛选相应信息,绘制主要天文学说基本信息表,理清文章逻辑,明确本文写作重点。成果示例1:成果示例2:从图一图二可知,学生均可聚焦在浑盖之争上,忽视了昕天论、穹天论等这些因论争而衍生的学说,不够全面;并且图二的学生加入了希腊的水晶天说,,在梳理的过程中,缺乏对文章整体研究内容的感知,要适时提醒同学本文的“述”的重点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旷世之争”。文章以天文学知识为依托,以各学说的先后顺序梳理相关史料,呈现了要点,并且,侧重点为浑盖之争。由此,我们可明确文本择要而述的特点,明白文章聚焦文本重点、融通天文学与历史学两门学科特点。2、阅读摘要范本,在摘要原文中划分层次,初步总结摘要要点。中国天文大地测量的历史演变关增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40)【摘要】:从中西天文大地测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着手,讨论了唐代一行的天文大地测量,指出一行的测量目的既是为了满足历法制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唐玄宗关于测定地中的要求。一行通过测量确定地中的实践是失败的,这导致宋代学者放弃了对地中的寻找,把天文观测的注意力完全放到了直接影响历法精度的天文仪器制作和恒星观测上。郭守敬的天文大地观测规模巨大,成就斐然,其本质是对一行天文大地测量传统的回归,也存在令人不解之谜。康熙时期的全国地图测绘,广泛应用了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但其目的则与天文学发展无关。它标志着传统测绘的现代化,也意味着传统天文大地测量的终结。【关键词】:天文大地测量地中僧一行四海测验康熙地图测绘你认为的摘要要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天宫揽月,蛟龙入海,天眼视通无极,近年来我国科技成就斐然。面对浩瀚星空,我们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也一次又一次地心生自豪。我们不禁思索,当古人仰观宇宙之大时,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录,我们一起走进一场持续的、深度的争论。出示总任务中华民族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在文学史上,瑰丽的想象曾驰骋天际,屈原的《天问》追寻山川日月、天地星辰;李白的望月而叹留下华彩的篇章。而科技史上,古人的成就卓然,火药、指南针、圭表等让我们傲立世界之林,天文学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立于宇宙之中,古人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今天我们学习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体悟科学精神,明晰科学表达,为本文撰写文章摘要。三、学习任务一:梳理述评析出关键词1、请理出作者关于学说的评价语句,并展示。示例:天圆地方说: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于宇宙形状的认识,但是是哲学主张。宣夜说: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但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本质上是反理性的。浑天说:更符合观测依据,制定了更符合实际天象的历法,成为主流认识。盖天说: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可解释各种天象,预测日月星辰运行,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可接受实际观测检验。但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错误。关于这场争论,作者的基本观点:古人论争的重要原则是学说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非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浑盖之争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促成了众多科学问题的解决;规模巨大、时间持久、争论深度。根据关键词概念,结合所绘制的天文学基本信息表以及作者相应评价,分析文章关键词,提炼3-5个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表现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关键作用的规范化单词或术语,单独标在摘要之后、正文之前,其作用是表示某一信息数目,便于文献资料和信息的检索。)所提炼的关键词:示例:中国古代天文学宇宙结构旷世之争理由:出现频率较高,标题隐含信息,重视作者观点句、结论句等。【小结】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根据论文标题,根据高频词,根据主题句,根据作者评价句、文章结论句。四、学习任务二:交锋辩难悟旷世质疑1、旷世持久的浑盖之争世本文的论述重点,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去评述两方的交锋过程,请你阅读文章,选择“盖天说”或“”浑天说”,并立足于自己的立场在原文之中找出优势,质疑对方不足,以辩论的形式复现争议过程,体悟科学精神。我方立场:我方优势(依据):示例及各方所给依据一览:通过理观点,辩交锋,从材料的年代可知这场争论旷日持久,“群说蜂起”也说明这场争论影响极大,促成了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对于历史材料的灵活运用,以及科学精神的述说,体现了本文历史学与科学融合的特点;我们可知关增建为我们详尽地复原了这场“质疑——批判——实践——再质疑——再实践”的争议过程。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场旷世质疑所秉持的原则首先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求真务实的理念之下,更以“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不介入而保持了科学的独立性。本文既对史料进行了收集、整理、提炼、删汰,又以史料中体现的科学思维与方法为评价重点,肯定了旷世之争的历史功绩,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念和科学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哲思,对其成就的自豪,让我们后人在仰望星空时,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五、学习任务三:精准表达立科学精神1、请同学们综合以上内容,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撰写一段文章摘要,要求在150字左右。学生示例:【范例】: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摘要:浑盖之争是古人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持续了千年之久,促成了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文章以时间为线梳理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聚焦浑盖之争,对这场争议进行了评析,中肯地分析了这场论争的特点及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宇宙结构的认识过程,体现了以实证为准的科学精神,表达了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自豪之情。关键词:中国古代天文学旷世之争浑天说盖天说宇宙结构【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