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1页
专题7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2页
专题7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3页
专题7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4页
专题7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网络·整体构建 (新角度/《辛丑条约》影响|2023·湖南卷·T7)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辛丑条约》签订

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清末新政的推行

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高考真题1考向突破思维流程余项分析B错误这一罕见的科考现象与清政府财政危机无关C错误这一罕见的科考现象与清末新政无关D干扰项新式学堂建立与1902年清政府科举考试变动没有因果关系

(足球与爱国主义|2021·天津卷·T7)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高考真题2思维流程选项判断理由A干扰项天津北宁足球队不是由国家组织建立的,不能说明当时国家对体育竞技发展的重视B干扰项国际交往的大门很早就已开启C干扰项当时中国综合实力弱于日本,但足球比赛却取得了胜利,不能得出“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的结论选项判断理由D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天津北宁足球队与日本队的比赛体现了高度的爱国情感,即民族危机加强了体育竞技的民族、爱国情感[情感升华]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强化了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积蓄了精神力量。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答题必备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筹办夷务始末》是晚清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汇编,收录道光、咸丰、同治时期有关涉外事务的上谕、廷寄、奏折、照会等。此书中,中国官员所使用的外交词汇可分为四类:类别用词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哲学天下、中外一体、抚有万邦……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丑类、逆夷、狡诈、叵测、不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外交辞令查办、开导、恩准、施恩、羁縻、驭夷……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情辞恭顺、仰赖天恩、悔过、就抚、哓哓置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天朝上国思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传统贡赐外交模式被迫放弃C.这类词汇密集使用于1861年之前

D.文化观念冲突是战争的主因C解析:据材料“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哲学……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外交辞令……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等用词可知,中国在外交上仍坚持天朝上国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后洋务运动开展,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速,表格所示的辞令会逐渐减少,所以这类词汇应该密集使用于1861年之前,故选C项;天朝上国思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中“抚有万邦”“逆夷”等外交用词不符,排除A项;传统贡赐外交模式被迫放弃,与材料中“抚有万邦”“恩准”“施恩”“仰赖天恩”等用词不符,排除B项;战争的主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排除D项。2.(鸦片战争后的英国积极扩大侵略)1845—1854年间,英国领事阿礼国追踪福州出口土货的来源地和运销路线,发现了福州与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贸易网络;梳理上海运销茶叶的路线,发现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贸易网络。这些新发现(

)A.表明英国开始窃取商业情报

B.揭开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序幕C.促使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

D.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D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领事阿礼国发现我国内陆地区的贸易网络,便利了列强对这些地区进行原料掠夺和商品倾销,即这些新发现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故选D项;英国人发现的是内地贸易网络,而非窃取商业情报,排除A项;《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晚清时期的对外开放都是被迫的,加大开放力度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有学者指出,尽管总理衙门仍置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一切都要通过上谕的形式才能发生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如此,其可直接同外国人接触、交涉或文书来往,又可随时直接函电地方督抚互通信息,许多事情还可以当机立断。总理衙门的设立说明当时清政府(

)A.中央权力下移的倾向

B.西学东渐内容发生变化C.中央机构趋于近代化

D.适应了清政府自卫需要C解析:据材料“可直接同外国人接触、交涉或文书来往,又可随时直接函电地方督抚互通信息”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是为了方便处理外交事务,属于中国最早的外事机构,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故选C项;据所学,总理衙门也属于中央机构,其设立不属于权力的下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总理衙门的主要职能,没有涉及西学东渐,排除B项;据所学,总理衙门的设立只是为了方便清政府的对外交往,并不起自卫作用,排除D项。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列强积极扩张)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8—1872年间对中国做了7次考察,他重点关注矿藏、交通等。1877年,李氏提交了《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报告,其中强调了青岛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提出可以在胶州湾筑建港口的观点。李氏之后,欧美人士来华调查者趾踵相接。上述活动(

)A.开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加速了向近代矿业发展的进程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了西方对中国进一步考察C解析:李氏之后,欧美人士来华调查者趾踵相接,考察活动使西方殖民主义者掌握了中国部分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地理状况,为日后在华开矿、筑路、修港口等方面的资本输出提供了便利,故选C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向近代矿业发展,排除B项;D项是对材料现象的归纳,排除。5.(甲午战争前的中国)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岛和台湾岛,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C.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

D.国际规则影响中国外交运作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日本入侵的危机,晚清部分知识分子和官员希望通过国际法来处理冲突,这体现了近代外交意识对爱国斗争的推动作用,故选B项;日本的这一侵略企图并未得逞,无法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排除A项;《南京条约》签订后,宗藩外交体系已经受到冲击,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中国)八国联军侵华后,天津租界内,英租界一律用外围式城市建筑,排水设施形成网络;意大利租界规定临街建筑物形式不得雷同,排水、街道系统混乱;城市治安管理的重要工具——警察队伍也随即引入,各租界参照母国形成较为完善的警政系统。天津租界内的这种市政建设与管理(

)A.体现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色彩

B.扭转了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中的不足C.促使列强在华矛盾不断激化

D.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发生了改变A解析:材料反映出天津八国联军租界内,各租界当局各自为政,不与中国城市当局合作,城市建设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体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故选A项;混乱的市政建设不利于城市发展,且材料并未与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作对比,排除B项;促使列强在华矛盾激化的原因是利益分配不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帝国主义侵华策略为武力征服后,辅以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材料体现的仍然是政治文化侵略,所以不涉及策略的改变,排除D项。 (李鸿章维护国家经济利益|2020·全国Ⅲ卷·T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敲黑板]洋务派创办的典型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从洋务运动到预备立宪高考真题1思维流程选项判断理由A干扰项结合所学可知商战不是对外交往的中心B干扰项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与材料信息不符C干扰项据材料“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说明坚持求富自强的方针D正确据材料“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说明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企业以对抗外国经济入侵 (国人对“东亚病夫”的抵制|2021·河北卷·T7)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育情怀]具有明显情感色彩,是解题关键。高考真题2思维流程选项判断理由A干扰项材料是政府卫生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B干扰项促进民主思想传播与材料不符C干扰项对个人卫生、防疫的要求,不一定能提升居民个体素质D正确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东亚病夫”等蔑称给国人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有识之士积极支持清政府的防疫要求,有利于唤起民众卫生意识,进而增强民族强健意识 (2023·全国乙卷·T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候选郎中陈时政奏请:“日本伊藤(博文)罢相来游中土……查伊藤既为日本维新之臣,必能识新政之纲领,知变法之本原……如才堪任使,即可留之京师,著其参预新政,自于时局更多裨益也。”翰林院编修黄曾源奏陈:“建议之臣言联英、日以拒俄者,十之八九,而言和俄以疑英、日者,盖百不得一矣……是伊藤之益于新政者,不可知;而其为害于邦交者,已有不可胜言者矣”“为今之计,莫若就此和俄,以疑英、日之局而修补之”。——据《戊戌变法档案史料》高考真题3材料二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向严复询问变法对策。严对曰:“请皇上于未变法之先,可先到外洋一行,以联各国之欢,并到中国各处,纵人民观看,以结百姓之心。”——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陈时政、黄曾源、严复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人的主张进行整体评价。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思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材料主张材料一“查伊藤既为日本维新之臣,必能识新政之纲领,知变法之本原……如才堪任使,即可留之京师,著其参预新政,自于时局更多裨益也”陈时政认为,伊藤博文精通变法新政,可任其参与维新变法材料主张材料一“是伊藤之益于新政者,不可知;而其为害于邦交者,已有不可胜言者矣”“为今之计,莫若就此和俄,以疑英、日之局而修补之”黄曾源认为,无法判断伊藤博文对维新变法是否有利,但其在甲午战争中的确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联合俄国制约英日材料二“请皇上于未变法之先,可先到外洋一行,以联各国之欢,并到中国各处,纵人民观看,以结百姓之心”严复的主张,光绪帝应出国考察,以取得各国支持和帮助;到全国各地调研,以争取民心(2)对三人的主张进行整体评价,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上对三人主张的背景、目的、影响和局限性等方面评价。例如,三人的主张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都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体现出爱国主义色彩;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列强存在幻想,未认清其瓜分中国的本质;都未认识到他国的道路只能借鉴学习,但不可照搬。答案:(1)陈时政:任用伊藤博文参与变法,因为他精通新政。黄曾源:反对聘用伊藤博文,认为他对中华民族伤害太大;主张“和俄,以疑英、日之局”。严复:建议光绪帝外察世界,内体民情。

(2)整体评价:三人主张都体现挽救民族危亡,推进变法的意愿;陈时政的主张反映维新派对列强抱有幻想,未能清醒认识列强的侵略本质,反映了维新派的时代局限性;黄曾源和严复的主张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在当时民族危机加深和清政府腐朽无能的状态下,难以实现。循顺序做题,按设问要求作答按设问顺序作答是非选择题的一项答题原则。现在高考阅卷普遍采取网上电子阅卷方式,考生在做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这样答案就集中在一起。顺序写错了容易被认为答案错误而失分。问什么,答什么,是非选择题的基本答题原则。答非所问,徒劳无功。有问不答,必定无分。明知对问题理解不透,对答案没有把握,也要尽力作答,不要轻言放弃。题后反思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答题必备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新知]洋务企业在创办和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思想,涵盖了企业经营决策、企业营销以及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1.(西学东渐学习层次)《格致汇编》是19世纪70年代西方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自然科学杂志,设有“互相问答”栏目,调查当时读者感兴趣、关注度高的问题。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

)A.学习西方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B.学习西方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C.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的发展

D.上海是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解析:栏目问题中“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占据多数,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兴办近代实业的需求,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关注,但没有体现出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排除A项;栏目问题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与维新思想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其他地区,无法比较得出上海是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排除D项。B2.(洋务运动阻力)1866年,奕

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建议选取30岁以下的满汉官员经考试入馆学习天文算学,这在朝廷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在他们看来,让举人、优贡等正途人员去学习天文算法、营造器械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简直是儒林奇耻。据此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缓慢

B.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异常艰难C.洋务派主张变革封建制度

D.新式教育缺乏广泛群众基础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增设天文算学馆以及招生事宜遭到顽固守旧派的反对,说明清政府内部仍有很多人还处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固守传统理念,排斥西学,阻碍近代科学的传播,体现了中国近代化过程的曲折坎坷,故选B项;材料强调清廷守旧派排斥西学,并没有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程度的描述,排除A项;材料中洋务派主张增设天文算学馆,属于教育层面的改革并非政治制度方面,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维护封建制度,排除C项;根据材料“遭到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可知,材料只体现了朝廷内部守旧派对西学的态度,并没有涉及群众的态度,排除D项。3.(洋务运动局限)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兴办工业以实现“自强”和“求富”。孙中山对此评价道:“我国家自欲行西法以来,惟农政一事未闻仿效”“此亦筹富强之一憾事”。由此可知(

)A.孙中山认为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B.洋务派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孙中山意图改变小农经济模式

D.洋务派忽视农业的近代化发展D解析:据材料“我国家自欲行西法以来,惟农政一事未闻仿效”“此亦筹富强之一憾事”可知,孙中山认为洋务派学习西方,但是对农业并未重视,这是洋务运动实现富强目标中的缺憾,故选D项;根据材料,孙中山并未否定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A项;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并非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排除B项;孙中山意在强调国家发展要重视农业,而非改变农业发展模式,排除C项。4.(洋务运动影响)下表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人物简介朱其昂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和初期主要的主持者,创办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郑观应先后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其著作《盛世危古》主张改良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A.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

B.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C.经济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

D.孕育了革新社会的力量D解析:据材料“朱其昂,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和初期主要的主持者,创办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郑观应,先后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主张改良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人如朱其昂积累了创办近代企业的经验,直接成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还有一些人如郑观应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主张改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上说明洋务运动孕育了革新社会的力量,故选D项;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并非是培养资本主义人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成就,不是反映经济近代化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5.(清末新政影响)为了筹备新政款项,清末许多省份将兴办巡警和学堂等经费摊派到田赋中,还加价征收旧捐税,开征名目繁多的新税,这使得清政府岁入从1901年的不到1亿两,到1909年超过3亿两。但同时,也导致了“民生已极凋敝”“几同竭泽而渔”的结果。据此可知这些措施(

)A.实现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

B.增加财政收入,推动经济发展C.推动权力下移,促进政体变革

D.加剧社会危机,加速清廷覆亡D解析:由材料“加价征收旧捐税,开征名目繁多的新税”“民生已极凋敝”“几同竭泽而渔”可知,清政府将新政经费摊派到田赋中并加价征收各种新旧捐税,导致百姓负担加重,激化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危机,加速清廷覆亡,故选D项;清末新政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也未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排除A项;“民生已极凋敝”说明并未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由材料“为了筹备新政款项”可知,清政府此举是为了筹款进行新政,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未改变政治体制,排除C项。6.(预备立宪)下图为20世纪初《人镜画报》上的漫画作品《心地不明》:在镜前作“立患(宪)”二字,镜中“患(宪)”字的心字底充满阴影。该漫画(

)A.反映了对维新运动的失望

B.批判了清政府的虚伪C.体现了对立宪运动的排斥

D.表达了革命排满的主张B解析:据材料“光绪三十三年”“20世纪初”“立宪”可知,该漫画发表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漫画中“心”字底充满阴影,象征清政府立宪不诚,这表达了作者对清政府立宪虚伪性的批判,故选B项;维新运动发生于1898年,此时早已失败,排除A项;漫画体现的是作者对清政府的批判,体现不出作者是否排斥立宪运动或带有排满革命思想,排除C、D两项。7.(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模拟)近代学者梁启超对儒家思想有详尽独到的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梁启超自幼读经,进入万木草堂后,他紧跟康有为推求孔子微言大义而阐发的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推行仁政的教主,六经是改订制度以教万世之书,是万世不易的公法,是孔教的真教旨。孔子以后的儒学逐渐变质走样,

孔子已失真。这种变质走样始于荀子,再变于刘歆,三变于宋儒,儒者不以教主对待孔子……这些思想观点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这种认识出发,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中国急需进行一场重新“发明孔子之真教旨”的“宗教革命”。材料二

1902年春,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认为“孔子者,哲学家、经世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也”“孔子,人也,先圣也,先师也,非天也,非鬼也,非神也”。同年发表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更是对孔子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判,称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并认为“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其立言之偏,流弊之长,则虽加刀于我颈,我固不得为古人讳也”。认为中国学术思想落后,实从儒学定于一尊开始。——以上均摘编自胡洋、程舒伟《试论梁启超的孔子和儒学观》(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的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新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氏认识变化的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推行仁政的教主”结合所学得出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据材料一“六经是改订制度以教万世之书……孔教的真教旨”结合所学得出六经是儒学的本旨;据材料一“孔子以后的儒学逐渐变质走样,

孔子已失真……儒者不以教主对待孔子”结合所学得出后世的儒学背离了孔子。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这些思想观点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结合所学得出引发思想界震动;据材料一“从这种认识出发,梁启超认为……‘宗教革命’”结合所学得出推动维新变法。(2)第一小问看法,据材料二“孔子,人也……非鬼也,非神也”结合所学得出反对神化孔子;据材料二“称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结合所学得出孔子阻碍民主自由;据材料二“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结合所学得出儒学服务君主专制;据材料二“认为中国学术思想落后,实从儒学定于一尊开始”结合所学得出儒学独尊导致中国学术思想落后。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1902年春,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更是对孔子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判”结合所学可从维新变法的失败、民族危机的严重、西学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入手。答案:(1)观点: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六经是儒学的本旨;后世的儒学背离了孔子。影响:引发思想界震动;推动维新变法。(2)新看法:反对神化孔子;孔子阻碍民主自由;儒学服务君主专制;儒学独尊导致中国学术思想落后。原因:维新变法的失败;民族危机的严重;西学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清末“新政”助推民主化|2023·全国新课标·T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高考真题1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提示]《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但其实际作用都背离了最初的目的。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高涨。思维流程余项分析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政增强了地方自主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清中央政府的权威B干扰项湖南谘议局对地方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未获得地方管理实权C错误材料无法看出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太平天国史料分析|2023·湖北卷·T7)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定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高考真题2来源内容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来源内容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思维流程选项判断理由A干扰项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B干扰项材料并非强调洪秀全人物本身具有多面性C正确太平天国方面因其政治立场对洪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清廷因洪秀全的政敌身份故意贬低;而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人由于民主革命需要,也对洪秀全给予较高评价。不同立场最终会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干扰项不同时期对历史人物的描述有所侧重的根本原因是其立场的差异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答题必备项目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性质旧式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组织形式拜上帝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目标建立无处不温饱,无处不均匀的人间天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项目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相同点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对象推翻清王朝统治[纠误区]封建制度并未结束。斗争形式武装斗争、暴力革命政权建立都在南方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革命结果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太平天国局限)下表为学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内容书名作者其责是不在于军事而在于政治……若再推究得深些,则其失败,亦可以说是在文化上《中国通史》吕思勉CA.未能顺应历史潮流

B.动摇了正统思想统治地位C.缺乏科学思想武器

D.深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内容书名作者粤军的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民族文化传统势力之重要,只图激起革命,甚至对于传统文化加以过分的蔑弃,一切目之为妖,而别拥伪造的天父天兄,读圣书,做礼拜《国史大纲》钱穆解析:据材料“亦可以说是在文化上”“在于没有注意到民族文化传统势力之重要”可知,表中学者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文化上的不足,认为其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故选C项;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的《资政新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A项;动摇了正统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对西方文明呈现较为排斥的态度,排除D项。2.(太平天国影响)1861年,清廷举行辛酉科乡试,全国共16乡闱,停考者竟达12乡闱,只有顺天、山西、陕西和广东4乡闱如期举行。据统计,咸丰朝11年间,全国乡试停科率达36.5%。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西方列强侵略

C.洋务运动开展D.辛酉政变发生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控制了长江流域大片地区,致使清政府科举乡试在全国无法正常进行,故选A项;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且列强侵略不会直接导致地方事务停摆,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展不会导致乡闱停考,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酉政变对地方科举影响较小,排除D项。3.(辛亥革命背景)1905年,一批广东画家创办《时事画报》,先后出版了近百期,发表了大量反对列强欺压、抨击清政府腐败的图文。据此可见,《时事画报》的办刊主旨是(

)A.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B.宣传民族民主革命C.促进中外艺术交流

D.巩固维新变法成果B解析:据材料“发表了大量反对列强欺压、抨击清政府腐败的图文”可知,《时事画报》主要将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说明《时事画报》的办刊主旨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故选B项;《时事画报》希望通过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真相来激发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而不是纯粹传播学术文化,排除A项;《时事画报》主要在国内发行,不涉及中外艺术交流,排除C项;1898年戊戌政变标志着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排除D项。4.(辛亥革命背景)下表中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历史事实历史解释A光绪二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英国获得“派员驻寓”重庆和宜昌等特权《烟台条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