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学案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学案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学案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学案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学案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学科教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2024年月日课题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目标导学明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三光政策、治安强化运动等概念。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日本侵华的原因,理解其侵华的必然性。通过学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认识军国主义的危害,感悟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重点难点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日军暴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性;华北事变后,国共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教学案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局部抗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1)历史原因:蓄谋已久,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2)现实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摆脱危机,转移矛盾(3)客观原因:绥靖政策为主,带有自己的侵略野心(4)有利时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1.背景①1927年6月,日本首相___________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②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2.局部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____________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中国14年抗战的开始※提示

“八年抗战”更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1)充分肯定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特别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2)进一步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3)突出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开始的最早,结束的最晚。

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3.进一步扩大侵略

(1)占据整个东北地区(2)一·二八事变(________________):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4)华北事变:

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_____________”。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4.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日本对东北三省的侵略震动了中国社会,加剧了民族危机。②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寄希望于英美等国调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2)表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②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③1936年,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到3万余人,在共产党员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3)高潮:一二·九运动①背景:“华北自治运动”。②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③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提示国内矛盾的变化(1)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阶级矛盾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3)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已上升为压倒一切的矛盾,阶级矛盾退为次要地位。※提示抗日战争体现的民族精神(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高无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2)敢于抗击、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民族自强信念。(3)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新精神。(4)坚持正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5.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背景①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2)爆发: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3)结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影响①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②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提示西安变和平解决的原因(1)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是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根本因素。(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而不是杀害蒋介石。(3)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努力。(4)宋子文、宋美龄等人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到促进作用。二、全面抗战开始1.七七事变(1)概况: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_________________。(2)影响:中国全面抗战开始。2.第二次国共合作(1)通电全国: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出了抗战宣言: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2)庐山谈话①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邀请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在庐山谈话,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②7月17日的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3)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937年7月15日,中共向蒋介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5)军队改编: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__________,朱德、彭德怀为正负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____________,叶挺为军长。(6)实现合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________________※提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厂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2)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4)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的援助。但美英对日实行绥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将介石的妥协倾向,不利于全国的抗日斗争。

三、日本侵华的暴行1.大屠杀和大轰炸(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2)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2.殖民统治(1)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2)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①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________________”,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_________________”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3.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4.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课时练习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通史课程在各大学受到重视。傅斯年等提出了“书生何以报国?”的问题。钱穆强调“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这反映了(

)A.传统史学体系走向崩溃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学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D.大学教育自主性的缺失2.1931年秋,南开大学编印了大,中,女,小四学部通用教材《东北地理教本》,包括地理、行政、交通、富源、工业、商业、辽东半岛日本租借地、中东铁路公司与南满铁路公司、东北与国际之关系等15章。同时将东北研究会工作及计划、国内外研究东北各机构概况作为附录。这一做法()A.推动全民族抗战的进程

B.揭露日本侵占东北的罪行C.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3.1932年,梅兰芳以梁红玉抗金的故事为题材,编演了《抗金兵》这一剧目,梅先生的表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在南京上演时,观众为了看这个戏,买票的时候把售票窗口挤坏了。在嘉兴南门梅湾戏院演出时,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抗金兵》演出的成功(

)A.说明当时京剧的群众基础广泛而深厚B.体现了群众对梅兰芳艺术造诣的推崇C.源于艺术水平与时代要求的共同作用4.1934年4月,宋子文在《建设西北》一文中说:“建设西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线,西北人民所负之责任,不仅是充实本身的利益。”对建设西北理解准确的是(

)A.旨在矫正区域经济不平衡格局

B.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方针不变C.把西北建设与国防战略相结合

D.巩固西北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5.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在贵阳首次提出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设想,并强调这是一个“整个的根本的方案,而非局部的临时的办法”。目的就是要“挽救今日民族之危急与解除全国民众之痛苦”,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

B.对抗战经济准备的思量C.力图实践实业救国思潮

D.认识到民族矛盾占主导6.1935年12⽉,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论证了建立统⼀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毛泽东提出建⽴统⼀战线的主要依据应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