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教案】_第1页
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教案】_第2页
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教案】_第3页
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教案】_第4页
中考历史-世界现代史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现代史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课标要求: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意义。

3.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4.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5.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史料实证,填充“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等表格、归纳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通过阅读教材及史料,学生回答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相关内容,分析探讨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完成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口农业集体化知识的填充,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4.通过阅读教材、史料实证:填写《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到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

5.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回答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等知识,填写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的表格。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后签署的《凡尔基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国际新秩序:一战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同时,一战也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矛盾,使俄国爆发了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重点:一战的影响;十月革命的意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学习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主要问题;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目的: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

3、主要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1882年最终形成)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1907年最终形成)4、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5、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6、大战概况:(1)主要战场:欧洲战场,欧洲战场形成了西、东、南三条战线,西线是关键。(2)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法之间,双方损失近百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地狱”、“屠场”。(3)加速结束:1917年4月,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力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一战。7、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8、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战争9、一战的影响:①这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③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启示:反对霸权主义;远离战争,珍爱和平。避免战争:

①每个国家和平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②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一、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1.原因:(1)俄国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依然很落后。(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列宁)1、背景:(1)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将一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2)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2.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3.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4.主要特征(革命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5.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主要内容:①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建立苏维埃政权;②通过《和平法令》;③成立苏维埃政府,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6.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1)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国家机关

(2)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3)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家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4)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5)经过三年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7.十月革命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地位、性质),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

②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巴黎和会(1919年1月—6月

)1、参加国:美、英、法等27个国家;2、目的:战胜的协约国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3、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4、实质: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1)会议内容:1919年6月签订《凡尔赛条约》——对德和约,条约主要内容:①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还法国开采。②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人数。③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本质)(2)会议内容:协约国还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3)会议内容:决定成立国际联盟。国际联盟:一战后成立的由英法控制的国际组织。6、会议影响:①构成了“凡尔赛体系”。②暂时协调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二、华盛顿会议(1921年—1922年)1、目的:协调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2、与会国:美、日、中等九国,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3、中心议题:中国问题4、《九国公约》(1922年)(1)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2)影响:①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②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③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5、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6.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国际秩序)。7.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因为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三、两次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置及影响(1)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的五四运动,北洋军阀被迫拒绝和约签字。(2)华盛顿会议:归还中国在山东的主权,但《九国公约》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启示:①弱国无外交;②大国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1背景:①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俄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②列宁认为只有改变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2.新经济政策内容: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特点(新):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4.意义:①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②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5.苏俄经济政策调整的启示:①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二、苏联的工业化1.苏联成立:19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国主要名称:沙俄(1547—1917年)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今)2、苏联的工业化①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②概况: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③工业化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④评价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影响)积极: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消极: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三、农业集体化(从20世纪30年初代起)1、背景:1927年到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2、措施:(1)消灭富农运动

(2)政府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建设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3)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四、苏联模式1.形成原因: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阶级结构发展了根本性变化。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3.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4.影响:积极: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②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放的严重体制障碍5.教训启示:①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②社会主义建设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过渡压榨,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2.领导人:甘地

3.过程:第一次:①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②1922年发生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第二次:①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②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③过程:自取海水制盐,后来,一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④结果: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5.意义:①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1、背景:①一战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②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③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华夫脱党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2、领导人:札格鲁尔(资产阶级代表)3、经过:①开始: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②发展: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但仍未承认埃及独立。4、结果:1922年,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5、影响: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