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案

年级:三年级

教师:刘复阁

科目:数学

液双M网£㈤3灿/鹤国加⑻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

1、本班共有学40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8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

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比较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

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

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

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

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本班级学困生有千家怡、马文斌、千阳肖、千纤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

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

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

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

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

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

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

秒,,数学广角一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

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

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

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

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

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

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

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

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

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

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

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

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

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

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3课时)

秒的认识..............时

时间的计算............

练习一...............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课P

两位数加两位数.....................H

课I

X

两位数减两位数.....................X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课F

H

加、减法的估算.....................寸

整理和复习.........................

三、测量(6课时)

^日

毫米、分米的认识...................•2

千米的认识.........................-2课

2时

吨的认识...........................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2B时

1、加法............................K

3时

2、减法............................Ivl

1寸

整理和复习.........................

五、倍的认识(3课时)

1课RM

KNH

倍的认识...........................H

2课THn

解决问题...........................KH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喇

111帆

2、笔算乘法........................81课1

整理和复习.........................时

数字编码...........................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

nr寸

四边形.............................ilK

m寸

il课

周长...............................K

nru寸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Kp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2课H

1、分数的初步认识..................K

1课n

2、分数的简单计算..................V

1课H

K

3,分数的简单应用..................

九、数学广角一集合(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数学素养

内£

数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结合生活具体事例理

的解分数的具体含义,

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认建立初步概念,进一

识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步发展数感。

常发展质量和时间观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见念,通过操作体验,

的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培养估量物体质量和

量关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时间长短意识。

会笔算三位的数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

不满十)。解;在现实情境中理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解计算的意义和作

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用;培养用数学解决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

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数感。

图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形探索,加强空间观念、

估测意识和能力培

认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识养,感受数学与生活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的联系

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测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量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

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

JSL

里.0

图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统不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的则是不确定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

计确程,学会数学的思想

与定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方法和如何用数学解

概现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决问题。

率象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巩固时间的认识和有关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

时间的好习惯。动及有现实背景的活

动,运用所学知识解

综9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得决问题,体会探索乐

合说

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趣和数学实际应用,

说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

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力。

掷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毫米的认识课型:新课任课教师

教学内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

容简析的认识。

学生学

对于长度单位,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长度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

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

标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学具及课时1课时

多媒体应用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

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

教学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

过程

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

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

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

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

厚。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

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过程与方法: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

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

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

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知识与技能: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

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

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1厘米=10毫米

课后

课题:分米的认识课型:新课任课教师

教学内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在对毫米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

容简析分米。

学生学

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

学以用分米作单位。

过程与方法: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及课时1课时

多媒体应用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

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生:

知识与技能: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过程与方法:全班交流。

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

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

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

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

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知识与技能: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过程与方法: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知识与技能: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

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知识与技能:练习一的第三题

过程与方法: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

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

()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1分米=10厘米

设计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课后

课题:认识习二米课型:新课任课教师

教学内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理解和建立1千

容简析米的长度概念。

学生学

情分析

教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

标米。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难点

教具学具及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课时1课时

多媒体应用作一块路标。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一、认识千米

知识与技能: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过程与方法: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

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

教学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

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过程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

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

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

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

想5圈约有多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

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

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

题。

过程与方法: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一、复习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

分米、1厘米、1毫米呢?

过程与方法: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

测量)

知识与技能: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

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

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

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

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

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四、全课总结:

1千米=1000米

课后

课题:米与1二米之间的换算课型:新课任课教师

教学内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了解和学会米

容简析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难点

教具学具及课时1课时

多媒体应用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知识与技能: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

教学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

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过程与方法: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

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过程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

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

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

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

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

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

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

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知识与技能: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

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过程与方法: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

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

是同一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

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

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

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

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

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课后

课题:吨的认识课型:新课任课教师

教学内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了解质量单位中较大重量的单位吨。

容简析

学生学

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学过程与方法: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学重、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难点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具学具及课时1课时

多媒体应用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知识与技能: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

教学

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

过程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过程与方法: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

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

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

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

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

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

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

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过程与方法:汇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

哪些?

过程与方法: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

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

获?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课型:新课任课教师

教学内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容简析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

教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难点

教具学具及课时1课时

多媒体应用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知识与技能:复习长度单位:

教学(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

米,1千米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复习质量单位

过程(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

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

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

课后

第一单元检测(3课时详细见考后一百分)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课型:新课任课教师

教学内教材第22—24页,在学生已经学习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

容简析算法没上没有更多的新知,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

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队了加上本位的数,理家要减去上次退的

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学生学学生对笔算退位减法已有一定的基础,计算上也很熟练。本节课的内容

与以前所学知识相比,只是在被减数上是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

情分析

向前一位退1,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

知识与技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继续学习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的意识,体验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知识与技能: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本各式,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及课时1课时

多媒体应用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学生独立计算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在板演时要注意的

80-7=35-8=63-4=26方面

-7=并回答老师提出的

第42-5=43-6=32-9=65问题。

—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79-37=65-24=

过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知识与技能: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

程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

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学生根据图示回答

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问题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

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

吗?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

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

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学生估算,回答在估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算时要注意什么,怎

同和不同的地方?样进行估算。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学生独立用笔算的

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方法进行计算同时

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说说计算时要注意

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的地方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

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学生独立笔算过程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并就出现的不同结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果进行板演并指出

么?中间有0时计算要注

过程与方法:教学例题2意的地方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

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

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

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

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

(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

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

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

有零也可以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独立完成25页第知识与技

能:4题

4,判断对错:

3216287324

1582

—93()—473()____=_2538(_)____-

847()

2381454786

675

课后

课题:加法的验算课型:新课任课教师

教材P27页,通过买东西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

教学内

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

容简析

到加减法的关系。理解加法的验算实为其加减法的互为逆运算。

学生通过前面加、减法计算的学习,已经初步会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

学生学

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学生更容易理解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原

情分析

理,从而轻松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

教学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标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1、加法的验算

难点2、体验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教具学具及课时1课时

多媒体应用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

吗?学生回答问题,在超

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市买东西的过程。

学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观察图示,从中找到

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数学的问题并独立

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计算。

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

过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

Jljo

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

少元?应用加法计算。

程师: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想一想,这个计算正

135确吗?可以通过什

+48么方法现要检验计

183算是否正确

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加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检验加法的计算方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法。

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

③数学门诊部。学生独立练习,教师

④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板演

为患者治病。

175329259

+62+464+148

137843307

・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

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

钱的?

板书

设计

课后

课题:减法的验算课型:新课任课教师

教材P28页,通过买东西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

教学内

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

容简析

到加减法的关系。理解加法的验算实为其加减法的互为逆运算。

学生通过前面加、减法计算的学习,已经初步会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

学生学

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学生更容易理解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原

情分析

理,从而轻松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

学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1、减法的验算

难点2、体验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教具学具及课时1课时

多媒体应用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a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

学生回答问题,在超

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