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朔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_第1页
2021年朔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_第2页
2021年朔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_第3页
2021年朔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_第4页
2021年朔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朔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根据省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太原

海关联合制定的《2021年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收集我市食源性疾病信息和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污

染数据,分析危害因素可能来源,主动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安

全隐患,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修订及跟踪

评价、风险预警和交流、监督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持。

二、监测内容及范围

(-)食源性疾病监测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在全市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

疗的医疗机构(含乡、村级医疗机构)和市、各县(市、区)

疾控中心开展。监测对象包括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确诊病

例及聚集性病例。

2.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在全市所有县(市、区)开展。

监测对象为各级疾控中心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五条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后确认的,发病在2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

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3.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在怀仁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开

展。监测对象为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

主诉的感染病例,采集其粪便,开展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诺如病毒检测。

4.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溯源。在全市、县(市、区)开展。

监测对象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副溶

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中分

离到的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市级、各县(市、区)

疾控中心向省疾控中心上送菌株,省疾控中心开展检测。

5.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在全市所有县(市、区)

开展。监测对象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食源性疾病主

动监测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分离出的沙门氏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市、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向

省疾控中心上送菌株,省疾控中心开展药敏试验。

(二)食品污染、食品有害因素监测

1.食品污染、食品有害因素监测

对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微生物及其致病因

子开展常规和专项风险监测。结合需要适时安排应急风险监

测。6个县(市、区)包括经济开发区均开展,监测点应覆

盖本地100%县(市、区)。

监测样品数量不得少于国家监测计划规定的任务量,同

时采集的本地产样品的数量不低于国家监测计划规定任务

量的60%,要综合考虑本地区食品生产和消费等实际情况,

科学设计采样方案,保持食品监测的监测点、采样点和采样

时间相对固定,避免集中采样。具体采样时间及样品由市疾

控中心另下采样计划,各县(市、区)必须由专人负责采样、

送样,保证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监测包括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两种形式。

常规监测是以获得重点关注污染物的连续性、广泛性数

据为目的,跟踪和掌握持续监测食品中污染物污染状况、污

染趋势和地域分布,为相关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专项监测是以获得特定范围的阶段性数据为目的,发现

食品安全隐患及线索、并进行溯源。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针

对特定食品的探索性、针对性监测;二是针对生产加工过程

的监测,发现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2.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选取有能力的监测技术机构开展食品放射性物质污染

监测,在朔州市山阴县采集奶粉,开展90Sr.210Po、mb、⑶Cs、

"232言、226Ra、坐等项目的监测(根据本市实际情况选择

开展食品中9°Sr、2叩0、2IOpb测量)。

三、监测方法

具体参见本方案第一至第三部分及国家有关监测工作

手册(另行下发),实验室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指定方

法。

四、报告与通报

(一)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商与信息通报制度。

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建立实施信息通报

制度,每年至少组织1次部门会商会。工信、商务、海关、

市场监管、发改等部门应按照国务院相关部门监测方案要求

上报监测数据,并分别于2021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前

将上半年和全年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报送同级卫生健康行政

部门。

(二)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在2022年1月15日前,

将年度监测工作总结与分析报告报送市卫生健康委,同时抄

送市疾控中心。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

和疾控中心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

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国家监测工作手册

和本监测方案(详见第一部分)的要求开展信息报告与通报。

(四)食品污染、食品有害因素监测。参与监测的各相

关单位应当按照各自的规定开展工作。卫生健康部门的监测

技术机构在完成样品监测后的2个工作日内报送监测数据,

发现重要食品安全隐患应当在核实后2小时内,填写《食品

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报告表》(见附件1),报至同级行政部

门和上级技术机构。行政部门应及时研判,依据职责划分,

及时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

行政部门报告。

(五)食品放射性污染监测。监测技术机构发现食品放

射性监测结果异常时,应当及时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

射安全所和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根据《食品

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照本监测方

案,结合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本地区监测实施方案,报上

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

门应于2021年5月12日前,完成备案工作,并将本地监测

实施方案上传至山西省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与病因性食品

溯源平台(以下简称“溯源平台”)。

(二)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统筹规划

本行政区域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各县(市、区)卫生健康

行政部门应结合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与县级医疗集团

改革工作,建立符合本地特点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确保

食源性疾病县、乡、村监测报告”人员、机构、职能”落实

到位;应加强培训指导,严格落实《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

作规范(试行)》;应着力做好所在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培训与聘任工作,我市不少于10人,每

县(市、区)不少于5人;应争取经费,支持辖区疾控中心

做好现场调查物资储备和实验室能力建设工作;应认真落实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组织医疗机构和疾

控中心围绕学校、学生等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开展食源性

疾病预防和营养健康宣传教育,指导学校提高食源性疾病报

告能力、提升学生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知识素养,做好监测

工作,及时报告发生在学校和学生群体的食源性疾病信息。

(三)市、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大信

息化建设力度,严格按照《2021年山西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上报内容及时限》(附件2)要求,在溯源平台上,报告相

关资料。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组织辖区医疗机构,将食

源性疾病报告卡纳入医疗机构HIS系统中,打通HIS系统与

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

(四)承担监测任务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

险监测质量管理方案》要求,结合部门监测任务,加强监测

工作的质量管理。各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承担风险监测计划任

务的技术机构进行相应的培训,加强监测机构管理,提高工

作质量和有效性。各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行

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培

训和工作指导。

(五)承担监测任务的技术机构要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

确、信息完整无误,按照要求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协助监测工作人员进入相关

食品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采集样品和收集

相关信息,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七)市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可按照国家和省有

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本《监测方案》进行调整。

六、工作职责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1.会同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制定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

监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确定本系统承担食

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的技术机构,完成所辖区域实施方案备

案工作。

2.组织实施卫生健康系统承担的监测任务。

3.建立健全本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和程序,建

立信息通报制度。在样本采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收

集中,做好本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

4.及时下拨中央转移支付食品安全保障项目经费,并严

格按照要求规范经费的使用,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管。积极

向本地政府财政部门争取经费支持。

5.加强规范化管理,认真执行《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

测督查制度》、《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档案管理制度》、

《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定期报告制度》,按照附件2要

求,在溯源平台中报告相关数据。

6.组织开展本系统各监测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7.及时组织核实、上报各监测机构报回的食品安全隐患。

发现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有关的病例和食品安全隐患,

要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属食源性疾

病暴发的,应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

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8.及时接收本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

件调查处置情况通报,并在接到通报1个工作日内,将有关

资料交予同级疾控中心。

9.严格按照要求,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做好质量控制工

作,确保数据质量。

10.组织实施本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

1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

(二)市场监管、发改、商务、工信、海关部门

1.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实

施方案。

2.组织实施本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3.协助监测人员进入食品生产经营等场所,采集样品和

收集相关信息,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4.组织开展本系统各监测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5.按时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送本部门的食品污染及

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6.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数据质量。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

(三)监测机构

卫生健康系统各监测机构职责见方案第一至三部分,其

余监测机构职责见本部门相关要求。

七、质量控制

(一)严格执行国家、省质量管理方案和要求。

(二)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会同本级市场监管等部

门做好本地监测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与监督考核。市卫生

健康行政部门应对所辖县(市、区)《监测方案》进行审核,

提高方案的科学性。

(三)承担监测任务的市级相关部门,应按照监测质量

管理工作的统一要求,对本部门承担风险监测任务的机构进

行培训,监测机构应组织机构内部监测工作技术培训。市疾

控中心开展对6个县(市、区)级疾控中心质量管理培训。

(四)各监测机构应将监测工作纳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并配合接受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

(五)承担检测任务的各检测机构,应通过检验检测机

构资质认定(含食品)。尚未通过的机构,需参加由国家食

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或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与

承担检测任务对应领域的室间比对(质控考核、测量审核、

实验室间比对、结果验证)等确认其能力。

(六)所有未通过资质认定的项目,检验机构均需对检

测方法予以确认后,方可开展检验工作。

(七)各监测机构应配合和接受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中心、参比实验室和风险监测(省级)中心组织实施的质控

考核、检查督导、规范性评价等各项质量管理工作。

附件:1.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报告表

2.2021年山西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上报的内容及时限

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报告表

发现时间发现人

口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

口食品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溯源和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

发现途径

口食源性疾病监测

口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

口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与调查

口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

简要情况

及风险研

判意见

(如撰写已采取措施,请注明通知的单位、人员和时间)

已采取

措施和下

一步工作

建议

备注

单位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报告人:

报告单位:(单位盖章)报告时间:年月日

附件2

2021年山西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上报的内容及时限

内容报告时间责任报告单位

指导年报市县卫健委、哨点医院

培训1年报市县卫健委、哨点医院

工作管理总结季度报、年报市、县卫健委

简报月报市、县卫健委

方案年报市、县卫健委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

季度报市、县卫健委

注:2021年山西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通过溯源平台上报内容及时限

第一部分食源性疾病监测

第一章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一、目的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第七章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

零五条,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

要求,采集、汇总和分析个案病例信息,为发现食源性聚集

性病例和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技术支持。

二、工作指标和任务

(一)构建包括卫生健康行政、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在

内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

(二)至2021年底,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辖区监

测机构培训率达100%;各医疗机构承担监测工作的临床医生

培训率达100%o

(三)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对监测机构的可疑聚集

性事件漏报情况开展指导。

(四)至2021年底,各医疗机构网络报告及时率达100%,

准确率达100%,可疑聚集性事件发现率达95%以上;各县(市、

区)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审核及时率达90%以上、准确率

达100%,可疑聚集性事件发现率达90%以上、追踪落实率达

100%,经调查,确认为暴发的事件,网报率达100%。

(五)至2021年底,A、C类医院任务完成率达100%,

乡级医疗机构报告率达100%。

(六)市、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中心、

医疗机构资料归档率和完整率达到100%。

三、监测对象及范围

(-)监测对象

1.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

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是指怀疑由摄入食品引起的感染

性或中毒性等病例。主要包括:

(1)病人自诉或经询问怀疑与餐饮服务中的食品或定

型包装食品有关的“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等感染

性病例;

(2)病人自诉或经询问怀疑与有毒动植物、化学物质、

毒蘑菇和生物毒素等有关的中毒性病例;

(3)医生认为其他需要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

2.食源性疾病确诊病例

食源性疾病确诊病例是指符合《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

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工作规范》)附录“食源性

疾病报告名录”中食源性疾病判定标准的病例。判定标准见

《工作手册》附录1“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标本采

样要求及判定标准”。

3.食源性聚集性病例

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是指具有可疑共同食品暴露史

(同一种食品或同一个餐饮服务单位提供的食品或同一家

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等),在时间或地点(同一村庄、工地、

学校、单位等)分布上具有关联,有类似临床表现的食源性

疾病疑似病例或食源性疾病确诊病例。

(二)监测范围:全市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

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乡、

村级医疗机构等)和各级疾控中心均为监测机构。医疗机构

分类及任务说明见附件lo

(三)监测内容:包括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与报告、

网络报告数据审核、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的识别与报告、

数据分析利用等。

(四)监测任务: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

品安全法》要求,采集并报告本机构接诊的符合定义的病例

信息,杜绝瞒报、漏报。A类医院每年至少采集报告90例。

其中,5T0月,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12例,其余月

份每所医院每月至少采集报告3例。C类医院年内至少报告

8例病例。一体化机构年内至少报告1例病例。

四、监测方法

见《工作手册》。请登陆“山西省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

与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的工作流系统下载(以下简称“工

作流系统”)。

五、监测程序及工作要求

(-)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及报告

1.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报告

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其接诊的病人符合食源性

疾病疑似病例定义时,应立即采集主要临床症状、饮食暴露

史(包括可疑食品名称、进食地点、购买地点等)、诊断结

论(“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疑似中毒性食源性

疾病、其他食源性疾病)等信息,填写病例监测信息表(见

《工作手册》附表2-2),每工作日18:00前交予本机构监

测工作专管人员。专管人员应在次工作日登录“山西省食源

性疾病致病因子与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完成网络报告。

2.食源性疾病确诊病例报告

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其接诊的病人符合食源性

疾病确诊病例定义时,应立即采集主要临床症状、饮食暴露

史(包括可疑食品名称、进食地点、购买地点等)、疾病名

称等病例信息。信息报告要求同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的信息

报送。

需要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判定的食源性疾病确诊病例,

有检验能力的医疗机构在采集和报告病例信息的同时,可根

据临床表现,采集生物标本并及时进行相应致病因子的检验。

检验结果阳性的,应在检验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登陆“山西

省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与病因性食品溯源平台”,在相对应

的病例信息中补录实验室检验结果和疾病名称。

3.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在诊疗活动中,

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应立即上报同级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所在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的代报

单位,由代报单位完成网络报告工作。代报人员在填报“接

诊医生”一栏时,应在医生姓名前加标“C(村卫生室)/S

(社区卫生服务站)/G(个体诊所)”。代报及时率、准确率

纳入代报单位的季度考核。

4.县(市、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医疗机构的网络报告及

时率、准确率实施季度考核,并于每季度首月第5个工作日

前通过工作流系统将附件2报至所在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

心汇总辖区信息,于每季度首月第10个工作日前报至省疾

控中心。

网络报告及时率二在接诊次日内完成网络报告的病例数

/总网报病例数X100%

网络报告准确率二网络报告合格的病例数/总网报病例

数X100%(其中,网报合格与否通过是否符合病例定义、网

报填写是否完整、准确,网络报告内容与纸版《食源性疾病

病例监测信息表》是否一致判断,有1项不符合即为不合格)

被上级部门审核退回的数据,医疗机构应在1个工作日

内完成修改、上报工作。

(二)网络报告数据审核

市、县(市、区)疾控中心应在每个工作日对辖区内报

告的病例信息进行审核。县(市、区)级疾控中心审核上报

工作应在医疗机构完成报告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市疾控中

心应在县(市、区)级疾控中心审核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完

成。县(市、区)疾控中心审核及时率、准确率由市疾控中

心按季度考核,每季度首月第10个工作日前通过“工作流

系统”将附件2报至省疾控中心;市级由省疾控中心按季度

考核。

审核及时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的病例数/应审核

病例数X100%

审核准确率二网报合格的病例数/总网报病例数X100%

(其中,网报合格与否通过是否符合病例定义、网报填写是

否完整、准确来判断,有1项不符合即为不合格)

省级考核通过抽查的方式开展,每季度每市抽查30份,

不足30份的全部抽查。

(三)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识别、报告

1.医疗机构

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其接诊的病人符合食源性

聚集性病例定义时,应立即报告本医疗机构或指定医疗机构

的相关部门,并报送病例信息。医疗机构有关部门接到报告

后,或在审核、汇总本医疗机构的食源性疾病个案病例信息

时发现符合监测对象中食源性聚集性病例后,应在24h向所

在地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如发现以下情况时,应立

即对病例是否具有可疑共同食品暴露史、临床诊断、时间地

点关联性等信息进行核实,并在核实后2个小时内通过电话、

传真等方式报告:

(1)聚集性病例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聚

集性病例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发生在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聚集性病

例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对可疑构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按照当地食品安全事

故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区)级疾控中心应当每个工作日审核、汇总、分析

辖区内食源性疾病病例和聚集性病例信息,对聚集性病例进

行核实,经核实认为可能与食品生产经营有关的,应在核实

结束后24小时内向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和市

级疾控制中心报告。对发生在单所医疗机构的聚集性病例,

要督促相应机构及时报告。如发现来自两家及以上医疗机构,

聚集性病例人数3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应立即进行

核实,并在核实后2个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报告。

如病人属于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按照当地食品安全事故应

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市级疾控中心应当每个工作日审核、汇总、分析辖区内

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发现跨所辖行政区域的聚集性病例时

应当进行核实,经核实认为可能与食品生产经营有关的,应

在核实结束后24小时内向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和省

级疾控中心报告。对发生在单个县(市、区)的聚集性病例,

要督促相应县(市、区)及时报告。如发现来自两个及以上

县(市、区),聚集性病例人数3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

例,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在核实后2个小时内通过电话、传

真等方式报告。如病人属于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按照当地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应通过“溯源平台食源性疾病

监测报告系统”中的“监测预警”功能及时查看本辖区可疑

聚集性病例发现、处理情况,并在《可疑聚集性病例处理情

况登记表》(附件3)中记录,于每季度首月第5个工作日

前将处理情况通过“工作流系统”上报至市级疾控中心,市

级疾控中心汇总后于每季度首月第10个工作日前报至省疾

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应对县(市、区)疾控中心的可疑聚集

性病例处理情况进行考核,并于每季度首月第10个工作日

前通过“工作流系统”将上季度《可疑聚集性病例考核情况

登记表》(附件4)报至省疾控中心。

可疑聚集性病例发现率二实际发现事件数/应发现事件

数xlOO%

可疑聚集性病例追踪落实率二追踪落实数/发现事件数

X100%(追踪落实数包括发现的可疑聚集性事件中所有经过

处理的事件数)

(四)质量控制

1.加强人员培训。各监测机构要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

高其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的诊断能力。各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

要加强网络报告人员培训,提高其网报能力。

2.加强数据审核和管理。

3.定期的指导和考核。考核内容为工作开展质量及各项

目标的完成情况。医疗机构网络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可疑

聚集性事件发现率、疾控中心审核及时率、准确率、可疑聚

集性事件发现率、追踪落实率、报告率为季度考核,考核结

果将按季度通报。

第二章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

一、目的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为食源

性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确证,通过对病原体进行深入的分析,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

二、工作指标和任务

(一)构建包括卫生健康行政、医疗、疾控机构在内的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网络内各机构职责明确,制定了

运转流程和相关工作制度,机构内指定专门领导、科室、人

员负责该项工作。

(二)各机构档案规范、完整。到2021年底,资料归

档率、完整率达100%o

(三)各机构业务人员均接受过培训。至2021年底,

哨点医院承担监测工作的临床医生培训率达100%o

(四)至2021年底,哨点医院病例定义符合率、病例

信息表填写合格率、样本合格率、样本送检及时率、网报及

时率、网报准确率均达100%。怀仁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哨点

医院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鉴定准确率达95%以上。

(五)至2021年底,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病原学检测

鉴定准确率达95%以上,市级网报审核及时率达90%以上,

网报审核准确率达100%o

(六)至2021年底,县级疾控中心网报审核及时率达

90%以上,网报审核准确率达100%,实验室确诊病例调查核

实率达90%。

三、监测对象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感染

病例。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

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四、监测内容

1.采集病例信息。采集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病例的基本信

息、症状与体征、饮食暴露史等。

2.采集病例粪便并开展病原学检验。对腹泻病例粪便标

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

氏菌、诺如病毒检测。

3.腹泻病例统计调查。统计哨点医院腹泻病人的门诊人

数和住院人数、采集粪便标本病人数、进行病原体检验的病

人数及检出菌株数等统计信息。

4.实验室确诊病例的调查核实。对疑似聚集性和怀疑由

预包装食品引起的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调查核实。

五、监测范围

2021年,我市选择怀仁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承担食源性

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具体监测地区、机构和任务分工见附件

5o

六、监测方法

见《工作手册》。

七、监测工作要求

(-)病例信息采集、上报与审核

哨点医院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

病人时,应采集病例的基本信息、症状与体征等,并询问其

饮食暴露史,并填写《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表》。

医院专管人员每日收集《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表》,

在次工作日登录“山西省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与病因性食品

溯源平台”(以下简称“溯源平台”)完成网络报告。被上

级部门审核退回的数据,哨点医院应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修

改、上报工作。

市、县(市、区)疾控中心在哨点医院完成报告后1个

工作日内完成数据审核。

县(市、区)疾控中心按季度考核哨点医院的病例定义

符合率、病例信息表填写合格率、网络报告及时率、准确率,

填写附件6后,于每季度首月5个工作日内报市级疾控中心,

市级疾控中心汇总后于每季度首月10个工作日内报省疾控

中心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

县(区)疾控中心审核及时率、准确率由所在市级疾控

中心按季度考核,填写附件7后,在每季度首月10个工作日

内报至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市级由省疾控中心

按季度考核。

病例定义符合率二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信息表数/全部

病例信息表数X100%

病例信息表填写合格率;填写合格的病例信息表数/全

部病例信息表X100%

网络报告及时率二在接诊次工作日内完成网络报告的病

例数/总网报病例数又100%

网络报告准确率二网络报告准确的病例数/总网报病例

数X100%(网络报告准确与否通过网络报告内容是否准确、

网络报告内容与纸版《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是否一

致判断,有1项不合格即为不准确)

审核及时率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的网报病例数/应

审核网报病例数X100%

审核准确率二审核合格的病例数/总网报病例数x100%

(其中,审核合格与否通过是否符合病例定义、网报填写是

否完整、准确来判断,有1项不符合即为不合格)

报至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的报表均在工作

流系统中上报。

省级考核通过抽查的方式开展,每季度每市抽查30份,

不足30份的全部抽查。

(二)生物性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及检验

哨点医院临床医生在接诊时,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人,

应及时采集病人的新鲜粪便。粪便标本应尽量在用药之前采

集。原则上,5-10月,每家哨点医院采集标本总数每月至少

15份,15份以下全采;其余每月每个哨点医院采集标本总数

至少5份,5份以下全采。有能力的哨点医院应尽量多采,以

便提高聚集性病例的识别能力和数据的代表性。

1.细菌检测标本采集及保存:病人排出新鲜粪便于清洁、

干燥、无吸水性的无菌容器内,立即送临检实验室进行检验。

如无法在1小时内检验,可用3-5支无菌棉拭子多点采集粪便

标本(如有脓血或黏液应挑取脓血、黏液部分,液体粪便应

取絮状物,使棉拭子表面蘸满粪便),插入Cary-Blair运送

培养基内,棉拭子应尽量全部插入培养基内,迅速拧紧管口,

冷藏保存。

2.病毒检测标本采集:采集粪便1份(约10g/ml),置

于无菌粪便采样杯(盒)(不加任何培养基和试剂)中。采

集后30分钟内放入-2CTC冰箱中,保存时间不应超过1个月。

保存期内避免标本发生反复冻融。

采样人应用记号笔清楚地在采样管和采便杯(盒)上编

号(标本编号与病例编号一一对应),并写上姓名、性别,

或打印标签贴在采样管和采便杯(盒)上。

3.标本运送:承担检测任务的哨点医院采样后,应尽快

进行检测,不承担检测任务的应尽快将标本送往当地疾控中

心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o运送标本时,将标本

置于冷藏箱(配备冰袋),由标本运输人员运输至实验室。

运送过程中防止容器破碎、洒漏、颠倒,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注意避免交叉污染。样本不合格、被市级疾控中心退回的样

本不计入工作量。

4.病原学检验与结果的上报:检验项目为沙门氏菌、志

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诺如病毒,检

验任务承担机构情况见附件5,检验方法见《工作手册》。

在市级疾控中心承担检验任务的地区,市级疾控中心完

成检测后,应在1个工作日内,将检测结果反馈至县(市、

区)疾控中心和哨点医院,哨点医院接到结果后1个工作日

内,完成检测结果的网络报告工作。在哨点医院承担检验任

务的地区,哨点医院完成检测后,应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检

测结果的网络报告工作。

承担检验任务的机构应于每月的第一、三周将前两周分

离的阳性菌株及附件8、病毒阳性的粪便标本及附件9上送

至省疾控中心,由省疾控中心对结果进行复核。检验机构实

验室病原学检测鉴定准确率应达95%以上,由省疾控中心疾

病检验科负责考核;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率应

达100%,由各哨点医院、县(市、区)疾控中心进行考核。

承担检验任务的机构按月填写附件10,于每月第10个

工作日内报省疾控中心疾病检验科。

病原学检测鉴定准确率二阳性菌(毒)株符合数/市级上

送阳性菌(毒)株数xioo%

检测结果反馈率;在检测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反馈的结

果数/上送样本数X100%

样本合格率=合格样本数/接收样本数X100%

样本送检及时率=24小时内送检的样本数/接收样本数

X100%

省级疾控中心应将分离菌株于2021年4月30日之前统一

送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三)腹泻病例统计调查

哨点医院每月的第一周对上个月门诊和住院的腹泻病

人数、采集粪便标本的腹泻病人数、采集标本进行沙门氏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其他病原体

检测的病人数及检出菌株数等信息进行统计,并填写《食源

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每月腹泻病例汇总表》(附件11)。

在每月第10个工作日前登录“溯源平台”上报结果。

(四)实验室确诊病例的调查核实

哨点医院所在地的疾控中心在审核数据时发现实验室

确诊病例为疑似聚集性病例或怀疑由预包装食品引起的病

例,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并填写《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实验室确诊病例调查核实表》(见《工作手册》)。

完成调查后2个工作日内,通过“溯源平台”填报调查信息。

1.疑似聚集性病例。若发现某一种(型)致病菌(如肠

炎沙门氏菌等)的检出水平超过既往水平或近期明显增多,

或发现罕见种(型)致病菌(如某罕见沙门血清型菌株)近

期明显增多等情况,应及时结合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

与体征、饮食暴露史和实验室检验等信息进行调查核实。

2.怀疑由预包装食品引起的病例。根据《预包装食品标

签通则》(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定义为预先定量包

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

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

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

若怀疑实验室确诊病例由预包装食品引起,可能与生产

经营有关,应及时结合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

饮食暴露史和实验室检验等信息进行调查核实。

若怀疑实验室确诊病例由预包装食品引起,可能与生产

经营有关,应及时结合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

饮食暴露史和实验室检验等信息进行调查核实。

实验室确诊病例调查核实率二调查病例数/(应调查病例

数-无法调查的病例数)X100%(无法调查的病例包括因失

访、对方拒绝调查等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调查的病例。)

(五)数据分析利用

市、县级疾控中心应当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

规范(试行)》的要求开展聚集性病例的分析、核实、报告

等。

(六)质量控制

1.严格执行国家质量管理方案和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工

作,对数据进行审核和管理,确保数据质量。

2.承担监测任务的省级相关部门,应按照统一要求,对

本部门承担风险监测任务的技术机构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3.省级相关部门组织本系统监测实验室开展和参加检

测能力验证、比对及考核等具体工作;开展质控考核、结果

复核、方法验证、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督导检查等工作。

4.各监测技术机构应将监测工作纳入单位质量管理体

系。

5.所有未通过资质认定的项目,检测单位均需对检测方

法予以确认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

第三章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溯源

一、目的

对病人和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和

聚类分析,为聚集性病例识别和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二'内容

由市、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将样品送至省疾控中心

对以下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

(一)食源性疾病事件中检出的菌株。包括生物性标本、

食品样品及环境样品中分离出的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门氏

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五种。

(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的沙门氏菌分离株、致泻大

肠埃希氏菌。

三、工作要求

(一)送样

1.食源性疾病事件:市、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在食

源性疾病事件中检出致病菌后,应及时将食品与环境样品中

分离出的致病菌送至省疾控中心消毒监测科,将生物性标本

中分离出的致病菌送至省疾控中心疾病检验科进行复核鉴

定及分子分型等。

2.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

的送样工作应按照相关章节的要求开展。

(二)检测:由省疾控中心进行分子分型。

第四章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

一、目的

通过对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开展耐药监测,掌握我市主

要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水平和耐药趋势,为耐药性风险评估

提供基础数据。

二、内容

市、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将致病菌株送至省级疾控

中心,省疾控中心疾病检验科和消毒监测科按照各自职能分

别对辖区内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食

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的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分离株进行耐药监测。

三'信息报送

省级疾控中心应在完成检测后1周内将检验数据录入数

据库,并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TraNet)”

上报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药敏试验结果。

附件:L2021年朔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分类及任务

说明

2.2021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工作季报表

3.可疑聚集性病例处理情况登记表

4.可疑聚集性病例考核情况登记表

5.2021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机构及任务一览

6.2021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季报表1

7.2021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季报表2

8.2021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菌株上送登记表

9.2021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诺如病毒检测标

本送检表

10.2021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实验室月报表

11.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每月腹泻病例汇总

2021年朔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分类及任务说明

机构类型适用机构任务

2017年起,承担食源性疾病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每月有

病例信息采集和疑似食源性病例信息采集任务)

A

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2.纳入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考核体

的哨点医院系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每月有

病例信息采集任务)

承担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

2.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每月有主动

B哨点医院

监测任务)

(怀仁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

3.纳入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考核体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年度有

除A、B类外,其他承担食源病例信息采集任务)

C

性疾病诊疗的公立医疗机构2.纳入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考核体

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等各级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无任务要

D类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非求)

公立医疗机构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乡级有

全市6个县(市、区)所有基报告率要求)

一体化

层医疗机构(包括乡、村两级)2.纳入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考核体

附件22021年山西省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工作季报表

医院病例信息采集情况疾控中心网报审核情况

县(市、总网报按时任务网报在规定时间网报合格

医院名称网报及网报准审核及审核准确率

区)名称病例数网报完成合格内完成审核的病例数

时率C确率E时率GI

A数B率数D的病例数FH

监测县1

监测县2

监测县3

..

注:C=B/A*100%;E=D/A*100%;G=F/A*100%;I=H/A*100%

报告单位(签章):报告人:审核人:报告时间:年月日

附件3

2021年山西省市县可疑聚集性病例处理情况登记表

处理情况否发现情况患者属于

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