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八)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传说黄河流域的部落领袖黄帝修德振兵,安抚万民,平定四方,诸侯咸服,黄帝部落还与炎帝部落联合,在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广泛,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这表明()A.古史传说皆确凿可信 B.黄帝时代已经出现分封制C.黄帝陵是黄帝安葬地 D.黄帝认同推动了华夏认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可知,中华儿女对黄帝的认同,而且黄帝陵现在也还吸引着中国朝拜者,这说明通过黄帝认同加强了华夏认同,D项正确;古史传说不一定确凿可信,排除A项;黄帝时期尚未建立分封制,排除B项;黄帝陵是黄帝安葬地的说法不能体现题意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答案〗A〖解析〗本题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知,这是孔子的思想主张,A项正确;孟子主要主张是“仁政”的思想,排除B项;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排除C项;墨子主要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排除D项。故选A项。3.秦朝把全国分为36郡,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一郡之内辖若干县,设县令、县尉、县丞,一县之内分为若干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乡之下有里、亭、邮等。据此可知,秦朝()A.机构设置繁杂导致效率低下 B.注重机构间的分权制衡C.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 D.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在地方设立了郡、县、乡、里等机构组织,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机构设置情况,没有涉及其行政效率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各级机构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任免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4.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欲查阅与此相关的史书,最适合的是()A.《史记》 B.《汉书》 C.《春秋》 D.《后汉书》〖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而《史记》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欲查阅与陈胜吴广起义相关的史书,最适合的是《史记》,A项正确;《汉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的史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春秋》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史事,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后汉书》记载的是上起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的史事,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答案〗C〖解析〗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是因为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的发展,故C正确;A与材料时间不符;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经济发展,B错误;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D错误。6.晚唐诗人皮日休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推动了水利事业发展 B.阻碍了南北经济交流C.有利于隋朝实现统一 D.直接导致了隋朝灭亡〖答案〗A〖解析〗由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人人都说修造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炀帝赫赫功绩几乎可比治水的大禹。由此可以看出,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是持肯定的态度,强调它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作用,A项正确;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没有阻碍南北经济交流,排除B项;早在大运河开挖之前隋朝就已经实现统一,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积极作用,不是消极影响,而且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开挖大运河并没有直接导致隋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7.下面所示是某朝代的地方建置图(局部)。该朝代()A.初创三公九卿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改进三省六部制 D.确立行中书省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地方建置图中的“山南西道”“吐蕃占领区”等信息判断,图示反映的是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唐代改进了三省六部制,C项正确;秦代初创三公九卿制,排除A项;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B项;元代确立行中书省制,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宋人绘制的皇帝肖像画,图下方为各自庙号。据此可以判断()A.儒家学说对朝廷有长久影响B.因集理学之大成故名宋理宗C.肖像画均为虚构故可信度低D.肖像画制式单一而缺乏美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理学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仁”“孝”“理”等都是宋代儒学中的概念,皇帝的庙号采用儒学概念体现了儒家学说对朝廷的影响。A项正确;集理学之大成的是朱熹,不是宋理宗,排除B项;这些肖像画并不全是虚构的,排除C项:“缺乏美感”的说法并不是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9.明朝诗人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重文轻武,三衙分权 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D.南宋灭亡,国家一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因此,张以宁用“英雄已尽中原泪”来纪念他;而绍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无心统一、所以张以宁用“臣主元无北渡心”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安,C项正确;重文轻武,三衙分权属于北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澶渊之盟,辽宋和议为北宋与辽关系,排除B项;南宋灭亡,国家一统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明朝阁试是前往内阁参与的考试,考试内容除了诗文典籍以外,还有大量的时政内容,包括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各个方面,比如《兵事议》《治漕运议》《云南镇臣约束土司檄》以及《议军京操班军疏》等。明朝举行阁试意在()A.强化阁臣对皇帝的监督 B.提高阁臣处理政事能力C.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防止丞相权力过度扩张〖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举行阁试,强调了解时政,能够处理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问题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内阁,目的在于提高阁臣处理政事能力,B项正确;明代内阁为强化皇权的产物,阁试目的并非要强化阁臣对皇帝的监督,排除A项;内阁并非正式的中央机构,排除C项;明代废除丞相后才建立的内阁,排除D项。故选B项。11.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厉行海禁,后来清政府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清朝鼓励朝贡贸易C.清朝禁绝一切民间贸易 D.清朝海军装备落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可知,反映的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信息,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清朝鼓励朝贡贸易的信息,排除B项;清朝禁绝一切民间贸易,表述有误,排除C项;材料与清朝海军装备落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如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巨著的封面。该著作的作者是()A.李时珍 B.宋应星 C.施耐庵 D.曹雪芹〖答案〗B〖解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首相巴麦尊表示,要使“中国内部全局得入正轨”,法国公使葛罗表示,要在“海口助中国破贼,所有该国停泊各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清政府则提出“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更次之”。这反映了()A.中外反动势力进行勾结 B.中国半封建化程度加深C.清政府成为英法代理人 D.英法继续奉行中立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6年后的中国。据材料可知:英法放弃中立政策,支持清政府,清政府则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及捻军,这说明中外反动势力进行勾结,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但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法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排除B项;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成为列强代理人,排除C项。英法直接与清政府相勾结,放弃了中立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5.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设地,而割弃使为别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率兵收复新疆 B.设置新疆行省C.取得镇南关大捷 D.建立理藩院〖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中央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B项正确;当时已经收复新疆,排除A项;镇南关大捷与越南有关,排除C项;D项是管理西藏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16.时人曾言:“数千年相传之专制国,一旦水逝云卷而去;数千年未有之共和国,一旦风驰电掣而成。”这句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的迅猛 B.国民革命的狂飙 C.土地革命的壮烈 D.解放战争的震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的中国。据材料概况可知:“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辛亥革命一经爆发就在短时间内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这说明辛亥革命发展迅猛,A项正确;根据材料“数千年未有之共和国,一旦风驰电掣而成”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民革命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土地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与解放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如图所示是1915年2月4日《神州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该漫画()A.抨击袁世凯复辟 B.讴歌了武昌起义C.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D.反映了二次革命的爆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的中国。依据材料“覆鼓之影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加紧了复辟帝制的步伐,意图通过复古为其复辟帝制奠定基础,因此题干漫画是在抨击袁世凯复辟,A项正确;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是1915年的《青年杂志》发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革命问题,而是主要是在抨击袁世凯复辟,排除D项。故选A项。18.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A.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B.青年学生是运动的主力C.激发了人民的广泛觉悟 D.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学生们”“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学生游行过程中,支持者有人民、西洋人还有巡警等各个方面的力量,说明了它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思想觉悟,〖答案〗为C;“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不能表示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A错误;BD不符合材料主题思想,排除。19.《长征组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狮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这部分诗歌反映的史实是()A.四度赤水河B.召开遵义会议C.飞夺泸定桥D.甘肃会宁会师〖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歌词可以看出这描写的是长征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从“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是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以后毛主席开始指挥革命,也使得遵义会议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本题选择B选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材料,故排除。20.据统计,1937年,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湖南、广西七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到了1943年,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总额增加了164倍。这一变化有利于()A.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B.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逐步开展 D.遏制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影响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1943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1937—1943年间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此期间,大后方的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就有利于改变中国近代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状况,从而改善民族工业布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而维系国脉,B项正确;此时中国工业受到日本侵略影响,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排除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6年,受日本侵略而中断,排除C项;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是在抗战结束后,排除D项。故选B项。21.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的历史事件是()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新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双十协议应运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在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双十协定”可知,体现了重庆谈判,而不是西安事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重庆谈判,新政协会议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故C选项错误;七届二中全会主要提出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选项错误。22.合作农业的早期形式称互助组,它大量出现时,全部农户中有40%加入了互助组,它是农民传统合作形式的扩大,组内的农户(典型的形式不超过10户)在自愿互惠的基础上交换劳动力和交换使用耕畜与农具,但生产资料(包括土地)仍属个人。据此可知,互助组大量出现于()A.1927—1937年土地革命期间B.1950—1952年土地改革期间C.1953—1956年农业改造期间D.1978—1984年农村改革期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2的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互助组的大量出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期间,B项正确;1927—1937年的土地革命期间没有组建农业互助组,排除A项;1953—1956年农业改造期间实行的是农业合作社,排除C项;1978—1984年农村改革期间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B项。23.对中国而言,与日本建交进一步巩固了大国地位,在国际社会上使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广泛共识,有效地遏制了意图分裂台湾的势力;对日本来说,与中国建交为其提供了广阔市场,也为日本提供了正视反省历史、重新选择出发的机会。据此可知,中日建交()A.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 B.使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C.受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 D.符合中日两国的自身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2年的中国。据材料可知:中日建交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日本,这符合两国的自身利益,D项正确;材料指出了中日建交对双方的意义,没有涉及中日建交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中日建交“使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4.1991年1月底至2月中旬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过春节,与前几次过春节不同,这一次他视察工厂、参观企业、听取有关浦东开发的汇报,发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讲话,他强调说:“改革开放还要讲……光我一个人讲还不够,我们党要讲话,要讲几十年”。邓小平同志此行A.开启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开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到城市C.属于“南方谈话”组成部分 D.希望突破改革开放面临的重重阻力〖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发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讲话”表明改革开放面临的阻力很大,希望突破改革开放面临的重重阻力,D项正确;“开启”表述错误,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时间不符,排除B项;1992年南方谈话,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5.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也造就了那一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人的精神谱系。下列精神内涵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是()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②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③崇尚劳动、敬业守信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与中共一大的召开有关;②与改革开放有关;③与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有关;④与五四运动有关。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②,D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排序错误。故选D项。26.斯巴达主要官员选举程序如下:公民大会选出若干仲裁人员,然后将他们关闭在会场上的一所黑屋里,隔绝与外界视觉、人员的接触。随后候选人默不作声地从公民面前走过,持赞同态度者发出欢呼声,屋内仲裁人员根据呼声的高低确定候选人当选与否。这种选举方式()A.体现了候选人机会均等的原则 B.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C.导致民主政治具有一定随意性 D.增强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可知:斯巴达民主选举采取了一种原始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选举的公平性,给予候选人平等的机会,A项正确;这一做法不能打破贵族的垄断,排除B项;这种选举方式是为了保证公平而有意安排的,排除C项;这一方式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7.“埃及的国王曾从事香料贸易﹐他们购买阿拉伯人的,波斯人的、印度人的和其他亚洲人的香料和东方的药品,并把它们卖给西徐亚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法兰西人,希腊人,摩尔人和其他欧洲人。”上述记载最早出现于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埃及的国王曾从事香料贸易,他们购买阿拉伯人的、波斯人的、印度人的和其他亚洲人的香料和东方的药品,并把它们卖给西徐亚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法兰西人、希腊人、摩尔人和其他欧洲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在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A项正确;16世纪、17世纪和18世纪均晚于新航路开辟,排除B、C、D项。故选A项。28.下图是荷兰画家布赫1660年创作的。一位戴帽子的军官与妇人在玩牌,黑人男孩手持青花瓷壶在旁斟茶。男人帽子由产自北美五大湖区的海狸皮制成,青花茶壶可能来自中国。此画体现了()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黑人奴隶贸易的兴盛C.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 D.西欧市民的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660年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同时据题意可知,画中人物使用的商品来自北美和中国,这说明世界开始被连接起来,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项;仅根据图中的黑人男孩无法说明黑人奴隶贸易兴盛,排除B项;根据“帽子”和“茶壶”并不能说明西欧市民的社会风尚,排除D项。故选C项。29.詹金森任英国首相期间(1812—1827年),按照工业资产阶级的旨意,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A.推进自由贸易政策 B.扩大海外殖民掠夺C.加快世界市场形成 D.缓和与印度的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詹金森任英国首相期间(1812—1827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按照工业资产阶级的旨意,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是为了进行自由贸易,A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开展,英国希望对外进行自由贸易,并不是扩大海外殖民掠夺,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客观后果,并不是主观目的,排除C项;材料与“缓和与印度的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0.“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他们"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他们”是()A.人文主义者 B.宗教改革家C.启蒙思想家 D.近代科学家〖答案〗A〖解析〗根据“人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主张人性解放,追求现世生活幸福,反对宗教神学的来世观,A项正确;宗教改革家主张信仰得救,否定教会的权威,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提倡理性,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项;近代科学家主张科学、理性,排除D项。故选A项。31.如图所示的内容是截自于课本的一段话,其中方框内的文字应是()□□□□作为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欧洲。依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强调因信称义,使得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同时也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材料中的“进一步解放”不吻合,排除A项;启蒙运动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民族国家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32.下列两幅图所示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两大阵营情况图。由此推知,两国革命的相同之处是()A.都进行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 B.都建立了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C.宗教信仰是划分敌我的标准 D.社会下层民众主导革命的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0年后的英法。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两者都进行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A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而法国在大革命后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共和之路,排除B项;宗教信仰并没有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划分敌我的标准,排除C项;两国革命均由资产阶级领导,排除D项。故选A项。33.1833年,英国有议员说:“英国工业的繁荣是建立在无助儿童的悲惨命运之上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劳动力的极度短缺 B.工业革命快速发展C.社会缺乏对儿童的关注 D.资本主义制度不完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英国工业的繁荣是建立在无助儿童的悲惨命运之上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快速发展,造成了劳动力短缺,出现了大量使用了童工的现象,B项正确;“劳动力的极度短缺”是工业革命造成的,排除A项;之所以使用童工,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不是缺乏对儿童的关注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完善,排除C、D项。故选B项。34.下图中星号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发源地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地C“铁血政策”发源地 D.《人权宣言》诞生地〖答案〗B〖解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发表的《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图中星号所对应的地点是伦敦,B项正确;文艺复兴发源地是意大利,“铁血政策”发源地是德意志,《人权宣言》诞生地是法国,排除ACD项。故选B项。35.小说《百年孤独》中的布恩迪亚家族第四代的阿卡迪奥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工作。为了向美国运送香蕉公司的产品,美国人还修筑了铁路,但铁路并不能为当地人所使用。此现象反映出美国()A.实行大棒政策 B.进行经济侵略C.加强政治渗透 D.扶植拉美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为了向美国运送香蕉公司的产品,美国人还修筑了铁路,但铁路并不能为当地人所使用”可知,美国人修筑铁路的目的是向美国运送香蕉公司的产品,便利于美国对拉美进行经济侵略,B项正确;大棒政策指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渗透的信息,排除C项;美国人修筑铁路的目的是向美国运送香蕉公司的产品,但当地人不能使用铁路,不能说明美国扶植拉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36.“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于是,20世纪60年代,以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作出的选择是()A.分别投向美苏集团 B.接受美国的援助C.兴起了不结盟运动 D.参加欧共体组织〖答案〗C〖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美苏冷战对自身的影响,兴起了不结盟运动,C项正确;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等国家反对美苏冷战,排除A项;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并未接受美国援助,排除B项;这些国家没有加入欧共体,排除D项。故选C项。37.下图为二战后美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A.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示意图显示,二战后美国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下降,服务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上升,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服务业迅速发展,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就业结构的变化,源于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A;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B项从属于C项,排除;D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38.下图所示为苏联政治讽刺漫画《沿着挨打的老路》,漫画中美国将西欧各国拉上了战驴,旗帜上写着“美国夺取世界霸权”,驴头是一颗炸弹。该漫画讽刺的是()A.西欧的法西斯势力仍然存在 B.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联合C.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带来危机 D.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经济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苏联政治讽刺漫画《沿着挨打的老路》,漫画中美国将西欧各国拉上了战驴,旗帜上写着‘美国夺取世界霸权’,驴头是一颗炸弹。”可知,漫画讽刺的是美国在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是为了夺取世界霸权,这实质上是沿着希特勒挨打的老路前进,给欧洲带来了危机,C项正确;西欧的法西斯势力仍然存在,表述有误,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经济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9.英国舆论声称:“长期奴役殖民另一个国家的人主动放弃自己的统治权,这种情况实属罕见。”与“这种情况”相关的事件是()A.印巴分治 B.古巴独立C.十月革命 D.埃及独立〖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印巴分治是指于1947年8月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分别成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英国的殖民统治无法维持,主动放弃自己的统治权,A项正确;十月革命爆发时俄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排除C项;古巴独立是古巴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的结果,排除B项;埃及独立是埃及人民长期进行反帝斗争,并最终获得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40.某学习小组围绕下列图片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的主题是()A.战后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C.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资料“片面的经济”、“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等研究的主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故D正确;图片资料不涉及战后科技革命,故A错误;材料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无关,故B错误;图片只涉及苏联一个国家,故C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材料二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答案〗(1)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每个阶级各举1例即可)分析: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新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成就: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解析〗【小问1】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有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农民阶级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