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制作方法_第1页
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制作方法_第2页
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制作方法_第3页
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制作方法_第4页
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制作方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制作方法专利名称: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制作方法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包括上煤斗和下煤斗,上煤斗的入煤口处连接有煤仓,下煤斗的出煤口下方布置有给煤机;上煤斗的出煤口插入下煤斗的入煤口;下煤斗的入煤口和出煤口均大于上煤斗的出煤口,以扩大落煤有限区域。的上煤斗的出煤口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下煤斗的进煤口和出煤口为矩形。落煤区域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与受料皮带中心线平行。下煤斗顶端设置有格栅板,格栅板设置有与上煤斗相适应的开口。设置格栅板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及捅煤疏导。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后,由于煤斗截面积的突然增加,下煤斗的壁面不承受上煤斗中煤柱产生的压力,降低了壁面的挤压和摩擦作用,可以解决棚煤现象,大大降低堵煤的可能性。【专利说明】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燃煤电站,特别地指一种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背景技术】[0002]堵煤是困扰燃煤电站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难题之一,造成堵煤的原因很多,其中输煤系统的原煤斗设计结构不合理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原煤在原煤斗中降落时,由于煤斗截面积不断收缩而不断受到挤压,越接近下煤口部位摩擦力和挤压力会越大。如果原煤较湿或煤块较疏松、煤粘结性较强时,则很容易出现下煤不畅,最终发展为堵塞。堵煤会造成振打装置启动频率增加、输煤效率降低,增加厂用电;严重时则会导致给煤不足,造成锅炉出力降低、运行参数波动,甚至熄火,造成严重经济损失。[0003]当前原煤斗设计结构不合理之处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0004]I)原煤斗出煤口尺寸偏小。根据工程经验,堵煤的重点部位在煤斗下部区域,这主要是原煤斗下部通流面积渐缩而造成的。增大煤斗出煤口的尺寸,可以有效地避免堵煤的发生,但是原煤斗出煤口尺寸大小受限于受料皮带的宽度。通常将煤斗出煤口设计成大长宽比的长方形截面,既能满足受料皮带的宽度限制,也能增加落煤口截面尺寸,减少堵煤的可能性。[0005]2)原煤斗落煤口中心线与受料给煤机中心线不在一条平行轴线上。一般而言,燃煤锅炉都设置有多个原煤仓和原煤斗,平行于炉墙布置,受料皮带则须根据落煤口和给煤口位置偏斜布置,因此受料皮带的中心线与煤斗轴线成一个角度,受上述条件的制约,煤斗出煤口难以设计为矩形,更难实现上述的大长宽比的长方形截面,通常只能设计成圆形,但圆形出煤口的直径同样受限于受料皮带的宽度,容易造成堵煤。[0006]综上,原煤斗是运煤系统完成转运过程的核心部件,当前设计布置还存在一些问题,改革是必要的。【实用新型内容】[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原煤斗易造成堵煤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0008]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9]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包括上煤斗和下煤斗,所述上煤斗的入煤口处连接有煤仓,所述下煤斗的出煤口下方布置有给煤机;所述给煤机上设置有受料皮带;所述上煤斗的出煤口插入所述下煤斗的入煤口;所述下煤斗的入煤口和出煤口均大于所述上煤斗的出煤□O[0010]所述上煤斗的出煤口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下煤斗的进口入煤口和出煤口为矩形。[0011]所述下煤斗的出煤口在所述受料皮带的投影为落煤区域,所述落煤区域的沿长度方向轴线与所述受料皮带中心线平行。[0012]所述下煤斗顶端设置有格栅板,所述格栅板设置有与所述上煤斗相适应的开口。设置格栅板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及捅煤疏导。[001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后,由于煤斗截面积的突然增加,下煤斗的壁面不承受上煤斗中煤柱产生的压力,降低了壁面的挤压和摩擦作用,可以解决棚煤现象,大大降低堵煤的可能性。【附图说明】[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格栅板结构示意图。[0016]图3为落煤区域示意图(矩形出煤口,矩形轴线与受料皮带重合)。[0017]图4为落煤区域示意图(矩形出煤口,矩形轴线与受料皮带呈一定角度)。[0018]图5为落煤区域示意图(圆形出煤口)。[0019]图中:原煤仓I;上煤斗2;下煤斗3,给煤机4,格栅板5,落煤区域6,受料皮带7。【具体实施方式】[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0021]如附图所示,双层分体防堵原煤斗,包括上煤斗2和下煤斗3,上煤斗2的入煤口处连接有煤仓I,下煤斗3的出煤口下方布置有给煤机4;给煤机4上设置有受料皮带7;上煤斗2的出煤口插入下煤斗3的入煤口;下煤斗3的入煤口和出煤口均大于上煤斗2的出煤口。[0022]上煤斗2的出煤口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下煤斗3的进煤口和出煤口为矩形。[0023]下煤斗3的出煤口在受料皮带7的投影为落煤区域6,落煤区域6的沿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