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十七中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十七中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十七中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十七中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_第4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十七中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十七中学七年级历史开学学情评估一、选择题(共40分)1.(2分)历史学家要精确掌握中华大地上远古人类发展进步的情况,下列材料中最为可靠的是()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北京人头部复原像C.《史记》 D.原始人狩猎想象图2.(2分)距今约5000年的山东省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百余件随葬物品,部分墓葬却一无所有;同时期的浙江省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和其他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A.中华文明辉煌 B.原始农业形成C.禅让制度盛行 D.社会分化出现3.(2分)《史记》记载:大禹治水,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重点体现了中华民族()A.艰苦奋斗的精神 B.无私奉献的精神C.爱国主义的精神 D.民族主义的精神4.(2分)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A.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B.割据称雄,争夺霸主C.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D.奖励军功,授爵赐土5.(2分)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工具的制造突出表现为()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铸造 D.铁器冶炼6.(2分)“平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这一现象反映了()A.分封制等级森严 B.郡县制正式确立C.周王室势力衰微 D.各诸侯征伐不断7.(2分)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8.(2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包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包含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9.(2分)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下列官职中起“监督”作用的是()A.西域都护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太尉10.(2分)公元前207年,他破釜沉舟,率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了秦军主力,一举扭转了战局。“他”是()A.吴广 B.刘邦 C.陈胜 D.项羽11.(2分)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12.(2分)他一改王朝初年“无为而治”的政策,积极“有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对经济的控制和对思想的引领。为此,他采取措施包括()①推行郡县制②施行“推恩令”③统一度量衡④盐铁官营专卖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13.(2分)东汉外戚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先后立了三个皇帝。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这说明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14.(2分)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A.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15.(2分)“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A.中外文明交流 B.民族融合加强C.大一统局面形成 D.军阀割据出现16.(2分)以下关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A.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B.赤壁之战为曹操北方统一奠定基础C.曹操定都洛阳,国号魏D.孙权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17.(2分)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等长城一带,羌族、氏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一做法()A.加快了国家大一统的出现 B.导致了民族危机的加重C.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促进了分封制度的强化18.(2分)《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B.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人口南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9.(2分)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都城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促使洛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 B.张骞通西域 C.孝文帝改革 D.盘庚迁都20.(2分)东晋王羲之在我国书法发展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王羲之在继承前期各种书体优点的基础上使行书和楷书摆脱了隶、篆的痕迹,变得更易于书写。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A.重视整体、强调集体 B.重视道德修养、追求理想人格C.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 D.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21.(6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根本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这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易中天材料二(汉代)发明创造不计其数,从天文数学到农田水利,从烧砖制瓦到驾车造船,到处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更无须提出丝织、造纸、冶金、制瓷等世人普受其惠的诸多贡献了,这些成就均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摘编自《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材料三材料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材料一中“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指什么事件?在众多的学派中,你最欣赏哪一学派的哪位思想家?并说明欣赏他的理由。(1)(2分)请列举一项汉代的发明成就并指出其是如何有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2)(2分)材料三中图三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品,请写出其名称。图二的名画《女史箴图》的作者是谁?图一云冈石窟反映了这一时期哪一宗教的流行?(3)(2分)结合材料四,围绕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22.(6分)“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统治的和谐】材料一: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贤,不能够把天下传给他。于是就把部落首领位置传给了舜。把天下传给舜,那么天下都能得到好处,只有丹朱不满;把天下传给丹朱,那么天下都不满,而只有丹朱得到好处。——《史记·五帝本纪》【人与自然的和谐】材料二:如图所示图一图二【人与人的和谐】材料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材料一涉及的是古代哪一制度?(1)(2分)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建筑的名称,指出造成这两种建筑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2)(2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3)(2分)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追求和谐发展的问题上,说说你的建议。(从国家治理、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三方面中任选一个进行阐述。)23.(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的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如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胡床、椅子、方凳: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1)(2分)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2)(2分)材料二中的这三幅图画均摹绘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你能从中提取什么样的历史信息?(3)(2分)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2分)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答案1-10ADBCCCBACD11-20CDDAADCBCD21.(1)西汉发明了造纸术(或东汉察伦改进造纸术),便利的文化典籍的流传,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等。(2)《兰亭集序》:顾恺之;佛教。(3)全面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等等。22.(1)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的不同/地理环境或气候不同。(2)思想家:孔子;意义: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或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3)国家治理:爱惜民力,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政策得当、发展经济等。人与自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政府环保立法和政策支持;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