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第2课时书山有路勤为径,()。书读百遍,()。读万卷书,()。发奋识遍天下字,()。学海无涯苦作舟而义自见行万里路立志读尽人间书第1课时这些名言都和读书有关。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古人喜欢读书,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人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读书、学习的。25

古人谈读书这一课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两则文言文片段,从中获取读书和学习的营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zhì识一chǐ耻我会认书写指导:

“耳”要窄,第二个竖要长;“止”右竖要长,注意中间有一短横。书写指导:

“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智”,智慧。知知知知知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个步骤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蒙混过去。当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地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白了解答这道题的全过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此处指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默。识:读“zhì”,记住。厌:满足。诲:教诲。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你怎么理解这句话?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面。它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这一教育学说。回顾刚才所学知识,说说理解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后三句话。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示:注意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常用义不太一样,这就需要读注释或查阅相关资料。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没有天生就知晓所有知识的圣人,像孔子之所以能达到多知多智的境界,也是因为他多听多记、勤奋好学。孔子之所以这样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推测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有一些流行观点,认为孔子生而知之,是从天而降的圣人,为此,孔子不得不作此回应。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在本句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实践的重要性。再读读后三句话,说说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思考: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古人读书、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同学们,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也可以获得新知识;学习的时候要学会思考;学过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的方法,并不断进步。古人谈读书(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几句文言文。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古人朱熹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2课时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中国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31岁正式拜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继承二程(程颢、程颐)思想,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易学启蒙》《诗集传》等。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二yǐ矣我会认qǐ岂书写指导:

“田”要扁、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折都稍向里收,“月”稍窄、首笔是竖。书写指导:

“甬”横撇要小,不要漏写一点,“冂”稍宽,里边是两横和一竖。书写指导:

“山”要扁宽;“己”稍扁,起笔横折要小,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随意要紧,重要。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用心思考了,难道会看不仔细、读不准确、记不住吗?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三到:心到眼到口到①指的是要用心思考,眼要看到,口要读到。②读书不用心,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了。“三到”中“心到”最重要。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的意思是什么?与我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急:要紧、重要。今义:着急。“心到”指思考,只有用心思考,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奥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同学们,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们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启发吗?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读书专注、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希望同学们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作为自己以后读书、学习的准则。古人谈读书(二)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学完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赠送以下课件

赠送以下课件第1课时第2课时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真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啊!第1课时夏日荷塘12

古诗二首首

字理分析:“首”字的甲骨文像长着头发的人头,本义指头。组词:“首先、首长”。首书写指导:点、撇短而小,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下方“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池上荷花池里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作者简介整体感知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默读古诗,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诵读古诗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诵读书写小孩儿小船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小娃小艇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孩儿,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不解可是小孩儿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行为。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练习背诵: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诗中的小孩儿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指导写字:观察“采”的字形。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偷采而归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暴露行迹池上天真无邪淳朴可爱板书设计第2课时创设情境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背诵这两首古诗。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小池[宋]杨万里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主要描写寻常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语言浅显易懂,自然流畅,风趣活泼。作者简介学习字词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