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_第1页
电子商务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_第2页
电子商务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_第3页
电子商务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_第4页
电子商务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商务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StudyontheeffectofElectronicCommerceonUrbanization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号:10A60120215姓名:和燕宁指导教师姓名:朱建民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6月13日摘要城镇化的概念和中国城镇化以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状况,指出电子商务对中国城镇化的影响。虽然电子商务在发展初级阶段有去中心化的力量,但在电子商务的成熟阶段,向大城市聚集,集约化发展的力量将回归主导。城镇化的“马太效应”最终会引导人口继续向以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集中。信息化中的电子商务推动城镇化,要从工业化为主导的思维中跳出去,找到一条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新四化”一体的发展道路。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国城镇化,影响研究ABSTRACTTheconceptofurbanizationandurbanizationandthedevelopmentofChineseChinae-commercemarket,pointsoutthattheimpactofElectronicCommerceonChinaurbanization.Althoughtheelectroniccommercetothecenterofpowerintheprimarystageofdevelopment,butintheelectroniccommercematurestage,gathertothebigcity,intensivedevelopmentstrengthwillreturnthedominant.Theurbanizationofthe"Mattheweffect"willeventuallyleadtobigcitypopulationcontinuedastheleadingcitycluster.Electroniccommerceinformationinpromotingurba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asthedominantthinkingfromthejumptogoout,andfindadevelopmentroadofinformatio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andnewurbanization"newfourmodernizations"one.

Keywords:electroniccommerce,Chinaurbanization,influenceresearch逊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国零售行业的网络化程度走在世界前列。2013年,网络零售在中国占整体零售的8%,而在美国占整体零售约5%(麦肯锡,2013)。图2:2009年至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单位:亿元)(三)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格局和趋势网上零售可分为平台模式和独立零售商模式。从目前中国网络零售的销售模式上来看,电子平台模式占据市场的大部分。在中国,近90%的网络零售商都是基于网购平台运作的。而在美国,平台模式仅占23%-24%,大型B2C网站主导着零售业。网购市场规模来看,目前C2C的销售仍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但是B2C的销售份额在快速上升。2009年大型企业的销售份额仅占7.8%,但预计到2016年,B2C的销售份额可接近市场的一半。图3:2009-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结构二、电子商务对城镇化影响的意义(一)电子商务促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增加剩余农村劳动力,给城镇化以推力。1、电子商务可以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问题。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问题,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电子商务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2、发展电子商务,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供应链,提高效益。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组织化,可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完善了农产品流通体系。能有效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3、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建立新型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金融物流交通运输电信等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电子商务会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减少农业岗位的就职人数,从而增加过剩的农村劳动力,给城镇化以推力,会推动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电子商务会淡化中心商务区的作用。(二)发展电子商务会促进仓储业和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在卫星城形成产业支撑。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对仓储用地的极大需求和物流业的高速发展。考虑到仓储业和物流业的特点,有利于在交通节点城市和卫星城形成产业支撑,因为这两种产业都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从而拉动就业。这种在大城市郊区所诞生的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基地,往往推动大城市郊区的卫星城的建设,有利于构筑以大城市为龙头,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的城市群的形成。(三)电子商务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大城市的辐射力。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带动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公路、城际铁路、高铁、地铁、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宽带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2013年8月17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意味着“宽带战略”从部门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首次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三、小城镇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电子商务扩张到小城镇,给中小城镇带来发展的契机的同时,同样也存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1)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欠缺。我国各省区小城镇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网络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与加快信息化建设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2)人才短缺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另一大因素。小城镇实施电子商务的主体应是企业。无论是创办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在网上开办电子商务,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目前情况看,人才短缺,远远不能满,供求矛盾突出。(3)观念落后。小城镇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使得电子商务没有受到政府、企业等应有的重视。(4)电子商务依赖的物流水平差。我国的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很多小城镇,物流水平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四、政策建议:从电子商务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来看,我们应顺应规律、因势利导、未雨绸缪,根据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对未来更多由新经济主导的城镇化路径要多留白。要加大对城镇化进程中新增影响因素的重视,尤其是对信息化所带来的新经济的影响的重视。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工业化的主导经济发展的力量会进一步衰弱,而新兴产业,通过电子商务这种新经济对城镇化加速聚集特点的认知,也应该对包括通航产业、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教育、云计算和远程医疗、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等各种新技术对城镇化路径会产生重要影响有更敬畏的认知。为此,考虑到城镇化的不可逆性的特点,当我们对新经济对城镇化影响认知不够的情况下,一是有必要加大新经济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研究,二是学会在城镇化进程多留白,这种留白既体现在城市边界的限制,城市绿地的增加,紧凑型城市的建设等方面,为未来城市更高质量发展留下回旋空间;三是对中小城市更多要鼓励做小做精,而不能提倡做大做宽,避免新经济“马太效应”推动下更多资源向城市群集中后,带来的浪费和不可持续的投资。(二)大力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道路。(三)快速重点推动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当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强光纤宽带网络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规划建设达到城区水平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光缆入村、网络入户;积极推动以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NGI)建设,实现大规模商用;大幅度提升IP骨干网及传送网能力,推动网络资源的智能化调配,提高骨干网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扩大互联网国际、国内出入口带宽;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保障。在这其中要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的机制,推动各种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共同来建设宽度中国。(四)积极推动品牌中国建设。从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来看,会向B2C发展,向品牌集中,日益体现出新旧经济融合的特点,为此品牌日益成为电子商务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五)预防电子商务可能形成的垄断,鼓励更多形式的创新和竞争,推动电子商务更全面的发展。电子商务属于新经济新技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要保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就要在其发展过程中要未雨绸缪,预防可能形成的垄断。把鼓励创新和限制垄断相结合起来。垄断的形成不利于优化社会资源,往往降低公共的福利。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产业支撑,鼓励更多竞争和创新,推动电子商务的更全面发展。五、总结电子商务会引导产业聚集,从而推动人口向大城市聚集。以“淘宝村”和“县域经济”为代表的人口就地城镇化和分散化在城镇化的初期确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要看到这种分散化的作用是非主流的和阶段性的,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后会加剧“马太效应”,最终会引导人口继续向大城市集中。电子商务的这种“马太效应”体现为,电子商务促使人才和各种资源向大城市集中,而各种要素的集聚造成了大城市竞争优势的提升,进一步激发各种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创新,反过来又加快当地电子商务发展,而电子商务发展又会促进人口的集聚,这样循环机制持续起作用,最终推进了大城市吸纳更多人口和产业。电子商务淡化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的作用,有利于大城市的卫星城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加大城市的辐射力,这样会有利于以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的实现。六、参考文献:1、城市的本质[N],中国财经报,2010年2、什么是城市群[EB/OL],城市中国网,2012年3、王群会,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