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计网课设指导手册2010_第1页
信通院计网课设指导手册2010_第2页
信通院计网课设指导手册2010_第3页
信通院计网课设指导手册2010_第4页
信通院计网课设指导手册20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手册信通院通信专业实验室(2010年11月修订)

目录一课设简介 2二选拔方法 3三组网目标和方案指南 4四实验室纪律 5五过程和管理 6六成绩评定 8七附件1工作日志模板 10八附件2: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规范 13九附件3课程设计报告封面模板 17十附件4工程项目书参考资料 18

一课设简介学习操作使用中、低端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集线器以及WLAN等设备。根据实验室中的具体设备情况完成需求分析与设备选型,确定组网方案。利用以上设备按照各自方案组建不同规模的、具备不同功能的中小型计算机网络,并尽可能利用该网络实现高层应用功能。上述过程要求以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为视角完成。特别突出的同学经批准后可操作使用高端路由器及其他设备,组建更大规模的网络。

二选拔方法1.优先选择《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同学参加计网课设,由同学自行组队,每小组至少6人,最多不得超过8人,通过提交申请报告进行选拔,择优录取。特别提示:已经做过其他课设的同学请勿再选本计网课设。2.选拔办法:以组为单位提交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内容如下:成员信息:姓名/班级/学号,个人特长简介(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能力,实践能力等),联系方式。课设目标与组网方案:建议整组的同学组成团结紧密的团队,到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提交一份准备通过课设实现的组网方案,阐述该网络的适用环境及可提供的业务应用。希望通过搜集资料、相互交流讨论,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要做的内容有正确的了解和准备,有目标、有想法,有本组独特的方案,即便还不成熟。具体内容可参考下列指南,也鼓励自选题目,自定方向。(注:可参考所查找资料中的具体方案,但不要完全照搬照抄,参考资料请注明出处。请开拓思路,寻找一些真正感兴趣、贴近实际需求的内容和题目。)申请报告提交地点:教2-223,教2-503吴老师刘老师3.被选中的每组同学在两周内完成课设工作,由通信专业实验室安排开放时间,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每人出勤不得少于5个单元,否则无成绩。出勤情况占最终成绩的一定比例。4.被选中的同学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做好查询资料等准备工作,做好上机准备,提高效率。5.最终课设完成报告:包括小组实际组网操作部分(全组一份)+每位同学个人体会部分(每人一份)。6.最终考核:每组随机抽取1~2人进行现场验收。

三组网目标和方案指南 课设目标与组网方案,方向可以参考下面列表,且不局限于以下内容。教育网、校园网的组建与应用工业园区网的组建与应用企业内部网的组建与应用政务网的组建与应用电子商务网的组建与应用SOHO的组建与应用军网的建设与管理行业专网的建设与管理安全级别有特殊要求的网络临时性的、应急性的网络组建跨地域的企业内部网络网络管理社区宽带网无线局域网省/市级骨干广域网的模拟移动互联网

四实验室纪律进入实验室需要严守各项规章条例。特别强调卫生与安全方面:实验室内不允许吃东西,带入饮料不能放在桌面或设备上。产生垃圾应投入门口的垃圾筐。每天由一个组负责卫生清理,整理桌面设备、电缆、扫地、倒垃圾、关好窗户等。周一至周五分别为A-E组,如时间冲突可以自行商量调整。操作设备要严格符合规范,注意用电安全。对于删除类命令应在确保程序与数据安全下执行。未经老师允许,不得随意操作实验室的其他设备,不得将实验室设备带出。不允许带其他人员进入实验室。设备使用各组设备基本平衡,如确实需要,可以经过老师调配,一定范围内临时调整。

五过程和管理进度安排第一周的周四或周五,进行中期总结交流。各组讲解本组的组网目标、方案,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等,各组同学应尽量全部参加。第二周的周四或周五进行抽检。也有可能进行各组的演示总结,视具体情况而定。工作日志及文献综述要求(具体模板见附件1):各组需要记录每天工作,填写并保留以下内容:文件夹:各组在每组的2号电脑中建立“工作记录文档-1A-年份”(1A代表第一批A组,各组按此更新自己的批次组别,如“工作记录文档-1A-2010”)。内含子文件夹“文献原文”、“数据记录”。每日要填写工作日志电子版和纸质版。在“工作记录文档-**-年份”目录下填写的“课设日志-**-年份月份日期”(注意更改自己的批次组别和每天的时间),需要记录操作人员、操作记录、修改内容、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下一步的任务等。课程设计完成过程中参考的文献和资料应在“工作记录文档-**-年份”目录下的“课程设计文献信息综述-**.doc”记录,并在子文件夹《文献原文》中保留电子版。(如果是纸质媒介只填写信息综述即可)。在“工作记录文档-**-年份”_“数据记录”子目录下保留当天数据截屏和配置数据,以及相关的其他过程资料。(提示:重要!!!)如果不能全组人时间统一进实验室,出勤来做课设的同学要在本组的纸质“工作日志”上记录时间、姓名、当日解决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要向其他同学交代的事宜。每次进入实验室开始工作前也应先查看本组的工作日志。最终报告(论文)要求:最终报告(论文)要求必须以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为视角完成,切记不要在报告中出现“XX实验”字样。其中重点强调:报告(论文)要求有目录、正文、参考文献、个人心得、日志、文献综述等。图表具有图名、图例。图表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拓扑图完整,标注清楚。截图要以白色为底色,dos下截图要进行反色。报告格式要求见附件2。报告于本批次课设结束一周内上交,打印版交到教二楼502,电子版发至wjw@、liuyitong@。(两种形式都要提交)报告严禁出现雷同现象,引用部分要加引号,并标出对应参考文献。个人心得如发现雷同,不计成绩!!

六成绩评定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按照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和最终报告评定课程设计最终成绩。考勤不足5次没有成绩。其中,按照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和最终报告(包括报告格式)评定基础分(占最终成绩的85%),按照个人表现与体会评定个人分(占最终成绩的15%),基础分与个人分二者相加为最终成绩。考勤特别突出者有5分的附加分。成绩等级:1、优秀(100-90分):选题能够很好地结合生产、工程、科研、教学及社会实际。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饱满。按时完成预定的任务;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密,结论合理,工作能力较强,团队合作好,科学作风好,有自己的见解,水平高。报告(论文)条理清楚,论述充分,语句通顺,打印符合规范要求,图表和图纸完备、整洁、正确。2、良好(89-80分):选题能较好结合生产、工程、科研、教学及社会实际。题目难易适当,工作量符合要求。能按期完成预定的任务;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密,结论合理,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科学作风;团队合作较好;方案设计有一定的水平。报告(论文)条理较清楚,论述较充分,语句通顺,打印符合规范要求,图表和图纸完备、整洁、正确。3、中等(79-70分):能基本按期完成预定的任务;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正确;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科学作风一般;团队合作一般;设计水平一般。报告(论文)语句通顺,论述有个别疏忽(或表达不清楚),打印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图纸完备、基本正确,但质量一般,或有小的缺陷。4、及格(69-60分):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按期完成任务,仅有一些小的疏忽和漏洞;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上基本正确,没有大的原则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独立工作能力一般,团队合作效果一般,设计达到了基本要求。论文语句基本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打印不够规范,文字、符号毛病较多,图纸质量不高,有个别明显错误。5、不及格(60分以下):未按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在整个方案立论分析、实验工作中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未达到最低要求。论文语句不通,打印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七附件1工作日志模板《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工作日志通信专业实验室日期时间8:30-11:3013:30-16:30组别17:30-19:3019:30-21:30人员使用设备今日工作1.2.遇到问题1.2.解决方法1.2.下一步任务1.2.其他

课程设计文献信息综述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组别电话E-mail课设题目参考文献1.作者.名称.引用出处.2008.5

引文题目*******

所在刊物2009年第七届国际模式识别发展会议作者信息姓名M.Dadgostar,P.R.Tabrizi,E.Fatemizadeh,H.Soltanian-Zadeh发表日期2009年所在单位伊斯兰阿萨德大学等引用次数0次关键词特征提取,Gabor滤波器,指纹识别文献信息学习内容(包括文献背景介绍、指导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结论等等)下一步的工作:1.2.3.

八附件2: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规范第一条课程设计论文内容符合下列要求:1、论文的内容应与论文的题目相符;2、论文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结构严谨,文字流畅,格式规范,打印清晰;3、引文在论文中要加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4、计量单位必须按国家公布的标准书写;第二条课程设计论文按下列顺序要求统一装订:装订顺序:封面→中文摘要(含关键词)→(外文摘要(含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日志→个人体会→(致谢)→(其他)。第三条课程设计(论文)的版面设置要求:1、纸型:选用“A4(21×29.7厘米)”,“纵向”;文档网格:一律使用“无网格”;2、页面设置页边距格式为:上、下、左、右各2.5cm;页眉1.5cm,页脚1.5cm。3、页眉页眉设置: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日志→个人体会→(致谢)→(其他)添加页眉,以小五号宋体键入“北京邮电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论文)”,居中。4、页码页码设置为:插入页码,居中,小五号TimesNewMan。页码编排顺序:从正文开始至附录(即:正文→参考文献→(附录)→日志→个人体会→(致谢))按阿拉伯数字编排。封面、封底.中文摘要(含关键词)、(外文摘要(含关键词))、(其他)不编入论文页码。目录的页码使用罗马数字Ⅰ、Ⅱ、Ⅲ等,居中。5、段落:文字的行间距20磅,公式的行间距1.5倍,字符为标准间距。第四条课程设计(论文)规范格式符合下列要求:1、封面封面上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严格按照模板要求控制各部分的字体、字号(封面模板见附件3)。2、中文摘要(1)一般500字左右;(2)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加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3)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小三号黑体,加粗),两字之间空一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下同);(4)“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2个字符格式设置;(5)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加粗,无间隔),间隔一格,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3~5个,关键词之间间隔一格,不加标点符号。3、外文摘要以英文摘要为例:论文中的英文一律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论文英文题目首字母采用大写字母(三号,加粗),字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1)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ABSTRACT”(小三号,加粗),再下空一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小四号),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2)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小四号,加粗),间隔两个字符空格,其后关键词(小四号)小写,关键词之间间隔两个字符空格,关键词之间不加标点符号。4、目录“目录”两字之间间隔两格,两字居中打印(三号黑体,加粗),下空两行依次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目录内容的“第X章”用小4号黑体,其余使用小4号宋体,目录的行间距为20磅(见以下范例)。目录范例:目录目录第一章XXXX………………………11.1XXXX………………………31.1.1XXXX…………………5第二章XXXX………………………75、正文(1)标题: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加粗;二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及以下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序号和标题之间间隔一格。一级序号和标题居中;二级序号和标题顶格;三级及以下标题:“首行缩进”2字符。正文范例:第一章第一章XXXX1.1XXXX1.1.1XXXX(2)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字,段落按照“首行缩进”2字符格式设置。(3)图: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图名,图中标注可采用中文或英文。图名的英文字体为五号TimesNewRoman,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引用图应在图名的右上角标明文献来源。图中坐标上标注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图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如:图3-2为第三章第二图。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序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名下列出各分图图名。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照片应在右下角标明放大比例;实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4)表:表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如:表5-4为第五章第四表。每张表格应有简短确切的标题,表标题及序号置于表的正上方,英文字体为五号TimesNewRoman,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5)公式:公式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如:式(2-13)、式(4-5),其标注应于该公式所在行的最右侧;公式书写方式应在文中相应位置另起一行居中横排,对于较长的公式只可在符号处(+、-、*、/、≤≥等)转行。6、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在引出处的右上方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参考文献的排列按照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参考文献全部列于正文之后,每篇论文至少查阅10篇以上文献资料。“参考文献”四个字黑体三号,加粗,居中。参考文献内容中文字体采用宋体五号、英文字体采用TimesNewRoman(五号)。其排列参考格式为:(1)专著中的文献[序号]作者.专著名称.版本(第1版不加标注).出版者.出版年:参考页码.(2)期刊中的文献[序号]作者.文献名称.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年,月:页码范围.(3)论文集[序号]作者.论文题目.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页码范围.(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目.[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题目.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批准日期.(6)技术标准[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度.注:文献中的作者数量低于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其后加“等”字即可;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