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榄核第二中学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榄核第二中学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榄核第二中学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榄核第二中学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榄核第二中学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榄核第二中学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ACO2HC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CuCuO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CCaCl2HCl加入足量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D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A.A B.B C.C D.D2.下列属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是()A.微溶于水 B.白色固体C.不潮解 D.水溶液呈碱性3.硝酸钾(KNO3)是常用的化学肥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2 C.-2 D.+5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藏入屠苏C.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5.某同学在测定某未知蓝色溶液的组成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KC1、CuSO4、NaOH B.Cu(NO3)2、K2SO4、KNO3C.CuSO4、HCl、BaC12 D.FeC12、H2SO4、Na2SO46.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复杂的化合物B.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有90余种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D.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水储量的2.53%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开水的铝壶使用一段时间后光泽会变暗,应经常用钢丝球打磨抛光B.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机身选用铝合金,是因为铝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大于纯铝C.厨房里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也可以向油锅里加入适量青菜等D.城市道路上洒水车过后,空气潮湿而清新,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8.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38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1.6g B.2g C.4.2g D.8.5g9.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则根据该实验结论错误的是A.X由四种元素组成B.X是化合物C.X中有水D.X不稳定10.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生成物全部为化合物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未改变D.该图示能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SO2和CO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实验室里做硫燃烧实验时,可在集气瓶中加入NaOH溶液来吸收SO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其中“●”、“”分别表示的微粒符号是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取贝壳样品12g装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实验完成后烧杯中物质一共107.6克。试计算:生成气体____________克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如图一所示,三个充满CO2气体的烧瓶,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将注射器内液体注人烧瓶中,关闭活塞。观察到烧瓶内气压变化图象如图二所示。(1)曲线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曲线1和曲线3对比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3)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14.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写化学式)。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AgNO3溶液质量小,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对黄色的FeCl3溶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FeCl3能与Cu、Fe、Mg等金属反应生成FeCl2,如:2FeCl3+Cu=2FeCl2+CuCl2;FeCl3溶液能使无色的苯酚溶液变成紫色。FeCl3溶液与镁条反应有哪些现象?FeCl3溶液中的哪种粒子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取适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镁条表面需要进行打磨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l3溶液的pH___7(填“>”、“<”或“=”)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填化学式)。经分析,小强同学认为是Fe3+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但小明同学认为若要得出此结论还需补做如下实验:在苯酚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紫色。小明的理由是__1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先称取21.2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写出以下计算过程: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_____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①从图中0~A点说明:在NaOH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_____;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A错误;B、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即可,无需进行蒸发,故B错误;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无需进行洗涤、干燥,故C错误;D、KNO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D。【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加入试剂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D【解析】

A、微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白色固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是否潮解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水溶液呈碱性,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3、D【解析】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已知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1)+x+(-2)×3=0,故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选D。【点睛】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4、D【解析】

A、焚烧指的是燃烧,发生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B、爆竹声指的是火药的点燃,发生化学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C、墟里烟指的是升起袅袅炊烟,是可燃物燃烧出现的现象,发生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D、雪却输梅一段香,是由于梅花香味经过分子不断运动,传播的更远,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5、B【解析】

A、CuSO4、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三者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硝酸铜溶液显蓝色,故选项正确;C、CuSO4、BaC1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三者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因为存在FeC12,溶液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6、B【解析】

A.煤炭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有90余种,故正确;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错误;D.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到全球水储量的1%,故错误。故选:B。7、A【解析】

A、烧开水的铝壶使用一段时间后光泽会变暗,是因为铝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常用钢丝球擦洗会擦去其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缩短使用寿命,选项A错误;B、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机身选用铝合金,是因为铝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大于纯铝,选项B正确;C、厨房里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也可以向油锅里加入适量青菜等,原理分别是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选项C正确;D、城市道路上洒水车过后,空气潮湿而清新,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选项D正确。故选A。8、B【解析】

38g过氧化氢溶液溶液中含有氢元素质量=,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生成物水和溶液中本身的水含有氢元素,则这些水中氢元素质量=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设水的质量为m,m×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4g,,求得m=36g,反应物质总质量=反应后水的质量+氧气质量,氧气质量=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反应后水的质量=38g-36g=2g,故选B。【点睛】此题关键在于氢元素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据此计算出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求得氧气的质量。9、C【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可知:A.X由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B.X是化合物,选项正确;C.X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没有水,选项错误;D.X在稍加热条件下就分解,说明X物质不稳定,选项正确。故选C。10、B【解析】试题分析: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B、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B错误;C、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D、若图中的两种原子一种为氢原子、另一种为氧原子,则反应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双氧水分子,生成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则该反应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故D正确.故选B.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SO2+2NaOH=Na2SO3+H2O原子Na+、SO32-【解析】

(1)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填写:SO2+2NaOH=Na2SO3+H2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原子,故填写:原子;(3)由图可知,是生成物中的一种微粒,该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水为难电离物,因此,图中用微粒表示的生成物是亚硫酸钠,由于,●在反应前后数目、形状没变,所以,●表示Na+,那么表示SO32-,故填写:Na+、SO32-。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4.47.3%【解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为气体的质量,故生成气体(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答:生成气体4.4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为气体的质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解析】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曲线2中压强变化比曲线1明显,曲线3中压强变化最明显,可知曲线1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曲线,曲线2所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曲线3所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曲线2描述的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过程。故答案为:;(2)曲线1表示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曲线3对比,可知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答案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3)曲线2不如曲线3压强变化明显,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答案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14、Zn(NO3)2、Cu(NO3)2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溶液质量变小;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质量变小。【解析】

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和锌的混合粉末,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铜发生了反应、锌完全反应,不能确定铜、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1)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Zn(NO3)2、Cu(NO3)2;(2)Zn+2AgNO3==2Ag+Zn(NO3)2中锌和银的质量比为65:216,Cu+2AgNO3==2Ag+Cu(NO3)2中铜和银的质量比为64:216,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都比析出的金属质量小,所以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AgNO3溶液质量小。【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物<2FeCl3+Mg=2FeCl2+MgCl2MgCl2排除Cl-使苯酚溶液变色的可能【解析】

(1)镁条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实验前,镁条表面需要进行打磨处理,其目的是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物。故填: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物(2)由实验现象可知,镁条放入之后有大量气泡产生,可知是镁与酸反应产生了氢气,因此FeCl3溶液呈酸性,其pH<7;故填:<(3)镁条先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因此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Cl3+Mg=2FeCl2+MgCl2。故填:2FeCl3+Mg=2FeCl2+MgCl2(4)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