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A4打印】_第1页
2024-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A4打印】_第2页
2024-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A4打印】_第3页
2024-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A4打印】_第4页
2024-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A4打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期中复习试卷【A4打印】(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是A.硫酸 B.盐水 C.苹果醋 D.石灰水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再加热,溶液变为无色B.在空气中加热铝片,铝片立即熔化并剧烈燃烧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火箭发射B.烧碱溶液呈碱性,用来治疗胃酸过多C.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用于人工降雨D.红磷有可燃性,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鉴别Na2CO3 B.除去H2中的HCl气体C.干燥二氧化碳 D.探究质量守恒定律5、物质用途错误的是A.氧气供给呼吸 B.氢氧化钙作干燥剂C.金刚石作钻头 D.石墨用于制作电极6、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氢气验纯 B.二氧化碳验满C.浓硫酸稀释 D.滴进液体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铁丝生锈质量增大,蜡烛燃烧质量减小,所以这些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8、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B.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pH小于7C.三甲基一氯硅分子由3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硅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D.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并用弱碱性水处理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溶液变_________色溶液_________色稀硫酸溶液变_________色溶液_________色稀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_________色溶液变_________色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变_________色溶液变_________色2、为了探究金属的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到试管A中铁钉生锈,试管B、C中铁钉没有生锈。通过试管A、B中的现象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实验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向装有生锈的铁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1)根据pH变化图像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___________(填“甲”或“乙”)图进行,实验室测定溶液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__。(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3)向C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药品,便能确定溶质组成。这种药品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A.CuO B.Cu C.紫色石蕊溶液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氢氧化镁中和胃酸过多:_______;(2)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_____;(3)铜与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5、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请用下列字母序号(不能重复)填空:A.一氧化碳B.石墨C.金刚石D.生石灰E.稀有气体(1)与水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的是___;(2)属于有毒气体的是___;(3)___可用来裁玻璃;(4)___可用作电极;(5)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___。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某环保组监测到一湿法治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向50g废水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以下问题:(1)前50g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没有生成沉淀的原因,用方程式解释________。(2)在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___,向C点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显______色。(3)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质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铁片只含有Fe2O3、Fe)(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3、小慧称取20g某氯化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g水使氯化铜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钾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①,氯化铜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试计算:(1)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为______克?(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4、某兴趣小组用10克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1)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克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______________。(2)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5、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B点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CaCl2和_______。(2)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2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_____。(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6、实验室有一包氧化铜与木炭粉组成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氧化铜的含量,取5g该混合物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5g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7、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将50g该盐酸样品与8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1)80g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2)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8、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约为6.5g~7.3g。某患者每日分泌盐酸溶质质量为9.0g,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如图所示抑酸剂,发生反应:,请计算并回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01)9、现有一包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为了弄清该混合物中氧化铜的含量。小明称取该混合物样品10g放入烧杯中,然后把100g稀硫酸平均分五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相关知识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次数12345所加稀硫酸质量/g2020202020烧杯中固体质量/g86422(1)样品中铜的质量_________g;(2)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某同学看到“制镁企业的消防器材不能使用灭火器”的说法,不知是否属实,于是和小组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探究Ⅰ、二氧化碳的制备分析:因实验室暂时缺少大理石,于是小组同学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择了两种来制取二氧化碳,他们选择的是______。A、碳酸钠固体B、木炭C、氯化钠固体D、稀硫酸实验:小组同学根据所选试制,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制取了所需的二氧化碳。他们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写仪器接口的顺序)。探究Ⅱ、探究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小组同学将点燃的镁条插入盛满的集气瓶内。观察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并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结论:镁在二氧化碳中确实可以燃烧,“制镁企业的消防器材不能使用灭火器”的说法是正确的。(提出问题)镁与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呢?(作出猜想)小组同学根据元素守恒,判断白色固体是,黑色固体可能有种情况:(1)属于单质(2)属于化合物(查阅资料)(1),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增大(2)(3)实验: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热水______黑色固体不是②取步骤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____白色固体是结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反思)通过本实验,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灭火方法是______。(填字母)A、用水浇灭B、用CO2灭火C、用沙子灭火2、化学兴趣小组对“可乐除铁锈”实验展开探究。同学们将几枚生锈的铁钉放入某品牌的可乐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容器底部沉有固体物质。取出铁钉后用水清洗,铁钉恢复光亮。Ⅰ.容器底部固体成分探究(实验探究1)取出容器底部剩余的固体物质,用水清洗后干燥,分成甲、乙两份备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①用磁铁靠近固体物质甲固体物质不能被吸引固体物质中不含铁单质②将固体物质甲放入20%的盐酸中_______固体物质主要是氧化铁Ⅱ.溶液中逸出气体成分探究(猜想假设)气体中除了可乐本身含有的CO2外,可能还有H2。(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实验探究2)将逸出气体依次通过如图的组合装置。(1)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现象,证明逸出气体中含有氢气。Ⅲ.深入探究(提出问题)铁钉表面已变光亮,而容器底部有大量铁锈剩余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①可乐太少,酸性物质量不足。②可乐酸性弱,与铁锈反应太慢。(实验探究3)取可乐与锈铁钉反应后的剩余液,测得溶液仍然呈酸性,猜想①不成立。(查阅资料)3%的稀盐酸pH约为1,某品牌可乐的pH值为3.39.质量分数为3%的稀盐酸比该品牌可乐的酸性强。(实验探究4)取另一份固体物质乙放入3%的稀盐酸中,振荡,观察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的不同反应现象可得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_______有关。猜想②成立。Ⅳ.废液处理将(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中废液混合,得到澄清溶液100.0g,通过氯离子检测仪测得氯离子质量分数为7.1%。从环保角度考虑,最好在废液中加入_______g氢氧化钠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后再将废液排放。3、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查阅资料]Ⅰ、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Ⅱ、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2)小明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强同学提出两种猜想:①猜想Ⅰ:该气体是CO2;猜想Ⅱ:该气体是______;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的装置。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Ⅰ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Ⅱ成立,则:③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④实验时装置D中的现象是______;⑤实验时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______。[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蛟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A.苏打水B.肥皂水C.食醋D.氨水4、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于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K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岀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H2SO4和KOH猜想四:___________乙组同学猜想三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