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他区域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德伦理学是当代伦理学最重要的前沿理论之一。尽管这一学术概念的创立源自英美学界在20世纪中叶的讨论,但是,其中蕴涵的问题和思想旨趣却是当代伦理学理论亟待应对的内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讨,美德伦理学至今已衍生出幸福主义、情感主义、多元主义等主要分支。同时,借助与知识论、心理学、法理学的融合,它进一步发展出美德知识论、美德心理学和美德法理学等交叉前沿领域。总之,美德伦理学以美德概念作为核心,重新理解伦理生活与伦理知识的经验本质,重新构造道德行动与道德反应的心灵模式,重新确立人类本性与共同生存的自然样态。然而,我们越深入地了解美德伦理学的历史和形态,便越会对美德伦理学的状况感到困惑。比如,很多人认为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及其《追寻美德》堪称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可是,麦金太尔本人却拒绝承认自己是“美德伦理学家”;又比如,很多人因为看到美国哲学家纳斯鲍姆在古希腊悲剧中挖掘出不少有关美德的议题,便认为她开出一条新的美德伦理学路径,却没有注意到她认为“美德伦理学”这个概念多余。另外在内容上,我们不得不认真区分“历史形态的美德伦理学”与“理想形态的美德伦理学”,区分“作为思想运动的美德伦理学”与“作为思想观念的美德伦理学”;我们还需要认真对待美德伦理学的全球性,在中国、印度、拉美等文明类型中,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类型中探寻不同的美德伦理学形态。承认上述的美德伦理学的复杂性与丰富性,需要我们对美德伦理学的内涵外延、主要阶段、基本观点予以如实描述。尽管这种描述是美德伦理学思想的一部分,但它却并没有充分解释美德伦理学究竟具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因此,对美德伦理学来说,一项必需甚至紧迫的研究任务就是,针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形态进行完整梳理与详细阐述。这意味着,我们要把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以美德概念为核心的伦理学说筛选出来,加以如实地概括和连贯地叙述。我们不仅有必要回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休谟、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的美德理论,考察印度文明、中东文明的美德观念,更有必要引入孔子、孟子、庄子、朱熹、王阳明等中国思想家关于美德问题的思考与反思。他们当然并不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家,但他们的思想却可以被视为针对美德伦理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从而有助于为美德伦理学的当代建构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不仅如此,美德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在于通过完美人格的刻画,从而揭示积极的人生状态,因此,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讨论还可到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去探求,甚至直接到史实和现实中去把握。在那里,我们反倒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的高贵或卑劣,更加具体地看到美德或恶德的演绎方式,也更加完整地看到伦理思想同整个人文知识系统的交互影响。一旦打开思路,不仅可以在西方的史诗或戏剧中有所收获,更可以在中国的各类文献——如《史记》这样的纪传体史书、《世说新语》这样的人物品评记录集,抑或《西游记》这样的通俗小说文本中发现关于美德的历史意识。作为一种重视道德行为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语境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还拥有更加饱满的现实关怀。比如,在涉及生物医学、人工智能、航天探索等科技前沿领域时,美德伦理学发挥着巨大影响力。比如,美德伦理学会关注在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行为者的道德推理与情感反应;会关注在人工智能的研制和运用过程中,开发者与被开发者之间的道德地位与行为模式;还会关注在太空科研乃至星际开发的条件下,人类面临的全新道德环境及其人性表现。概言之,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美德伦理学的未来方向。然而,美德伦理学的未来指向不仅仅限于现实场域,它能否提升自身的知识含量,同样也影响到人们对它的关注和参与度。因此,美德伦理学需要进一步完善论证,提高自己的哲学思辨性。这意味着要将伦理学的讨论同存在论、知识论、价值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将道德哲学的命题同心灵哲学、行动哲学、政治哲学的发展结合起来。用美德的概念视角,贯穿伦理学内部的主要板块,打通哲学不同部门之间的深度联接。作为一种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美德伦理学对人类生活的未来样式的总体理解,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它能否在未来的思想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文明传统以及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将会通过美德伦理学的视域而获得更大的普遍意义与未来价值。(选自李义天《面向历史与未来的美德伦理学》)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当代伦理学前沿理论之一的美德伦理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衍生出多个分支,发展出多个交叉前沿领域。B.重新构造道德行动与道德反应的心灵模式和重新确立人类本性与共同生存的自然样态,属于美德伦理学的任务。C.柏拉图、阿奎那、尼采等西方哲学家和孔子、朱熹、王阳明等中国思想家的思想都可成为建构美德伦理学的资源。D.美德伦理学影响着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同时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指引着美德伦理学的未来方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及其《追寻美德》和美国哲学家纳斯鲍姆的认识,不能流于简单和肤浅,需要进一步分析。B.在史实和现实中,往往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由此美德伦理学可通过完美人格的刻画,揭示积极的人生状态。C.美德伦理学具有现实关怀性,重视关注各类现实场域中的行为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模式、情感反应及人性表现等。D.中华文明传统和我国目前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将为美德伦理学在未来的思想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而贡献力量。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贾府败落后,凤姐的哥哥王仁竟将凤姐女儿巧姐卖入烟花巷,幸好被感恩凤姐的刘姥姥所救。B.史学家认为,《鸿门宴》中项羽没有杀掉刘邦,除了刘邦巧饰,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羽不完全相信刘邦会背叛自己。C.2023年6月13日,浙江杭州的外卖小哥彭清林,为救跳江轻生的女子,从十余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将女子救起。D.《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书中设计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曲折取经过程,想告诉读者成功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4.为什么说“我们越深入地了解美德伦理学的历史和形态,便越会对美德伦理学的状况感到困惑”?请依据相关内容,简要概括。5.假如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李义天,将在世界伦理学论坛上就如何建设美德伦理学的问题发表主题演讲。请结合材料内容,列出演讲主体的内容要点。【答案】1.C2.B3.D4.①美德伦理学的状况很复杂;②美德伦理学的内容太丰富;③美德伦理学的形态多样。5.①要对美德伦理学的内涵外延、主要阶段、基本观点予以如实描述。②要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形态进行完整梳理与详细阐述和讨论。(筛选概括并连贯地叙述历史各种以美德概念为核心的伦理学说)③要关注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对美德伦理学的指引。④要提升美德伦理学的知识含量,进一步完善论证,提高哲学思辨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等中国思想家的思想都可成为建构美德伦理学的资源”理解错误。据第4段最后两句话可知,能“成为建构美德伦理学的资源”的是他们的“美德理论”和“关于美德问题的思考与反思”,而不是“思想”,范围扩大化。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的能力。B.“在史实和现实中,往往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错误。据第5段第一、二句意思可知,“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是“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讨论还可到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去探求,甚至直接到史实和现实中去把握”的原因,属于因果倒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五段主要观点是“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讨论还可到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去探求,甚至直接到史实和现实中去把握”,言外之意,在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甚至在史实和现实中,都可以找到美德伦理学的表现。A.是文学经典作品对人性的高贵或卑劣的刻画,可以作为论据。B.是史实中对项羽对人的信任,属于人性,可以作为论据。C.是现实生活中的美德,可以作为论据。D.讲作者文学构思与设计,未涉及“美德或恶德”,不能作为论据。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①根据作者举的两个例子“很多人认为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及其《追寻美德》堪称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可是,麦金太尔本人却拒绝承认自己是‘美德伦理学家’;又比如,很多人因为看到美国哲学家纳斯鲍姆在古希腊悲剧中挖掘出不少有关美德的议题,便认为她开出一条新的美德伦理学路径,却没有注意到她认为‘美德伦理学’这个概念多余”可知美德伦理学的状况很复杂;②“在内容上,我们不得不认真区分‘历史形态的美德伦理学’与‘理想形态的美德伦理学’,区分‘作为思想运动的美德伦理学’与‘作为思想观念的美德伦理学’”表明美德伦理学的内容太丰富;③“在中国、印度、拉美等文明类型中,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类型中探寻不同的美德伦理学形态”不同国家,不同宗教都存在着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的形态多样。【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李义天,将在世界伦理学论坛上就如何建设美德伦理学的问题发表主题演讲,可知演讲的要点要讲明什么是美德伦理学,现在的发展,以及如何建设美德伦理学。①因为“美德伦理学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即美德伦理学的状况很复杂、内容太丰富、形态多样,所以在演讲时“需要我们对美德伦理学的内涵外延、主要阶段、基本观点予以如实描述”。②根据材料第四段“对美德伦理学来说,一项必需甚至紧迫的研究任务就是,针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形态进行完整梳理与详细阐述。这意味着,我们要把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以美德概念为核心的伦理学说筛选出来,加以如实地概括和连贯地叙述”在演讲时要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形态进行完整梳理与详细阐述和讨论。③根据材料第六段“作为一种重视道德行为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语境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还拥有更加饱满的现实关怀”我们可以“在涉及生物医学、人工智能、航天探索等科技前沿领域时,美德伦理学发挥着巨大影响力”因而在演讲时可以提醒人们要关注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对美德伦理学的指引。④根据材料第七段“美德伦理学的未来指向不仅仅限于现实场域,它能否提升自身的知识含量,同样也影响到人们对它的关注和参与度。因此,美德伦理学需要进一步完善论证,提高自己的哲学思辨性”因而在演讲时可以提醒人们还要关注美德伦理学的知识含量要提升,要进一步完善论证,提高哲学思辨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坏孩子的故事马克·吐温①从前有个坏孩子,名叫吉姆。吉姆没有一位生病的母亲——也就是他没有一位笃信上帝、身患肺病,倘若不是爱子情深而宁愿躺进坟墓安息的母亲。然而,主日学校【注】课本里的坏孩子大都叫詹姆斯,并且都有一位生病的母亲。她们都用温柔凄婉的歌声哄孩子入睡,然后跪在床边流泪。可是,吉姆这个小家伙情况不同。他的母亲安然无恙——没生肺病,不但不虚弱,而且挺健壮,也不敬重上帝;此外,她对吉姆毫无疼爱之情。她常说,即便吉姆折断脖子,对她也没有多大的损害。她总是用打屁股的办法催吉姆睡觉。她要离家的时候,还要赏他几个耳光。②一次,这个吉姆偷出厨房钥匙,悄悄地溜进厨房,偷吃了果酱,随后又把果酱瓶子装满焦油沥青,好让他母亲看不出破绽;吉姆并没有顿生恐惧,也不觉得仿佛有什么声音悄然对他说,“不听妈妈的话对吗?这么做不是罪过吗?坏孩子们偷吞了自己善良母亲的果酱之后有什么报应呢?”也没有独自跪倒在地,保证今后不再作恶,然后轻松愉快地站起身来,对母亲告以实情,请求宽恕;而母亲则是泪流满面,满怀欣慰感激之情向他祝福。不!这是课本中其他坏孩子的情况;至于吉姆,完全是另一码事。你说怪不!吉姆偷吃了果酱,还粗俗下流地说真棒;他把焦油沥青装进果酱瓶,也说真棒,还哈哈大笑,说那老太婆发现之后,“必定会气得暴跳如雷,哼哼呀呀地说不出话来”。后来母亲果然发现了,但他硬说不知道,结果挨了一顿臭揍,泪流满面的竟是他自己。吉姆什么事都干得稀奇,与课本上的詹姆斯们迥然不同。③有一次,他爬到农场主阿科恩的苹果树上偷苹果。可是,树枝没有折断,他既没从树上跌下来摔断胳臂,也没有被农场主的大狗咬伤,尔后也没有卧床数周,闭门思过,从此变好。总之,绝没有那回事。吉姆偷够了苹果之后,安然爬下树来;对那条大狗,也早有准备,那条狗一扑过来,他一砖头扔过去,正好击中了它。说也奇怪——这类事情那些文雅的小书里从未写过,那些小书里面画着一些身穿燕尾服和短腿的马裤、头戴响铃礼帽的男人和腋下夹着无裙环衣裳的女人。任何一部主日学校的课本都没写过。④有一次,吉姆偷了老师的铅笔刀,但又害怕老师发现了会受到惩罚,于是便把小刀偷偷地塞进乔治·威尔逊的帽子里——乔治是可怜的威尔逊寡妇的儿子,他的品行端正,被公认为村上的好孩子。乔治对母亲的教诲从不违拗,一向诚实,而且勤勉好学,他对主日学校尤为崇信。可是,后来那把小刀竟从帽子里掉了出来,可怜的乔治耷拉着脑袋,羞得无地自容,好像真的自认有罪。而那位伤心的老师认定小刀是他偷的。当老师举起细软的鞭子,准备抽打他那发抖的双肩时,那位纯属杜撰的白发地方治安官并没有突然出现,更没有神气十足地说道:“饶恕这位品德高尚的孩子吧——罪犯正站在那儿发抖呢!休息时间,我正好从校门口路过。虽然没人看到我,而我却看到了偷窃的人!”因此乔治没有挨打,那位可敬的地方治安官也没有给感激涕零的师生们布道,然后牵着乔治的手,说他这样的孩子值得称赞,领走乔治跟他同住,让他打扫办公室、生火、跑差、劈柴、学法律、帮他内助料理家务,工余时间尽情玩耍,每月领取四角钱的报酬,自行其乐。不!书上会这样写的,但吉姆遇到的却不是这样。那个老不死的法官没有插进来制造麻烦,结果,模范孩子乔治挨了一顿臭揍,吉姆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你知道,吉姆恨透了那些模范孩子。吉姆说,他“最瞧不起这些娘娘腔”。这就是那个没教养的坏孩子吉姆所使用的粗俗语言。⑤但是,发生在吉姆身上奇而又奇的一桩事是:他在一个礼拜天去划船,并没有被淹死;又一个礼拜天他去钓鱼,遇上暴风雨,却没有遭雷击。嗨,您不妨翻查主日学校的全部图书,从头至尾,反复阅读,您也绝不会发现这种事情。啊,绝对不会!相反,您会发现,所有在礼拜天划船的坏孩子没有一个不淹死的,所有在礼拜天钓鱼又遇上暴风雨的坏孩子都遭雷击。吉姆为什么总是能避开这些灾难,我也说不清个中的缘由。⑥吉姆的活动有符咒庇佑——准是有符咒庇佑。任何事儿都伤害不着他。他游动物园时甚至把一捆烟叶塞给大象,那大象也没有甩开长鼻敲碎他的脑壳;他翻遍食厨,却从来没有把硝酸错当成薄荷饮料喝进肚里;在安息日,他偷了父亲的枪出去打猎,也没有崩掉三四个指头;他一时气急,揍在小妹的太阳穴上,小妹也没有头痛不止,过夏就死。不!她居然复原了。最后,吉姆终于离家出走,浪迹海洋。但是,当他回来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景况凄凉、孤苦无助,也没见他亲人长眠于安静的教堂墓地,那座他童年时期墙上爬满青藤的房屋也没有倒塌。啊,不!他跟个浪人似的,喝得酩酊大醉,没进家门就进了警察局。⑦吉姆成年之后结婚成家,后来又有了许多儿女。一天晚上,他突然抡起板斧砸碎了全家人的脑袋。吉姆采用各种流氓手段,欺诈坑骗而发了大财。现在他横行乡里,成了心毒手狠的坏蛋,然而却受人敬重,选入议会。⑧诸位请看,主日学校的课本中可从来没有哪一个坏詹姆斯,能像这位有符咒庇佑、无法无天的吉姆这样走运,这样称心如意的。(商振永译,有删减)[注]主日学校:又名“星期日学校”,欧美诸国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教学内容除宗教教义和道德准则外,也有读、写、算的基本知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反映,以前主日学校课本里坏孩子总叫詹姆斯,做坏事总会受到上帝的惩罚;而好小孩在遇到不公时总会有好人出现,逢凶化吉。B.第①段主日学校课本上坏孩子詹姆斯的坏与现实生活中吉姆的坏形成对比,说明吉姆更坏,不值得被疼爱被原谅,故而母亲不喜欢他。C.第②段写吉姆偷吃果酱,作者并没有侧重具体再现他偷吃的场景,而是设想课本上的詹姆斯们偷吃后的情景,突出吉姆这事“干得稀奇”。D.第④段中,品行端正、被公认为村上的好孩子的乔治被诬陷偷铅笔刀后,并没有像书上写的那样受到公正对待,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表面上看,坏孩子的故事大多是生活中各种小孩恶作剧式的故事,但随着吉姆的长大,还依然故我,可见其故事具有深刻寓意。B.马克·吐温反复提到主日学校课本的故事内容,其作用一方面是为吉姆的种种坏事提供参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社会思想与背景。C.小说第⑤段渲染吉姆做各种坏事总能神奇地躲过惩罚,个中原因作者也想不明白,所以在第⑥段开头就只能认为“有符咒庇佑”。D.马克·吐温用絮絮叨叨的语气,大篇幅地铺陈叙述吉姆的坏故事,却在结尾短促地交代吉姆令人意外的结局,构思巧妙,有力度。8.马克·吐温用什么视角叙述“坏孩子的故事”?其语言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9.阅读下面《红楼梦》第三回两首《西江月》词,对照本文分析吉姆和贾宝玉这两个典型的“坏孩子”形象有何异同。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答案】6.B7.C8.①讲故事人视角(或全知视角,或旁观者视角,或“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结合”)。②语言特点:幽默中含有讽刺。(或幽默讽刺,或正话反说)9.同:都叛逆,与传统教义和世俗观念格格不入异:①表现不同:贾宝玉虽被封建伦理道德否定,却是个保持着善良天性的人;吉姆偷果酱、苹果、铅笔刀、栽赃好人、杀妻灭子,心狠手辣,无恶不作。②结局不同:宝玉先前锦衣玉食,贾府败落后,结局是“贫穷难耐凄凉”;吉姆坏事做绝却从未遭报应,利用欺骗和无赖手段发了财,当了议员,结局称心如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B.“第①段主日学校课本上坏孩子詹姆斯的坏与现实生活中吉姆的坏形成对比”错误。第①段对比的是主日学校课本上詹姆斯们的母亲与吉姆的母亲。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C.“个中原因作者也想不明白”错误。小说第⑤段中的“我”不是作者,而是故事叙述人,个中原因作者又岂会“不明白”?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视角特点的能力。结合“从前有个坏孩子,名叫吉姆。吉姆没有一位生病的母亲——”“有一次,他爬到农场主阿科恩的苹果树上偷苹果。可是,树枝没有折断,他既没从树上跌下来摔断胳臂,也没有被农场主的大狗咬伤”等内容可知,文章前半部分的故事可以认定为第三人称叙事;结合“吉姆为什么总是能避开这些灾难,我也说不清个中的缘由”等句子可知,文章的讲述者也可认定是“我”,因此也可以说运用了第一人称视角叙事。因此可以说讲故事人视角(或全知视角,或旁观者视角,或“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结合”)。结合“吉姆成年之后结婚成家,后来又有了许多儿女。一天晚上,他突然抡起板斧砸碎了全家人的脑袋。吉姆采用各种流氓手段,欺诈坑骗而发了大财。现在他横行乡里,成了心毒手狠的坏蛋,然而却受人敬重,选入议会”等语言分析可知,本文语言在巨大反差形成的幽默中含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相同点角度看,本文中的吉姆在“星期日学校”里干各种“坏事”,贾宝玉不事科考,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对封建国家无用,因此二人都叛逆,与传统教义和世俗观念格格不入。从不同的角度看,二人的表现不同:判词认为贾宝玉“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却爱护女人,重情重义,保持着人性的善良;而吉姆偷果酱、苹果、铅笔刀、栽赃好人、不顾亲情抡起板斧杀妻灭子,心狠手辣,无恶不作,其行为表现了人性的恶。二人的结局不同:结合“富贵不知乐业”“纨袴与膏粱”可知,贾宝玉在贾府败落之前锦衣玉食,贾府败落之后贾宝玉的结局是“贫穷难耐凄凉”;结合“吉姆采用各种流氓手段,欺诈坑骗而发了大财。现在他横行乡里,成了心毒手狠的坏蛋,然而却受人敬重,选入议会”分析可知,吉姆坏事做绝却从未遭报应,利用欺骗和无赖手段发了财,当了议员,结局称心如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武德中,王珪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二:魏征、王珪事太宗而效忠焉,有以异于管仲之相桓公乎?曰:有异焉,而未为殊异也。建成死,高祖立世民为太子,非敌国也,非君雠也,改而事之,无伤乎义,无损乎仁,奚为其不可哉?然则征、珪之有异于管仲者,何也?襄公弑,纠与小白出亡于外,入而讨贼,不幸而兄弟争,仲之所不谋也。子纠败,仲囚于鲁,桓公释之而使相,仲未尝就公求免以自试也。建成、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知其必有蹀血宫门之惨,不能弭止其恶,抑不能辞宫僚以去之,欲徼幸以观变,二子之志偷矣。太子死,遽即秦王而请见,尤义之所不许也,斯则其不得与管仲均者也。夫魏征起于群盗之中,幸自拔以归唐,功名之士耳。——王夫之《读通鉴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自古人君A莫不欲社稷永安B然C而不得者D只为不闻己E过F或闻G而不能改H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雅有经国之才”中的“雅”与“察纳雅言”(《出师表》)中的“雅”含义不同。B.“遽即秦王而请见”中的“即”与“若即若离”中的“即”含义相同。C.“又劳之”中的“劳”与“忧劳可以兴国”中的“劳”含义不同。D.“擢拜”“累迁”“召拜”“拔”都是表示官职变动的意思。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魏征在做太子洗马时曾劝太子早早除掉秦王,玄武门之变后太宗拿这件事质问魏征,群臣都替魏征担心,魏征以实话应对,太宗十分尊敬他。B.材料一中,王珪被太宗起用后尽职尽责,忠心不二,对太宗的过失都会直接指出;太宗也对王珪的做法十分欣赏,认为王珪是能够保障国家安定的谏官。C.材料二中,魏征、王珪以前是李建成的属下,他们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虽然恪尽职守,却不过是贪图功名之人罢了。D.两则材料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从不同角度给读者展现魏征、王珪两位辅国能臣的形象,材料一侧重概述两人的故事,材料二侧重表达作者个人的看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2)改而事之,无伤乎义,无损乎仁,奚为其不可哉?14.王夫之认为,魏征、王珪“其不得与管仲均者也”的表现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D12.C13.(1)“我对你的信任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2)(魏征、王珪)改而侍奉他(李世民),不会损害义和仁,有什么不可以呢?14.①明知李建成、李世民会有兄弟相争局面,却心存侥幸观变。②在李建成死后,立即去求见秦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永享安定太平的,然而都没有实现,只是因为他们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或者是他们听到了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的缘故。“人君”作主语,“欲”作谓语,“社稷永安”作宾语,中间不断开,其后B处断开;“然而不得者”与“只为不闻己过”为两句,构成因果关系,“者”后D处断开;“闻”的宾语是“己过”,宾语后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一直/正确的。句意:魏征一直有治国的才能。/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B.正确。靠近,接近。句意:(他们)立即去找(接近)秦王,请求接见。/好像接近,又好像离开。C.正确。慰劳,安慰/操劳。句意:太宗又安慰他。/忧虑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D.“都是表示官职变动的意思”错误。文中“拔”是从痛苦中解脱的意思。句意:幸而得以从痛苦中自我解脱,归顺唐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虽然恪尽职守”错误。结合“建成、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知其必有蹀血宫门之惨,不能弭止其恶,抑不能辞宫僚以去之,欲徼幸以观变,二子之志偷矣”分析可知,材料二把二人与管仲进行对比,只说了魏征、王珪是贪图功名之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任”,信任;“逾”,超过;“得”,融洽相处;“宁……乎”,难道……吗?(2)“事”,侍奉;“奚为其不可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奚其不可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结合“建成、世民之含毒以争久矣,知其必有蹀血宫门之惨,不能弭止其恶,抑不能辞宫僚以去之,欲徼幸以观变,二子之志偷矣”分析可知,两人明知李建成、李世民会有兄弟相争局面,却心存侥幸观变。结合“太子死,遽即秦王而请见,尤义之所不许也,斯则其不得与管仲均者也”分析可知,二人李建成死后,立即去求见秦王,这一点比不上管仲。参考译文:材料一:武德末年,魏征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征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魏征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征一直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随意屈从(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魏征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贞观三年,魏征几次升迁,做了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武德年间,王珪担任太子中允,被太子李建成礼遇。建成被诛杀后,太宗即位,王珪被太宗召回,拜官为谏议大夫。王珪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所进献的言论,多被采纳。王珪曾经上书批评太宗过失,太宗说:“你所谈论的都说中我的过失。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国君不想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永享安定太平的,然而都没有实现,只是因为他们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或者是他们听到了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的缘故。现在我有过错,你能直言不讳,我也能知错就改,何必担心国家不长治久安呢?”太宗还曾经对王珪说:“你如果一直做谏官,我必定永远没有过错。”材料二:魏征、王珪侍奉太宗而为其效忠,与当初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有区别吗?回答是:有区别,但区别不大。李建成死了,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对魏征、王珪而言既不是敌国君主,也不是自己君王的仇敌,改而侍奉他,不会损害义和仁,有什么不可以呢?然而魏征、王珪的情况跟管仲还是有区别。什么区别呢?齐襄公被弑杀后,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流亡在外,他们回国讨贼,不幸而兄弟相争,这是管仲所不曾预先料到的。公子纠争位失败,管仲被囚禁在鲁国,齐桓公释放了他,让他担任宰相,管仲未曾向齐桓公请求宽赦自己的罪过并起用自己。李建成、李世民各自怀着狠毒心思争斗已经很久了,魏征、王珪知道两人必定会酿成喋血宫门的惨祸,他们不制止这种罪恶行径,也不辞去官职离开,而是想要寻求侥幸而静观局势变化,他们两个的志向是很苟且的。太子一死,他们立即去找秦王,请求接见,这尤其是为大义所不容许的。如此则他们自然不能与管仲等量齐观。(再说)魏征起于群盗之中,幸而得以从痛苦中自我解脱,归顺唐朝,不过是个功名之士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庭寒夜寄梦得白居易庭小同蜗舍,门闲称雀罗。火将灯共尽,风与雪相和。老睡随年减,衰情向夕多。不知同病者,争奈夜长何。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刘禹锡寒夜阴云起,疏林宿鸟惊。斜风闪灯影,迸雪打窗声。竟夕不能寐,同年知此情。汉皇无奈老,何况本书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前两句通过“蜗舍”“雀罗”的比喻,写出自己闲居时的冷落与凄清。B.白诗五六句通过写自己年老睡眠减少以及身体日渐衰弱来表达悲哀之情。C.刘诗通过“阴云”“疏林”“斜风”等写夜晚的寒冷,表示对白诗的回应。D.刘诗结尾句借汉武帝寻长生不老果的典故,表示对衰老死亡的无奈之情。16.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小通则以诗相戒,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这也说明古代酬和诗有“相戒”“相慰”“相娱”等内涵。以上两首白刘间的酬和诗属于哪一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相慰②白居易说自己闲居蜗舍,年老多病,雪夜难眠,孤独难耐,于是写诗把自己的现状与心境告诉朋友刘禹锡。③刘禹锡说自己也是雪夜难眠,对朋友的心境感同身受,但连皇帝也避免不了人老落寞,更何况你我这书生,以此宽慰勉励白居易(希望白居易旷达一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刘诗结尾借汉武帝典故写出人终究难免一死,即使是君主也不例外,是心境的旷达。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明确属于“相慰”。白诗开篇,诗人用比喻,把自己的庭院比作蜗壳,身处其间,整个人也仿佛被束缚住,难得自由;然后写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诗人辗转难眠;颈联说衰老之后的睡眠每年都会减少,颓丧的情感每每到了傍晚就会盈满心头;尾联写不知道与我身处共同境遇中的你,是如何度过漫漫长夜的。诗人把自己的现状与心境告诉朋友刘禹锡。刘禹锡诗,前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夜晚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夜晚阴云密布,疏林中的鸟儿被惊扰而惊飞。斜风吹动灯光,使得光影不断闪烁,窗外的雪花猛烈地敲打着窗户,发出清脆的声响。整个夜晚,诗人无法入眠,对朋友的心境感同身受。诗中还提到汉皇无奈老去,更何况是普通的文人,以此宽慰勉励白居易(希望白居易旷达一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韩愈眼中,其实不同教师的职责也有所不同,如他在《师说》中首先将教师的职责界定为“____________”,却又认为“童子之师”的职责只是“____________”。(2)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沦陷区百姓安于异族统治而忘记国仇家恨也与之类似。(3)古典诗文中,“美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君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③.佛狸祠下④.一片神鸦社鼓⑤.渺渺兮予怀⑥.望美人兮天一方(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佛狸、祠、鸦、渺、惟、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位作家,最起码要有“三把刷子”。第一把刷子,是生活感悟力。对作家来说,生活主要指与芸芸众生相关的一切活动,是作家日常感受到的人和事。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讲自己的故事。古人的写作需要刻意体验生活吗?很难想象杜甫写“三吏”“三别”前,先要下乡去体验生活;曹雪芹写《红楼梦》之前,______A______:他们本来就在生活中。第二把刷子,是艺术想象力。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根,那么想象则是艺术的魂;①创作如果说是广袤无垠的田野,那么想象就是纵情驰骋的骏马。②文学作品离不开艺术的想象,③想象是现实生活的延展与超越,④想象力是作家思想及灵感的绽放,⑤想象力亦蕴含着象征性。⑥想象力是一把决定艺术家及其作品高下的尺子。第三把刷子,是文字表现力。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不管多么巧妙的构思、美好的故事和精深的思想,最终要靠作家笔下的文字呈现出来,文字表现力是作品最重要的“最后一公里”。______B______?在篇章布局上,要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思想内容上,应如王子敬“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有的作品文字回环复沓,错彩镂金;有的作品文字高度浓缩,惜墨如金。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先要去贾府体验生活B什么是好的文字表现力19.①改为“如果说创作是”。③改为“想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延展与超越”。⑥“决定”改为“衡量”。【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前面说杜甫“先要下乡去体验生活”,后面总结“他们本来就在生活中”,此处是说曹雪芹写《红楼梦》之前也要体验生活,应填:先要去贾府体验生活。B.前面说“第三把刷子,是文字表现力”,后面解说好的文字表现力的表现,此处是提出问题,应填:什么是好的文字表现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①处语序不当,前后句子主语不同,关联词“如果说”应放在主语“创作”前面,改为“如果说创作是”。③处,成分残缺,缺介词“对”,改为“想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延展与超越”。⑥处,“决定”与“高下”搭配不当,“决定”改为“衡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冬天就像幸福常常姗姗来迟,好戏也每每最后出场。它以朔风为前导大驾光临,“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就是信号。不光寒鸥,树上的叶子也被寒风尽数吹落,光影斑驳、色彩相杂,为大地铺就柔软的地毯。如果说,春天是一幅素描,夏天是一张工笔,秋天是一轴山水,那么,冬天就是一帧油画。近看,或许有些驳杂、粗糙,远看则浑厚、丰富。描绘它时,大自然调动了太多的艺术灵感,在超然峻拔中展现山水的雄浑,于苍劲刚毅中又穿插隽永的诗情。它的丰富与质感不同于照片定格的瞬间,仅靠眼睛观赏远远不够,要用心去慢慢领悟。过滤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热情、秋天的萧瑟,冬天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寒冷后面的细腻、真诚与柔情。20.下列句子中“像”字的用法与文段中加点“像”字的用法相同的是()A.像大象这样的动物,人类一定要加以保护。B.这个桃子长得像苹果一样,水滑水滑的。C.你问她吗?我觉得她像是不知道这件事。D.星星像萤火虫缀在天幕之上,一闪一闪。21.文中有两个加点词“描绘”“过滤”,说说它们使用的妙处。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是“如果说……那么……”复句,为什么Ⅰ句“如果说”和“那么”之后不用逗号,而Ⅱ句则用逗号?试作分析(1)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根,那么想象则是艺术的魂。(2)如果说,春天是一幅素描,夏天是一张工笔,秋天是一轴山水,那么,冬天就是一帧油画。【答案】20.D21.两个都是动词,使用了拟人,使大自然和冬天有人的生命特征与精神气质,变成手握妙笔美化人间的艺术家,化无形为有形,表达生动形象。22.①Ⅰ句是论述句,语气平实,要求严谨,同时句式与后一句保持一致,所以不用逗号。②Ⅱ句加入逗号,一方面使语气更加舒缓,增强描写的抒情性,另一方面使对春夏秋冬的描写句式一致,形成节奏感(或形成排比)。【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文段中和D项的“像”都表比喻。A.表列举,意为“比如”;B.表比较;C.表示猜测。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描绘它时,大自然调动了太多的艺术灵感”指的是大自然描绘冬天,“描绘”为动词,本来是形容艺术家,这里把大自然人格化,手握妙笔美化人间,赋予冬天人的生命特征与精神气质,用“描绘”一词把抽象的无形的食物写得具体有形,使表达形象生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句(1)是论述句,“如果说”和“那么”之后“生活是艺术的根”“想象则是艺术的魂”是两个相同的主谓句,句式相同,“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根”与“那么想象则是艺术的魂”之间用逗号停顿,更符合论述句平时、严谨的句式特点。句(2)是描写句,从语气上看,语段为短句,停顿较多,语气舒缓,“那么”之后用逗号,增强了舒缓的语气,也增强了描写的抒情性;从句式看,“春天是一幅素描”“夏天是一张工笔”“秋天是一轴山水”“冬天就是一帧油画”四个句子分别是对春夏秋冬的描写,句式一致,形成排比,各自独立成句,节奏感强。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语言文字运用Ⅰ中说,一位作家,最起码要有“三把刷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