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湖评论】感动中国,凝聚向上向善的非凡力量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人豪情满怀,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心生力量。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俞鸿儒、刘玲琍、孟二梅、张雨霏……来自各个行业、领域的获奖者们,事迹令人动容,传递出了严谨务实、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更凝聚起14亿多人民群众向上向善的非凡力量。
生命因温暖而迸发力量,人生因激励而勇毅向前。每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背后,必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次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过后,必然会激发更多感人的时代壮举。纵览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当选者,从潜心研究风动技术五十载、奋斗一生绽芳华的老科学家俞鸿儒,到“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的特教老师刘玲琍,从暴雨之中逆行而上、转移受灾群众千余人的社区干部孟二梅,到与病魔斗争、为国家争光的泳坛名将张雨霏……尽管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行业不同,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砥砺前行,不仅用信念扛起了时代重任,更将“伟大”与“平凡”画上等号,用行动诠释和定义着平凡中的不平凡,集中体现出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向上精神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回首过往,“感动中国”已走过二十二载春秋,穷其一生专研水稻攻坚的水稻专家杨华德、德艺双馨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当选人物上到科学家,下至基层普通人,他们没有多么显赫的丰功伟绩、耀眼的闪亮光环,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正在于呈现出了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凡人善举,小善大爱。榜样的力量,总是能给人一种积极向善的精神指引,指引人们向前奋进,而所迸发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也都回应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坚守。
时代向前,精神向上;感动中国,感而动之。更应看到的是,“感动中国”犹如一扇窗口,观照着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更生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感动中国”这个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明星,而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以实际行动为全社会树起丰碑,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英雄,用默默无闻和执着坚守,温暖着我们走过的每一个瞬间。换言之,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人胸怀“国之大者”所具有的价值和力量,而这也正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所呼唤的意志品质。
时代铸就精神,精神催人奋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更加需要我们以榜样为镜、向先进学习,坚定爱党爱国信念,主动把理想信念融入血脉里、体现行动上、践行实践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奋斗、建功立业;坚守人民至上情怀,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时刻将人民装在心里、责任扛在肩上,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务实奉献精神,做到敬业、勤业、精业,以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境界凝心聚力向未来……唯有如此多措并举,把平凡又伟大的向上向善力量融进工作岗位,才能用实际行动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国奇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奋楫再出发,让我们从“感动中国”中汲取前行力量,从奋进中让精神的奖杯心手相传,用平凡的坚守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推动“中国号”巍巍巨轮在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广阔的水域、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作者:付云(襄阳市襄州区委宣传部)
年度人物,标注时代的精神坐标
作者:刘晓庆
很多人对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并不陌生,他们的事迹常被学生时代的我们在早读课上大声背诵,转而成为一篇篇作文中的主角。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播出,十多位年度人物的璀璨人生,凝结成简练的颁奖词和背后深邃的故事,是感动,更是感召,让人不由感叹“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又来了!
那么,2023年度人物又有哪些鲜明特征呢?他是以“50年”为单位潜心研究风洞技术的老科学家俞鸿儒;她是带领听障孩子飞离寂静“牢笼”的特教老师刘玲琍;她是让K396次列车上近千名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的孟二梅……他们之中,有人是串联起公共记忆的那颗珠子,有人在漫长的岁月里默然坚守,他们是鲜活的个体,也代表了背后与之相似的整个群体,他们标注着这个时代的精神坐标,又恰似真善美的有形注脚。
从2003年至今,从电视时代迈向网络时代,“感动中国”这档栏目和评选出的年度人物,总能激起大众记忆的涟漪,那是因为,感动的力量及其引发的思考,无论何时都为人们所需要,而今天,尤为需要。
在这个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百业竞兴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在悄然变化——
时间的刻度被改写。以前我们提到时间,那是“车马慢,书信远”,那是“一生择一业,一业钻一生”,那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今天我们再去感知时间,热搜榜单上的词条以秒为单位更迭,真相在一天内就能反转成完全不同的版本。身处这个速朽的时代,再看“年度人物”缘何感动:做技术的一研究就是50年,做老师的一教书就是33年,做演员的一演戏就是70多年……时间越是“快”,这些超越岁月的坚守就越珍贵,他们以朴拙的方式告诉我们,坚守你愿坚守的,热爱你所热爱的,慢慢来,反而比较快。
价值的尺度被重置。经常看到有人探讨,现在的人是不是越来越浮躁、功利了。你看,社交媒体上那些博主言必及“一夜爆火”“流量密码”,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现实中的很多善举,反而经常被人质疑“他到底有何企图”“是不是在摆拍”,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功利化的视角去权衡周遭的事物。此时,我们被这些“年度人物”触动,其实是感动于他们“不为所求”的付出和“无需前提”的善意。孟二梅在暴雨中喊出“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时,她怎么知道结局是被冰冷的风雨卷跑,还是站到聚光灯下?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去贫困山区当义工时,她想听到的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金币的叮当响?虽说“不能免俗”是常态,但社会深层次的进步,确实离不开这种纯粹的善意与奉献。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这些“年度人物”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种感动和触发的力量——我们彷徨时,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坚定;我们怀疑时,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纯粹。来源:浙江日报
「地评线」东湖评论:不止于“感动”,更在于行动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感动”人心的场景很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潜心研究风洞技术50年多年的付出与奉献,有孟二梅“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铿锵承诺,更有张雨霏的“有些比赛是为了国家,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一个字:做!”的家国情怀等等。他们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最为光辉的一面,也如同一座灯塔,引领着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坚定理想信念,永不动摇。理想信念从来不是虚无的,它是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观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张雨霏在2023年参加了多站比赛共59项,获得23块金牌。她表示虽然累但不能拒绝为国家出战,训练中常感坚持不住,但为了提高成绩必须努力。在亚运会上听到全场观众与自己同唱国歌令她感动。她期待在巴黎奥运会上超越东京奥运成绩,并希望成为世界蝶后。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码头,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这些都是“中国红”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克服困难,昂扬向上奋勇前进。
锤炼过硬本领,永不打折。过硬本领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关键一招。水稻专家杨华德通过潜心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八年时间成功将布隆迪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摆脱贫困与粮食困境的“金钥匙”。面对国外自动化码头技术垄断,大国工匠张连钢不信邪带领团队迅速展开科研攻关,最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创下世界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最高纪录。后来,张连钢团队多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他也从智慧码头的“门外人”成为智慧码头的“推门人”。倘若,没有千千万万个像杨华德、张连钢这样的科学家、工程师,就会有更多“卡脖子”项目。
努力奋勇拼搏,永不言弃。拼搏是最好的状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无一不拼搏,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向前冲,发挥出了各自最好的水平。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他们从抗美援朝一战成名,到新时代上高原、跨远洋,不同的任务,相同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飞行二大队深刻领悟统帅号令,结合使命任务,对接实战要求,锻造出制衡强敌的过硬本领,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快速成长为我军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性进攻力量,先后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被所在战区评为备战打仗先进典型,被空军授予集体一等功。他们面对外机逼近时,从容应对、克服困难,正是奋勇拼搏使得中国空军越飞越高,越飞越强。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正处在“爬坡过坎关键点”,困难挑战都不少,在汲取榜样力量中奋进,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走好复兴路上的每一步。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作者:陶成(老河口市委组织部)责编:丁楚风
极目时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揭晓:感动常在,感动的力量也常在
极目新闻评论员文清蔓
4月8日,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如期播出。九位年度人物和一个团体,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付出与奉献,照耀着人性的光辉,不少人看得热泪盈眶。
总有一群人,甘用毕生的心血,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从俞鸿儒院士身上我们看到,鲐背之年的科学家潜心钻研50载,用生命坚守科学家的誓言,力争在高原上再造高峰;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刘玲俐身上我们看到,她为听障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孩子们飞向新的更大的世界;从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身上我们看到,偏僻的角落里依然有闪闪发光的人;从跳水运动员张雨霏身上我们看到,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不屈的人……不管是经年累月的付出,还是刹那华光的选择,他们身上都展现出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受到具象的勇气、信念、大爱。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只是在国家最需要、他人最危险、最无助的时候,毅然选择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他们在不同领域散发出一种本能的“侠气”,一种源自内心的道德召唤,一种平凡人身上的不凡追求,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亲切,不知不觉让人心生敬佩、肃然起敬,我们记住了他们,时代也记住了他们。
念起,便是温暖。关于爱与善,关于正义与风骨,每一个平凡人的态度,就是社会的态度。每一个人的善心善行,终将汇成“人间值得”的温热。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上的善念与行动,正在感动更多人,感召更多人。他们用生命写下的动人故事,饱含流年的芬芳与恬淡,孕育信心与希望,夯实着社会的道德基座,引领着社会风尚向上向善。
感动不是一瞬间的火花,感动常在,感动的力量也常在。感动的力量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这样一份柔软的情感相守,能让我们触碰到生命的温度和厚重,悄然融化掉内心的冰冷和隔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将感动的种子播撒进更多人的心田,当向善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由木及林、由林成森,化为更多人的价值守望,我们必能守得爱的芬芳溢满人间,而这,正是感动的意义。
责任编辑:叶莉霞值班主任:魏曦
大江时评:时代塑“鸿儒”,情怀书功勋感动的故事里有精神的盛宴。4月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和蓝天卫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毫无疑问,《感动中国》呈现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什么是感动?感动是内心的触动。这种触动源自比较,源自不同,也源自内心的一种叩问。就拿96岁高龄的江西广丰籍老科学家俞鸿儒来说,他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俞老是“90后”,是空气动力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俞老的精神蕴藏在他的简历和事业里。1958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年仅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当时的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俞老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非常高。俞老却不顾危险。1958年8月,在俞老和其团队的努力下,激波风洞的核心部件——我国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此后,激波风洞为各种重点型号的飞行器试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成的事,独辟蹊径,一往无前,这是一种执着。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埃,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爱国之心。通过这样的感动,我们能够清晰地认知:人要有一种情怀。什么是情怀?情怀既如光芒万丈的太阳,又如温柔浪漫的月光,它是在漫漫求索的黑夜中向黎明挺进的火炬和希望。人要做成一件大事,离不开情怀的赋能。特别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做成一件大事,更离不开情怀的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将决定我们人生价值的厚度。它将成为我们被人尊重的一个重要理由。自创办以来,《感动中国》一路寻找动人的故事。它像精心整理的一本又一本影集,让我们每一次翻开都感觉历久弥新。那些获评的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道德的标杆,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感动之后,更要有学习的行动。(大江网首席评论员文峰)编辑:熊细娇校对:徐楫越审核:倪旻
大江时评:向上向善,奏响感动中国的“时代乐章”
作者:江新华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4月8日20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了《〈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节目,俞鸿儒、刘玲琍、孟二梅、张雨霏、杨华德、牛犇、穆言灵、张连钢、萧凯恩以及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从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浓烈的家国情怀,领悟到了大爱无疆的善举,感受到了滚烫的“时代温度”。以情动情最感人,以心暖心最暖人。《感动中国》自2002年至今已有22个年头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一直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所有被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以最强的代表性,展现出千百前来中华民族无处不在、荡气回肠的中国力量和民族精神,是每个人致敬与学习的楷模。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感动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因为每一位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细数此次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无论是矢志于科技创新、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的俞鸿儒,还是扎根特教讲台、坚持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的刘玲琍,抑或是70多年来精心刻画了200多个经典荧幕形象的艺术家牛犇……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卓越成绩传递出温暖而震撼的感动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厚重精神的代表,也再一次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感动中国人物,既是一位位“凡人英雄”,更是一盏盏大爱无疆的“启明灯”。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无私、奉献,大爱、担当,充分感受到了人性当中最亮的光辉和最美的光彩。可以说,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正是这个昂扬向上的“时代刻度”,也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坐标”。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在致敬感动中国人物的同时,更要把“感动”变成“行动”,从中滋养道德心灵,汲取前行力量,把榜样的价值追求转化为个人的奋斗实践,共同创造新的时代荣耀。榜样是无声的哲理,楷模是有形的力量。每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都是“最闪亮的星”,成为每个人前行的“参照物”。他们的事迹值得广泛宣传,他们的精神品格值得致敬和礼赞,从而推动社会见贤思齐,引领新时代风尚。对此,我们要用心感悟,深刻读懂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和无我无私的人生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涵养为民情怀,始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笃定,努力在榜样的光芒中成为“一束光”。同时,还要擦亮梦想、心怀赤城、勇做先锋,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规范做起,把向上向善的良好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不断用“小我”的正能量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与美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致敬感动,在平凡中读懂“中国精神”。面向未来、逐梦星辰,让我们礼赞榜样、学习榜样,把感动播种在心田,从“精神史诗”中汲取无尽力量,我们就定能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不断奏响感动中国的“时代乐章”。(大江时评特约评论员江新华)编辑:熊细娇校对:徐楫越审核:倪旻【地评线】黄土风网评:让感动的力量永驻心田
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又来了!
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等9人,以及蓝天卫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他们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付出与奉献,照耀着人性的光辉,续写着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新篇章。
感悟“感动中国”人物的人生,是感动,更是感召。俞鸿儒院士,鲐背之年的科学家潜心钻研50载,用生命坚守科学家的誓言,力争在高原上再造高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刘玲俐,她为听障孩子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孩子们飞向新的更大的世界……无论是科学家、艺术家、大国工匠,还是普通的社区干部、运动员、视障歌唱演员,无论是经年累月的付出,还是刹那华光的选择,在每个“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展现出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受到具象的勇气、信念、大爱。他们用毕生的心血,标注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也将感动的力量,注入广大人民心田。
他们爱国奉献,于无声处绽光华。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
都是全国人民心中一座伟岸的丰碑,但现实中的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无不是平平凡凡、默默无闻,只是在祖国最需要、他人最危险最无助的时候,他们能够毅然选择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肯定有你们的”“越遇到困难越来劲,越遇到难题,越能激发我的斗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这就是“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在不同领域散发出一种本能的“侠气”,一种源自内心的道德召唤,一种平凡人身上的卓越,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令人心生敬佩、肃然起敬,我们不会忘记,时代也不会忘记他们。
他们向上向善,引领社会新风尚。社会是一个大家庭,需要温暖,需要大爱。每一个平凡人的态度就是社会的态度,每一个人的善心善行,终将汇成“人间值得”的温热。关于爱与善,正义与风骨,“感动中国”人物用他们的人生实践做出了最好的阐释,他们身上的善念与行动,感动着更多人,感召着更多人,他们用生命写下的动人故事,铸就的时代精神,孕育的美好希望,夯实着社会的道德基座,引领着社会风尚向上向善,激励着无数平凡的人,共筑精神文明大厦,让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更有温暖更有爱。念起,便是温暖。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只因有着更多负重前行的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致敬平凡,让感动永驻心田。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他们的故事都会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感动并非一瞬间的火花。生命因温暖而有力量,人生因激励而勇毅向前,感动的力量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诚如雷锋,一个普通的战士,他的精神却成为当代中国永不褪色的价值坐标。诚如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却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永远的榜样和广大人民久久的怀念。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是一份平凡而伟大、值得珍藏的力量,让感动的力量,春风化雨,植入我们的心田,永驻我们的心田,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与力量,这正是感动的意义所在。
(贾合祥)「地评线」中安时评:致敬向上的力量,激扬奋斗的豪情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春华秋实,感动依然,十多位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动,更是感召。让我们一起感受榜样的精神,致敬向上的力量!
闪亮的名字,学习的榜样。时光之所以叫时光,是因为每一个时间的刻度里,都闪耀着逐梦奋斗的光辉,都刻录着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都书写着一首首同心创业的诗篇。致敬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和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些平凡而闪亮的名字,他们用行动诠释什么是英勇和伟大,用心用情书写了这部属于中国人民的精神史诗。他们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内心,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骄傲。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向这些英勇伟大的面孔深深致敬,为他们的付出和奉献点赞!
感人的故事,向上的力量。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的每一个故事,让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走近他们,我们会发现,他们坚定的步伐从未懈怠:他们赤诚的热爱从未冷却,特教老师刘伶俐33年来始终如一热爱自己的事业,她让那些被命运抛弃的孩子,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写自己的人生;他们担负的使命从未改变,从抗美援朝一战成名,到新时代上高原、跨远洋,不同的任务,相同的使命。飞行二大队快速成长为我军一支重要的空中战略性进攻力量,队员们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航迹和里程,解锁着未曾到达的区域和距离……一个个感动人物的故事,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坚守与奉献,担当与大爱,无畏与执着。感动常在!生命因感动而有力量,人生因激励而勇毅向前!我们坚信,这些感人的故事必将在时光中历久弥新,这些向上的力量必将在新征程汇聚强大正能量,激励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精神的召唤,激扬的豪情。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是各行各业默无闻的“明星”,他们用自己平凡的身躯,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这些感动人物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他们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是传播社会道德新风尚的典型模范,更是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先进人物。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时感染着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同步回应,这些感动人物集结的精神,也是这个时代我们最应该拥有的一种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每个人要干成一件大事,都不能没有精神。我们的国家,要实现中国梦,同样需要精神的力量。这些榜样的精神就是积极向上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我们激扬奋斗,鼓舞我们不懈前进。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温暖神州。致敬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致敬向上的力量,让我们向着梦想前进,相信我们也可以成为一颗闪亮的星!大江时评:“感”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公司上半年项目总结与下半年计划
- 六年级数学实践教学计划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程评价计划
- 八年级物理课外活动计划
- 城市更新项目人力资源与设备使用计划
- 2025年七年级班主任特殊学生支持计划
- 2025年小学英语实践活动计划
- 幼儿园校车特殊需求儿童接送计划
- 2025年高三政治考试冲刺计划
- 2024-2025学年二年级数学拓展阅读计划
- 资助感恩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图文)
- 多模态视域下北京市核心区语言景观研究
- 《单轴面筋脱水机设计报告(论文)》
- 内分泌系统 肾上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 GPS静态数据观测记录表
- 山西省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登记表
- 软件项目周报模板
- 著名中医妇科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
- VSM(价值流图中文)课件
- 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课件
- 人工气道的护理刘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