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_第1页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_第2页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_第3页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_第4页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唐宋文化的差异[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时代不同,文化也不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唐宋时期的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两个朝代在时间上比较接近,文化因此也有比较好的传承,但是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关键词]差异;唐文化;宋文化;唐诗宋词;饮食生活;艺术文化唐文化、宋文化的概念1.唐文化唐代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在世界文化上,也是独具特色的瑰宝。唐代文化不仅在当时受到各国,尤其是日本、新罗等亚洲诸国的热爱,而且在一千余载后的今天,仍然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遍及天涯海角的“唐人街”,就是明证。唐文化一直从不同类型文化中吸取精华,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唐文化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较好的传承了南方文明、北方文明、国外文化和胡汉文化。这样的传承导致了唐文化成为南方文明、北方文明、国外文化、胡汉文化的大融合,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促进了文化大交流。唐朝时期,统治者在政治上采用三省六部制,文化上通过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安定有序。在此时期,经济繁荣,出现了盛世景象,经济的发展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很好的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使文化出现了新的繁荣现象。国内文化的发展使得当时的文化与技术也大量向周边国家输出,在输出的同时也引进了回来,因为与周边国家的频繁交流,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盛行,给各个民族提供了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不但是文化技术的输出时期,更重要的是此时也是对外族文明吸取时期。这样就给当时唐朝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从总的特质来说,唐文化豪迈、兼容并蓄、自信、雄壮。唐文化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唐文化内容体系庞大完整,结构完整,发展程度高。唐文化体系庞大,包罗万象,包括宗教、哲学、史学、医学、天文地理等,当时世界上合个方面的社会科学基本都有着详细的记载,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罕见的。二是唐型文化有很强的开放性。穆罕默德在<<古兰经》中对他的穆斯林民众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1]许多与中国相邻的国家都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唐文化引进自己的国家为已用。从总体上来说,可以从唐文化的内在特质和政府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表现出唐文化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唐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由于唐文化是继承了几千年来汉族文化的特质,唐文化在当时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比较成熟的。这个时期的唐文化有着有着兼容并蓄其他类文化的特点和属于自己的特性。天竺佛教文化最终也被唐文化融合而中国化。三是唐型文化不僵守古制。唐初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很繁荣,统治者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实行一种开明政策。[1]唐政府多次派人到西域和天竺进行文化交流,对进入中国的外国使节和商人以礼相待,并且留居的外国居民的文化也受到了相应的尊重。唐政府还特意建立了管理对外文化的机构。2.宋文化宋代文化空前进步,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可谓是收获颇丰,闻名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2]宋代在继承前代文化的同时,取其精华拓宽视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宋文化。南宋朱熹曾说过一句话,“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近代学者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2]足见宋型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得到许多人承认的。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单单有着属于这一个时代的单一的形象特征,而且是一个具有全新的文化特性的文化典范。以寻求内在、思想上的充实为导向的宋学,组成了宋文化的基本中心思想的重要方面。宋朝的统治者在建立思想制度方面除了中央集权制,还有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文官官僚系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文化的发展需要必要的物质基础做保障,宋代城市应运而生,当时的宋朝城市空前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点可以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贩夫走卒进行的经济活动场面,体现出来当时城市经济的活跃。而宋文化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发展起来的。宋型文化有着其反映本质特征与民族精神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兼容并蓄的精神成为宋代士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宋学各派能够“学统四起”,兼容并蓄。虽然主张不一,甚至剑拔弩张,但是最终都是在同一个政治文化范围内。二是开放批判的文化特点。宋代文化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纯粹是封闭保守的,而是一种开放创新的文化类型。这种创新意识在宋代文化各个领域几乎都有出色的表现。三是宋文化的平等观念。唐朝的科举制度、阶级结构和生产关系上的变革,表现出的平等观念影响着宋朝士人的思想,这些士人对平等思想的宣扬加之人口的流动,很快就使平等的观念在全国传播,平等观念更深入人心,宋朝的文化倾向也随着平等的方向发展。二、唐宋文化的区别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唐宋两朝在时间上非常接近。虽然如此,两代却依然有很多的差别,朝代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学术也各自不同,各有各的属性。文化作为精神财富,在不同的时代特征中,有着其不同的特质。1.唐诗宋词、文人特质的不同诗与词是中国古代诗歌两种最主要的形式,唐诗与宋词则是这两种题材的典范,均为历代文学之胜。在《诗经》以来诗歌创作基础上兴盛起来的唐诗,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而词萌芽于于隋唐之际、兴盛于晚唐五代,发展到了宋代也臻于兴盛。在我国抒情为主的诗歌传统中,唐诗与宋词互相辉映,各有千秋,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各以其巨大而独特的魅力,千余年来一直得到各个时代不同读者的喜爱,历久弥新。唐诗磅礴的气势与宋词的细腻温婉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差异的。(1)外部形式的差异外部形式的差异性包括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唐诗的句式整齐划一,古诗可长可短,比较随意。宋词的句式参差不齐,有长有短;其次,唐诗宋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唐诗的句法相对比较固定。但是宋词的句法却不是固定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再次,唐诗宋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唐诗是用平声押韵,从开始的押韵到结束都是押韵,隔一句都是押韵,第一句可以用押韵也可以不采用押韵。而词可以用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唐诗宋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唐诗的第二句和第三句两联必须要对仗,而词的对仗却没这么多规则,没有统一的要求。(2)题材内容的差异在唐朝更多的是以诗歌为士人的特长,而宋朝士人作词较为擅长,各有千秋。清朝曾有人比喻过,“词之为体为美人,而诗则壮士也”,[3]可见诗这种体裁阳刚,高亢,明朗,而词则阴柔,舒缓,精致。从诗词内容上说,诗在类型上较偏重政治社会生活,歌颂国家的大好河山,国家的强盛。这些诗人手法夸张,想象丰富,豪迈奔放。与宋朝的词相比,宋词在题材内容上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更为狭窄的一方面,描写男女之情、离愁别思,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细腻、温婉、内敛的内心情感。虽然在两宋时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但仍以李清照、秦观、周邦彦、柳永等的婉约词占主导地位,故婉约派为宋朝文化主流。(3)文人特质的差异一代文化必然影响着这一时代作家的创作心理、创作风格和创作倾向。因此唐宋时代的作家也受到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的影响,涌现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唐代是胡汉一体的大一统王朝,因此唐朝士人普遍具有一股强劲豪侠之气,“大有胡气”,尚武豪放,“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他们突破了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积极创造文化,积1.政治因素唐朝的强盛与繁荣是建立在隋朝的大一统基础之上的,当时的政治比较稳定,国内环境安定,虽然当时也面临着吐番、匈奴等少数民族这些外敌,但是这些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权组织,没有多少可怕的危害,唐王朝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而当时的宋朝却并没有这么稳定的国内环境,宋朝继承的后周只不过是比较大一点的割据政权而已,在中原天下大乱已久的环境中,宋朝当时的政权并不稳固。更深层的问题是,此时宋朝面临的外敌已不再是土蕃、匈奴,而是契丹、党项这些已被儒化的民族。加之宋朝国内的积贫积弱的局面,产生了悲观的文化效应,这种消极的情绪渗透在宋文化的各个方面。在制定政策方面,唐朝亲眼见到隋朝的灭亡和农民起义的威力,从中认识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尤水也,君尤舟也”的真理,因此在制定国家政策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政策,如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而宋朝则是吸收了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这两百年间的藩镇割据、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来制定国家政策的,如皇帝统兵权、二府制等。唐朝的统治者对外文化采取华夷如一,兼容并包的政策,而宋朝的统治者采取的是守内虚外的对策,并一直奉为“祖宗之法”。因此唐人有着广大的胸怀、气度、抱负和进取精神,这种普遍的昂扬奋发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使唐文化具有一种明朗高亢,热烈的时代气质。而宋朝的内忧外患使整个社会心理的不平衡日益加剧,自信心不断减弱,人生理想从建功立业转为内在充实,整个时代的文化呈现出封闭内倾性。2.经济因素唐自建立之后,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统治者推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兴修水利,众所周知的大运河开凿,给农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了两税法,附在农民身上的国家控制也相对减弱,对经济的发展又是一种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唐文化的发展。宋代时期,国家土地所有制已经不在土地所有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国家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小农自耕经济成为了社会经济的主要部分,国家的税赋来源也是主要依靠小农自耕经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式比较活跃,社会各行业得到了充足的劳动力与资金,在城市方面,宋代的城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些变化,使商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随之兴起,从而带动了文化的发展。这样宋朝的精致细腻的文化特征也就随之形成。3. 文化氛围唐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唐皇是鲜卑族的后裔,继承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质,是南北文化、胡汉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共同融合,唐王朝的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采用儒、释、道三教并用的政策,此政策在唐初确立,之后由于三教并用导致冲突,儒家的权威逐渐动摇。[7]此外,唐统治者也采用融合百家思想的政策,儒家思想中的纲常伦理对人们的思想约束减弱,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另外唐朝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面对外来的文化,始终保持接纳的状态,作为东方最大的国家,国家的强盛使得对外通道的畅通,而国家内部,对外来文化虚心接受的态度使得唐文化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象。而宋的统治者是汉民族的后裔,继承的儒文化居多,以理学为主。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部分精华,佛、道文化只占据小部分,相对较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在思想上主张“道统”。两宋理学不仅将伦理纲常确定为万事万物之所以当然和所以然,而且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认识,存天理,灭人欲。且宋朝始终处于外敌威胁的夹缝中,没有办法做到同世界的交往,民族文化日益强固,排斥外来文化。宋代文化弥漫着浓厚的复古思潮和本土文化的思想因此宋时期的文化也表现出精致、内敛的性格。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唐宋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虽然时代不同,但是两个朝代的文化都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的进程。唐文化与宋文化各有千秋,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各自的特征。总的来说唐文化热烈开放,豪迈雄壮、兼容性强;宋文化内敛含蓄、清瘦典雅,具有封闭性。参考文献:[1]张春阳,张波.唐王朝时期儒家文化的特质及其向周边国家的传播[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报(社会科学报),2007.[2]刘方.宋型文化:概念、分期与类型特征[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中,2005,(3).[3]许陆生.词之特质浅探[N].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4).[4]王永平.唐宋时期文化面貌的局部更新[J].史学月刊,2005,(5).[5]刘朴兵.略论唐宋饮食文化的差异[J].殷都学刊,2008,(3).[6]高峰.唐宋文化的审美差异[N].南京日报.2001. [7]王宏武.略论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N].甘肃高师学报.2011,(6).第16卷.[8]张再林.唐宋士风与词风研究[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9]高启安.唐五代敦煌饮食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0]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