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1页
陕西省铜川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2页
陕西省铜川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3页
陕西省铜川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4页
陕西省铜川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铜川市2022届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西周以镐京为都城,除此之外在王畿区广设都邑宫馆,在王畿区以外的交通要道沿线及族群关系复杂的边疆地区设置王帐,供周王“巡狩”时驻跸。此举

()A.实现周王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以监察异姓功臣为首要目的C.适应管控地方强化王权之需 D.建立起沟通全国的交通网络【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王室在王畿控制区域设置都邑宫馆,在王畿以外交通要道沿线及族群关系复杂的边疆地区设置王帐,以供周王“巡守”,这些宫馆王帐是周天子管辖地方的地标,适应了周王强化对地方的管控需要,C正确;A错在“直接控制”,排除;宫馆王帐并不是针对异姓功臣,排除B;宫馆王帐专属周王使用,不属于交通设施,排除D。2.秦朝“焚书坑儒”,厉行法治;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面上是思想的争斗,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体现了两种不同思想的兼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西汉延续了法家的治国方略B.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一致C.儒家法家思想内容逐渐融合D.西汉儒学“民本”观念逐渐淡化【答案】B【解析】【详解】“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故B项符合题意;西汉从汉武帝起采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主流思想,故A不符合题意;儒家法家思想内容存在明显差异,故C不符合题意;西汉儒学“民本”观念没有逐渐淡化,故D不符合题意。3.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土地利用形式多样,而且两熟制得以推广,加之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在农业上的做法能够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人口增加的压力,A正确;题干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题干列举的现象中并未体现出粮食或者农产品投放市场,因此无法证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排除C;宋代土地政策是“不抑兼并”,与土里利用形式多样、两熟制无关,排除D。4.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A.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B.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D.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材料即体现了王夫之对传统的反思(批判继承),故选C项;材料信息未体现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但没有主张建立平等、民主的政治,排除B、D两项。5.1895年3月,榜眼黄自元投入长沙近代化热潮,兴办实业,出任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董事。同年,状元陆润庠在家乡苏州创办了苏经丝厂和苏纶纱厂两家近代工厂。这些现象反映了A.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资本输出 B.官督商办企业得到迅速发展C.新式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D.传统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榜眼、状元这些传统知识分子办厂经商,说明传统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故D选项正确;A选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材料中提及的工厂均不属于官督商办企业,故B选项错误;近代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故C选项错误。6.曾“被迫”跟随红军长征18个月的英国传教士鲁道夫·勃沙特(中文名薄复礼)回到英国后,人们邀请他去演讲,原本是想听听传说中的中国共产党的“狰狞面目”,结果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著是前所未闻的,他们的热情是真诚的、令人惊奇的。”这一番话A.洗刷了对红军的污蔑宣传 B.对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C.向世界公正报道红军长征 D.是研究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答案】D【解析】【详解】鲁道夫·勃沙特亲身经历了红军长征,因此其所说的话可作为研究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但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故D正确;仅从他个人的讲话不能完全洗刷对红军的污蔑宣传,排除A;材料只涉及到长征,没有涉及到整个革命,排除B;其讲话内容还需要考证,排除C。7.下表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若为该表选取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时期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1894—1911年1911—1920年1927—1936年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C.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 D.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主导产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在1911年至1920年占比下降,1927年至1936年占比上升,这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性,B正确;外国资本在华占比并非一直上升,A排除;官僚资本在1920年之后比例上升,排除C;民族资本主义占据比例并无明显优势,因此不是主导产业,排除D。8.1985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此次关税改革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C.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积极准备 D.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降低关税税率,此举有利于进口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等,是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的表现,说明此次关税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故选D;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排除A;我国在50年代就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排除B;20世纪80年代世贸组织尚未出现,排除C。故选D。9.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一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可见A.殖民者不会直接控制殖民地 B.武力在殖民扩张中无足轻重C.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 D.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可知经济手段是殖民扩张常用的方式,故选C;殖民者一般通过经济手段从殖民地获利,但不代表不会直接控制殖民地,排除A;根据“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一例如武力完成的”可知B项说法不正确,排除;题意没有涉及殖民扩张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10.纽约邦1787年初通过法律,规定对进入纽约港的康涅狄格和新泽西船舶征收入港费。康、新两邦实施报复,康涅狄格对纽约实行长达一年的禁运,新泽西对纽约设在其领土上的一个灯塔每年征收1800美元。材料反映了A.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 B.政党政治导致各州利益之争C.当时国家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D.南北各州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美国独立之初,各邦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反映出当时邦联体制存在弊端,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州之间的关系,A与题无关,排除;美国的两党制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排除B项;南北各州的严重分歧主要是在南北战争时期,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排除D项。11.关于20世纪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从经济问题角度分析大危机的原因更为可靠B.社会制度分析的方法已经无法解释经济危机C.对历史问题的研究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和全面D.当代学者对历史问题的研究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于经济危机的原因,中国学者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这种研究路径的转变更多的体现了对问题认识的深入,研究的全面和客观,C正确;A中“更可靠”的结论无从证实,排除;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恰恰是社会制度导致的,排除B;D不符合历史研究的特征,研究越全面越接近真相,排除D。12.美国参战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告诫好莱坞,在每拍摄一部新的电影之前,都要遵循自我询问:“这样的一部电影作品能够帮助赢得战争的胜利吗?”二战期间,好莱坞拍摄了多部鼓舞士气和团结盟友的电影作品。这表明A.电影艺术已沦为美国霸权政策的帮凶B.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好莱坞电影的繁荣C.影视艺术在国际舞台上产生双重影响D.好莱坞电影成为美国政府政治宣传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二战期间,好莱坞遵循罗斯福总统的告诫,拍摄了多部鼓舞士气和团结盟友的电影作品,说明好莱坞电影成为美国政府政治宣传的工具,故选D;二战期间,好莱坞遵循罗斯福总统的告诫,拍摄了多部鼓舞士气和团结盟友的电影作品,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服务,并非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好莱坞电影的繁荣”,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电影产生的“双重影响”,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罗斯福总统告诫好莱坞”“这样的一部电影作品能够帮助赢得战争的胜利吗?”,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二、材料分析题13.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材料二

当周恩来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时,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也必须被置于有关政策的中心位置。正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了关于印度支那三国是“统一的整体”、不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军等主张和在临时分界线问题上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它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历史的发展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答案】(1)特点:①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②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简评:积极:①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②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④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局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2)特征:①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②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注重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促进国内的经济建设;④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逐渐成熟。理解:①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具有鲜明的革命外交的色彩,主要建交国是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意识形态色彩浓厚。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更务实地以国家利益作为外交出发点和落脚点。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主和行为,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也是国家外交的体现。【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得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根据“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得出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简评:积极:根据“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得出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根据“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得出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根据“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得出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局限:根据“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得出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2)特征:根据“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也必须被置于有关政策的中心位置”得出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根据所学得出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得出注重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促进国内的经济建设;根据“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逐渐成熟。理解:结合所学,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外交具有鲜明的革命外交的色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主和行为,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等分析回答。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充分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漏洞。我国政府开始改变过去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卫生政策,加快改革。2003年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同时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大,特别是专项防治经费大幅增加,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技术服务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回归公益性质。近年来,在有效减轻人民医疗负担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医改基础上,国家加快了以“重实绩、重贡献,体现知识密集、高风险”公共卫生系统人员的薪酬改革,并制定了城乡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城市医生晋升前下基层服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政策措施,优化医疗人才的资源配置,缓解西部、农村基层等落后地区的人才匮乏状况。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摘编自胡兴强《中国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与改革历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03年后我国公共卫生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3年后我国公共卫生改革的作用。【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法律保障;回归公益为改革导向;薪酬改革与制度改革同步;向基层、落后地区倾斜。(2)影响: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均等化;减轻百姓负担;提高医疗卫生系统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优化医疗人才的资源配置,提高落后地区的医疗水平;促进尊重医疗卫生系统人员的良好社会风气。【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改变过去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卫生政策”来看,我国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依据材料“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等系列法律法规”来看,我国公共卫生改革有法律保障;依据材料“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回归公益性质”来看,我国卫生改革以回归公益为改革导向;依据材料“加快了以‘重实绩、重贡献,体现知识密集、高风险’公共卫生系统人员的薪酬改革”来看,薪酬改革与制度改革同步进行;依据材料“城市医生晋升前下基层服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来看,向基层、落后地区倾斜。(2)依据2003年后我国公共卫生改革的内容来看,有助于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均等化,减轻百姓负担;薪酬改革提高医疗卫生系统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向基层、落后地区倾斜优化医疗人才的资源配置,提高落后地区的医疗水平,进而促进了尊重医疗卫生系统人员的良好社会风气。15.材料

“高边疆”一词最初由美国格雷厄姆中将于1980年提出。所谓“高边疆”就是太空领域,他们认为历史上对于开拓国家边疆具有独特情结的美国,应该对地球的外层空间进行新的开拓,从而使得太空领域成为美国新的边疆,发展太空工业、商业、运输业。“高边疆”战略虽然是由美国30余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军事战略家提出的,但是该战略提出向太空发展的思想与主张,符合美国打破核僵局、夺取对苏军事优势的需要,因此迅速受到美国统治集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重视。“高边疆”战略问世后,美国采取一系列步骤具体实施“高边疆”战略。1982年7月,里根发布总统指令,规定美国太空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宇宙防御”;1987年9月,里根政府出台了“第二阶段战略防御系统计划”。该计划使“星球大战”计划的实施得到进一步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这项战略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世界形势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苏之间的军事均势遭到破坏,世界军备竞赛更加剧烈。——摘编自朱听昌《争夺制天权: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美国“高边疆”战略出台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影响。【答案】(1)背景:部分人士(科学家、经济学家、军事战略家)的提出;为改变美苏争霸被动局面(应对美苏争霸的军事需要);符合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需要;肯尼迪“新边疆”政策的影响:美国统治集团的推动。(2)影响:推动世界军备竞赛升级;打破了美苏争霸格局;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与和平发展形成威胁: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负担。【解析】【详解】根据“符合美国打破核僵局、夺取对苏军事优势的需要”并结合所学可从部分人士提出、为了应对美苏争霸的军事需要、符合美国霸权主义扩张需要、肯尼迪“新边疆”政策的影响和统治集团的推动等方面总结“高边疆”政策提出的背景。(2)根据“世界形势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苏之间的军事均势遭到破坏,世界军备竞赛更加剧烈”可从推动世界军备竞赛、打破美苏争霸格局、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形成威胁、加剧美国财政负担和客观上推动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总结“高边疆”政策的影响。16.材料

冀朝鼎,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获法学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留美期间,积极参加美国共产党组织的反帝大同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负责美共中央中国局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他先后担任国民党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等,曾随孔祥熙出席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会议等。在此期间,他利用在国民党政府金融机构中的合法地位,按照中共上级组织的指示,准确搜集到许多重要情报,并掩护了不少中共地下党员脱险;同时,还为延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购置医药、器械等奇缺物资,通过邓颖超转交后方。新中国诞生后,冀朝鼎在帝国主义实施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困难面前,积极探索中国外经贸的新体制,加强外汇管理,以灵活的外交,与11个国家签定外贸协定,还成功地与日本、英国等未建交国家进行“民间贸易”,打破西方的孤立政策,开创中国对外交往与贸易的新局面。——摘编自【美】格雷.路易斯《建国初期的冀朝鼎》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冀朝鼎的主要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冀朝鼎体现的个人品质。【答案】(1)贡献:参加美共反帝大同盟:担任国民党要职参与重要国际会议;多方面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日;积极探索新中国外经贸的新体制。(2)个人品质: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爱国爱人民;开拓创新。【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积极参加美国共产党组织的反帝大同盟”、“他先后担任国民党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等,曾随孔祥熙出席创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会议等”、“还为延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购置医药、器械等奇缺物资,通过邓颖超转交后方”、“积极探索中国外经贸的新体制”进行归纳即可得出答案。(2)结合冀朝鼎的主要历史贡献可归纳出其个人品质有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爱国爱人民和开拓创新等。三、论述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