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4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4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4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4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4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颓圮(pǐ)百舸(kě)慰藉(jiè)按捺不住(nà)B、倔强(jué)句读(dòu)恪守(kè)跂而望矣(qì)C、跬步(kuǐ)窗扉(fēi)黯淡(àn)熠熠闪光(yì)D、甄别(zhēn)菲薄(fěi)给予(jǐ)六艺经传(zhuán)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百舸(gě)。B项,跛而望矣(qǐ)。D项,六艺经传(zhuàn)。2、下列各组字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A、霜明棵俊B、功贡衷月C、警材晨冻D、崩看上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霜”“棵”“俊”为形声字,“明”为会意字;B项,“功”为会意兼形声字,“贡”“衷”为形声字,“月”为象形字;C项,四个字全部为形声字;D项,“崩”为形声字,“看”为会意字,“上”“旦”为指事字。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B、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D、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杳无音信”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B项,“涣然冰释”指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C项,“化险为夷”指化险阻为平易,亦指转危为安;D项,“不名一文”形容极端贫穷,一个钱也没有。4、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词语,正确的是()。①“下来吧,孩子。”他带着________的口气说。②因为有这样________的冬天,干啥还希望点别的呢?③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________,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④我们唯一________的,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A、安慰慈善宽恕装饰B、慰问慈善宽待装潢C、慰问慈爱宽恕装潢D、安慰慈祥宽待装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安慰”指使心情安适,“慰问”多指问候困苦的人。对待孩子,应该用“安慰”。“慈善”指对人关怀,“慈爱”指年长者对年幼者的怜爱,“慈祥”指老年人的神态和蔼安详。形容冬天,只能用“慈善”。“宽待”指对敌对势力的宽大对待,“宽恕”指宽容饶恕。此处应该用“宽恕”。“装潢”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装饰”是指用附加物使物品美观,此处用“装饰”较为合适。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刻、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句中前后表顺承,而非转折,可将“然而”删去。C项,第二个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搭配不当,应将“见解”改为“做法”或“行为”。6、下列作家、作品、国别对应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战争与和平》——阿·托尔斯泰一一俄国《玩偶之家》——易卜生——芬兰B、《草叶集》——惠特曼——美国《吉檀迦利》——泰戈尔——印度C、《尤利西斯》——乔伊斯——爱尔兰《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法国D、《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英国《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德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玩偶之家》的作者是挪威的易卜生。7、下列人物不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是()。A、美国的海明威B、法国的莫泊桑C、美国的欧·亨利D、俄国的契诃夫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三位文学大师。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等。8、有一位文学家,家道中落,尽管“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却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成了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名著,这位文学家是()。A、施耐庵B、罗贯中C、吴承恩D、曹雪芹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一句出自曹雪芹的好友敦诚的《赠曹雪芹》一诗。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代曾经在南京有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晚年住在北京西郊,生活贫困。家境的败落使他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也随之加深,从而在“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艰苦环境下创作了《红楼梦》。9、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10、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②我们因此明白,春天应该镶嵌在窗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③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④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⑤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衬托。⑥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得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①④⑥⑤②C、③⑥①④⑤②D、③①④②⑥⑤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与元微之书①白居易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③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牵挛乖隔: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③余习:这里指作诗的习惯。1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阔:久远。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都为连词,表示承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A项,如同,像;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假如”。B项,副词,相当于“暂且”;副词,相当于“将”“将要”。D项,介词,表示处所,可译为“在”;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有误,应为“表达了对元稹的信任和对其关怀自己的感激”。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2)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标准答案:(1)不久前还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2)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书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各题。母亲的目光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恍惚中我又仿佛遇到母亲的目光……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的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悦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⑤“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失落至极,才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感慨万千,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象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再遇母亲的目光,只能在梦里……15、本文写母亲的目光,是以“我”的心情贯穿全文的。小时候,面对母亲的目光,“我”从起初的________,到后来的________,一直无法理解母亲的目光。长大后,我回味母亲的目光,顿觉________,有时不禁________,为人母的“我”终于理解了母亲目光的深意。标准答案:不自在(紧张、莫名紧张)不耐烦失落至极感慨万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文中重点是写“我”母亲的目光,却从写“我”看儿子的目光谈起,作者这样安排写作材料的好处是什么?本文首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标准答案:文章重点写“我”的母亲的目光,却以“我”看儿子的目光为引,作者这样安排,一方面突出了两代人身为母亲,其目光中都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展现出天下母亲皆爱孩子这一内容;另一方面则通过写“我”已为人母,已经能够理解母亲的目光,却再难享受母亲这样充满爱的目光,表现出“我”对母亲的愧疚。本文首尾呼应,由目光开始,至目光收尾,进一步加深了作者情感的表达,体现出“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忏悔之思。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第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达意义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标准答案: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后句讲母亲对“我”的爱并未因“我”的不耐烦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蔽,由此体现母爱的深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当作者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简要谈谈。标准答案: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譬如亲情,最怕奠如“子欲养而亲不待”,只有在拥有的时候倍加珍惜,在失去的时候才能少些惋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后面各题。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9、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标准答案:“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答出天真、活泼、顽皮任意一词或两词均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标准答案: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意思基本相同即可);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答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填空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1、________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标准答案:意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得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标准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姜夔《扬州慢》)标准答案:冷月无声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沟通________,创设________的环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标准答案:课堂内外语文实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写作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5、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一个商贩说:“人的尊严靠权力。”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教师的尊严”的,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标准答案:【参考范文】教师的尊严获得尊严,不仅是为得到社会认可和自我认可而不懈奋斗的目标,更是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但人的社会角色不同,其对尊严的解读也就各不相同。《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对教师来说,学生获得知识,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满园桃李竞芳菲”就是教师的尊严。教师尊严的成长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基础的。教师具有尊严,并不仅仅是依靠教师个人所拥有的丰富学识、经验与阅历,还源自对学生真切地关怀、细心地教导,源自循循善诱,源自师德师风的滋润,源自学生的成长。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只有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既有学识又有德行,既有精神意志又有健康体魄的完整的人,教师才能为学生所信赖,被家长所认可,让社会倍加尊重。教师尊严获得成长的教师,都是优秀的教师,而优秀的教师都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他们以度生为己任,在奉献中寻求人生的最高价值。经典日本电影《垫底辣妹》中的男老师,便是这样一位追寻人生价值、分外受人尊重的老师。面对各色的学生,不论是沉迷游戏的,还是执着追星的,还是学习基础极差的,这位老师都不曾放弃。他因材施教,真切地关心着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凭借着自己涉猎颇广的知识,先是逐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之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设立学习目标与方法。在最终的考试中,连学习成绩向来垫底的女主,都在这位老师的陪伴指导下,考上了心仪的重点大学。这位老师,不仅实现了个人职业以及价值观的追求,而且收获了来自学生、来自家长、来自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教师尊严也是建立在教师自身高尚的品德之上的。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师德师风,那他便没有获得身为教师尊严的资格。譬如我国部分地区讲究所谓的“谢师宴”,高考过后不少学生及家长大摆宴席重谢教师,有的还递上大额红包或贵重礼品来表示对教师的感谢。从学生及家长的角度来看,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对教师来说,除了在学校生活中身正为范,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坚守身为教师的品德,果断拒绝学生及家长的此类“回报”。这样不重物质享受而重道德操守的教师,才是更让人敬重、让人佩服的教师,才是对得起学生尊重、家长尊重的教师,才是真正有尊严的教师。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尊严的最终获得,也确是以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为根本途径的,可表示对教师的认可,有着多种多样的更好的方式。如个旧一中的往届校友、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李柯为母校设立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