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核算_第1页
论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核算_第2页
论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核算_第3页
论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核算_第4页
论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核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核算编辑:会计职称考试摘要: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公司收益享有剩余索取权已初步得到理论认可,但尚未应用实践,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的利益分配难以量化,本文试图重新界定人力资源的核算对象,分析人力资源权益内涵,从量化人力资本所创造的超额价值入手为实际人力资本参与分配建立理论依据。关键词:人力资源权益;剩余索取权;产出价值

随着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和社会经济发展价格的上升,人力资本产权应作为劳动力要素获得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思想已获得理论界的认可。近些年很多学者对人力资源有关问题做了大量的探索,但人力资源会计还很少有公司进行实践,人力资源参与权益分配的标准尺度尚未形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的理论尚不完善,人力资源的确认、核算、价值计量尚未有信可的理论依据。本文试图重新界定人力资源的核算对象,分析人力资源权益内涵,从量化人力资本所创造的超额价值入手为实际人力资本参与分配建立理论依据。

1权益会计的核算对象—人力资源的界定

研究人力资源会计首先也应界定其核算主体。实际应用的人力资源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是从宏观上讲的一个社会所有人的劳动能力,包括在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社会潜在的劳动能力;狭义的人力资源主要指从业人员,或企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它包括高级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中级管理者和一般职工。

人力资源权益的确定是基于人力资源的稀缺性而存在的,而我国目前劳动力状况是相对剩余较多,即一方面中级人才和一般职工从事的劳动较为简单,劳动者之间容易相互替代;另一方面,高科技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非常缺乏。鉴于现实状况,以全部职工的智力资源为研究范围也将失去其原来的意义。所以,应将人力资源定位于具有企业家素质的高级管理型人才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型人才。

2人力资源权益的内涵与性质

人力资源权益是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而享有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相应权益,它是以生产要素分配原则为基础,基于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和人力资源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而确立的。在此,企业和人力资源产权主体进行产权交易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过程不能看作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的过程,而应看作是人力资源产权主体对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力资源产权主体和企业进行产权交易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源产权分解和让渡的过程。人力资源所有者与企业进行交易的结果,形成了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即人力资产,而与人力资产相对应,产生了人力资源的权益。

鉴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不能和自己投资于企业的智力资源相分离,且人力资本相对流动性较强,故人力资源的权益既不同于债权人的权益,也不同于原有物质资本所有者所享有的权利。那么如何界定人力资源权益的性质呢?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一方面,因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其提供的智力资源不能分离,为持续提供这种能力,企业应定期补偿劳动者自身在劳动中损耗的价值,使其恢复原有的劳动能力,即企业应按期支付的固定工资报酬,这种权企业同期全部非人力资源资产总额及本行业投资报酬率,计算本企业该期应实现的正常净收益;③根据本企业已实现净收益,计算其与按照行业投资报酬率计算的本企业应实现正常净收益的差额,该差额反映企业的额外收益(可看作“非购入商誉”);④以本企业的额外收益除以本行业投资报酬率,计算该企业人力资源价值。

即:人力资源价值=本企业实际净收益-企业总资产×行业投资报酬率行业投资报酬率或人力资源价值=本企业实际净收益行业投资报酬率-企业总资产

该公式表明,将行业投资报酬率与本企业实现的净收益相比折算的资产,与企业实际占用资产之间的差额,即是人力资源价值。这种方法将企业的超额利润,按照资本化程序确认为人力资源价值。它的主要优点是:它的计算是基于每年的实际收益数额,而且不必对未来收益进行估算,因此它不仅具有更大的客观性,也与现代会计惯例较为接近。但是,按照这一方法,如果某企业实际收益等于或低于同行业正常收益时,该企业人力资源就没有价值或为负价值,这样就有可能低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虽然“非购入商誉法”忽视了企业实际收益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它考虑了人力资源的产出价值,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人力资源的创利能力,因而相关性较强。

总之,人力资产所有者的所有权是一种剩余索取权,其权益的获得依照它所创造的剩余收益,故应以产出价值为基础应用价值法量化人力源价值,为人力资本实际参与分配提供尽可能量化的理论依据。而减少现有模型中不确定因素对收益的影响,从而完善模型的实用性,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黄乾。论人力资本产权特征.财经研究,2000,(9)。

徐国君。劳动者权益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杜兴强,李文。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研究,2001,(6)。

葛家澍,杜兴强。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04,(7)。

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会计研究,2002,(1)。

康萍。人力资源权益属性再探索———知识经济对传统权益结构的挑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