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邗江区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扬州邗江区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扬州邗江区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扬州邗江区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扬州邗江区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邗江区五校联考2024届中考化学押题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是利用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用洗洁精除油污利用的原理是乳化油污C.用完煤气后关闭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清除D.用石墨作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质地坚硬的性质2.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3.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CO2和H2O。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6.68.8000反应后质量/g206.65.4aA.表中的a值为1.4 B.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4 D.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4.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仅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作吸附剂B.液态二氧化碳作灭火剂C.浓硫酸作干燥剂D.碳酸钙作补钙剂5.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在同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6.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7.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火力发电 C.滴水成冰 D.木已成舟8.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选项①②③④事实有机物数目庞大,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向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在远处能闻到食醋的酸味用酒精温度计测量体温解释碳原子不但可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间还可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能吸附色素,食醋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A.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④9.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10.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4H——4个氢元素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水,他利用如图流程来净化水,终制成蒸馏水.请回答以下问题。A物质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选填序号).a带铁圈的铁架台b酒精灯c漏斗d玻璃棒e量筒f烧杯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该过程主要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通过操作③_____(填操作③的名称)可以获取纯净的水.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酯的名称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化学式C2H4O2C3H6O2C3H6O2X(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取出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发现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沉淀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解释上述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14.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人类主要以化石燃料为能源,但它是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充分燃烧的方程式为_____。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档案室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填序号)。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目前,国内重型柴油车尾气污染物减排的原理是: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用尿素溶液先转化为,再与发动机排出的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与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猜想一:氢气;猜想二:二氧化硫;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1)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H2+CuOCu+H2O师生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主要实验步骤主要现象解释或结论①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装置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有_____生成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正确③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④冷却,将A中液体用水稀释A中液体变为____色有硫酸铜生成(表达交流)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完成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_______若猜想二正确,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各组药品能够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_____(填序号)。①锌、铜、稀盐酸②锌、硫酸铜溶液③锌、铜、氯化镁溶液16.发酵粉是制作馒头、糕点等食品的常见蓬松剂。某兴趣小组拟对发酵粉的化学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查阅资料]①发酵粉一般含有NH4HCO3、NaHCO3、明矾[KAI(SO4)2﹒12H2O]中的二种;②已知反应:;③明矾溶于水后可解离出硫酸根离子。[提出假设]假设1:有NH4HCO3和NaHCO3;假设2:有NaHCO3和明矾;假设3:有______和明矾。[实验方案].[问题讨论](1)步骤①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现象A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说明发酵粉中一定不含有______(写名称);(2)步骤②中生成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方案中,设计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如果现象B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拓展延伸]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作为蓬松剂。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1)图I、II所示实验方案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2)写出实验Ⅲ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IV除了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还能得出的结论______;为了得出该结论,在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是利用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A正确;B、用洗洁精除油污利用的原理是洗涤剂能乳化油污。B正确;C、用煤气热水后关闭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正确;D、用石墨作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错误。故选D。2、D【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确;B、由于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能闻到酒香,故B正确;

C、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D不正确。故选D。3、C【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6.6+8.8-2-6.6-5.4=1.4,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选项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6.6-2)g:8.8g=4.6:8.8≠3:4,选项说法错误;D、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4、D【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活性炭作吸附剂,A选项物质的用途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液态二氧化碳挥发会时环境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因此液态二氧化碳挥发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可作灭火剂,B选项物质的用途利用的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浓硫酸作干燥剂,C选项物质的用途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胃液中有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氯化钙溶于水可以被人体吸收,碳酸钙作补钙剂利用以上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选项物质的用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性质的区分,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在解题时,由物质的用途入手分析物质的性质,再分析该性质所述的类型。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用途可以反映物质的性质。5、C【解析】

为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利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知道应该保证氧气的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采取一粗一细的铁丝来进行同时点燃,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6、B【解析】A、烧杯②中的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故是饱和溶液,正确;B、在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烧杯①中是氯化钾溶液,故错误;C、烧杯②的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故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正确;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故温度升高至t2℃时,烧杯②中的固体完全溶解,正确。故选B。7、B【解析】试题分析:火力发电过程中有燃料的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考点:物质的变化8、A【解析】

①碳原子不但可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间还可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说法正确;②向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木炭把二氧化氮气体吸附,从而使得红棕色消失,说法正确;③在远处能闻到食醋的酸味,是因为食醋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食醋属于混合物,不存在食醋分子,说法错误;④用酒精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越大,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说法正确。故解释错误的是③。故选A。9、A【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故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是空气中固有的成分,不是污染物。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烟尘包括: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物。故选A。10、D【解析】A、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4H表示4个氢原子,故B错误;C、1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Ca2+,故C错误;D、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明矾过滤cdf活性炭物理蒸馏【解析】

(1)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有吸附性,常加入明矾吸附悬浮杂质,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经过操作①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故操作①是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蒸馏可以将该硬水软化,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的水。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6:1:848.6%C4H8O2【解析】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2)甲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6+16×2=74,甲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8.6%(3)根据信息推测乙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4H8O2【点睛】熟知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相关知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NaOH+CO2=Na2CO3+H2ONa2CO3+BaCl2=BaCO3↓+2NaClBaCO3+2HCl=BaCl2+H2O+CO2↑【解析】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NaOH+CO2=Na2CO3+H2O;(2)Na2CO3+BaCl2=BaCO3↓+2NaCl;(3)BaCO3+2HCl=BaCl2+H2O+CO2↑。14、AB【解析】

(1)天然气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燃烧的方程式为。(2)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故A正确;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故B正确;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个物理量,不能改变,故C错误。故选AB。(3)与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二氧化硫二蓝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2H2O2NaOH+SO2=Na2SO3+H2O①②【解析】

[实验探究]①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装置B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无氢气生成,则猜想二正确。④A试管中有硫酸铜生成,加水稀释后A中液体变为蓝色。[表达交流](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2)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Cu、4H、2S、8O,反应后有Cu、2S、6O,所以未知物中应有4H、2O,未知物为2H2O,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3)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二氧化硫能和碱性溶液反应,若猜想二正确,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SO2=Na2SO3+H2O。【反思拓展】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①锌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锌在氢前,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铜在氢后,该实验说明锌>铜,此选项符合题意;②将锌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证明锌>铜,此选项符合题意;③锌、铜两种金属都不与氯化镁溶液反应,说明三种金属中,镁金属活动性最强,但不能说明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①②。16、NH4HCO3碳酸氢铵检验发酵粉中是否有明矾BaCl2等含钡离子的盐溶液II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易受热分解等)NaHCO3【解析】

[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