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审查工作细则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简版_第1页
条审查工作细则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简版_第2页
条审查工作细则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简版_第3页
条审查工作细则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简版_第4页
条审查工作细则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简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妆品生产许可检验关键点序号项目检验项目评价方法机构和人员第一节标准1*企业应建立和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相适应组织机构,要求各机构职责、权限。企业应确保组织架构及职责权限良好运行。检验组织架构图,职责权限描述是否建立。检验整体组织架构,全方面评价组织各个岗位是否推行自己职责,从而确保整个组织架构良好运作。2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化妆品质量关键责任人。企业应设置质量责任人,应设置独立质量管理部门和专职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人。企业质量责任人和生产责任人不得相互兼任。检验过程中,经过观察、和职员交流,了解企业对于确保产品质量资源投入。检验后综合评价,企业是否提供了足够资源确保关键点实施。检验质量责任人授权书或其它证实文件。检验组织架构图和实际运作,质量部门是否独立。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人是否专职。质量责任人是否同时兼任生产责任人。3企业应建立人员档案。应配置满足生产要求管理和操作人员。全部从事和本关键点相关活感人员应含有对应知识和技能,能正确推行自己职责。综合评价,人员数量是否满足企业生产运行、品质管理等。现场抽查人员档案建立情况。抽查不一样岗位职员,观察操作或问询怎样开展工作,查对对应作业文件要求。第二节人员职责和要求4*企业质量责任人应含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对应技术职称,含有三年以上化妆品生产相关质量管理经验。关键职责:4.1本关键点组织实施;4.2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和运行;4.3产品质量问题决议。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人应含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对应技术职称,含有三年以上化妆品生产相关质量管理经验。关键职责:4.4负责内部检验及产品召回等质量管理活动;4.5确保质量标准、检验方法、验证和其它质量管理规程有效实施;4.6确保原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符合质量标准;4.7评价物料供给商;4.8负责产品放行;4.9负责不合格品管理;4.10负责其它和产品质量相关活动。检验质量责任人档案,是否含有对应资历;检验是否明确要求质量责任人职责;

了解其某一职责是怎样开展。了解其履职能力是否胜任。检验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人学历证书或职称证书及档案,是否含有对应资质及经验。了解其某一职责是怎样开展。了解其履职能力是否胜任。5企业生产责任人应含有对应生产知识和经验。企业生产责任人关键职责:5.1确保产品根据同意工艺规程生产、储存;5.2确保生产相关人员经过必需和连续培训;5.3确保生产环境、设施设备满足生产质量需求。检验生产责任人档案,是否含有对应资历;检验是否明确要求生产责任人职责。

了解其某一职责是怎样开展。了解其履职能力是否胜任。6*检验人员应含有对应资质或经对应专业技术培训,考评合格后上岗。检验检验人员档案,微生物检验人员资格证或培训证实,其它检验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统计,检验是否经过考评,并经过观察访谈形式查对开展工作能力。第三节人员培训7企业应建立培训制度。企业应建立职员培训和考评档案,包含培训计划、培训统计、考评统计等。培训内容应确保人员能够含有和其职责和所从事活动相适应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应得到确定。企业应对参与生产、质量相关活感人员进行对应培训和考评。检验是否建立培训制度。根据培训制度要求,检验是否根据要求实施。现场抽查3—5个人员,培训内容是否包含上述要求,保留对应统计。检验培训是否按计划进行,最少每十二个月进行一次。检验是否定时搜集职员培训需求,更新培训计划,是否按计划落实。现场抽查3—5个和生产、质量相关人员,查是否有对应培训和考评,保留对应统计。第四节人员卫生8企业应制订人员健康卫生管理制度。企业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不得佩戴饰物、手表等和染指甲、留长指甲,不得化浓妆、喷洒香水,不得将个人生活用具、食物等带入生产车间,预防污染。检验企业是否建立人员健康卫生管理制度;检验企业是否建立人员健康档案,职员是否在入职前体检,是否在入职后每十二个月进行一次健康检验;现场抽查3—5位直接接触生产职员是否有有效健康证实。9*企业应建立人员健康档案,直接接触产品人员上岗前应接收健康检验,以后每十二个月进行一次健康检验。凡患有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发生于手部银屑病或鳞屑、渗出性皮肤病患者、手部外伤,不得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检验是否建立人员健康档案;现场抽查3—5位直接接触生产职员。10进入生产区全部些人员必需根据要求程序更衣。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和仓储等区域,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进入,应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指导。检验现场人员更衣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工作服选材、样式及穿戴是否和所在生产环境要求相适应。检验企业是否有外来人员进入车间管理要求;检验外来人员进入车间统计,进出车间有没有登记。质量管理第一节标准11*企业应建立和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相适应质量管理体系,将化妆品生产和质量要求落实到化妆品原料采购、生产、检验、储存和销售全过程中,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综合判定:检验完条款全部内容后判定是否建立了文件化体系,且根据文件化体系有效运行,不停检验、改善系统。12企业应制订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应包含对满足要求和连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承诺,且得到沟通。企业应制订符合质量管理要求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而且和质量方针保持一致,且分解到各个部门。企业应制订评审方针并定时检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确保质量目标实现。检验企业是否制订质量方针,是否涵盖要求。检验企业是否制订质量目标,是否涵盖要求。抽查部分管理层,检验是否了解质量方针和企业目标。查质量方针是否定时评审。抽查1—2个目标,看是否定时检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第二节质量管理制度13*企业应制订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应最少包含:

13.1文件管理制度;

13.2物料供给管理制度;13.3检验管理制度;

13.4放行管理制度;

13.5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3.6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13.7卫生管理制度;

13.8留样管理制度;

13.9内部检验制度;

13.10追溯管理制度;

13.11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13.12.投诉和召回管理制度;

13.13.不良反应监测汇报制度。检验企业是否建立对应质量管理制度。在后续章节中检验对应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第三节文件管理14企业应建立必需、系统、有效文件管理制度并确保实施。确保在使用处取得适用文件有效版本,作废文件得到控制。外来文件如化妆品法律法规应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检验是否有文件管理制度。现场检验,要求岗位提供作业文件。检验外来文件清单。检验作废文件是否有清楚标识;工作现场是否有作废文件;作废文件是否按要求管理。15*企业和本关键点相关全部活动均应形成统计,包含但不限于:批生产统计、检验统计、不合格品处理统计、培训统计、检验统计、投诉统计、厂房设备设施使用维护保养统计等,并要求统计保留期限。每批产品均应有对应批号和生产统计,并能反应整个生产过程,并确保样品可追溯性。检验有没有批生产统计、检验统计、不合格品处理统计、培训统计、检验统计、投诉统计、厂房设备设施使用维护保养统计等。

抽查1—2批产品进行追溯。第四节试验室管理16*企业应建立和生产规模和产品类型相适应试验室,并含有对应检验能力。试验室应含有对应检验场地、仪器、设备、设施和人员。企业应建立试验室管理制度和检验管理制度。现场检验是否有符合要求微生物和理化检验室及对应仪器设备;检验检验统计及现场提问,以了解是否有能力检测产品企业标准中要求出厂检验指标。检验是否建立试验室管理制度和检验管理制度。17试验室应按检验需要建立对应功效间,包含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室环境控制条件应能确保检测结果正确可靠。检验试验室是否按检验需要设置对应功效间;问询怎样确保微生物试验室环境条件满足要求,进行评判。18企业应建立原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检验标准,按摄影应质量标准对原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检验。抽查3—5款原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检验是否建立标准;检验检验汇报及原始统计,检验是否按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对应指标检验。19检验过程应有具体统计,检验统计应最少包含以下信息:19.1可追溯样品信息;19.2检验方法(可用文件编号表示);19.3判定标准;19.4检验所用仪器设备。抽查3—5款原料、检验检验汇报及原始统计。20企业应按要求方法取样。样品应标识清楚,避免混淆,并按要求条件储存,应标识名称、批号、取样日期、取样数量、取样人等。检验企业是否有取样管理要求,是否对抽样方法、取样数量、样品处理、频率等作出明确要求;现场检验作业人员取样是否根据要求进行。检验样品标识是否清楚完整,样品储存是否满足要求。21企业应建立试验室仪器和设备管理制度,包含校验、使用、清洁、保养等。校验后仪器设备应有显著标识。检测仪器使用环境应符合工作要求。现场抽查3—5款仪器,检验是否有显著标识;现场检验仪器使用环境是否符合文件要求。22企业应依据以下要求对试剂、试液、培养基进行管理:22.1应从合格供给商处采购,并按要求条件储存;22.2已配制标准液和培养基应有明确标识;22.3标准品、对照品应有合适标识。检验试验室试剂、试液、培养基购置统计,看是否从合格供给商处进行采购;检验试剂、试液、培养基存放条件,看能否满足相关要求;检验标准液和培养基配制统计,现场检验配制好标准液和培养基标识信息是否符合要求;现场检验标准品、对照品管理,其标识信息是否符合要求。23试验室应建立检验结果超标管理制度,对超标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和处理,并有对应统计。检验超标管理制度,问询检验员检验结果超标怎样处理。24委托检验项目,须委托含有资质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签定委托检验协议。委托外部试验室进行检验项目,应在检验汇报中给予说明。检验委托检验机构清单,看是否全部含有资质;检验是否和委托检验机构签署检验协议;检验近三个月委托外部检验试验室检验情况。第五节物料和产品放行25*质量管理部门应独立行使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放行权。企业应严格实施物料放行制度,确保只有经放行物料才能用于生产。成品放行前应确保检验相关生产和质量活动统计。检验相关文件,看是否要求质量管理部门独立行使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放行权;抽查产品追溯,检验物料和产品放行是否经过质量管理部门同意。检验是否建立物料及产品放行制度;抽查产品追溯,检验是否根据物料及产品放行制度实施。第六节不合格品管理26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要求不合格品处理、返工、报废等操作。检验企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否明确要求不合格品处理、返工、报废等;现场检验是否有不合格品,问询不合格品应怎样处理,反馈使用何种方法,是否有统计。27*不合格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处理应经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人同意。企业应建立专门不合格品处理统计,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对应原因分析,必需时采取纠正方法。检验不合格品处理统计是否有质量部门责任人同意。检验不合格品处理统计是否采取了原因分析,纠正及纠正方法。28*不合格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应有清楚标识,并专区存放。对于不合格品应根据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统计,方便采取质量改善方法。现场检验不合格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是否有清楚标识,是否有专区存放。是否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统计。29工厂应保留返工产品统计且统计表明返工产品符合成品质量要求,得到质量管理部门放行。抽查3—5位职员,问询何时需要返工,有没有返工情况发生。检验返工产品统计,放行前是否得到同意。第七节追溯管理30*企业应建立从物料入库、验收、产品生产、销售等全过程追溯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可追溯性。检验企业追溯管理制度,看是否包含物料入库、验收、产品生产、销售等全过程。第八节质量风险管理31推荐企业应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对物料、生产过程、储存等步骤进行质量风险评定。企业应依据质量风险评定结果,制订对应监控方法并确保实施。对应风险评定统计应保留。应定时确定并更新风险评定。检验企业是否建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质量风险评定是否包含物料、生产过程、储存等步骤;检验企业是否依据质量风险评定结果制订监控方法,检验相关统计,看监控方法是否根据计划落实。检验是否定时确定更新风险评定。第九节内部检验32企业应制订内审制度,包含内审计划、内审检验表,要求内审频率等。企业应定时对本关键点实施进行系统、全方面内部检验,确保本关键点有效实施。检验企业是否有文件要求定时开展内部审核。检验最近一次内审实施情况,看是否按计划开展内部审核。33内审员不应检验自己部门,内审人员应取得对应资格或经过培训和其它方法证实能胜任,知悉怎样开展内审。检验内审员是否审核自己部门,问询内审人员怎样开展审核,是否胜任。34检验完成后应形成检验汇报,汇报内容包含检验过程、检验情况、检验结论等。内审结果应反馈到上层管理层。对内审不符合项应采取必需纠正和预防方法。检验最近一次内审汇报,看不符合项是否全部采取了必需纠正和预防方法,纠正和预防方法是否有效,结果是否得到验证。审核汇报是否反馈到上层管理层。厂房和设施第一节标准35厂房选址、设计、建造和使用应最大程度确保对产品保护,避免污染及混淆,便于清洁和维护。检验厂区环境是否整齐,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等是否会对化妆品生产造成污染;检验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相互妨碍;检验厂区周围是否有危及产品卫生污染源,是否远离有害场所30米;厂房布局是否合理,各项生产操作是否相互妨碍。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原因生产车间,是否和居民区之间有不少于30米卫生防护距离。第二节生产车间要求36*厂房应有和生产规模相适应面积和空间,并合理布局;应按生产工艺步骤及环境控制要求设置功效间(包含制作间、灌装间、包装间等);应提供和生产工艺相适应设施和场地;更衣室应配置衣柜、鞋柜等设施。生产车间应配置足够非手接触式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现场检验生产区是否有和生产规模相适应空间和面积,每条生产车间作业线制作、灌装、包装间总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现场检验各功效间是否按工艺步骤进行设置,空间和面积和生产规模是否相适应。检验是否配置衣柜、鞋柜,私人物品和生产用具是否分开存放;检验是否设有和生产规模相适应洗手、消毒设施,均为非手接触式;检验洗手、消毒设施是否正常使用。37*应要求物料、产品和人员在厂房内和厂房之间流向,避免交叉污染。厕所不得建在车间内部。检验是否有合理人流、物流走向。检验厕所是否建在车间内部。38应要求清洁消毒操作,制订对应清洁消毒制度。检验是否制订清洁消毒制度,检验现场清洁效果;检验清洁工具是否专用并无纤维物脱落;检验消毒剂是否经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并正确使用以确保灭菌效果;检验消毒剂是否建立台账妥善管理。空气和物表消毒应采取安全、有效方法,如采取紫外线消毒,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大于70微瓦/平方厘米,并根据30瓦/10平方米设置。39*生产车间应按产品工艺环境控制需求分为清洁区、准清洁区和通常区。制订车间环境监控计划,定时监控。检验是否按产品工艺合理划分清洁区、准清洁区和通常区;检验环境监控计划,是否按计划实施;检验是否有有效检测汇报。40生产眼部用护肤类、婴儿和儿童用护肤类化妆品灌装间、清洁容器存放间应达成30万级洁净要求。生产区之间应依据工艺质量确保要求保持对应压差,清洁区和其它生产区保持一定正压差。生产车间温度、相对湿度控制应满足产品工艺要求。查看生产车间空气检测汇报,参考《GB50457-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30万级标准;检验生产区内是否设置指示压差装置;清洁区和其它生产区保持一定正压差;易产生粉尘功效间和其它功效间保持一定负压差。检验温度和湿度控制要求、监控制度;检验监控制度实施情况。41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易产生粉尘、不易清洁等工序,应使用单独生产车间和专用生产设备,含有对应卫生、安全方法。易产生粉尘生产操作岗位(如筛选、粉碎、混合等)应配置有效除尘和排风设施。检验易燃、易爆、有腐蚀性工序是否设有对应防护装置;检验易产生粉尘工序是否设有独立生产车间;检验不易清洁工序是否设置专用生产设备。检验易产生粉尘车间是否设有除尘装置,通常情况回风不利用,避免交叉污染,如循环使用,应检验是否采取有效方法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42*生产过程产生废水、废气、废弃物不得对产品造成污染。检验废水、废弃、废弃物处理制度及处理情况,是否对产品、环境造成污染,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要求;43地板、墙壁和房顶结构、管道工程、通风、给水、排水口和渠道系统应便于清洁和维护。管道安装应确保水滴或冷凝水不污染原料、产品、容器、设备表面。检验清洁区墙壁和地板、天花交界处是否成弧形或采取其它方法便于清洁;现场检验管道是否通畅,易于清洁。现场检验是否有产生水滴、冷凝水情况,是否对产品产生污染。44应依据生产作业需求提供足够照明,安装符合各类操作照明系统。照明设施应能预防破裂及其碎片造成污染,或采取合适方法保护产品。查看生产车间工作面混合照度检测汇报: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得小于220lx,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得小于450lx。检验生产区照度和生产要求是否相适应,厂房是否设有应急照明设施;检验照度检测统计。检验照明设施破裂是否会造成产品污染,或采取加装灯罩等方法确保产品防护。45企业应建立成文有效虫害控制程序和控制计划。建立虫鼠害设施分布图。生产车间应配置有效预防鼠虫害进入、聚集和滋生设施并立即监控。现场部署合理,工作状态良好,定时检验和清洁,并保留对应统计。检验是否有鼠虫害控制管理制度,是否建立虫鼠害设施分布图。检验是否有鼠虫害防治设施,是否立即监控;检验是否有鼠虫害控制统计。46*生产车间应不存在任何虫害、虫害设施或杀虫剂污染产品实例,未有鼠、蚊、蝇等孳生地。应保留杀虫剂使用清单并归档相关资料。检验是否有鼠、蚊蝇等滋生地;检验是否在车间内部喷洒杀虫剂或使用鼠药。检验杀虫剂是否满足要求。第三节仓储区要求47仓储区应有和生产规模相适应面积和空间,应设置原料、包装材料、成品仓库(或区);应设置适宜照明和通风、防鼠、防虫、防尘、防潮等设施。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区存放。检验仓储区面积和空间是否和生产规模相适应,并分区存放。仓储区内部摆放是否过于密集,是否有物料摆放在仓储区外面,库存货物码放是否离地、离墙10厘米以上,离顶50厘米以上,避开采暖设备并留出通道。检验仓储区照度是否满足实际操作需要,是否有应急照明设施;检验是否有防鼠、防虫、防尘、防潮等设施,并保留检验统计;检验不合格或过期原料是否加注标志,避免误用,并及早处理;检验是否有不合格品或过期原料处理统计。48对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危险品应设置专门区域或设施储存。检验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管理要求,是否有对验收、储存及领用要求,是否建立入库领用台账;检验危险品是否专区存放,并专员上锁管理;检验有毒有害物品清单,抽查其中3种或以上有毒有害物质是否有安全数据,是否有使用统计,其储存是否定点、加锁、专员管理并做好标识。设备第一节标准49*企业应含有符合生产要求生产设备和分析检测仪器或设备。应建立并保留设备采购、安装、确定文件和统计。检验设备设计、选型等是否和工艺规程要求一致;抽查3—5款设备查对应统计。第二节设备设计及选型50生产设备设计及选型必需满足产品特征要求,不得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设备设计和安装应易于操作,方便清洁消毒。检验设计、生产等相关部门是否参与设备选型过程;检验设备选型是否有评定汇报。51全部和原料、产品直接接触设备、工器具、管道等材质应得到确定,确保不带入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和产品直接接触生产设备(包含生产所需辅助设备)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死角、易清洗、易消毒、耐腐蚀,所选择润滑剂、清洁剂、消毒剂不得对产品或容器造成污染。检验设备材质是否含有易清洗、易消毒、耐腐蚀等特征;检验设备表面是否平整光洁,无死角。检验所使用润滑剂、清洁剂、消毒剂是否有污染可能。第三节设备安装及使用52应依据化妆品生产工艺需求及车间布局要求,合理部署生产设备,设备摆放应避免物料和设备移动、人员走动对质量造成影响。检验设备布局是否交叉,以降低操作人员活动范围。53生产设备全部应有明确操作规程。应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和统计。检验3—5款生产设备是否有明确操作规程,是否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和统计。第四节设备清洁及消毒54应制订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操作规程,要求清洁方法、清洁用具、清洁剂名称和配制方法、已清洁(消毒)设备使用期等.设备清洁消毒应保留统计。在生产操作之前,需对设备进行必需检验,并保留检验统计。连续生产时,应在合适时间间隔内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应能随时识别设备状态,如正在生产产品及批次,已清洁,未清洁等。检验是否制订清洁消毒制度,并要求了对应要求;检验投料前生产场所及设备设施是否按工艺规程要求进行清场或清洁消毒;连续生产时,是否在合适时间间隔内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检验有没有设备状态标识。55已清洁(消毒)生产设备,应按要求条件存放。现场检测卫生情况,必需时作抽检;已清洁(消毒)生产设备存放是否避免被污染。第五节设备校验及维护56*企业应依据国家相关计量管理要求、生产工艺要求对仪器仪表等制订合理校验计划并实施。当发觉校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调查是否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并依据调查结果采取合适方法。检验是否有计量器具清单、周期检定计划及检定统计;检验关键计量器具是否有唯一编号,是否定时校验;现场随机记下3—5个计量器具编号,检验是否有对应检定汇报;其编号和周期检定计划或计量器具清单中是否一致。当发觉校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是否调查对产品质量会否造成影响,并依据调查结果采取合适方法。57企业应制订生产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生产、检验设备均应有使用、保养、维修等统计。维修保养不得影响产品质量。检验是否有生产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现场抽查3—5个设备,检验生产设备维修保养统计。现场检验设备是否出现生锈等保养不妥情况。58水处理设备及输送系统设计、安装、运行、维护应确保工艺用水达成质量标准要求。不一样用途生产用水管道应有合适标识(包含热、冷、原水、浓水、纯水,清洁水,冷却水,蒸汽或其它)应标识水系统取样点。综合判定。现场观察。检验是否制订水处理装置维护、保养制度和计划;检验是否制订水处理系统清洁消毒要求,并按要求实施。59*水处理系统应定时清洗、消毒,并保留对应统计。生产用水水质和水量应该满足生产要求,水质最少达成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pH值除外)。检验水处理生产统计,水处理系统图及运行情况。检验是否有工艺用水标准,并形成文件;检验近3个月水质内部检验统计,查对标准;检验检验汇报,查对标准。物料和产品第一节标准60*物料和产品应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或其它相关法规。企业不得使用禁用物料及超标使用限用物料,并满足国家化妆品法规其它要求。检验是否定时进行合规性评价,立即进行分析、应对及跟进检讨,检验相关统计;

检验物料清单。第二节物料采购61应建立供给商筛选、评定、检验和管理制度和物料采购制度,确保从符合要求供给商处采购物料。供给商确实定及变更应根据供给商管理制度实施,并保留全部统计。检验是否有供给商管理制度;检验制度是否明确供给商准入程序及管理方法。是否有变更物料、变更供给商管理要求及相关评定统计(当物料或供给商发生变更时应对新供给商进行质量评定;改变关键物料供给商,还需要对产品进行相关评定)。62供给商选择:包含搜集供给商相关资料;确定供给商资料符合要求;验证供给商提供样品符合产品要求;必需时企业需对供给商进行实地评定。供给商管理:建立供给商档案,建立合格供给商清单,定时对供给商进行评定和检验。检验是否识别哪些供给商需要开展现场审核,是否对关键原辅料供给商开展现场审核,并有评定统计。检验供给商是否建立合格供给商清单并立即更新。现场抽查3—5家物料显示供货商,查对是否在合格供给商清单中,是否建立了供给商档案资料;

63建立索证索票制度,认证查验供给商及相关质量安全有效证实文件,留存相关票证文件或复印件备查,加强台账管理,如实统计购销信息。对进口原料应有索证索票要求。企业应制订采购计划、采购清单、采购协议、采购合相同采购文件,并按采购文件进行采购。采购原料必需按相关要求索取有效检验汇报单;采购原料应保留法定票椐(或复印件)并存档,如采购发票等。对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原料,应定时索取供给商第三方检测汇报或判定书。统计台账中产品名称、批号、数据应和法定票据和检验汇报一致。检验是否制订对应采购计划等文件,是否按采购文件进行采购。第三节物料验收64应根据物料验收制度验收货物,确保到货物料符合质量要求:64.1来料时应查对物料品种、数量是否和采购订单一致,并查验和保留当批物料出厂检验汇报;64.2应检验物料包装密封性及运输工具卫生情况,核查标签标识是否符合要求;64.3按抽样制度进行抽样,并按验收标准检验,保留相关检验统计。检验是否有物料验收管理,对来货物料供给商名称、产品名称、数量、批号、生产日期和实物、订单符合性进行检验。检验是否有对物料出厂检验汇报进行搜集、查对、存档。检验是否有对来货包装完整性进行检验统计,发觉有破损情况是否有特殊处理并形成统计。检验是否有对物料运输防护方法。检验是否有对采购物料标签进行核查,核查标签标识产品名称、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是否和检测汇报、实物、订单一致。第四节物料和产品储存65应建立物料和产品储存制度,如物料应离墙离地摆放,应确保留货周转,定时盘点,任何重大不符应被调查并采取纠正行动。检验是否建立物料和产品储存制度。66原辅材料、成品(半成品)及包装材料按批存放,定位定点摆放,并标示以下信息:供给商/代号物料名称(INCI)/代号批号来料日期/生产日期使用期(必需时)现场检验,是否标识对应内容。67对于人工管理原料和包装材料应分区储存,确保物料之间无交叉污染,原料库内不得存放非化妆品原料。物料和产品应标识检验状态,将物料和产品按待检、合格、不合格三种状态区分。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应按国家相关要求验收、储存和领用。现场检验,是否分区。现场检验。68应明确物料和产品储存条件,对温度、相对湿度或其它有特殊储存要求物料和产品应按要求条件储存、监测并统计。检验是否书面识别全部物料储存要求;现场检验是否储存在适宜条件下;是否监测并统计。69企业应制订产品保质期和物料使用期限制度,并建立重新评定机制,确保合理性。检验是否要求物料、中间产品使用期限;检验期限要求是否正确查对标识,检验中间品暂存容器及贮存期限是否超出要求。第五节物料发放和使用70物料应按优异先出标准和生产指令,依据领料单据发放,并保留相关统计。领料人应检验所领用物料包装完整性、标签等,查对领料单据和发放物料是否一致。检验是否含有生产指令及对应统计;检验物料发放是否按“优异先出”标准操作;检验物料领用统计是否能够利于追溯;检验领料人是否查对领物料名称、批号、数量、包装完整性、标签等和领料单和实物一致性;检验领料人是否核查所领物料是否有发霉、变质、生虫、变色等异常情况,并署名确定。71生产结存物料退仓时,若确定能够退回仓库,应重新包装,包装应密封并做好标识,标识包含名称、批号、数量、日期等。质量存疑物料退仓时,应由质量管理人员确定,并按要求处理。仓库管理人员查对退料单据和退仓物料名称、批号、数量是否一致。检验存疑物料退仓统计是否有质量人员确定质量状态;检验生产结存物料退仓后是否密封包装,是否有明确标识。检验退仓物料清单是否有仓管人员查对名称、数量、批号、质量状态、退仓日期等信息,是否和单据一致。第六节产品72产品标签、说明书内容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抽查产品标签,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73每批产品均应按要求留样;留样保留时间应最少超出产品保质期后6个月,按产品储存条件进行留样管理。留样数量应最少满足产品质量检验需求两倍。检验是否有留样要求并落实实施;留样保留条件是否符合产品保留要求条件;检验各产品保质期前后及近期生产产品批号,到留样室现场抽查3—10批,看是否全部留样;抽查产品留样跟踪检验统计,看保质期内是否全部合格,如有不合格是否立即采取了有效纠正方法;

现场观察是否有专设留样室,留样是否按品种、批号分类存放,标识明确。74应明确产品运输管理要求;应确保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追溯性。应清楚地统计发货,以表明货物在转交过程中已进行完全检验。同时对运输车辆进行卫生检验,并保留统计。检验是否有产品运输管理要求;检验是否有出货统计;检验是否有卫生检验统计。75出厂后返回产品应专区存放,经检验和评定,合格后方可放行;不合格按要求处理并统计。若有返厂产品,核查是否对返厂产品进行检验,对检验不合格是否按不合格品处理并统计。生产管理第一节标准76*企业应建立和生产相适应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应满足化妆品生产质量要求。企业应建立并严格实施生产工艺规程。检验是否有生产管理制度并切实可行。综合判定,是否满足要求。检验工艺规程文件是否齐全;工艺规程是否包含配方、称量、配制、灌装、包装过程等生产工艺操作要求及关键控制点。第二节生产准备77*应建立产品批定义,生产批次划分应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征均一性,并确保不一样批次产品能够得到有效识别。检验生产现场是否有批生产指令。78应建立生产区域清洁程序及清洁计划,生产区域应定时清洁、消毒。企业应依据生产计划制订生产指令。生产操作人员应依据生产指令进行检验。现场检验生产区域清洁是否按要求计划;现场检验统计是否有对生产区域清洁消毒操作。现场抽查问询生产操作人员是否进行了生产指令内容检验确定。79物料应经过物料通道进入车间。进入清洁区和准清洁区物料应除去外包装或进行有效清洁消毒。检验车间人流物流通道是否有效分开;物料进入车间是否按要求经过物流通道。现场检验和抽查统计是否在要求区域除去外包装或进行有效清洁消毒。80使用内包装材料应经过清洁必需时经过消毒,应建立文件化包材消毒方法,消毒方法需经过验证并保留统计,如未对包材进行清洁消毒,需提供证据证实产品符合性。检验包材是否经过消毒。第三节生产过程81生产使用全部物料、中间产品应标识清楚。现场检验是否符合要求。82配料、称量、打印批号等工序应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生产,操作人和复核人应署名。现场检验操作人员投料前是否复核了物料品名,批号,数量等。检验配料、称量、投料统计是否完整并复核署名确定。83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生产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实施和控制,立即填写生产统计。产品应建立批统计,统计应完整。中间产品应要求储存条件和期限,并在要求期限内使用。现场检验生产统计是否立即填写。批号打印统计是否和生产指令相符合;现场检验职员生产操作和生产工艺符合性;检验中间产品是否要求了储存条件和期限。84以下情况应尤其注意预防混淆、差错、污染和交叉污染:84.1产生气体、蒸汽、喷雾物产品或物料;84.2生产过程使用敞口容器、设备、润滑油;84.3流转过程中物料、中间产品等;84.4反复使用设备和容器;84.5生产中产生废弃物等。现场检验产气、蒸汽、喷雾物料或产品是否有良好防护方法,以预防污染和交叉污染。现场检验储物区物料、中间产品、待检品存放是否有能够预防差错和交叉污染方法;敞口容器、设备、润滑油应有效方法,预防交叉污染;现场检验生产废弃物搜集和排放是否有效预防产品被污染和交叉污染。85灌装作业前调机确定后,方能够进行正式生产。根据文件化检验要求,进行首件检验,并保留检验统计。现场检验。86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按要求开展过程检验,应依据工艺规程相关参数要求,对过程产品进行检验。作好检验统计,并对检验状态进行标识。(过程检验包含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和完工检验)现场检验,是否建立过程检验制度,问询职员开展哪些检验活动,怎样操作,查对和文件制度一致性,检验对应统计。第四节生产后87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应按要求进行清场,并填写清场统计。检验清场统计。88推荐每批产品应进行物料平衡计算,确保物料平衡符合要求,若出现偏差,须查明原因,确定无质量风险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抽查批统计是否有进行物料平衡计算;物料平衡计算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不符,则深入检验是否进行了原因分析和质量风险确定方法。89推荐物料退仓前应重新包装、标识,标识包含名称、批号、数量、日期等。仓库检验退仓物料标识。验证第一节标准90推荐企业应建立验证管理组织,制订验证管理制度和验证计划,依据验证对象制订验证方案,并经同意。检验是否有设定验证管理小组,各组员是否有工作职责,分工明确;

检验是否有验证管理制度,对各项验证工作有明确要求;

检验是否有制订验证计划,对各个具体验证对象制订可行验证方案,并经审批。第二节验证91推荐验证应根据同意方案实施,并形成验证汇报,经检验后存档。检验验证汇报。92推荐应对空气净化系统、工艺用水系统、和产品直接接触气体、关键生产设备及检验设备、生产工艺、清洁方法、检验方法及其它影响产品质量操作等进行验证。检验验证计划是否包含公用设施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工艺用水,直接接触产品气体),关键设备、关键工艺、清洁方法、检验方法等全部影响产品质量步骤。

检验相关验证汇报,是否和计划一致,是否按审批验证方案实施,验证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当超出预期时是否有调整方法。检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