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的篆刻艺术是在古代印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印章是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孕育的实用器物,目前发现的最早印章始于商代;印章历来用作行使职权或作为公私身份的凭信,源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这一功能延续至今。印章发展的大体历程可分为以实用官私印章为主流的前期和以艺术欣赏印为主流的后期,商周古玺及秦汉印是实用印章的出色代表;而艺术欣赏印起源于唐宋,至明清达高峰,是篆刻艺术的主要表现载体。印章能从单纯的实用器物升级发展为篆刻艺术的表现载体,得益于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文字多样性和材料及制作方式的变革,而文人设计并刻制印章及印章大量应用于书画艺术则为其决定性因素。中国历代文人的审美意趣成就了篆刻艺术之美,这种美主要通过文字造型、章法布局、工艺表现及金石自然美来展现。印章的实用价值古今未变,古代印章文字即当时所通行的书写文字,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令官方的书面文字不断演进,故先秦不同时期的公私实用印章的文字风格不尽相同;但汉代以后,书写文字逐步使用隶书、楷书等直至今日,而实用印章(主要是官印)文字则仍延续汉代以来的篆书,故书面文字与印章文字开始分野。唐宋以来,官方习惯用大印且崇尚“九叠文”,将文字笔画弯曲折叠、极难辨识,成为图案式的线条堆积,官方实用印章已无审美情调可言;而与此同时,自唐朝开始出现的文人闲章展现了印章逐步向艺术欣赏转化的趋势,与实用印章并行的艺术欣赏印即文人印开始出现。文人印其形制、文字和基本风格与实用印章已有较大差异,印文明显受汉印的影响,艺术效果强烈;而先秦及汉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篆书体系,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钟鼎镜铭文、瓦当文、鸟虫篆等装饰性文字也纷纷“穿越”出现在后世文人印中,丰富多彩的篆书体系充分展现了篆刻艺术的文字造型之美。印面文字的凹凸之别又将印章分为阴文印(常称白文印)和阳文印(常称朱文印),魏晋以后因纸张普及,印章的使用方式有所变革,朱文印成为实用印章的主流,但在篆刻艺术中,朱、白文印章皆为展现篆刻艺术文字造型美和整体美的重要形式。篆书体系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变化形态,能充分表达出人们对文字造型之美的期待,而印章刻制的工艺技巧也是篆刻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从商周至汉代的实用印章采用金属和坚硬玉石制作,无论是铸造效果的庄重肃穆还是凿刻刀锋的酣畅淋漓,都蕴涵着工艺美,后世的文人印虽然从目的到材料、制作方式都与先秦印章不同,但篆刻刀法同样追求印面文字的古拙自然和线条中所透露出的金石韵味,十分看重工艺表现美及金石自然美,在创作理念和审美标准上与古代印章并无二致。更重要的是,古代印章使用铜玉材质,文人设计印文稿却无法自行镌刻、只能交由工匠完成,文人所期待的艺术效果难以保证;而后世文人印采用质地偏软的印石刻制,文人既是印稿设计者又是篆刻作品创造者,这二者合一的身份使得文人印能最大限度地表达文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成就篆刻艺术之美。(选自张丽《篆刻艺术之美及其审美价值》,有删改)材料二:中国的篆刻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艺术,是目前少有的未被西方思潮影响到的纯粹的中国艺术。上自商周下至当世,经三千多年而历久弥新。篆刻包括篆与刻两个部分。篆的部分集中体现了书法艺术那种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而刻的部分,又集中了雕刻艺术中特殊的追求。它的构成从一开始就是复杂而有趣味的。仅仅懂得书法或仅仅了解刀法技巧,甚至已经兼而精通了两者的技巧,也还是难以真正领悟篆刻艺术之美。韩天衡在《中国篆刻艺术》中提到了关于篆刻的两个重要特性:实用性与艺术性。印章在产生和使用的一个很长时期里,只是作为权力象征和取信的实物。从另一面看,当时的印工对印章的精心设计制作是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在秦汉时期,印章重在实用,还不是一种专门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制作印章也还不属于专门的艺术创作。印章由实用品而成为艺术品,大致是起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见到的某些书法、绘画作品上,就钤盖着以年号为印文而制作成的联珠印“贞观”。篆刻从艺术经典意识和创作理念上讲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篆法、章法与刀法。篆书需要相当的书法造诣与笔墨功力,但印章上的篆书又不同于纸上的篆书,其要求与难度比纸上要严谨得多,是线条艺术的精炼浓缩。这就需要章法来分朱布白,疏密挪让或变形夸张,进行空间造型组合,袁三俊在《篆刻十三略》中曾形象地说过:“章法须次第相寻,脉络相贯。如营室造庐者,堂户庭除,自有位置。大约于俯仰向背之间,望之一气贯注,便觉顾盼生姿,宛转流通也。”刀法就是刀在印章上的镌刻之法,刀法是对笔法、章法的二度创作。如果说笔法、章法是“原型”,那么刀法即是“显型”,使文字产生一种立体雕塑美,即“金石气”与“金石质感”。惟其如此,程远在《印旨》中指出:“刀有锋,善用锋者,被顿为法。”正因篆刻具有这种多重的技术组合和多元的艺术系统,它需要从艺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进行深入的思考。(选自成玉彬《篆刻艺术的特性》,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印章是在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孕育而出的,最早始于商代。篆刻艺术就是在印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先秦不同时期印章的文字风格不同,但汉代以后,书写文字经历了从隶书到楷书的转变,而印章文字则仍延续汉代以来的篆书。C.除了篆刻这一门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外,中国其他的艺术形式都已经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变得不再纯粹了。D.篆刻是一种多元的艺术系统,是篆法、章法、刀法等多重的技术组合,需要从艺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思考。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白文印章是展现篆刻艺术美的重要形式。因纸张的普及,魏晋以后朱文印成为实用印章的主流。B.文人无法镌刻铜玉材料的印章,如果没有质地偏软的印石作为材料,印章篆刻的艺术美将无法显现。C.篆刻艺术的构成复杂,要想真正领悟篆刻艺术之美,兼通书法艺术与刀法技巧是需具备的必要条件。D.篆书本就需要较高的书法造诣与笔墨功力,印章上的篆书又追求线条艺术,其书写难度比纸上更大。3.下列选项,不符合文中所说的印章的“实用性”特点的一项是()(3分)A.《汉官仪》中规定不同职位的人群,印章的称谓不同、材质不同、钮制亦不同。B.商业活动中应用印章,古印中“南门之玺”、“勿征关玺”等,都是关邑通行印。C.古人有佩带玺印的习俗,印玺不仅造型上别致,内容上多为吉语,用以祈祥纳福。D.战国时期,手工艺人在制作陶器或漆器时,会在上面钤上自己的名字作为标记。4.某博物馆计划在馆内开设印章专区,展览各类印章。请结合材料内容,为本展区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句式整齐,不超过30个字。(4分)5.印章的艺术欣赏特性是因何流行起来的?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看见范小青艾可是个不戴眼镜的近视眼,因为但凡能够配到的最高度的近视眼镜,对他来说,也只是个摆设,起不了作用,所以干脆就不戴了。好在光感还是有的,身边有什么东西,也能看得到,当然看到的只是一团模糊。他原以为人生也就这样了,可是后来忽然又冒出了希望,有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手术很顺利,拆了纱布,睁开眼睛,艾可一下子就看清了医生的脸,他这才真正知道了,人脸居然是如此生动,人的眼神是如此有光彩,五官搭配得是如此精妙。他差点哭了。医生说,现在你是看得见了,但是手术到底是否成功,要有一个月的时间来考验,如果一个月以后,情况正常,手术才算成功。艾可没想那么多,他还没来得及多想,现在他是吃惊、大吃惊,甚至是震惊。原来世界是这样子的呀,看得见的世界真好,五彩缤纷呀。当然,更要命的是,他看清了所有熟悉而又模糊的同事的脸庞。比如老许。印象中这么温柔和蔼的一个人,可他这长相,实在是有点——那眼睛瞪得跟牛眼似的、眉毛又浓又密又长,人没到你面前,那眉毛已经戳痛了你的眼睛——看起来就不像个和善的人。艾可心里十分感慨,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其实,当艾可看清了平时看不清的同事,他吃惊的事情还多着呢。他看到了,每次只要主任一进来,小金的脸就红起来,主任待在这里时间越长,她的脸色就越来越红,最过分的是她居然把茶水打翻了,泼了艾可一身。艾可被烫得跳了起来,忍不住说,哎哟哟,小金,难道我眼睛好了,你眼睛不好了?主任笑了笑,说,小艾,你眼睛不好的时候,嘴巴蛮厚道的,现在眼睛好了,嘴巴变厉害了?艾可有点不好意思,确实不应该这么说小金,可是小金的慌乱让他十分好奇,他看了看其他同事,难道他们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心无旁骛,什么感觉都没有。过了一天,艾可在走廊上碰见主任,主任对他说,艾可啊,有个事情跟你商量,人事处来和我们说,这一阵他们事情多,想借个人过去用几天,你看你去帮几天行吧?艾可一口答应说行的,但说过之后又有点担心,犹豫说,可是人事处那边的工作,我不熟悉,不知道能不能——主任说,嘿,无非就是造表格、填表格、查表格、整理表格,依样画葫芦而已,你这样一个大才子,还不是小菜一碟。再说了,又不是一直留在那里,过一阵要回来的。在办公室所有人都忙着准备重大会议的时候,艾可却去了人事处。艾可借调人事处接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配合工资调整,核查单位职工的工龄。核查工作并不复杂,只需将档案材料里的原始材料和现行的工资档案再核对一遍,真是应了主任那句话,对艾可来说小菜一碟,但艾可一直沉浸在眼睛亮了的激动中,工作热情高涨,他认真细心地做了这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核查工作。工龄上的误差真的很少,可能因为这个涉及每个人的收入,即便组织上搞错,个人也一定会来纠正的。艾可还真核不出工龄上的误差,但是因为他太过认真,原始材料中与工龄无关的内容,他有时候也会多看一两眼,结果这一两眼,就看出问题来了。是一个叫刘子葵的同事,艾可觉得他的年龄有误,因为艾可记得去年单位春节联欢会发吉祥物的时候,他上台领了一只兔子。也不是艾可看见的,那时候他还看不见,是他听见的,他听见刘子葵说,我要这只卡通兔子,我女儿喜欢。这是单位每年的规定,属什么属相,到年底联欢会,可以领取一只玩具动物。领了兔子,那他就是属兔子的,可是他的原始材料上填的年龄,那一年不是兔年。艾可疑惑,找了个机会悄悄地问人事处处长,那个刘子葵是属兔子的吗?处长正低头忙着手里的活,听到了艾可问话,却好像没有听懂,抬头看了他一眼,反问说,属兔子?刘子葵?他属不属兔子,有什么问题吗?艾可说,可他的原始材料上是某某年的,某某年的人不属兔子呀。处长轻描淡写地说,哦,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艾可就奇怪,忍不住说,李处,你们不告诉他吗?不让他纠正吗?到时候他会误以为组织上要他提前退休呢。处长说,几时退休也不是我们的事情,是档案的事情,我们说了不算——处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觉得艾可莫名其妙,就忍不住直接挤兑他说,艾可,从前他们都说你是个瞎子,你现在是不是以为你的眼睛比别人都亮啊?艾可闷声不响了。在处长那里碰了钉子,不敢打扰了,只敢去麻烦另一个同事,问他怎么回事。那同事笑道,呵呵,你以为你真的看见了哦。艾可有些懊恼,但他也不笨,知道这里的水深,不想试水了,只可惜,已经迟了。刘子葵在走廊里拦住了他,满脸恼怒地说,艾可,我跟你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儿,你凭什么造我的谣言——本来我这次有希望提一级,被你一造谣,对手乘机放风说我过龄了。艾可整个蒙了。他不仅自己被怼,连累人事处也受了批评,没几天艾可就被人事处退回去了。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艾可去医院检查完眼睛,回来十分沮丧地告诉大家,完了,我的手术失败了。大家都关心他,问他是不是又看不见了,艾可说,不是马上就看不见,是会一天比一天差,最后回到原来的样子。大家哀叹惋惜。果然,艾可的眼睛一天比一天瞎,没几天,他就恢复到从前的那个几乎等于零的视力了。有一天艾可去上厕所,听到有两个同事议论他。一个同事说,哎,听说办公室的那个艾可,眼睛又不行了,手术失败了?另一个说,是呀,他好像运气不好,都说这类手术已经很成熟了,偏偏到他就不行。那一个的声音似乎有点疑惑,他真的又看不见了?可是我在走廊里碰到他,看他的眼睛,贼亮贼亮的呀。这一个声音倒很果断,说,那谁知道呢?他们一起呵呵了几声,走了。艾可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心想,是呀,谁知道呢。(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医生关于手术能否真正成功的交待,艾可并不在意,因为他还沉浸在重获光明的喜悦和震惊之中。B.在办公室任务繁忙之时,主任选择将艾可调往人事处,表明他对其无意中暴露出他与小金的关系的不满。C.“你以为你真的看见了”一句颇有深意,既是同事对艾可问题的回应,又暗示出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D.小说结尾借两位同事对艾可的议论,意在说明人们并不同情艾可的遭遇,体现了现实社会人情的冷漠。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从艾可的视角叙事,重点展示了他由看不见到看见的经历和心理困惑,也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B.同事们对待艾可的态度形成了前后对比,眼睛不好时大家对他都很客气,眼睛好了却连续遭到他们的排挤。C.小说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处长面对艾可询问时“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表现出对其的不耐烦。D.小说中的对话没有冒号和引号,而是与叙述整合在一起,使情节更加紧凑,也使读者更自然地进入故事。8.重新“看见”的哪些现实让艾可感到吃惊?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9.小说从“艾可看不见”这一情节开始,又以此情节结束。这样处理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论材量能,谋德而举之,上之道也;专意一心,守职而不劳,下之事也。为人君者,下及官中之事,则有司不任;为人臣者,上共专于上,则人主失威。是故有道之君,正其德以莅民,而不言智能聪明。智能聪明者,下之职也;所以用智能聪明者,上之道也。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合为一体。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君身善,则不公矣。人君不公,常惠于赏,而不忍于刑,是国无法也。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法制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竭情以纳其忠。是以不言智能,而顺事治、国患解,大臣之任也。不言于聪明,而善人举,奸伪诛、视听者众也。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举而得其人,坐而收其福,不可胜收也。官不胜任,奔走而奉其败事,不可胜救也。而国未尝乏于胜任之士,上之明适不足以知之。是以明君审知胜任之臣者也。故曰:主道得,贤材遂,百姓治。治乱在主而已矣。(选自《管子·君臣上》,有删改)材料二:是故人主之一举也,不可不慎也。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乖,群臣怨,百姓乱。故一举而不当,终身伤。得失之道,权要在主。是绳正于上,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缘以修者然也。故人主诚正,则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人主不正,则邪人得志,忠者隐蔽矣。夫人之所以莫㧓玉石而㧓瓜瓠者,何也?无得于玉石,弗犯也。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准高下,则群臣以邪来者,犹以卵投石,以火投水。故灵王好细腰,而民有杀食自饥也;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由此观之,权势之柄,其以移风易俗矣。(选自《淮南子·主术训》,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上之人A明其道B下之C人守其职D上下之分E不同任F而复合G为一体。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勾结,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思不同。B.胜,在文中是“完、尽”之意,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的“胜”意思相同。C.乖,在文中是“违背、不一致”的意思,与成语“时乖命蹇”中的“乖”意思不同。D.易,在文中是“改变”之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的“易”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君主不去指导官吏的工作,那么官吏们就无法负责;如果臣下分夺君主的权柄,那么君主就会丧失威信。B.国家并不缺乏人才,但如果所选拔的官吏不能够胜任,即使奔走从事,他们所败坏的事情,也是很难补救的。C.国君的一举一动都应非常谨慎,如果君主不诚信正直,那么得志者必定是谗佞奸邪之徒,忠贞之士就隐退藏匿。D.因为楚灵王喜欢杨柳细腰,楚国百姓则纷纷效仿缩食减肥;因为越王崇尚勇武,越国百姓则纷纷处危争死。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法制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竭情以纳其忠。(4分)(2)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4分)14.两则材料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沧浪静吟苏舜钦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不满缸。[注]庆历四年,苏舜卿被削籍为民,退居苏州沧浪亭,此诗便是闲居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题有“静吟”二字,全诗也紧紧围绕一个“静”字展开,极力描写了所处环境的幽静,营造出澹泊闲静的意境。B.首联交代了诗人独自在沧浪亭里闲步,绕过虚空的亭子,走到小石桥上,这种情味世间难觅,奠定了感情基调。C.第三联诗人用两个典故和自己的情况相比较,诗人虽遭贬逐,但不会投江而死;也不会像伯夷、叔齐一样饿死。D.尾联用夸张的说法,说明自己现在饱食终日无忧无虑,只恨酒不满缸,可见诗人已经完全适应了贬谪后的生活。16.诗歌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在沂河洗完澡后吹着风唱着歌的理想图景。(2)《登岳阳楼》中诗人用“______,______”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湖水将大地分割,仿佛整个天地也被包含在内了。(3)“星河”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王安石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云映在河水中,船仿佛是在天上,鸟像是在银河里飞舞的情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在人脑的诸多化学物质中,有一个名字备受关注——多巴胺。这个物质给了我们最甜蜜的幸福的同时,A_——正是这些诱惑,让我们对这种化学物质又爱又恨。有人吃甜食成瘾,有人爱打电子游戏,有人习惯酗酒,无论好坏,所有这些的“快感”都跟多巴胺有关。另外,当人类习得新技能或取得新成就的时候,大脑里的快感同样是来自多巴胺的奖励。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B,大脑中的多巴胺会相应减少,让人产生失落和低沉的情绪。①多巴胺在人体开始运动时也起着重要作用,②根据研究数据显示,③大脑黑质中多巴胺神经元的破坏与帕金森症状的产生存在联系。④多巴胺作为一种重要激素,⑤虽然能够抑制催乳素释放,⑥还能被医生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⑦除了进行额叶皮质中的注意力过程,⑧还与人体的恶心反馈与心肾功能有关。简单说来多巴胺是人类快乐的源泉,但多巴胺产生的机制却比较复杂,它要管的事儿不仅仅是快感。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有两种动物对自己的出身疑惑不已,一种是蝴蝶,本是在地上爬的,怎么竟飞到空中?一种是蛙,为什么可以在湖河里又可以在陆地上?蝴蝶不吭声,而蛙只是惊叫:哇?哇!哇?!它的叫声就成了它的名字。蛙的眼睛间距很宽,似乎有的还长在前额,有的就长在了额的两侧,大而圆,不闭合。它刚出生时的惊叹,后来可能是悟到了湖河或陆地的许多秽事,惊叹遂为质问,进而抒发,便日夜哇声不歇。生出了怒气和志气,脖子下就有了大的气囊。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所败,被释放的路上,见一蛙,下车恭拜,说:“彼亦有气者?!”立下雪耻志向,修德治兵,最终成了春秋五霸之一。蛙确实样子丑陋,暴睛阔嘴,且短胳膊短腿的。但我终于读到一本古书,上面写着蟾蜍、癞蛤蟆都是蛙的别名,还写着嫦娥的名字原来叫恒我,说:“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啊哈!蛙是由美人变的,它是长生,它是黑夜中的月亮。20.下列各句中的“和”字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中“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因为我们已经暗中差人去唤哈姆莱特到这儿来,让他和奥菲利娅见见,就像他们偶然相遇一般。——《哈姆莱特》B.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C.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D.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的特征》21.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标点使用非常有特色,请简要分析。(3分)22.用典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诗文中使用前人的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来类比现实或引发出联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请任选文中一处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杨绛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D(A项“最早始于商代”曲解文意,B项“文字风格不同”错误,太绝对,C项“中国其他的艺术形式都已经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变得不再纯粹了”过于绝对)2.B(“如果没有质地偏软的印石作为材料,印章篆刻的艺术美将无法显现”过于绝对)3.C(C项显示的是印章“艺术性”)4.参考示例:示例一:刀下现龙纹,探源可溯先秦玺;笔端呈华彩,追根能至两汉风。示例二:凤图龙纹,无尽华彩秀中外;银钩铁画,万千翰墨耀古今。示例三:古印一方,篆书华夏沧桑史;图章千载,铭刻神州锦绣文。(4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得分)5.①时代发展使文字多样性和材料及制作方式发生变革;②文人设计并刻制印章及印章大量应用于书画艺术;③统治阶级的重视与推广,唐太宗推崇这种形式。(6分。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体现了现实社会人情的冷漠”错)7.B(“眼睛不好时大家对他都很客气,眼睛好了却连续遭到他们的排挤”错)8.①人的脸庞是如此的生动,世界原来是五彩缤纷的;②同事老许的长相与艾可对他的印象有很大的差别;③办公室其他同事感觉不到主任进来时小金的慌乱;④人事处处长和其他同事对档案信息有误并不关注。(4分。每点1分)9.①艾可从看不见到看见,最后再到“看不见”,这一戏剧性的转折使小说情节呈现出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张力;②由看见后引发的一系列事情体现出现实世界的复杂,增强了讽刺意味;③使文章前后照应,给读者以周而复始的感觉,引发读者的思考。(6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DF(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合为一体。)11.D(“以乱易整”的“易”为“取代、替换”之意)12.A(“如果君主不去指导官吏的工作,那么官吏们就无法负责”曲解文意)13.(1)如法制行之有素,百姓就不会分散而能够靠拢朝廷,全心全意贡献其忠诚。(4分。“常”“合”“纳”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如果君主用人得当,那么国家就能治理得好,上下和洽,群臣亲和,百姓归附。(4分。“得其人”“治”“附”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相同点:两则材料都认为国家能安定关键在于君主。(1分)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君主要知人善任,不要做过多的干涉;(1分)材料二认为君主应保持自身正直才能使国家太平。(1分)(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D(“诗人已经完全适应了贬谪后的生活”错)16.①颔联前一句以动写静,后一句化静为动,更显出“沧浪亭”的幽静和诗人此刻平和自乐的情绪。②“山蝉带响”利用蝉声来突出环境的清幽宁静,反衬其静,给人以极为真实贴切的感受。③“野蔓盘青入”将藤蔓这一静物动态化,写出了它在盘旋回绕中偷偷伸进破旧窗子的“动”的过程,更深化了沧浪亭中安静的气氛。(6分。每点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风乎舞雩咏而归(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彩舟云淡星河鹭起(6分。每句一分,错填、漏填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18.A.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诱惑B.如果你做某事失败了(4分。每空2分)19.(1)语句②;删除“根据”或“显示”。(2)语句⑤;“虽然”修改为“不仅”。(3)语句⑦;“进行”修改为“参与”。(6分。每句2分,写对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20.B(B项中“和”为连词,A、C、D中为介词)21.①问号与叹号反复出现,标点使用富于变化;②由疑问到惊叹,再到双重叠加,加重表达对此表示怀疑又感慨的复杂心理。(3分。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22.典故一:①用越王勾践以“怒蛙”激励自己的典故,先抑后扬,写出蛙的形象的积极一面;②引发读者对“怒蛙”形象的想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典故二:①用嫦娥奔月的典故,写“恒我”是蟾蜍,引发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