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综合项目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_第1页
水运综合项目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_第2页
水运综合项目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_第3页
水运综合项目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_第4页
水运综合项目工程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概述 22编制依据 33测量人员及仪器配置情况 44沉降、位移控制网布设依据 54.1控制网依据椭球基准 54.2控制网测设限差要求 64.3控制网测设和复核 78沉降位移点布设 79沉降、位移点观察 99.1沉降、位移点观察精度要求 99.2沉降、位移点观察周期确实定 109.3沉降、位移点观察应急预案 1110沉降、位移观察数据处理 1111沉降、位移数据处理汇报及分析 12.1.概述营口港鲅鱼圈港区72#、73#集装箱泊位工程在五港池西侧岸线,地理坐标北纬40°15'14",东经122°04'51",和已建71#泊位顺岸相接,码头成南北走向。累计2个深水泊位,岸线全长695.68米。我们在施工现场布设了六个相互通视施工控制点组成控制网来观察沉降、位移点。控制网布设区域以下图所表示:.2.编制依据施工测量依据国家及相关行业相关施工测量和控制方面标准、规范及规程等,结合本项目施工质量及验收评定标准,和本项目测量管理制度及业主测控中心相关实施规程综合考虑,严格依据相关要求实施,确保测量控制质量。测量方案编制及测量作业参考测量依据和技术规范以下:(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2)经同意相关鲅鱼圈港区72#、73#泊位技术标准、技术文件、设计文件、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等;(3)国家及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5)《水运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S257-;6)《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7)《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8)《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9)《测绘技术设计要求》CH/T1004-;10)《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CH/T1001-;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13)《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3.测量人员及仪器配置情况1.本工程测量工作由主任工程师监管,质量员和主办技术员协同负责测量质量工作,关键关系步骤以下图所表示: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XXX质量员质量员主办技术员XXXXXX测量班长王国庆审核外业数据整理、校核人员XXX黄金亮测量仪器操作人员XXX外业数据整理、校核人员XXX黄金亮测量仪器操作人员XXXXXX黄金亮2.依据工程情况和施工进度安排,测量仪器配置以下表:序号测量仪器型号数数量仪器精度备注1GPS接收机Trimble57003套静态平面精度:±(5.0mm+0.5ppm×D)

静态高程精度:±(5.0mm+1.0ppm×D)2水准仪莱卡NA22台每公里往返测高程精度0.7mm3全站仪拓普康GTS-6021台测距精度:(3+2ppm×D)mm测角精度:5"J电子经纬仪南方ET-021台测角精度2"5PDL电台1台频宽12.5KHZ,稳定度±2.5ppm.4.沉降、位移控制网布设依据4.1控制网依据椭球基准沉降、位移控制网由GPS静态测设,关键参数以下:参考椭球及投影类型:WGS84椭球,克拉索夫斯基椭球;横轴墨卡托投影,高斯正形投影;基准转换方法:Molodensky中央子午线经度:123°长半轴:6378245米扁率:1:298.3横轴加常数:500000米起算坐标及起算方位角:假定。2、高程系统统一采取1985国家高程基准4.2控制网测设限差要求1.GPS静态观察限差以下:项目B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同时有效卫星总数≥4有效卫星总数≥9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察时间min≥30观察时段数≥4数据采样间隔(S)30PDOP或GDOP≤62.三等水准引平限差要求(1)每千米高差中误差,偶然中误差±3mm,全中误差±6mm;路线长度,附合环线长度50km,支导线长度20km。(2)已测段高差应K≤±20LK单位mm,L-已测段路线长度(km)(3)往返测附合或环线闭合差K≤±20RK单位mm,R-附合或环路线长度(km)(4)严禁支线路水准测量中使用变动仪器高方法替换往返测。(5)DS3型水准仪最大视线长度75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0.3m,前后视距差3m,前后视距差累计差6m,红黑面读数互差2mm,红黑面高差之差3mm,间歇前后高差之差3mm.4.3控制网测设和复核我们经过GPS静态观察:同时架设三台GPS接收机,分别在基地基站、南洼、需测设点。其中基地基站和南洼点为固定点,第三台接收机和前两台同时观察45分钟后自行换站至其它控制点进行45分钟同时观察。利用TBC静态解算软件解算出沉降、位移控制网平面位置坐标。利用水准仪进行三等水准测量,从南洼点引平至沉降、位移控制网各个控制点解算出沉降、位移控制网高程。解算沉降、位移控制网坐标以下:ID北坐标东坐标高程(米)(米)(米)71--14458191.245421816.9975.52571--24458196.041421746.6815.47471-34458427.435421739.9475.36871-44458425.400421816.9005.5271-54458513.489421573.6095.76171-64458197.559421569.5437.084基地基站4461305.884424273.2477.079南洼4459262.174424456.6558.840.8.沉降位移点布设临时观察点设置及观察计划卸荷板安装时,在卸荷板上每段(21.74m)设一个观察点。前期每七天观察一次沉降、位移并做好统计;后期胸墙浇筑完成后将观察点移到胸墙上每段设置一个,依据沉降位移情况,每七天至半月观察一次位移、沉降并做好统计统计。(2)永久观察点设置及观察计划面层施工时,每两段设置两个永久沉降、位移观察点。沉降、位移点采取铜质圆柱形实心块,预埋至护轮坎后侧易变形区域。定时对点位进行观察,保留观察数据,并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点位平面部署详情以下图:沉降位移观察点立面图:.9.沉降、位移点观察9.1沉降位移点观察精度要求1.各期变形监测,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较短时间内完成。(2)采取相同图形(观察路线)和观察方法。(3)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4)观察人员相对固定。(5)统计相关环境原因,包含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6)采取统一基准处理数据。(7)每期观察前,对所需工作基点或基准点进行检验。(8)观察原始数据,应立即整理。检验,每期观察结束立即处理观察数据。(9)进行水平位移观察时视准线长度不应超出300米,视线超出300米是应分段观察。2.沉降、位移观察满足精度要求。沉降点要求:往返互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0.6其中n-测段测站数位移点要求:水平位移变形测量用坐标向量表示是,向量中误差为±62(3.变形观察点观察精度点位中误差±6.0(mm)高程中误差±2.0(mm)9.2沉降、位移点观察周期确实定建筑物变形是一个渐变过程,是时间函数。变形监测频率取决于变形大小、速度及观察目标。沉降、位移观察周期能够参考沉降观察周期公式确定:T≥式中mhμ——沉降速度,通常取平均沉降量和间隔日比值,K——变形值和其误差之比,可依据建筑物变形情况在5~10之间选择。9.3沉降、位移点应急预案沉降、位移点观察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合适增加观察次数或调整观察方案。变形观察结果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改变变形测量标志遭破坏监测体及周围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影响观察结果监测体、周围建筑物及地表出现大改变,影响观察点和工作基点稳定因为风暴潮、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难引发异常情况,影响观察结果.10.沉降、位移观察数据处理外业观察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轻易出现观察误差,这么我们既不能确定沉降、位移点是否存在变形,所以我们经过“平均间隙法”判定点位是否移动。相关计算以下所表示:S012=S01S式中f为两次观察自由度之和。从两个周期所求得坐标差(即所谓间隙)di(1,2,…,t)来计算另一方估值-S02h为独立d个数,d=XⅡ-Xا;Pd为d-S0采取经典网平差计算Pd1=QXا+QXⅡ-1由此证实估值-S02、S022是相互独立,利用F检验,1.假如F<Fa,则表明点位是稳定,两次测2.假如F>F.11.沉降、位移数据处理汇报及分析沉降位移外业观察数据应立即归档,对过程中数据必需注明日期、观察时间、部位、观察人员等并进行整理形成沉降、位移观察统计和曲线图,沉降位移曲线图更直观地分析码头沉降、位移情况依据沉降位移曲线图分析码头沉降、位移情况及可能引发码头发生沉降、位移原因等,可参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变形原因,并形成沉降、位移分析汇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