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1模块一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园林生态1模块一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园林生态1模块一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园林生态1模块一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园林生态1模块一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课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态园林: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

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

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3.园林生态学: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4.限制因子: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生态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生物因子的是(D)。

A.风B.光C.温度D.寄生

2.按照传统说法,可以将生态因子分为(D)。

A.植物因子和动物因子B.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C.密度因子和非密度因子D.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3.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C)。

A.共生B.寄生C.水D.采伐

4.植物没有水就会死亡,说明生态因子的(A)。

A.不可替代性B.直接作用C.补偿作用D.间接作用

5.喜钙植物是以(C)为主导因子划分的。

A.温度B.水C.土壤D.空气

三、简答及思考题

L什么是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园林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科学,它以城市居民、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城市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的

城市人居环境为研究目的,利用生态学原理改善城市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调控人、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①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②城市生态系统,特别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的作用和机理;

③与城市植被相关的群落生态学问题;

④城市景观生态学规划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

2.什么是生态因子?按其性质可将生态因子划分为哪几类?

答:生态因子的类型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统一。简单、传统的方法是把生态因

子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前者包括生物种内和种间的相互关系;后者则包括

气候、土壤、地形等。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五类:

(1)气候因子。也称地理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根据各因子的特点

和性质,还可再细分为若干因子。如光因子可分为光强、光质和光周期等,温度因

子可分为平均温度、积温、节律性变温和非节律性变温等。

(2)土壤是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的

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

(3)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

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4)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

(5)人为因子。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

重要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

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3.生态因子限制定律是什么?请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答:有关生态因子(量)的限制作用有以下两条定律。

(1)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lawofminimum)

1840年农业化学家J.Liebig在研究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时发现,植物生长并

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自然界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水和C02的限制,而是受到一些需

要量小的微量元素如硼的影响。因此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

的营养元素”,后人称之为Liebig最小因子定律。Liebig之后的研究认为,要在实践

中应用最小因子定律,还必须补充两点:一是Liebig定律只能严格地适用于稳定状

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是处于平衡的情况下才适用;二是要考虑因子间的

替代作用。

(2)谢尔福德耐受定理(Shelford,slawoftolerance)

生态学家V.E.Shelford于1913年研究指出,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

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

接近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这

就是Shelford耐受定律。后来的研究对Shelford耐受定律也进行了补充:每种生物

对每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耐受范围有宽有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都很

宽的生物,一般分布很广;生物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耐受性不同,繁殖期通常是一

个敏感期;在一个因子处在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的耐受能力可能下降;生物

实际上并不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的范围内生活,可能是因为有其他更重要的因

子在起作用。

4.举例说明最小因子定律的含义。

答:最小因子定律:(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19世纪德国农业化学家Liebig首次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

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

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因此,后人便将这一定律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此外,该定律还有不少需要补充的内容:

1)当限制因子增加时,开始增产效果很大,继续下去则效果渐减。

2)如果土壤中的氮支持其最高产量的80%,磷支持90%,最后实际产量是72%,而非80%

3)该定律只有在严格控稳定状态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

才能应用。

4)应用该法则时,必须要考虑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一种营养物质的数量很

多或容易吸收,他就会影响到数量短缺的那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5)生物也可利用生物代替元素,如果两种元素是近亲,常常可以由一种元素取代另

一种元素来实现功能。

5.简述生态园林的含义。

答: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

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

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

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课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光补偿点:

在光饱和点以下,当光照强度降低时,光合作用也随之降低,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相平衡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point)。

2.光饱和点:

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大,当光照度上升到某

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3.阳性植物:也称“阳性植物”“喜光植物”;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

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

育不良的植物称阳性植物。

4.阴性植物:又称阴地植物,是在较弱光照下比在强光照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5.长日照植物: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如果每天光照时数超过

一定限度14小时以上,花芽会形成更快,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凡具有这种特

性的植物即称为长日照植物。

6.短日照植物:指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否则只进行

营养生长。

二、选择题

1.依据园林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以把园林植物分为(ABC)。

A.阳性植物B.阴性植物C.中性植物D.耐阴植物

2.下列(AB)是阳性植物。

A.银杏B.悬铃木C.云杉D.冷杉

3.下列(A)是阴性植物。

A.云杉B.木槿C.银杏D.刺槐

4.下列(CD)是阴性植物的形态特点。

A.枝叶茂密C.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

B.生长快,寿命短D.生长慢,寿命长

三、简答及思考题

1.依据园林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以把园林植物分为哪几类?

答:对光照强度要求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阳性:该类必须在完全光照下才能正常生长,如月季、一串红、唐菖蒲等。

阴性:该类要求在适度遮荫下方能生长良好,不能忍受强烈的强光直射,如八仙花、

君子兰、万年青等。

中性:该类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如扶桑、天竺葵、朱顶红等。

2.依据园林植物对光照长度的要求,可以把园林植物分为哪几类?

答:根据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

物。

长日照植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如果每天光照时数超过

一定限度(14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日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凡具有这种

特性的植物即称为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是指给与比临界暗期(criticaldarkperiod)长的连续黑暗下

的光周期时,花芽才能形成或促进花芽形成的植物;在自然界中,在日照比较短的

季节里,花芽才能分化。

日中性植物:有一类植物只要其他条件合适,在什么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如

黄瓜、番茄、番薯、四季豆和蒲公英等,这类植物称为日中性植物。

3.如何依据园林植物的外部形态区别阴性植物和阳性植物?

特征阳性植物阴性植物

冠形伞形圆锥形

枝叶分布稀疏、透光度大浓密、透光度小

外貌形态叶型一般只有阳生叶有阴阳叶或只有阴生叶

枝下高大,自然整枝强小,自然整枝弱

相对高(H/D)较小较大

生长速度较快较慢

生长发育开花结实较早较晚

寿命较短较长

适生条件干旱、瘠薄土壤湿润、肥沃土壤

群落特征群落内天然更新少或无多

自然稀疏出现早,强度大出现晚,强度小或无

光补偿点低

光饱和点高低

生理特征叶绿素a/叶绿素b较大(喜直射光,利用红光)较小《喜散射光,利用蓝紫光)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较低

注:H为树高(m),D为胸径(cm)。

4.如何利用光周期现象调控花期?

5.列举当地栽植的园林植物中,哪些属阳性植物,哪些属阴性植物?

课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2.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

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3.寒害:主要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度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

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4.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在0C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

成的伤害。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和经济林木冻害等。

5.霜害:是指在温暖的季节里,土壤表面或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

到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的低温冻害。霜冻害是低温引起的植物冻害。

6.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例

如,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土壤温度过低和土壤中严重缺氧等,都能使植物根系吸水

的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而致缺水受害。

7.积温:某一段时间内逐日平均气温N10C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

度总和,简称积温。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

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8.引种驯化:

植物引种驯化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

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或观赏需要的本地植物。

二、选择题

1.一般来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升高而下降。通常纬度每增加1°,年平均温度

下降(D)。

A.1℃B.2℃C.3℃D.0.5℃

2.0C以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称为(A)。

A.寒害B.霜害C.冻害D.冻裂

3.冰点以下低温使植物细胞间隙结冰引起的伤害称为(C)。

A.寒害B.霜害C.冻害D.冻裂

4.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值才能开始,而且需要一定的温度总量,才能完

成生活周期,这一定的温度总量称为(A)。

A.积温B.临界温度C.平均温度D.活动积温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按照植物所能适应温度变幅大小的要求把植物

分为(C)。

A.喜温植物和耐寒植物B.高温植物和低温植物

C.广温植物和窄温植物D.广温植物和中温植物

6.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生长(A)。

A.越快B.越慢C.无关系

三、简答及思考题

1.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答:(1)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植物的代谢水平,包括同化作用

(如光合作用)和异化作用(如呼吸作用);

(2)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器官分化,

如温度高和温度低是植物雄花和雌花的比例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3)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过快的蒸腾速率,从而导致植物脱水甚至死亡。

2.简述温度的自然变化规律。

3.极端温度是如何危害园林植物的?

答: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对植物的伤害程度,不仅取决于极端温度的强度、持续时

间与受影响时的外界环境条件,同时也取决于植物的生命活力、所处的发育阶段以

及锻炼程度等。

低温危害:

(1)寒害。寒害又称冷害,是指0℃以上的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在我国,寒害

多发生在南方的热带地区,一般热带树种在温度为0〜5c时,就会导致酶系统紊乱,

活性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呼吸代谢、蒸腾作用等严重受阻,如热带植物三叶橡胶、

变叶木、槟榔、椰子等在零度以上低温影响下,叶片变黄,落叶严重。因此,寒害

是喜温植物往北引种的主要障碍。

(2)冻害。冻害是指冰点以下低温使植物细胞间隙结冰引起的伤害。当气温降到0℃

以下使植物体温也降至零下,细胞间隙出现结冰现象,严重时导致质壁分离,细胞

膜或细胞壁破裂就会死亡。这种低温危害对园林树木的引种威胁最大,是直接影响

到引种成败的关键。

(3)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称为霜害。根据霜冻发生时间及其与植物生

长的关系,可以分为早霜危害和晚霜危害。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冻为初(早)霜;

翌年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冻为终(晚)霜。早霜一般在植物生长尚未结束、未进

入休眠状态时发生,常使从南方引入的植物受害。晚霜一般危害春季过早萌芽的植

物,所以从北方引入的树种应种在比较阴凉的地方,抑制早萌芽。

(4)冻举。冻举又称冻拔。在纬度高的寒冷地区,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土壤冻结

并与根系联为一体后,由于水结冰体积膨胀,使根系与土壤同时抬高。解冻时•,±

壤与根系分离,在重力作用下,土壤下沉,苗木根系外露,似被拔出,倒伏死亡。

树木越小,根系越浅,受害越严重,因此幼苗和新栽的树木易受害。

(5)冻裂。在气温低且变化剧烈的冬季,树木易发生冻裂。冻裂最易发生在温度起

伏变动较大的时候。白天由于太阳照射的原因,使树干阴阳两面的温度不一样,夜

间温度下降,热胀冷缩,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树干冻裂常常发生在夜间,

随着温度下降,裂缝可能增大。在高纬度地区,许多薄皮树种如乌柏、核桃、械树、

悬铃木、榆树、七叶树、橡树类等树干向阳面,越冬时发生冻裂。

(6)生理干旱。生理干旱又称冻旱,是一种因土壤冻结而发生的生理性干旱。在寒

冷地区,由于冬季土壤结冻,树木根系很难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地上部分的枝条、

芽、叶痕及常绿树木的叶子仍进行着蒸腾作用,不断地散失水分,造成树木枝干因

缺水而死亡。

高温危害:

(1)根茎灼伤。茎干各部分结构中以根茎部位抵御高温的能力最差。当土表温度过

高,就会灼伤幼苗根茎。夏季中午太阳辐射强烈,常使地表温度升高很快,当温度

达到45℃以上,易造成这种伤害。灼伤使根茎处产生宽几毫米的缢缩环带,因高温

杀死了疏导组织和形成层而致死。根茎灼伤多发生在苗圃,可通过遮阳或喷水降温

以减轻危害。

(2)皮烧。树木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引起树皮和形成层组织局部坏死,

而出现树皮斑点状死亡,爆皮或片状脱落。皮烧多发生在冬季,向阳面及有强烈太

阳光反射街道上的园林树木。树皮光滑树种的成年树木上多有发生,如成年的冷杉

常受此害。

4.论述温度的调控在园林应用中的应用。

答:植物体的一切生理生化反应都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当温度升高时,

细胞膜透性增大,植物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吸收增多,

同时,促进生化反应的醮活性增强,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随之增强,到某一

温度为止,以后就逐渐减弱。温度过高时,蒸腾作用增强,植物吸水不足,植物萎

蕉枯死。植物体内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对温度的要求不尽相同;植物的类型不

同,光合作用、呼吸作通过人为措施改变自然花期,使其按照需要适时开放的措施

称为促成抑制栽培,也叫催延花期。使花期较自然花期提前的栽培称为促成栽培,

即催花。使花晚于自然花期开放的栽培称为抑制栽培。

冬季,在我国除南方温暖地区尚有露地花卉可供应用外,在北方寒冷地区,由于冬

季气温过低,不能在露地生产鲜花。为了满足冬春季节对鲜花的需要,就要采用促

成抑制栽培的方法进行花卉生产。

课题四

一、名词解释

1.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

上另外一个地方。

2.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植物水分平衡,水势有三个要素:渗透式,压力势和重力势。渗透势,反映溶液

中的溶质对水势的影响;静水压或压力势,,正的指的是膨压,当水在细胞壁之间

时为负,产生张力。它用来计量相对于标准大气压的偏离值。植物细胞体积的微小

变化会导致细胞膨压的巨大变化。重力势,水往低处流的地心引力,形成液泡前植

物细胞的水势:水势=衬质势,细胞吸水饱和时水势为0。

3.旱生植物:通常是指定水植物中的适旱类型,即通过形态或生理上的适应,可以

在干旱地区保持体内水分以维持生存的植物。

4.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出色的游泳运动

员或潜水者。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形成为丝状,如金鱼藻。丝状叶可以大大增加

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叶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水里很少能得到的光照,吸收水里溶解

得很少的二氧化碳,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

5.植物的富集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

使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的趋势。

二、选择题

1.水分存在的形态有(ABC)。

A.固态B.液态C.气态D.水态

2.依据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可以把植物划分为(A)。

A.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B.水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C.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D.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3.陆生植物根据其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又可分为(ABC)。

A.旱生植物B.湿生植物C.中生植物D.阴生植物

三、简答及思考题

1.不同形态的水具有什么生态意义?

答:

液态:自来水,雨水,蒸锵水等流动物质。

固态:冰。

气态:蒸汽,云,雨,雾,露,霜,雪,雹。

就是这三种形态的有机转化。云,水蒸发上升到高空冷凝成小水滴聚集而成雨,云层

中的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并落到地面,聚集过程要有凝结核雾,水蒸气在近地面遇冷

凝结聚集形成露,夏季早晨水蒸气遇冷凝结汇聚在植物表面形成霜,深秋、冬季早晨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冰晶附着在植物表面雪,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或液化后凝

固)形成冰晶汇聚进而形成雪雹,剧烈翻滚的云层中,下部温度较高,上部温度较低,

水凝固或凝华形成的冰在云层下部熔化,迅速被带到云层上部又被冻结,并在这一过

程中不断增大,然后就形成冰雹了。

2.植物长时间对水环境的适应产生哪些生态适应类型?

答:陆生植物随生长环境的潮湿状态而分为三大类型: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

植物。

水生植物分为: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

3.植物对水环境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园林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因而能创

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群落这种作用的大小与群落结构的复杂程

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群落的截留和保储水分能力就越强。群落的截留量主要

取决于树种、林冠结构、年龄和密度等。

以森林群落为例,森林林冠截留降水的多少与上层树种的生态特性有关,耐阴

性树种由于树冠枝叶茂密,截留的降水要比阳性树种多。例如,云杉林冠能截留总

雨量的30%,松林为18%,桦木林则仅9%。森林截留雨量也和森林的层次结构有关,

群落结构愈复杂,林内的层次愈多,则截留的雨量也愈多。林冠截留雨量还与降雨

强度有关,降雨强度小(毛毛细雨),或降水时间短,则林冠截留雨量的百分比就高;

降水强度大,雨时很长,被林冠截留的雨量百分比相对地就小,直接流到林内地面

上的雨水就多。林冠阻挡雪量的多少,也与森林树种有关,例如,云杉林冠能滞留

总降雪量的50%〜60%,松林林冠则为20%〜30%,桦木林只有4%〜5%。一般林地的

雾、露、霜、淞也比无林地多,这是因为在空旷的田野上,夜间辐射冷却的表面是

地面,而群落辐射的冷却表面却是植物枝叶。由于植物的大量蒸腾,空中水汽含量

高,随着气温的降低,水气就凝结。森林能降低地下水位,这是因为树木能通过根

系把土壤深层的水分吸收上来,运送到枝叶并蒸腾到大气中去。

4.植物通过哪些途径净化水环境?

课题五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质地: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

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

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2.土壤酸度:亦称“土壤pH”。土壤酸度和碱度的总称。通常用以衡量土壤酸碱反

应的强弱。主要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决定,以pH表示。

3.盐碱土:是民间对盐土和碱土的统称。盐土和碱土是指土壤含有可溶性盐类,而

且盐分浓度较高,对植物生长直接造成抑制作用或危害的土壤。

4.土壤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

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

逐渐积累通过“土壤一植物一人体”,或通过“土壤一水一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

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5.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在田间鉴别时•,通

常指那些不同形态和大小,且能彼此分开的结构体。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

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

6.土壤容重:称为干容重,又称土壤假比重,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

孔隙)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

二、填空题

1.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其中固体

物质部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

2.一般按土壤质地把土壤分为(沙土)、(壤土)、(黏土)、(石质土)四类。

3.盐碱土即盐渍土,包括(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的土壤。

4.土壤污染物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

三、简答及思考题

1.简述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答:土壤里的物质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固体部分、液体部分和气体部分。

土壤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体颗

粒间的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

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

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命活动

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其中包括许多溶解

物质。

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作用。

答: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

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土壤有机质按其

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

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

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3.简述土壤理化性质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答:土壤密实度又称紧密度或土壤坚实度。城市土壤密实度显著大于郊区土壤,是

城市土壤的一个主要特点。一般人流践踏地区影响深度为3Toem,土壤硬度在

14-28kg/citf之间,车辆碾压影响深度为30-35cm,土壤硬度在10-20kg/citf,在某些

特殊地段,经机械多层压实后其影响深度可达1米以上。

土壤透气性、排水和持水能力受土壤密实度的制约。土壤密实度的增高,使通

气孔隙减少,导致土壤透气性降低,减少了气体交换,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可使根

组织窒息死亡。在土壤密实地区,由于植树坑内土壤经过挖掘回填而造成坑内外土

壤密实度的差别,常使树木根系无法穿透坑外密实土层而形成环绕植树坑壁生长的

畸形分布,树木生长状况也因而恶化,另外灌溉或降雨后坑内水分的垂直渗漏和水

平扩散受阻而造成坑内积水,可导致树木烂根死亡。同时,随着土壤密实度的增加,

机械阻抗也加大,妨碍树木根系的延伸。

土壤密实可使某些树木形成菌根的数量锐减。与树木根系共生的菌根,可使吸

收水分和盐类的根表面积扩大100T000倍,可提供额外的一些无机盐类,特别是增

加可给态氮素以改善树木的营养状况。城市土壤密实对菌根发生的抑制作用,使具

外寄生型菌根的树木如松属,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等以及具有内寄生型菌根

的树木如银杏属、柏科、杉科、械属、悬铃木属、榆属等的树种适应生存能力下降。

土壤密实对根系生长的限制,常使树木改变其根系分布特性,不少深根树种变

为浅根分布,多数树种支持树体的根量减少,从而使树木的稳定性减弱,易受大风

及其他城市机械因子的伤害而倒伏。

4.举出几种本地区分别适应酸性土、碱性土的园林植物。

5.简述城市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答:人为活动产生各种废弃物,过去长期多次无序侵入土体和地下施工翻动土壤,

破坏了代表土壤肥力的原土壤表层或腐殖层,形成无层次、无规律的土体构造。

土壤密实、结构差

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胶体少,土体在机械和人的外力作用下,挤压土

粒,土壤密实度高,破坏了通透性良好的团粒结构,形成理化性能差的密实、板结

的片状或块状结构。

土壤侵入体多

土壤掺入大量的各种渣砾和地下构筑物及管道等,占据地下空间,改变了土壤

固、液、气三相组成和孔隙分布状态及土壤水、气、热、养分状况。

土壤养分匮缺

城区内园林植物的枯枝落叶,大部分被运走或烧掉,使土壤不能像林区自然土

壤那样落叶归根、养分循环。在土壤基本上没有养分补给的情况下,已有大量侵入

体占据一定的土体,致使植物生长所需营养面积不足,减少了土壤中水、气、养分

的绝对含量。植物在这种土壤上生长,每年都要从有限的营养空间吸取养分,势必

使城市土壤越来越贫瘠。

土壤污染

城市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洗衣水、菜瓜汤、油脂、酸碱盐等物质进入土体内,超

过土壤自净能力,造成土壤污染。近年来,一些城市用10虾20%的氯化钠盐作为主要

干道的融雪剂,融化的盐水已构成影响植物生存的新污染源。

6.如何进行土壤改良?

答:土壤改良基本措施包括:

①土壤水利改良,如建立农田排灌工程,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排除

和防止沼泽化和盐碱化;

②土壤工程改良,如运用平整土地,兴修梯田,引洪漫淤等工程措施,改良土壤条

件;

③土壤生物改良,运用各种生物途径(如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

肥力,或营造防护林防治水土流失等;

④土壤耕作改良,通过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

⑤土壤化学改良,如施用化肥和各种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消除土壤污染等。

7.举出几种本地区常见的喜肥沃、耐瘠薄土壤的园林植物。

课题六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

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

(输出)。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

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

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

2.风: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

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

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

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二、填空题

1.大气由(干洁空气)、(水蒸气)、(悬浮微粒)三部分组成。

2.风对植物繁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播)和(风媒)两方面。

3.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可以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不可见危害)。

4.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疾风)、(大风)、(烈风)、(狂风)、

(暴风)。

三、简答及思考题

1.简述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生态作用。

答:氮是一切生命结构的原料。大气成分中氮气的含量非常丰富,但绿色植物一般

不能够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固氮作用才能为大部分生物所利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固氮的途径一是高能固氮;二是工业固氮;三是生物同氮。

氧气是动植物呼吸作用所必需的物质,绝大多数动物没有氧气就不能生存。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

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加。对于动物来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影响动物的呼

吸代谢。

2.有害气体对园林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对群落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