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_第1页
《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_第2页
《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_第3页
《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_第4页
《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教学设计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引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热爱化学这们

学科。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教学过程:

[魔术实验]“紫气东来”:老师在一堆混合粉末上滴几滴水,立即出现大量美丽的紫红色烟。

[学生交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你还知道那些神奇有趣的化学实验?

[揭秘]Zn+L幺ZnL反应放热碘单质升华

[导课]化学既然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从现在开始,我和同学们一道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学生阅读]前言内容。

I提问]DNA(C、H、0、N)、病毒、计算机芯片(SiO2)>氟氯代烷最基本的构成微粒是什么?

[学生主动回答]化学元素的原子

[讲述]化学研究的领域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一些现代生物领域及物理领域都需要我们

化学家参与研究,如刚才提到的几个问题。可以说无论从生活还是将来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是

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因此我们必须学好。

[过渡]请同学们根据第二自然段演讲:化学在人类生产中的作用。

[学生演讲].....,其他同学补充。

[图片]展示: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讲解]关键词:解开物质构成之迷,合成新物质、新材料,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

[展示]化学与科技关系图

I讲述]“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食品是否变质也需要用化学知识去判断。

如:食盐中是否含碘,可用食醋、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

[点击试题]

1、我国某地曾发生特大“假酒案”,为此中央电视台进行跟踪报道.原来是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

不择手段,兑制、销售有毒白酒,致使多人死亡,更多的人双目失明,终身致残.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

成分主要是.(甲醉)

2、酱油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但其中含有的3一氯丙醇是一种致癌物.2001年9月1日执行的国家

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一氯丙爵的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一.3一氯丙醉的化学式为:C3H7。0,它由

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76.5)

3、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Ch)可以预防碘缺乏病.测定市场销售的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的方法

是:将食盐在酸性条件下与试剂X反应生成碘单质(12),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IO3

+5X+6HC1=6KCI+3I2+3H2O,则X的化学式是.(KI)

[反问]化学科学既然这样重要,那么它的理论及研究工具有哪些?怎样通过化学试验去判断变化本

质?

[学生阅读]最后自然段。

[学生回答]原子分子理论;试管、烧杯、酒精灯及分析仪器。

[讲述]同学们要相当一个真正的化学家,造福于人类,光凭中学中的理论和方法还远不够,还需进入

大学中接触更深层次的理论和更精密、先进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努力!

[小结]略

[作业]1、预习第一章第一节

2、写一篇《神奇的化学世界》小论文(300字左右)

第二节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储、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

巩固过滤、蒸发、蒸储、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P17: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归纳与整理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窜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究方注

分离、提纯方法适用范围主要权器、用具举例

不容性固珏与液体漏斗、谡氏、烧杯、

过滤提纯粗食盐

分离玻璃棒

用生固体与液体蒸发皿、破璃棒、酒蒸发■食器醐制得

蒸发、浓终结晶

分离蒋灯固体食盐

提或硝酸钾硝酸钾

溶解度不同的可溶烧杯、酒精灯、玻璃f

结晶、重结晶中含少量氯化的杂

性混合物分离棒、漏斗、滤抵

蒸谣烧瓶、酒精灯、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

蒸篷温度计、冷濯管、技蒸慵水

合物分离

受器、潍毯瓶

互不相硼两种液用四氯化碳把溶于水

萃取、分液烧杯、分液漏斗的碘提取出来并分液

体的分离

[讲述]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思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储注意事项

[讲述]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储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

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1cm),

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

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

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

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

器里加入适量蒸储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讲述并板书]2、蒸镯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储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镯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储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储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储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蒸储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储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

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储。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

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

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

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学生讨论]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讲述](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

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

杂途径选最佳。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

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

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引言]古时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一个问题是:

10kg小米是多少粒?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思考、讨论、回答]

[追问]这些方法中,那种方法最科学?

[追问]谁能介绍几种生活中相似的例子?

[讨论回答]箱、打、令、包、条…

设计意图: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

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复习C+O2=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

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板书]第一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讲述]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的

离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案是肯定的。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一物质的量的单位一摩尔

[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

号为mole

[投影]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

长度1(L)米(m)

时间t秒(s)

质量m千克(kg)

温度T开尔文(K)

发光强度I(Iv)坎德拉(cd)

电流I安培(A)

物质的量n摩尔(mol)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

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

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例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Imol;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铁的质量为10g)

[反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氢的物质的量是3moi、小米的物质的量是Imol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投影]练习:计算填空

Al

H2O

一个分子或原子的质量2.990X1023g4.485X1023g

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1827

18g水含多少分子27gAi含多少原子

[回答]结果:都是6.02X1023个。

[学生归纳、回答]大量实验证明,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相等时,所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X1023个。

[板书]1、含有6.02X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06.02Xl()23/moi

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o

[阅读]P12第3、4自然段

[讲解]叙述时注意明确对象:微观粒子

[板书]2、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M)

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举例]Mg的摩尔质量:24g/mol,KC1摩尔质量:74.5g/mol,C0厂摩尔质量:60g

/mole强调单位。

[学生探究]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微粒数(N)、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板书]3、计算公式:

n=N/NAn=m/M

[练习]学与问

[辨析]

1mol0的质量是32g/mol

0H一的摩尔质量是17g

1mol1120的质量是18g/mol

C0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思考]通过以上学习的我们知道lmol微粒的质量,那么Imol微粒体积怎样求?

[阅读]科学视野:

[讲述]由于在1mol任何物质中的粒于数目都是相同的,都约是6.0221023。因此,在

粒子数目相同的情况下,物质体积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

距离。当粒子之间的距离很小时,物质的体积就主要决定于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大小;而当粒

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物质的体积就主要决定于粒子之间的距离。

在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中,虽然含有相同的粒子数,但粒子的大小

是不相同的。同时,在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中粒子之间的距离又是非常小的,这就使得固态

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的大小了。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

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学生讨论]对于气体,粒子间距较大,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间的距离。(补充板书)

而不同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等的,所

以l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这里我们就引入了气体摩尔体积。

结论:相同条件下,lmol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距离。

[引导]请同学们回忆摩尔质量的概念,给气体摩尔体积下个定义。

[板书]4、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第一章归纳与整理

教学目的:

4、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5、复习巩固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实验基本操作

6、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

巩固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结合所学内容P17三、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三、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

[交流]溶液配制方法

[学生思考]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基本概念,并将概念连成网。

答案:①n=m/M②N=n,NA③V=n,Vm(4)C=n/V

⑤HZ+C12=2HC1Vn(H2):n(Ch)=l:1:VCL=l:1

[板书]1、物质的量基本概念:①n=m/M②N=n•NA(3)V=n•Vm(4)C=n/V

[思考讨论]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步骤

[练习]叙述配制250mL0.5mol/L的NaCl溶液的实验步骤。

[提问]步骤:

1.计算:0.5mol/LXO.25L=0.125moI0.125moIX58.5g/mol=7.3g

2.称量:在托盘天平上称取7.3gNaCl(注意天平的使用)

3.溶解:将称好的NaCl放在烧杯中,加适量蒸储水溶解。

4.移液:将冷却的烧杯中的溶液小心注入250mL容量瓶(容量瓶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如何检查?)

往容量瓶中加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

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把瓶塞旋转180°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

5.洗涤:用蒸储水洗涤烧杯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为什么?)

6.定容:把蒸镯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瓶颈刻度处,并使

溶液的凹面正好与刻度相平。

7.摇匀:将容量瓶塞好,反复摇匀。

(思考:摇匀后,凹面未与刻度相平,是否加水到刻度?)

[板书]2、配制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

[思考回答]若读数不准会给结果带来什吗误差?

[讲解]注意:视线与刻度线、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若俯视:实际体积低于刻度线一一浓度偏高。若

仰视:实际体积高于刻度线一一浓度偏低。

[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对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①没有用水冲洗烧杯2-3次。(偏低)

②溶液配好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相切。(偏低)

③定容时,俯视液面使与刻度相切。(偏高)

④定容时,仰视液面使与刻度相切。(偏低)

⑤将未冷却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后,马上定容。(偏高)

⑥将烧杯中的溶液转到容量瓶时,有溶液溅出。(偏低)

⑦加水超过刻度线。(偏低)

⑧用天平称量NaOH时,法码有油污。(偏高)

[强调]容量瓶的使用:

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

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

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特点:

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

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

使用范围:

专门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的:

(1)了解电解质电离的含义;

(2)能判断电解质并掌握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写法;

(3)认识离子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及电离方程式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我们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如按照化合物种

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这样的分类叫树状分类法。

初中我们学了化学反应的四大基本类型,而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

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演示]:把固体NaCl、NaCl溶液分别放在两个烧杯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

连接。

[问]:有什么现象?

[学生]:接固体NaCl时灯不亮,而NaCl溶液灯亮了。

[追问]:这说明NaCl溶液能够导电,那么为什么能导电呢?

学生回答:

放映NaCl电离的Flash

[讲]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

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

合物叫做电解质。

[演示]:醋酸的电离

[板书]一、酸、碱、盐的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能导电、化合物(红色显示)如:酸碱盐

非电解质:溶液和熔融、都不能导电、化合物如:酒精等

[强调]: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否包含了所有物质?(否,只包含了所有化合物)

[问]: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

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投影]:(用幻灯片)

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

⑴金属钠⑵NaCl固体(3)CaCO3⑷Ba(0H)2溶液(5)CO2(6)H2sO4⑺酒精

⑻熔融状态的KN03⑼空气Q0)碳棒QDKOH水溶液⑫葡萄糖

[学生讨论、回答](先让几个学生回答,然后显示下面的提示再让一位学生回答)

[投影]:提示

(1)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其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

(2)能导电的也不一定是电解质;

(3)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因此混合物一定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讲]:溶于水能导电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跟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其溶液中的离子是碳酸电离出来的,因此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才是电解质。)

答案:(2)(3)(6)(8);⑸⑺⑫;(1)(4)(8)(10)Q1)

[巩固练习]课本习题2,3„

再看刚才的Flash动画

[讲]:我们把这种在水分子作用下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这个过程我

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边讲边书写):NaCl==Na'+Cl

[板书]: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

板书:电解方程式

[学生板演]: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三位学生各写一个),下面的同学在练习

本上写三个,看能否比上台的同学写得快。

巡视,发现有写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投影]:HC1==H*+Cl

H2SO4==2H++SO4%

HNO3==H++NO3

[问]:上面的电离方程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H')

[追问]:他们本身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都是酸)

[讲]:我们给酸下一个本质的定义,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投影]:KOH,Ba(OH)2,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

[强调]: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参照酸的本质定义给碱、盐下定义。

[板书]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0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设问]:NaHSO4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小结:

[引]: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T(增加盐酸跟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实是有:颜色变浅),为什么?(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

条件。)

2、常二支试管的白色浑浊是什么,说明了什么?(BaSCU,说明了Ba?+与SO42一离子发生了

反应。)

3、第三支试管也没有明显现象,与第一支试管对比,能说明什么问题?(没有现象不一定没

有反应)4、第一、二支试管的溶液仍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心不参与反应,还在

溶液中)

5、怎样证明第二支试管中的C「离子没有参与反应。(静置后取上层请液加入AgNCh溶液,

再滴加稀硝酸。)(增加实验)

[总结]:CuSO”溶液与BaCb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与SO’?一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iP+和C「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I

[讲]: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作业:1、预习下节课

2、《基础训练》P20—、1,2;P22二、1

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的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能导电、化合物(红色显示)如:酸碱盐

非电解质:溶液和熔融、都不能导电、化合物如:酒精等

2.电离方程式NaCl==Na'+Cl

3.酸: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课后反思]

对于电解质、非电解质,学生常会混淆,即使是特别用红色字显示仍有很多人没理解,

因此设计了一道题让他们做,让他们犯错(结果也是,大部分学生只对了四、五个),然后再

提示,重点强调“化合物”,刚说完,很多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得出正确的答案;另一个问题是

电解质和导电,有很多学生简单的将它们等同起来,所以在做完题后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对于写电离方程式,采取了让学生上台板演,下面的学生与其斗快,一是增加了课堂气

氛,一是让学生认真写,并进行比较,而教师的表扬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增加实验(过滤或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知道,氯离子没有参加第一个

反应。

由于下节课的离子方程式比较重要,因此将离子反应这个概念提前到本节课讲,让下节

课有更多的时间来写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

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掌握从化合价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类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设疑、启发、讨论、讲解。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1、列举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

2、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

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CCh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化学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投影]

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

化合反应C+O2:^=£O2A+B====AB

分解反应AB====A+B

CaCO:邈CaO+CO2T

置换反应C+CuQ...Cu+CO|A+BC====AC+B

复分解反应AgNO3+NaCl==AgCH+NaNO3AB+CD二二二二AD+CB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Fe2O3+3CO邈2Fe+3co2、CH4+2O2度空CO2+2H2O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应所

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Fe2Ch+3CC送=2Fe+3cCh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板书]

反应类型得失氧情况举例

1占燃1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2Mg+0Z-------2Mg0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A1

2ale2T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C+2CuO盘=2Cu+C02T反应中CuO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

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师生共同分析]在以上反应中C型皂C02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

原反应。

[设问]在2Mg+Ch叠=2MgO反应中,对于镁来说,Mg甥0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

应存在吗?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因此

2Mg+Ch星姿2Mg0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2Mg+O2匡变2MgO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思考]S+OS=SO^2Na+C1^B=2NaC1、H+C1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

2222A^_?HC1

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总结]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它只是依据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种类对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上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即说它没有反映化

学反应的本质。而从得失氧角度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样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

[思考与交流]1、请分析下列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占燃△

Fe+H2SO4=FeSO4+CuMg+2HCl=MgCb+H2TS+02==SO2CuO+H2=Cu+H2O

2、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反问]若从化合价变化来分,应怎样对化学反应分类?

[学生举例回答]一类是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一类是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

如:CaCb+Na2cO3=CaCO3+2NaCl等。

I板书]

「氧化还原反应:某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化学反应

L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不发生变化.

[练习]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Ch受热分解放出CO?B、以MnO,为催化剂,KCICh分解放出

C、铁与稀硫酸反应D、2Na+C12匡&NaC1

2、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小结]略

[作业]P331、2、3

[板书设计]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的:

1、通过查阅人类使用金属的历史资料,了解不同时代常用金属使用状况的变化。

2.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及铁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原理。

3、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钠的保存方法

4、注意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及铁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原理。

难点: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课]

材料1、冶金工厂美丽夜景;材料2、金属材料发展史

阅读教材: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约公元前4000~1000年,人类进入金

属文化。先是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2(X)0年就进入铁器时代,已开始用铁作犁了。直到20世纪铝合金成

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

[设问]铝是一种常见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高温时燃烧,而氧化铝却可以作优良的耐火材料,为

什么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

[板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述]金属元素占总元素的4/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A1:7.73%,第二位Fe:4.75%。大多数金属以化

合态存在。

[反问]金属元素绝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请同学们做出合理解释?

[集体回答]金属元素做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回扣练习]根据初中所学内容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举例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盐置换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交流]答案。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回扣]Mg、Al、Fe与氧气的反应条件:Mg空气中点燃燃烧、铝去掉氧化膜纯氧中燃烧、铁高温下与

氧气反应。

[设问]金属与氧气反应是否一定加热?

[实验3—1]老师演示学生模仿:金属钠的切割方法:虑纸吸干煤油一小刀切割一切外皮露出庐山真面

目。

[思考]钠表面暗物质是什么?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观察]描述物理性质:色态密度保存

[设问]钠比MgAlFe活泼得多,加热情况下会发生时么变化呢?

[实验3—2]老师说明操作要求,学生做实验:

[学生描述]反应程度、火焰颜色、生成物状态并记录。

[板书]1、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

2Na+O2=4Na2O2

(淡黄色)

[投影]潜水艇图片,思考:潜水员如何获得氧气呼吸?

[阅读]科学视野:老师穿插讲解。

[板书]2、过氧化钠性质:

2NajO2+2H2O====4NaOH+O2f2Na2Ch+2CO2====2Na2c。3+。21

[思考]过氧化钠是否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投影]小结:

名称过氧化钠氧化钠

色态淡黄色固体白色固体

化学式Na202Na20

与水反应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1Na2O+H2O====2NaOH

与CO2反应方程式2Na202+2C02===2Na2C03+02Na20+C02==Na2C03

稳定性较稳定不稳定

转化2Na?O+O2=NNa2。?

[实验探究]按下列要求进行实验:

1、用生烟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2、用用烟钳夹住一小块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都发生熔化现象,都没有燃烧。

[思考探究]为什么?引导一生成致密氧化物保护膜。

[阅读]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

[思考导课]铁铝等金属可制成水壶烧水,说明他们不与水反应,是不是所有金属都不与水反应?

[板书]二、金属与水的反应

[实验3—3]向你们桌上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献,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要小,不

要用手接触金属钠),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描述现象]浮、熔、游、呦、红。

[讨论]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为什么烧杯上方出现水蒸气?

3.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4.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5、小球为什么会口丝口丝发出响声?

6.滴入酚醐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学生讨论及回答]浮在水面上一一密度小于水;水蒸气一一放热;熔化成一个小球一一溶点低;在

水面上游动一一生成气体;噬噬发出响声一一反应剧烈;变色一一生成碱。

[讲解]由刚才Na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可使酚醐变红可知,Na与也0反应生成了碱,那么,反应

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呢?

[建议实验]用空塑料瓶和带有大头针的胶塞做Na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教师]由实验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了H?。

[板书]1、钠与水的反应

2Na+2HzO====2Na0H+H2t

[小结]略

[作业]P44:1、2、

附板书设计: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2Na+C)2叁a2N。?

(淡黄色)

过氧化钠性质:

2Na2O2+2H2O====4NaOH+O212Na2O2+2CC)2====2Na2co3+O21

二、金属与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II+H2t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教学目的:

1、了解钠的氧化物、氢氧化铁的物理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完

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钠的氧化物、氢氧化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复习]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与碱反应。

[导入]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盐都含铝元素,但因组成不同而性质不同;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铜、

氧化铁虽然都是氧化物,但由于所含的金属元素不同,性质不同。不同类型的金属化合物性质也不同。今

节课我们研究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

颜色、状态溶解性

合物

NaONaO+HO=2NaOH

一、氧化物222

CaOCaO+HO=Ca(OH)

[讲述]两种最22常见金属A1和Fe

MgO

在自然界中的重要矿物是氧化物:

AI2O3

AI2O3、FeiOs0

红棕色

[归纳]金属氧FezC)3化物的物理性质一

溶解性,观察几种氧CuO黑色化物颜色:

[填表]1、金属氧化物物理性质:

[思考]AI2O3、MgO、Mn2O7,NazCh各属于哪类氧化物?

[交流回答]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实验3—5]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

[观察填表]2、金属氧化物化学性质

①与盐酸反应:

反应物溶液颜色化学方程式

MgO

FezCh黄色

CuO蓝色

[讲解]新生成的氧化铝除能与酸反应外,还能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板书]②氧化铝的两性:

A12O3+6HC1=2A1C1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

[练习]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阅读]金属氧化物用途:主要冶金原料,氧化铁一红色油漆和涂料•;氧化铝一耐火材料;氧化铜一铜

盐原料;氧化亚铜一红色颜料。

[投影]金属氧化物的用途

(注:红宝石中含有氧化亚铜)

[板书]3、金属氧化物用途:氧化铁一红色油漆和涂料;氧化铝一耐火材料;氧化铜一铜盐原料;氧化

亚铜一红色颜料。

[思考]钠表面氧化物与铝表面氧化膜外观形态相同吗?对内层保护作用一样吗?

[相互探讨]铝表面氧化膜为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继续反应。

[板书]二、氢氧化物

[讲述]活泼金属的氢氧化物:NaOH、KOH、Ba(OH)2、Ca(OH)2溶解性。

[板书]1、铁的氢氧化物

[学生分组实验3-6J实验方法: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CL和FeSO4,然后缓慢滴入NaOH溶液,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记录](1)铁的氢氧化物制取

FeCh溶液FeSC>4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

离子方程式

[板书](2)铁的氢氧化物制取

FeSO4+2NaOH=Fe(OH)2I+Na2SO4FeCl3+3NaOH=Fe(OH)3I+3NaCl

[讨论]硫酸亚铁中加入氢氧化钠为何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讲解]FeSO4+2NaOH=Fe(OH)2I+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板书](2)转化:4Fe(OH)2+O2+2H2O=4Fe(OH)3

[讲述]灰绿色为Fe(OH)2与Fe(OH)3的一种复杂混合物。

[讨论]使Fe(OH)2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氧气来源于哪些地方?

[统一结论]来源于FeSCU溶液及NaOH溶液及空气。

[思考]如何确保Fe(OH)2不被氧气氧化,观察到持续时间长的白色沉淀。

[各抒己见]对每一种方案,老师均表扬。

[例题](已修改)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CU溶液与用不含02的蒸僧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除去蒸储水中溶解的02常采用的方法。

(2)生成白色Fe(0H)2沉淀的操作可采用长滴管吸取不含。2的NaOH溶液,插入FeSCU溶液液面下,

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CU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I里加入的试剂是o(2)在试管II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Fe(0H)2沉淀,在试管I和II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

是o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解答:

方法一、(1)煮沸(2)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Ch

方法二(1)稀H2sCh铁屑(2)NaOH溶液(3)检验试管II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

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4)试管I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I和试管II,且外

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练习]1、写出Fe(0H)2、Fe(0H)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热Fe(0H)3分解生成红棕色粉末,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3)不稳定分解:2Fe(OH)3=Fe2O3+3H2O

[小结]略

[作业]P543、6

附板书设计: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物理性质:

2、金属氧化物化学性质

①与盐酸反应:

②氧化铝的两性:

A12O3+6HC1=2A1C1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

3、金属氧化物用途:氧化铁一红色油漆和涂料;氧化铝一耐火材料;氧化铜一铜盐原料;氧化亚铜

一红色颜料。

二、氢氧化物

1、铁的氢氧化物

(1)铁的氢氧化物制取

+2++3+

Fe(OH)2+2H=Fe+2H2O,Fe(OH)3+3H=Fe+3H2O

(2)转化:4Fe(OH)2+O2+2H2O=4Fe(OH)3

⑶不稳定分解:2Fe(OH)3=Fe2O3+3H2O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教学目的: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

3.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如何正确使用金属及如何爱护金属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

教学过程:

[图片导课]投影:合金的广泛应用

[板书]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讲述]在生产和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环顾我们四周,很多物品是有金属材料制成的,最简单的金

属材料是纯合金,但我们实际应用的都是具有优良性能的合金。

[板书]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回顾]初中学过的合金知识,回答什么是合金?合金具有哪些优良性能?

[回答]合金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硬度比各成分的大;熔点比各成分的低。

合金比各成分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投影]图3-26司母戊鼎

[板书]1、铜合金

[介绍]司母戊鼎:含铜84.8%、锡11.6%、铅2.8%,工艺精湛,体现了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科

[简介]黄铜(含锌及少量的锡、铅、铝等)及白铜(含银、锌及少量镒)成分.

[练习]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品。硬铝是:

A.Al-Si合金B.AYu-Mg-Mn-Si合金C.Al-Mg合金D.表面有氧化膜的纯铝

答案:B

[板书]2、钢

[讲述]钢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金属合金,据成分可分为两打类:碳素钢、合金钢。

[板书]钢是铁的合金,含碳量在0.03%〜2%之间常含少量硅、镭,几乎不含硫、磷等元素。钢的

分类:碳素钢、合金钢。

[投影]学生阅读

[探讨交流]1、生铁和钢性质上为何不同?

2、交流你所知道的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的用途。

[板书]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思考与交流]某家庭准备装修门窗(计划使用十年),可共选用的材料有:木材、钢板、铝合金、塑钢、,

请分析每种材料的性能、价格、安装成本、利弊等,进行讨论分析,选用何种材料好?

[提示]选择材料时,需考虑主要用途、外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