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感情(典故情感题)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感情(典故情感题)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感情(典故情感题)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感情(典故情感题)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思想感情(典故情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典故情感题)【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命题规律与备考策略考查内容①从考点上看,涉及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基本点,其中,理解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是重点和基础。②从选材上看,主要取材于唐宋诗,以考查单首诗歌为主。除诗歌本身外,对注释的阅读理解及使用也属于考查范畴。命题规律①文本以唐宋近体诗为主,也有七言古体诗、乐府诗和五言古体诗的节选,一般节选的篇幅接近一首律诗。②一道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既有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也有对艺术手法的鉴赏。一道简答题,注重对诗歌的整体理解与赏析,设问时又往往限定诗句范围,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备考策略①利用好知识清单,加强古代诗歌基础知识的积累,如古代诗歌常见意象、题材类别以及鉴赏术语等。②掌握诗歌解读方法。A.选择题:看清题干要求,养成紧扣诗句本身同时结合选项理解诗歌内容的习惯。B.简答题:规范训练,总结答题技巧。针对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总结设问方式和答题步骤。③立足教材,以教材中的诗词为例,课内课外打通。以唐宋诗为主,明清诗为辅,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的相关图书,拓宽知识面,提高鉴赏能力。考点三:典故情感题知识梳理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命题方式①诗中运用某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请分析该诗中用典及其意义。③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④某一典故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概括分析典故情感题“三步骤”第一步:了解典故的原本内涵——主要看注解(此类题大部分有注解),其次调动文化积累。第二步: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理解时将典故所涉及的人、事与诗人的现状进行多角度对比,准确把握诗人在典故中寄寓的情感态度。第三步:分析综合,规范作答。——答案要素一般含有:①明确诗人引用典故的方式(明用或暗用、侧用或反用、正引或化用);②概括典故的原本内涵;③揭示诗人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引用意图、表达的情感等)。说明:“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金陵望汉江[唐]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一步:了解典故的原本内涵。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由注释④可知,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第二步: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作者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第三步:分析综合,规范作答。【参考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离思(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注】①《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②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美若娇姬。1、试分析该诗第一、二句的用典及其意义。【答案】第一句由《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第二句化用了宋玉《高唐赋序》巫山云的典故,巫山(云)传为神女所化,“茂如松树,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云)”均为世间至大至美的意象,用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云)”,对别处的水和山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隐喻诗人和妻子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可比拟的,因而除爱妻以外,再也没有可使自己动心的女子了,表达了对亡妻的忠贞与怀念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①。[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像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灈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志节坚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两人行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解析: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答案:B(2)解析:尾联说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濯缨”是化用《楚辞·渔父》的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同时,尾联还化用了李陵赠别苏武的诗句“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表达与朋友分别时的感伤答案: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两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②用典。“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第二点如回答“化用前人诗句”并分析,亦可)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元]张可久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欤子房①,赋寒梅瘦却何郎②。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注】①赤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子房:即张良。《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导引轻身”。②何郎:何逊,南朝梁诗人,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元]张可久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欤子房①,赋寒梅瘦却何郎②。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注】①赤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子房:即张良。《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导引轻身”。②何郎:何逊,南朝梁诗人,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波”,本指江河湖海上的风浪,这里指作者经历过的人世间的是非纠葛。B.“急”字和“顿”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想摆脱利锁名缰的急迫心情。C.曲子的最后三句写作者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描绘出一种清幽之境。D.古代诗歌以“山中”为题的大多写隐居生活或托以归隐之思,本曲亦如此。2.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全曲分析。(6分)1【答案】C【解析】“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不恰当,这三句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想象,并非实写。2【答案】①想象。曲中多处借想象描绘隐居情景,如“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渴望。②用典。曲中多处运用前人事例,如“伴赤松”两句,借张良、何逊之例,进一步表明自己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③以景结情。末尾三句,描绘了一种清幽之境,收束全曲,意境深远。5、(2021江苏七市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9分)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5、(2021江苏七市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9分)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B.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C.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高到低,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的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2.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6分)1.B“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错.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是对卢侍御此去的期待,并非真的已经停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能力,将错误设置在对“想象”这一表现手法的判定上。2.答案①运用设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②通过想象收复故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每点2分)命题意图:本题聚焦于“家国情怀”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考查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及运用表现手法的能力。解题思路:首联“何事从戎独远行”是设问,卢侍御因“从戎”而“远行”,是为国家守护国土,使边境安宁,其中蕴含着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颔联和颈联是想象收复失地、停战春耕的情景。“千里按图收故地”,是想象卢侍御不远千里奔赴战场,按照原来的版图收复失地;而“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