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日常入院工作流程样本_第1页
神经内科日常入院工作流程样本_第2页
神经内科日常入院工作流程样本_第3页
神经内科日常入院工作流程样本_第4页
神经内科日常入院工作流程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某些寻常工作流程一、入院接待流程患者入院到病区,护士及时站身热情迎接,安排患者先在护士站坐下,及时为患者安排床位,告知辅责护士鋪床。患者入院到病区,护士及时站身热情迎接,安排患者先在护士站坐下,及时为患者安排床位,告知辅责护士鋪床。如暂时无床位,则安排患者坐好,递上一杯热水,并做好解释工作;有床位,铺好后,先给患者称体重后直接带患者到病床旁如暂时无床位,则安排患者坐好,递上一杯热水,并做好解释工作;有床位,铺好后,先给患者称体重后直接带患者到病床旁告知主管医生接诊告知主管医生接诊为患者测生命体征,进行卫生处置。为患者测生命体征,进行卫生处置。向患者进行入院简介:环境、设施、制度、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向患者进行入院简介:环境、设施、制度、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教会患者使用呼喊仪、床栏、热水开关及开关电视、空调等,交代防火、防盗,防跌仆等注意事项教会患者使用呼喊仪、床栏、热水开关及开关电视、空调等,交代防火、防盗,防跌仆等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若患者是空腹入院应及时告知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查患者后依照病情开出关检查单,护士核对无误后,为患者抽血,同步告知患者还要做检查项目、时间和注意事项,并简介负责送检人员,。2.若急、危、重症患者入院,护士应迅速告知医生,前去检查患者,同步为患者吸氧、开通静脉通道等,并准备相应急救用物。3.向患者和家属强调物品保管、防火、防盗、防跌仆、请假等制度,4.告知患者如用餐有特殊需求,告知护士。1二:病人院内转科流程接到患者需要转科告知时,主班护士及时告知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接到告知后告诉患者即将转出及所转往科室名称,并针对患者病情,作健康宣教接到患者需要转科告知时,主班护士及时告知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接到告知后告诉患者即将转出及所转往科室名称,并针对患者病情,作健康宣教主班护士执行转科医嘱,停止所有长期医嘱,暂时医嘱、长期账单;检查收费项目与否精确,并进行电脑医嘱核对,如有退药告知药房。主班护士执行转科医嘱,停止所有长期医嘱,暂时医嘱、长期账单;检查收费项目与否精确,并进行电脑医嘱核对,如有退药告知药房。责任护士写转科护理记录,质控病历责任护士写转科护理记录,质控病历查看有无未做检查单,如有预约检查单则告知护送患者护士要与对方查看有无未做检查单,如有预约检查单则告知护送患者护士要与对方作好交接班在电脑医嘱发转科前,再一次检查长期或暂时医嘱签名及核对状况,并及时在电脑医嘱发转科前,再一次检查长期或暂时医嘱签名及核对状况,并及时做好各种登记后,发转科医嘱。协助病人收拾好物品,携病历送患者到所转科室,做好交接班(涉及病情,协助病人收拾好物品,携病历送患者到所转科室,做好交接班(涉及病情,皮肤,病历,输液等状况)注意事项:1、送病人到新科室时,一定要将所有病历资料带起,做好交接班。2、与新科室护士做好病情、皮肤等全面交接。3、病人物品收拾齐全,避免漏掉。2三、办理出院流程接到出院医嘱后,解决好转科医嘱,告知责任护士进行出院宣教、书写出院护理记录接到出院医嘱后,解决好转科医嘱,告知责任护士进行出院宣教、书写出院护理记录核对医嘱及费用精确无误后,发出院至结算中心核对医嘱及费用精确无误后,发出院至结算中心发出院告知给病人去结帐发出院告知给病人去结帐准备好出院药及门诊病历准备好出院药及门诊病历接到结帐单后,送出院带药给患者,同步指引患者出院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接到结帐单后,送出院带药给患者,同步指引患者出院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收拾行李,送患者到医院门口或电梯口协助患者收拾行李,送患者到医院门口或电梯口注意事项:1、凡接到出院告知后,当班护士进行出院宣教前应与主管医生沟通好,避免产生不必要误会。2、告诉患者办出院手续详细过程,收到出院告知单后,可先到出院处打印住院期间免费清单,核对收费无误后在缴费。3、由责任护士将出院患者意见征询表交给患者(考核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指引患者填写并收回。4、取出院药回来后,按出院医嘱重新核对后,把药物和出院病历及所需交回给患者资料整顿好集中在一起。5、护士接到患者结账发票后,核对患者出院药,并在发药本相相应项目上打勾作标记,发药时在患者或家属面前,每样清点清晰并做好用药指引。8、送患者出院时,要积极按好电梯,目送患者进电梯后在离开。3四、科内病人转床流程主班清点并记录当天出院病人总数,当天转床病人总数,并依照性别进行归类。主班清点并记录当天出院病人总数,当天转床病人总数,并依照性别进行归类。依照病人性别、病情及特殊需求进行分派,并将转床信息及时告知P班护士。依照病人性别、病情及特殊需求进行分派,并将转床信息及时告知P班护士。P班护士与转床病人进行解释、沟通,征得批准后,让其做好转床准备。P班护士与转床病人进行解释、沟通,征得批准后,让其做好转床准备。将转床信息告知成员,并让成员准备床单位,P班协助病人收拾用物,转用物、转病人、转床头标记。将转床信息告知成员,并让成员准备床单位,P班协助病人收拾用物,转用物、转病人、转床头标记。↓转床完毕,P班护士与主班护士再次核对转床成果无误后,告知医生开转床医嘱转床完毕,P班护士与主班护士再次核对转床成果无误后,告知医生开转床医嘱主班护士转抄转床医嘱、电脑转床、转一览表、转病历主班护士转抄转床医嘱、电脑转床、转一览表、转病历转长期治疗卡(静滴卡、肌注卡、雾化卡、口服药单)转长期治疗卡(静滴卡、肌注卡、雾化卡、口服药单)生命体征本、长期执行黏贴单、抽血本、发药本。P班护士再一次核对所有转床病人治疗单与否贯彻无误。P班护士再一次核对所有转床病人治疗单与否贯彻无误。将转床信息记录在护士站黑板上。将转床信息记录在护士站黑板上。4五、晨会交班流程到点前5分钟由夜班护士告知并组织人们交班护士整装列队,护士长检查护士着装↓护士整装列队,护士长检查护士着装由夜班护士向人们问好,宣布交班开始先交日期、病人总数、出院总人数、入数总人数、病危人数、病重人数、一级护理人数先交日期、病人总数、出院总人数、入数总人数、病危人数、病重人数、一级护理人数新入院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因新入院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因…而入院,入院时状况,入院后予以特殊解决以及当前病情状况,夜间睡眠状况。新病危、病重病人状况:病人床号、诊断、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病人发生病情变化解决通过、当前病情状况新病危、病重病人状况:病人床号、诊断、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病人发生病情变化解决通过、当前病情状况入院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因…而入院,入院时状况,入院后予以特殊解决以及当前病情状况,夜间睡眠状况。原有病人变化状况:原由病人床号、诊断、病情变化及解决通过、当前病情状况当前病情状况原有病人变化状况:原由病人床号、诊断、病情变化及解决通过、当前病情状况当前病情状况夜间如有异常行为体现或特殊规定病人应提示人们注意夜间如有异常行为体现或特殊规定病人应提示人们注意交班完毕,请值班医生补充,必要时主任或护士长补充。交班完毕,请值班医生补充,必要时主任或护士长补充。注意事项:1、交班时使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仪表要端正。2、交班时应注意有无修正诊断,不应只看住院证或初次病程记录。4、交班者应熟悉患者病情而不能光靠死记硬背或照本宣科。5、重点交代入院后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病人夜间睡眠状况。5六、床边交班流程带齐用物:抹手液、手套、手电筒、尺子、笔、小记录本带齐用物:抹手液、手套、手电筒、尺子、笔、小记录本下夜护士和责任护士一起来到床边,按床号顺序交:新收下夜护士和责任护士一起来到床边,按床号顺序交:新收→危重病人→需翻身等别的病人,检查患者数目与否齐全及患者去向。先由下夜护士交代患者病情先由下夜护士交代患者病情夜间特殊状况、夜间睡眠状况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状况各种管道状况夜间特殊状况、夜间睡眠状况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状况各种管道状况翻身查看皮肤,查完病人后进行手消毒翻身查看皮肤,查完病人后进行手消毒交代下班需要注意事项再一次手消毒把异常皮肤真实状况登记在本子上,记录面积、时间、部位。6七、巡视病房流程巡视病房,核对患者总数。巡视病房,核对患者总数。查看输液、输血状况,与否畅通和固定妥当,补液速度及顺序与否符合规定,并记录巡视时间查看输液、输血状况,与否畅通和固定妥当,补液速度及顺序与否符合规定,并记录巡视时间理解病情,查看神志、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理解病情,查看神志、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检查口腔、会阴及皮肤清洁,有无皮肤受压、潮红或发生褥疮等检查口腔、会阴及皮肤清洁,有无皮肤受压、潮红或发生褥疮等检查各种管道与否畅通,有无扭曲、受压或脱落,观测引流液色、检查各种管道与否畅通,有无扭曲、受压或脱落,观测引流液色、质、量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及交班检查床单位与否整洁、平整无污渍,年老危重及术后患者视状况加床栏检查床单位与否整洁、平整无污渍,年老危重及术后患者视状况加床栏询问患者服药、就餐状况,并予督促,检查护工和陪人与否在岗询问患者服药、就餐状况,并予督促,检查护工和陪人与否在岗注意事项:1、注重患者主诉,注意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输液、输血状况,各种管道、服药状况,口腔、皮肤、会阴部清洁状况,毛发、指趾甲等)。2、如患者不配合翻身时,应详细做好解释工作。3、如患者不在时,要立即追踪直至查明去向为止,必要时联系家属并报告护长及总值班。4、巡视病房次数按级别护理规定进行。7对于紧急或长时间检查(CT,MRI)对于紧急或长时间检查(CT,MRI)一方面跟检查科室联系,联系好后根据病情备轮椅或平车、氧气袋、急救箱(急救药物一定要备齐)送检前应评估患者配合限度,如上腹B超患者与否空肠;膀胱B超、妇科B超与否充盈膀胱;腹平片、钡灌肠、肠镜与否排空大便或成水样便等。若患者检查准备不充分,要及时与医生和检查科室联系,视状况推迟或取消检查,若取消者另行预约送检前应评估患者配合限度,如上腹B超患者与否空肠;膀胱B超、妇科B超与否充盈膀胱;腹平片、钡灌肠、肠镜与否排空大便或成水样便等。若患者检查准备不充分,要及时与医生和检查科室联系,视状况推迟或取消检查,若取消者另行预约轻患者由家属陪伴前去检查科室,责任护士依照需要给患者备好轮椅,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检查途中一旦有不舒服症状,立即回病房休息轻患者由家属陪伴前去检查科室,责任护士依照需要给患者备好轮椅,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检查途中一旦有不舒服症状,立即回病房休息对于病情较重患者,应由医生和护士陪伴前去检查,并且携带急救箱、氧气袋、建立静脉通道,在送检查途中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患者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地急救。必要时须功能科行床边检查对于病情较重患者,应由医生和护士陪伴前去检查,并且携带急救箱、氧气袋、建立静脉通道,在送检查途中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患者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地急救。必要时须功能科行床边检查使用轮椅患者应交代患者尽量向后坐,背靠轮椅,系好安全带,以防患者跌倒,使用平车患者绑好安全带,防止送检查过程中患者跌落,在运营过程中,患者头在前,上坡时头在前,下坡时头在后。冬天嘱患者多穿衣服,用棉被或毛毯保暖,防止受凉使用轮椅患者应交代患者尽量向后坐,背靠轮椅,系好安全带,以防患者跌倒,使用平车患者绑好安全带,防止送检查过程中患者跌落,在运营过程中,患者头在前,上坡时头在前,下坡时头在后。冬天嘱患者多穿衣服,用棉被或毛毯保暖,防止受凉送检途中医生或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自觉症状,及时理解患者感受送检途中医生或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自觉症状,及时理解患者感受检查完后及时送患者回病房,安顿好患者,整顿床单位,所用物品归还原位检查完后及时送患者回病房,安顿好患者,整顿床单位,所用物品归还原位注意事项:1、交代患者或家属外出检查时,一定要告知护士。2、同一时间有各种患者需要轮椅或平车检查时,可依照状况进行调节或到其他科室借用。3、所需检查时间较长时,应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有关注意事项。4、使用轮椅、平车运送患者时,不可离开患者,等待电梯或检查时要上锁。检查成果要及时取回。5、准时送患者检查,不可提前或推迟,以免导致患者误解和影响功能科8九、安全防范简介医院规章制度(探视、请假、陪住)、环境、贵重物品保管。简介医院规章制度(探视、请假、陪住)、环境、贵重物品保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安全防范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行走不便患者要交代注意事项,安排陪护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安全防范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行走不便患者要交代注意事项,安排陪护评估患者状况,必要时上床栏。对于老年痴呆者戴辨认带,以辨明身份评估患者状况,必要时上床栏。对于老年痴呆者戴辨认带,以辨明身份(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号码,所在医院科室等),必要时设专人陪护床旁勿放锐器,桌椅摆放不影响活动通道,床尾摇手及时复位,上好床栏,床底轮要锁好,病房地面无水渍及杂物床旁勿放锐器,桌椅摆放不影响活动通道,床尾摇手及时复位,上好床栏,床底轮要锁好,病房地面无水渍及杂物翻身时要注意安全,防坠床、防管道脱出翻身时要注意安全,防坠床、防管道脱出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顿床单位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顿床单位外出检查注意安全,视患者状况安排护士护送;依照病情使用轮椅或外出检查注意安全,视患者状况安排护士护送;依照病情使用轮椅或平车,并系好安全带,防跌仆、碰撞受伤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便盆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便盆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护士站于患侧,加强保护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护士站于患侧,加强保护使用完毕,气垫床用消毒液抹洗,然后用床垫消毒机消毒30分钟注意事项:使用完毕,气垫床用消毒液抹洗,然后用床垫消毒机消毒30分钟1、当班护士严格执行巡视制度(特别是夜间),消除一切危险因素。2、定期检查床栏完好性,对不配合者,应与家属沟通后,使用恰当约束,注意约束时局部应使用棉垫保护,防损伤。3、食物应去核、刺,药物去包装,以防患者误食,误吞;需及时提示和耐心劝导患者准时服药,并严格药物管理。4、密切观测住院患者动向,加强看护,不适当让患者单独外出,以防患者自杀、自残、走失等以外发生。5、使用热水袋时,注意水温,外包布套,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局部使用时不适当过长,做好交接班,定期巡视。6、照灯时,注意灯距、时间,外敷刺激性强药物,不能与照灯同步进行。7、患者裤子不适当过长,防绊倒;宜穿平底鞋,防滑,大小适当。8、进食时:进食速度宜慢,防呛咳和窒息。9十、发西药及中成药流程将药房领来药与发药登记本记录药核对与否一致,无误后依照药本记录规定将每一位患者药归类,并在药盒上记录床号、姓名、及服药办法。将药房领来药与发药登记本记录药核对与否一致,无误后依照药本记录规定将每一位患者药归类,并在药盒上记录床号、姓名、及服药办法。按规定记录好后将所有药物按床号先后顺序摆放到发药蓝内。按规定记录好后将所有药物按床号先后顺序摆放到发药蓝内。端药蓝到病房,按床号顺序进行派发药。端药蓝到病房,按床号顺序进行派发药。中药车到病房,按床号顺序进行派发中药每发一种药前,应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经确认无误后发药给患者。每发一种药前,应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经确认无误后发药给患者。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顿床单位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顿床单位告诉患者服药办法,并在患者或家属确认无误后用兰笔在发药本告诉患者服药办法,并在患者或家属确认无误后用兰笔在发药本相应栏上签名,如不懂得签名者则按手印。告诉患者服药办法,并用红笔在中药本上相应栏上签名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便盆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便盆所有药发完后,再次核对未发完药与药本记录与否一致。所有药发完后,再次核对未发完药与药本记录与否一致。所有中药发完后,再次核对中药本上中药与否发放齐全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顿床单位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顿床单位如患者不在或请假,暂不发药,将未发药收回放于护士站药柜内并做好交班。如患者不在或请假,暂不发药,将未发药收回放于护士站药柜内并做好交班。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便盆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便盆10第二某些常规操作流程一、静脉输液流程1、输液加药核对流程核对医嘱、床号、姓名、时间、药名、浓度、剂量、滴速核对医嘱、床号、姓名、时间、药名、浓度、剂量、滴速按医嘱备补液溶酶按医嘱备补液溶酶核对补液溶酶(有效期、瓶盖松动、裂痕、絮状物、沉淀物、变色)核对补液溶酶(有效期、瓶盖松动、裂痕、絮状物、沉淀物、变色)洗手戴口罩洗手戴口罩加药(注意无菌操作)加药(注意无菌操作)胶塞瓶:消毒瓶启胶塞、启瓶盖、消毒、抽吸玻璃安瓶:弹、消、锯、消、折、抽胶塞瓶:消毒瓶启胶塞、启瓶盖、消毒、抽吸玻璃安瓶:弹、消、锯、消、折、抽抽吸后核对安瓶、瓶签后加入瓶中抽吸后核对安瓶、瓶签后加入瓶中加完后照光有否悬浮物、沉淀、变色加完后照光有否悬浮物、沉淀、变色消毒瓶盖(碘酒、酒精)消毒瓶盖(碘酒、酒精)插输液器插输液器在右下角清晰签名,请第二人再次核对 在右下角清晰签名,请第二人再次核对112、输液流程第一步同输液加药核对流程第一步同输液加药核对流程备齐用物推车进病房备齐用物推车进病房备病人:核对(八对)、解释、问二便、取体位备病人:核对(八对)、解释、问二便、取体位挂瓶排气挂瓶排气选好静脉(垫巾、抹手、核对、扎止血带、消毒、嘱握拳)选好静脉(垫巾、抹手、核对、扎止血带、消毒、嘱握拳)再排气,检查夹紧再排气,检查夹紧进针<150进针<150进针,见回血后放平进少量,松止血带、松拳固定、(必要时夹板固定)、调速、抹手、核对、签名固定、(必要时夹板固定)、调速、抹手、核对、签名交代注意事项,整顿床单位,清理用物交代注意事项,整顿床单位,清理用物12三:更换液体流程一方面查看并找准所要更换液体床号,查看输液瓶姓名与药名与治疗卡与否一致,查看药物质量无误后,在治疗卡上签执行时间及执行者姓名。一方面查看并找准所要更换液体床号,查看输液瓶姓名与药名与治疗卡与否一致,查看药物质量无误后,在治疗卡上签执行时间及执行者姓名。将药物放入治疗盘,端治疗盘去病房,一方面查看病房门牌上病床好,将药物放入治疗盘,端治疗盘去病房,一方面查看病房门牌上病床好,敲门,进病房。查看床头床号,对床尾患者姓名,来到床旁,叫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床号,对床尾患者姓名,来到床旁,叫患者姓名。再一次查看输液瓶姓名、药名与否与病房输液卡一致,无误后消毒并更换液体。再一次查看输液瓶姓名、药名与否与病房输液卡一致,无误后消毒并更换液体。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顿床单位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顿床单位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便盆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便盆检查输液管与否有空气,与否滴注畅通,并依照病情调节滴速。检查输液管与否有空气,与否滴注畅通,并依照病情调节滴速。再一次核对输液瓶与输液卡姓名及药物无误后在输液卡上签名,查看再一次核对输液瓶与输液卡姓名及药物无误后在输液卡上签名,查看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将患者肢体放于舒服位置,盖被保暖。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顿床单位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顿床单位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便盆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便盆向患者简介药物名称、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道谢!向患者简介药物名称、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道谢!13四:输液反映送检:浮现输液反映,关止水夹,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浮现输液反映,关止水夹,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依照医嘱拔针或接上新液体,并遵医嘱用药依照医嘱拔针或接上新液体,并遵医嘱用药把发生输液反映输液瓶连输液管(不分离)用无菌治疗巾包好把发生输液反映输液瓶连输液管(不分离)用无菌治疗巾包好防止污染防止污染按规定填写药物不良反映登记表按规定填写药物不良反映登记表按规定填写一式二份输液反映登记表按规定填写一式二份输液反映登记表把以上三样物件一同送到临床药理检查室把以上三样物件一同送到临床药理检查室若非正常上班时间,把包好送检样品放在冰箱内保存若非正常上班时间,把包好送检样品放在冰箱内保存上班时间即送至临床药理检查室上班时间即送至临床药理检查室准时取回检查报告准时取回检查报告14五: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含加药、输液、反映送检)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核对制度。2、依照病情需要,有筹划安排输液顺序,如需加入药物,应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输液目,注意配伍禁忌。3、需长期输液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普通从远端静脉开始。4、输液前应排净输液器及针头内空气,药液滴尽前要及时更换溶液瓶或拔针,严防控制空气栓塞。5、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听取病人主诉,严密观测注射部位皮肤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动,针头和输液器衔接与否紧密,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输液滴速与否适当及输液瓶内容量等,并告诉病人每瓶补液大概要滴多少时间。6、需24h持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7、颈管留置者,应在每天输液完后用稀释肝素溶液封管,以免硅胶管被血块堵塞,如遇输液不畅,应注意与否存在硅胶颈管弯曲或滑出血管外等状况。8、依照某种药物性状不同,安排调好滴速,对于特殊药物,如甲硝唑100ml半小时滴完、125ml甘露醇15分钟滴完。。9、补液时要注意进针后松止血带,并注意打针时一定要先消毒后进针。10、给病人补液完后固定位置时,要把固定物平齐手指。11、输液夹应放在输液管中上处。12、拔针时,棉签应放在针口上方顺血管位置上,勿压着针尖。13、换瓶时应先插排气管,再插输液管,并将接瓶补液挂好,将透明面面向病人。14、如病人输液过程中或拔针后浮现肿胀或淤血,用红归酊外敷。15、输液卡要对好后在执行处签全名,滴速要跟输液卡处一致。16、补液侧肢尽量减少使用监测机测血压,可用此外一侧肢体。17、静脉推针后连接输液管时,将输液管内补液滴出连接处,减少空气进入。18、补液滴空时,如滴空段在1/3如下输液管时,可将空气弹上去,滴空段1/3以上时,则等补液滴到头皮针与输液管连接处时将空气排出。15二、静脉采血流程核对,备齐用物(将条码贴于采血管及验单上,试管上写号姓名,床号核对,备齐用物(将条码贴于采血管及验单上,试管上写号姓名,床号解释,选取适当静脉解释,选取适当静脉按操作流程穿刺后,见回血即接真空采血管按操作流程穿刺后,见回血即接真空采血管抗凝管来回摇匀抗凝管来回摇匀拔针,按压,2小时内及时送检拔针,按压,2小时内及时送检注意事项:1、采血量较大时(如新收病人)要用8号或9号采血针,多管采集换管时应反折采血针头,防止血液流出导致污染,拔针时要反折采血针针管。2、除红色无抗凝管不摇匀外,其她颜色抗凝管均摇匀,摇匀方式为颠倒180度3~5次。3、在多管操作时,应边摇匀,边采血,有抗凝采血管采血量摇精确,以免影响抗凝效果。4、禁止用注射器带针头将血液打入采血管内,以免导致溶血。5、血流变学检查时备一支肝素锂抗凝管5ml,一支枸掾酸钠(1:4)抗凝管2ml(抗凝剂0.4ml,全血0.6ml)并及时轻轻颠倒180度5~8次使之混匀。6、接采血管排列顺序:柠檬酸钠1:9→柠檬酸钠1:4→EDTA.K2管→肝素锂3ml→肝素锂5ml→无抗凝管,7、禁止在输液同侧采血,同步在检查申请单上注明“输液时采血”。16三、中心吸氧流程核对医嘱,备用物:氧管、湿化瓶、流量表核对医嘱,备用物:氧管、湿化瓶、流量表解释,问二便,检查鼻腔,清洗鼻腔解释,问二便,检查鼻腔,清洗鼻腔湿化瓶倒入1/2~2/3瓶冷开水,装氧表湿化瓶倒入1/2~2/3瓶冷开水,装氧表连接氧管、打开调节开关、调至所需氧流量连接氧管、打开调节开关、调至所需氧流量为病人戴上氧管,并妥善固定为病人戴上氧管,并妥善固定交代注意事项、记录氧卡并挂于床尾交代注意事项、记录氧卡并挂于床尾注意事项:1、氧表装上后应回拉一下检查与否牢固,防止流量表脱落砸伤病人;检查流量表与氧管连接与否牢固。2、向病人交代安全用氧注意事项,嘱病人及家属不药自行调节氧流量,禁止在室内吸烟。3、用氧过程随时观测病人氧疗效果,依照医嘱调节恰当用氧浓度。4、若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同步又需要氧气做其她治疗时,如用氧吹伤口或做氧气雾化等,要另备氧气,不能自行停氧。5、每天更换湿化瓶内水,保证水量在1/2~2/3瓶之间。6、吸氧时,应先调号氧流量再戴上氧管;关氧时,应先取下氧管,在关氧气开关。17四、负压吸痰流程备物:吸痰管、治疗包、灭菌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液、压舌板、备物:吸痰管、治疗包、灭菌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液、压舌板、开口器、听诊器、手套、必要时备口咽通气管,检查仪器性能解释,取平卧位,头侧向操作者解释,取平卧位,头侧向操作者调节吸痰压力(依照病人状况及痰粘稠度调节吸痰压力:成人0.04~0.053Mpa,小儿<0.04Mpa,操作者带手套调节吸痰压力(依照病人状况及痰粘稠度调节吸痰压力:成人0.04~0.053Mpa,小儿<0.04Mpa,操作者带手套试吸:顺畅吸引,冲洗管道试吸:顺畅吸引,冲洗管道插管吸痰:分三段吸引,口鼻腔插管吸痰:分三段吸引,口鼻腔→气管上段→气管下段,不带负压送管,边吸引边螺旋 吸痰管退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以免管道堵塞,吸痰后用听诊器听诊肺部,确认痰液吸净后,吸痰管按感染性废物解决观测呼吸与否畅通,口腔有无损伤,吸出痰液色、质、量并记录签名协助患者取舒服卧位,整顿床单物单位,清理用物协助患者取舒服卧位,整顿床单物单位,清理用物注意事项:1、吸痰先后应予以患者高流量吸氧。2、调节负压在安全范畴内,以免导致气道黏膜损伤。3、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动作要轻柔,持续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4、如痰液粘稠可叩打胸背部或给雾化吸入后再吸痰。5、吸痰用物每天更换消毒,吸痰管每次更换。18五、氧气雾化吸入流程核对医嘱,按医嘱准备好药物核对医嘱,按医嘱准备好药物与患者解释,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与患者解释,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安装好氧流量表,将氧流量调至4~6L,见雾化器雾量适中即可安装好氧流量表,将氧流量调至4~6L,见雾化器雾量适中即可嘱患者含紧喉嘴,作缓慢深呼吸,药物随深吸气动作而被吸入肺内嘱患者含紧喉嘴,作缓慢深呼吸,药物随深吸气动作而被吸入肺内雾化时间为20~30分钟。(遵医嘱)雾化时间为20~30分钟。(遵医嘱)雾化完毕后撤离雾化器,将氧流量调回雾化完毕后撤离雾化器,将氧流量调回“0”,分离连结管,清水冲洗后浸泡消毒消毒30分钟后再次用清水冲洗干净雾化器后,用胶袋装好以备下次用消毒30分钟后再次用清水冲洗干净雾化器后,用胶袋装好以备下次用注意事项:1、流量表与中心管道要插稳,防止掉落扎伤患者。2、雾化器连接管必要与流量表接紧,防止氧流量大时脱落。3、雾化后用温水漱口,嘱病人饮水,勉励排痰。4、流量表用后要套上胶袋以防尘。5、雾化时湿化瓶不需加水。6、雾化器一人一套专用。19六、口腔护理流程备齐用物,核对,解释、取舒服体位备齐用物,核对,解释、取舒服体位铺巾、置弯盘,用压舌板观测口腔后横放再治疗碗边上铺巾、置弯盘,用压舌板观测口腔后横放再治疗碗边上按顺序擦洗口腔按顺序擦洗口腔漱口(昏迷者禁漱口),用小毛巾或纸巾抹去口角处水渍漱口(昏迷者禁漱口),用小毛巾或纸巾抹去口角处水渍必要时涂药及润唇必要时涂药及润唇整顿用物、抹手、记录整顿用物、抹手、记录注意事项:1、擦洗动作轻柔,特别对凝血功能差病人,防止损伤牙龈及黏膜。2、昏迷病人禁漱口,需用开口器时应从齿放入,动作轻柔。3.擦洗前清点棉球个数,擦洗时需用血管钳夹住棉球,一次只能夹一种棉球,棉球不能过湿,擦洗后再次清点棉球个数,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3、如为传染病人,用物按消毒隔离原则解决。20七、床上洗头流程用物准备:洗头槽、中单、浴巾、毛巾、纱布、干棉球、水杯、桶子(内盛40~5用物准备:洗头槽、中单、浴巾、毛巾、纱布、干棉球、水杯、桶子(内盛40~5℃热水以病人耐受为宜)、洗发液、梳子、电吹风、关门窗、解释、问二便。病人取仰卧位关门窗、解释、问二便。病人取仰卧位松衣领反折。移枕垫至病人肩下,中单铺于枕上。用毛巾围于病人颈部,棉球塞住双耳,纱布盖上双眼。头部置于洗头槽中,接污水桶松衣领反折。移枕垫至病人肩下,中单铺于枕上。用毛巾围于病人颈部,棉球塞住双耳,纱布盖上双眼。头部置于洗头槽中,接污水桶松发松发→试水温→湿发→上洗头液→揉搓→(半途梳头洗梳)→冲水、洗净顺序:头顶→颈部→枕部解下颈部毛巾,包好头发,擦去头发上水分。取下纱布及棉球,在用毛巾擦干病人面部解下颈部毛巾,包好头发,擦去头发上水分。取下纱布及棉球,在用毛巾擦干病人面部撤去中单和洗头槽。将枕头从病人肩下拉出放于床头,协助病人仰卧撤去中单和洗头槽。将枕头从病人肩下拉出放于床头,协助病人仰卧擦干头发,用电吹风吹干,梳理整洁。清理用物,整顿床单擦干头发,用电吹风吹干,梳理整洁。清理用物,整顿床单注意事项:1、床上洗头水温40~50℃,病人手背试温。2、化疗病人应用天然洗发水,勿用手指甲抓伤头皮。3、病人病情较重不适当洗头时可用酒精洗头。4、应保持被褥及衣物不湿,勿使水流入病人眼、耳内,洗头后用风筒吹干。5、洗头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病人病情变化,如面色、脉搏、呼吸异常,应停止洗头。21八、膀胱冲洗流程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备好膀胱冲洗液及用物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备好膀胱冲洗液及用物核对后将膀胱冲洗液挂在输液架上,排气核对后将膀胱冲洗液挂在输液架上,排气检查尿管与否处在开放状态,如尿管处在关闭状态需把尿管开放,检查尿管与否处在开放状态,如尿管处在关闭状态需把尿管开放,把尿液放出,然后夹紧尿管上小夹子消毒尿管与尿袋连接分叉段外壁消毒尿管与尿袋连接分叉段外壁将已排气针头轻轻地插进尿管,用胶布把针头固定妥当将已排气针头轻轻地插进尿管,用胶布把针头固定妥当再次检查尿管上小夹子与否已关紧,开放冲洗液进行冲洗再次检查尿管上小夹子与否已关紧,开放冲洗液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关闭输液器,拔出针头,开放尿管排出液体,收拾用物冲洗完毕,关闭输液器,拔出针头,开放尿管排出液体,收拾用物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膀胱冲洗过程中密切观测患者有无浮现如下不适。患者诉尿急、腹胀,解决:应先关紧输液器,开放尿管,把液体放出后,再继续进行膀胱冲洗。若患者为不稳定性膀胱或低容性膀胱,在操作过程中需少量、分次冲洗。2、冲洗量依照医嘱执行,原则上每次不超过250ml,以免引起逆行感染。3、注意观测引出液量、颜色、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4、针头穿刺时,不要穿刺气囊管。5、膀胱冲洗过程中,注意巡视,观测与否固定、畅通,与否渗漏。22九、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流程依照医嘱核对,备好用物(5ml注射器、肝素一支、消毒用物一套)依照医嘱核对,备好用物(5ml注射器、肝素一支、消毒用物一套)病人仰卧位、暴露穿刺部位,用手触摸动脉搏动处,消毒皮肤(从动脉搏动最明显位置为中心6cm范畴病人仰卧位、暴露穿刺部位,用手触摸动脉搏动处,消毒皮肤(从动脉搏动最明显位置为中心6cm范畴消毒左手食、中指,并按压、固定于动脉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以90度(仅限腹股沟处,上肢动脉以15~20度角进针)沿动脉搏动最明显位置进针消毒左手食、中指,并按压、固定于动脉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以90度(仅限腹股沟处,上肢动脉以15~20度角进针)沿动脉搏动最明显位置进针见回血后轻轻回抽,抽至所需血量,左手拿两根棉签按压针口并迅速拔针,排除空气后,迅速将针头刺入胶塞中。见回血后轻轻回抽,抽至所需血量,左手拿两根棉签按压针口并迅速拔针,排除空气后,迅速将针头刺入胶塞中,将注射器放于手掌心轻轻来回搓动5次见回血后轻轻回抽,抽至所需血量,左手拿两根棉签按压针口并迅速拔针,排除空气后,迅速将针头刺入胶塞中,将注射器放于手掌心轻轻来回搓动5次消毒左手食、中指,并按压、固定于动脉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以90度(仅限腹股沟处,上肢动脉以15~20度角进针)沿动脉搏动最明显位置进针在化验单上填写体温、时间、氧浓度及血红蛋白值后送检在化验单上填写体温、时间、氧浓度及血红蛋白值后送检整顿病人床单位及用物整顿病人床单位及用物注意事项:1、采集标本时要同步测量体温,记录吸养氧流量,并登记在送检单上。2、拔针后按压口至少5分钟以上,并观测局部有无血肿。3、采血前将肝素钠1ml吸入无菌注射器中,润湿管壁后即推出,仅留乳头某些,及时将注射器刺入股动脉(或桡动脉)采血1ml,拔出注射器后及时排掉气泡,将针头套回针头套或橡皮塞封住。(现已有一次性动脉采血注射器,已配有干粉抗凝剂)4、采集血过程中如果浮现小气泡须在采血后及时排出,注意隔绝空气。5、标本及时送检。23十、尿培养流程(非导尿留取中段尿)取标本前一天向病人解释留取中段尿目、办法需病人配合规定及必要性取标本前一天向病人解释留取中段尿目、办法需病人配合规定及必要性上夜护士:交代病人留置尿液办法及时间,并交代其有尿液后告知值班护士上夜护士:交代病人留置尿液办法及时间,并交代其有尿液后告知值班护士用物准备:中段尿包、手套、中段尿试管、0.02%碘伏、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备屏风用物准备:中段尿包、手套、中段尿试管、0.02%碘伏、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备屏风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操作前:再次向病人解释该操作目及注意事项,获得病人配合操作前:再次向病人解释该操作目及注意事项,获得病人配合操作中:病人取平卧位或坐位,放置便盆,按导尿法清洁、消毒外阴、尿道口操作中:病人取平卧位或坐位,放置便盆,按导尿法清洁、消毒外阴、尿道口嘱病人排尿,护士用治疗碗留取中段尿约20ml嘱病人排尿,护士用治疗碗留取中段尿约20ml用酒精灯烤管口后,用注射器抽取5~10ml尿液注入无菌试管中,再用酒精灯烤试管口及瓶塞后,塞紧试管,然后送检用酒精灯烤管口后,用注射器抽取5~10ml尿液注入无菌试管中,再用酒精灯烤试管口及瓶塞后,塞紧试管,然后送检操作后协助病人整顿衣裤,收拾用物,督促护工送标本操作后协助病人整顿衣裤,收拾用物,督促护工送标本注意事项:1、操作时必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尿道口要彻底消毒,以免污染尿液,影响检查成果。2、采集中段尿必要在膀胱充盈得状况下留取,最佳是清晨第一次尿(在膀胱内留4~6小时)。3、尿液内勿混入月经、白带及消毒液,以免影响检查成果。4、不能让病人自己取标本,应到病人床边执行此操作。5、试管装入尿液后应斜放,不要平放或倒放,以免污染。24青霉素(PG):含80万单位PG粉剂密封瓶内注入4ml生理盐水,使成每ml含20万单位PG溶液;用1ml注射器吸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万单位;弃去0.9ml,余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单位;弃去0.75ml,余0.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500单位,即配成皮试溶液。取上述皮试液0.1ml(含50单位)做皮试内注射青霉素(PG):含80万单位PG粉剂密封瓶内注入4ml生理盐水,使成每ml含20万单位PG溶液;用1ml注射器吸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万单位;弃去0.9ml,余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单位;弃去0.75ml,余0.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500单位,即配成皮试溶液。取上述皮试液0.1ml(含50单位)做皮试内注射链霉素(SM):链霉素(SM):于含100万单位SM粉剂密封瓶内注入3.5ml生理盐水,使成为每ml含25万单位SM溶液;用1ml注射器吸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5万单位;弃去0.9ml,余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500单位,即可供皮内实验用。取上述皮试液0.1ml(含250单位)做皮内注射。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取2%普鲁卡因0.1ml加生理盐水至0.8ml(浓度为0.25%)破伤风抗霉素(TAT)破伤风抗霉素(TAT):用1ml注射器吸TAT药液(1500u/ml)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ml含150u)。TAT脱敏注射法:取TAT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取TAT0.2ml加生理盐水至1ml;取TAT0.3ml加生理盐水至1ml;取余量TAT加生理盐水至1ml。按上述安排每隔20分钟皮下注射1次,至完毕总剂量(TAT1500u)注射。胸腺肽:胸腺肽:含5mg胸腺肽内注入5ml生理盐水;用1ml注射器吸0.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弃去0.9ml,余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弃去0.75ml,余0.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即可供皮内注射用。密钙息、鲑降钙:密钙息、鲑降钙:取原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ml含0.5u)长效西林:长效西林:含120万单位长效西林密封瓶内注入3ml生理盐水并充分溶解;用针头在表皮轻轻划“井”字,划痕长度约0.5cm,以划破皮肤而无出血为度;及时滴1滴长效西林溶液,使药液渗入皮肤内。20分钟后观测成果,其成果判断及浮现过敏休克急救办法同PG。长效西林每周使用1次,每次使用前均要皮试(划痕法)。碘过敏实验、结核菌素实验:碘过敏实验、结核菌素实验:取原液0.1ml做皮内注射。防止接种:按医嘱剂量取原液做皮内注射。防止接种:按医嘱剂量取原液做皮内注射。25(十二)皮内注射、各类过敏实验评估:患者现病史、过敏史、既往史、心理状态。评估:患者现病史、过敏史、既往史、心理状态。注射盘、1ml和(或)5ml注射器、所需药液(品)、急救盒、10ml生理盐水、酒精注射盘、1ml和(或)5ml注射器、所需药液(品)、急救盒、10ml生理盐水、酒精对的配制药液或皮试液(各类皮试液配制办法详见附表)对的配制药液或皮试液(各类皮试液配制办法详见附表)对的配备病人准备:核对、解释、在问过敏史、进食状况病人准备:核对、解释、在问过敏史、进食状况选取部位:前臂掌侧下1/3处(防止接种则在上臂三角肌外侧)选取部位:前臂掌侧下1/3处(防止接种则在上臂三角肌外侧)用75%酒精消毒皮肤,直径>5cm,抹手核对,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用75%酒精消毒皮肤,直径>5cm,抹手核对,排尽注射器内空气进针注射: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呈5进针注射:左手紧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呈5°角刺入至针尖完全进入皮内,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轻推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呈圆隆起小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迅速拔针,勿按。整顿记录:抹手核对,记录皮试时间或接种时间。观测病人状况交代注意事项。整顿床单和用物,药敏实验者将注射盘和急救盒放床旁桌上。药敏实验20分钟当作果;PPD48小时看第一次成果,72小时看第二次成果,并记录在医嘱上、护理记录上等。整顿记录:抹手核对,记录皮试时间或接种时间。观测病人状况交代注意事项。整顿床单和用物,药敏实验者将注射盘和急救盒放床旁桌上。药敏实验20分钟当作果;PPD48小时看第一次成果,72小时看第二次成果,并记录在医嘱上、护理记录上等。注意事项:1、执行操作前应认真核对医嘱单并做好三查八对,选取对的注射部位。2、进行药敏实验前要仔细询问过敏史,若有该类药物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实验。3、做完皮试后记录观测成果时间,嘱病人在此期间不要离床活动,如有不适及时按呼喊仪。4、准时观测成果,观测成果时应在自然光线下,态度要认真,浮现可疑阳性者应与另一位护士一同鉴别。5、及时精确记录成果,药敏实验呈阳性者在三测单上写上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上过敏牌;病历夹外页用红笔写上姓名、床号和过敏药物名称。6、PPD禁止作皮下注射,观测成果时间、部位应在白板上。48小时看第一次成果,72小时看第二次成果,并记录在医嘱上、治疗本上等。7、碘过敏实验除做皮内注射外,还可采用眼结膜(滴眼)、静脉注射实验办法,其实验成果应同步记录在病历和检查单上。26第三某些:神经内科专业7类常用疾病基本诊断原则1、昏迷病人急救及护理一、昏迷概念(一)昏迷定义昏迷(coma)是意识障碍严重阶段,体现为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环境不可以结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映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一种病理状态。(二)意识1.意识定义是机体对自身和环境感知和对外界刺激做出恰当反映能力。2.意识清晰度(觉醒状态)脑干上行网状激动系统(ARAS)激活大脑皮层,使其维持一定兴奋性,在此基本上形成意识内容。3.意识内容是大脑皮层广泛联系区活动成果,涉及思想、记忆、定向、情感等,并通过视觉、语言、技巧性运动和复杂机体反映与外界环境保持正常联系。4.意识构成某些人意识需要一种完整而正常中枢神经系统维持,其中重要某些为:(1)上行网状激活系统;(2)丘脑;(3)丘脑下部激活系统;(4)大脑皮层。当发生器质性或可逆性病变时,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或昏迷。(三)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指觉醒系统不同部位受到损伤,产生意识清晰度和意识内容异常变化。(1)觉醒状态有赖于脑干网状构造上行激活系统完整;(2)意识内容与行为有赖于大脑皮质高档神经活动完整。二、昏迷因素(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局限性病变: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等;2.弥漫性病变:脑炎、脑水肿、感染中毒性脑病等。(二)全身性疾病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肝性脑病等;2.各种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有机磷中毒、巴比妥类中毒、酒精中毒等。三、临床体现(一)昏迷伴不同症状常用病因1.伴抽搐者:癫痫、感染中毒性脑病等;2.伴颅内压升高者:脑水肿、脑炎等;3.伴发热者:脑炎、中暑、甲亢危象等;4.伴有低体温者:低血糖昏迷、安眠药中毒等;5.伴有高血压者:高血压脑病脑卒中、子痫等;6.伴低血压者:感染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7.伴有深大呼吸者:代谢性酸中毒;8.伴有浅弱呼吸者:肺功能不全、药物中毒;9.伴有特殊气味:烂苹果味、肝臭味、酒味;10.短暂意识障碍后苏醒:脑震荡、脑挫裂伤。(二)昏迷进程临床特性昏迷进程有如下临床特性:嗜睡(somnolence)昏睡(letharyg)浅昏迷深昏迷,其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不稳定,处在“濒死状态”。1.嗜睡昏迷初期体现,处在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痛觉及其她刺激或言语唤醒,并能做恰当运动和言语反映。醒觉状态维持时间短,当外界刺激停止即转入嗜睡状态。2.昏睡介于嗜睡和昏迷之间一种状态,醒觉功能严重受损,需用较强烈刺激才可以唤醒,无自主语言或语言含混。对指令无反映或不对的,当外界刺激停止,及时转入昏睡。自发性言语较少见,常可见到自发性肢体运动,对痛觉刺激呈现防御性回避动作。3.昏迷最严重意识障碍,醒觉状态、意识内容及随意运动完全丧失。昏迷涉及浅昏迷和深昏迷。(1)浅昏迷强烈痛觉刺激仅能引起肢体简朴防御性运动,但对外界普通刺激无反映。自发性言语及随意性运动消失。脑干生理反射存在或迟钝,生理反射正常、削弱或消失,可有病理反射。生命体征稳定或不稳定。(2)深昏迷所有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下降、自主呼吸不规则,多伴有通气局限性,全身肌张力低下松弛,尿、便失禁或浮现去脑强直状态。(三)鉴别诊断1.木僵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映,四肢不动、不语,不吃,不喝,身体呈蜡样屈曲。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现,如流涎、尿潴留、低体温等。常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见右图)2.精神抑郁状态起病突然,对外界刺激无反映,僵卧不语,呼吸急促或屏气,四肢用力伸直或乱动,双眼睑急速轻眨,翻开上眼睑可见眼球活动。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常用于癔症。3.去大脑皮质状态患者能睁、闭双眼或凝视、无目眼球活动,体现貌似苏醒。意识内容丧失(呼之不应,缺少表情、思维、记忆、语言及情感活动),但仍保持有觉醒与睡眠周期规律。患者双上肢呈屈曲状,双下肢强直性伸直,四肢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4.闭锁综合征只有眼球活动,不能言语,四肢不能动。其思维表达方式为眼睑和眼球活动。(见右图)5.无动性沉默患者重要体现安静卧床,沉默无语。但予以较强疼痛刺激时,患者肢体浮现躲避反映。四肢因此不活动是由于意识障碍之故。患者觉醒与睡眠周期尚正常。觉醒时虽能睁眼和眼球追随活动,但均为无意识和无目并且也无表情。常伴有二便失禁。6.晕厥是一组综合征,常因一时性全脑供血局限性导致大脑功能障碍或呈抑制状态从而引起意识丧失。突然发生,持续时间短暂,不久恢复。四、病情评估(一)评估流程1.急救流程(1)急救同步检查生命体征,涉及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2)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气道分泌物和异物,进行有效通气和维持循环。(3)迅速做出病因诊断。2.病情评估流程病情评估流程见上图:(1)急救:同步判断患者生命体征与否稳定。(2)问诊:询问患者家属哦或陪伴人员患者发病状况。(3)体格检查:涉及普通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查体。(4)辅助检查:涉及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方面检查。(二)病史及症状1.病史涉及:既往史、外伤史、酗酒史等。2.症状涉及突然昏迷则考虑脑出血、脑栓塞或高血压脑病;短暂昏迷考虑一过性脑供血局限性;昏迷前激烈头痛、呕吐考虑颅内压增高,脑肿瘤等。3.昏迷随着症状有:喷射性呕吐;尿、便失禁;抽搐;高热;体温减少;呼吸气味异常;不自主运动;偏瘫;脑膜刺激征;面色、皮肤、眼底异常等。(三)体格检查1.体温:体温高达39℃以上多为脑干、脑室出血及颅内感染。2.呼吸:潮式呼吸和毕奥氏呼吸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脉搏:强弱、快慢不均多见与房颤引起脑栓塞。4.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等;减少—感染性休克、糖尿病性昏迷、药物中毒等。5.其他(1)神经系统检查: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眼球运动、脑干功能及运动反映、各种反射和脑膜刺激征。(2)眼底检查。(3)水肿、脱水、皮疹、外伤等。(四)实验室检1.血、尿常规、血糖、尿素、肌酐、血气分析、血氨及电解质;2.脑脊液检查以理解颅内压、有无颅内感染及出血;3.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液生化检查;4.脑电图、头颅CT、核磁共振(见右图)、血管造影等。(五)昏迷诊断流程1.有神经系统症状,结合病史判断;2.有脑膜刺激症状、颅压升高,结合脑脊液判断;3.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结合血糖及生化判断。五、急救与护理(一)急救解决原则1.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插管,行人工辅助通气。2.开放静脉通道维持有效血循环,予以强心、升压药物,纠正休克。3.急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4.颅压高者予以降颅压药物,如20%甘露醇、呋塞米,必要时行脑室穿刺引流。5.控制高血压及过高体温。6.防止或抗感染治疗7.控制癫痫发作,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8.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9.予以脑代谢增进剂,如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等。10.予以促醒药物,如纳洛酮、醒脑静等。指在直立或直立倾斜实验(HUT实验)10分钟内心率增长超过35次/分(或心率达120次/分),伴有头晕、头痛、疲劳、视物模糊、胸闷、心悸、手颤、不能耐受运动及严重时可浮现晕厥发作等直立不耐受症状。Stewart等在1999年提出小朋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orthostatictachycardiasyndrome,POTS)。2.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区别(1)血流动力学不同;(2)直立倾斜实验阳性反映不同;(3)体位性心动过速平时会有头痛、疲劳或胸闷等;血管迷走性晕厥平时基本正常,没有太多症状,只有病情发作时,才有晕厥症状体现。(二)护理1.病情观测(1)生命体征观测1)体温—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累导致中枢性高热,体温在39~40℃以上,多见于脑干病变、脑出血及脑炎。2)脉搏—慢而洪大见于脑出血、酒精中毒。3)呼吸—节律、频率变化,>24次/分为呼吸增快,<10次/分为呼吸减慢。呼吸节律不整为脑干损伤。4)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减少,过高易导致脑卒中。5)瞳孔—正常瞳孔大小3-4mm。扩大:>5mm颅内压增高、脑疝晚期、阿托品等药物中毒。缩小:<2mm吗啡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桥脑损伤等。(2)昏迷限度观测惯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原则对昏迷限度进行评估。其内容涉及:睁眼反映(4分);言语反映(5分);运动反映(6分)。正常值为15分,表达为E4V5M6。睁眼反映言语反映运动反映评分

正常睁眼呼唤睁眼刺痛睁眼无反映

回答对的回答错乱含混不清只有声叹无反映按吩咐运动刺痛时能定位刺痛时躲避刺痛时身体屈曲刺痛时肢体过伸无反映654321(3)注意事项:1)插管不能言语患者嘱睁眼闭眼;2)失语患者要注明;3)患者四肢瘫时评估运动反映可让患者伸舌;4)偏瘫患者评估运动反映应选取健侧肢;5)疼痛刺激办法压眶上神经、捏耳。(4)意识与GCS有关性GCS总分15分,最低3分。按得分多少,评估其意识障碍限度。12-14分为轻度昏迷;9-11分为中度昏迷;8分如下为重度昏迷;4-7分者,预后极差,3分者多不能存活。国内脑死亡鉴定原则1)先决条件:昏迷因素明确。2)临床鉴定三个条件所有具备: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3)确认实验:脑电图呈电静息状态。4)观测时间:初次鉴定后观测12小时仍无变化,方可鉴定脑死亡。(6)WHO脑死亡鉴定原则1)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映;2)无反射活动;3)无自主性活动;4)必要依托持续人工机械维持呼吸;5)脑电图长时间静息。(7)用药观测1)掌握给药速度。甘露醇成人120~200滴/分;2)加压注射时应守护床旁,防止空气注入;3)脑水肿伴血容量局限性时,使用脱水药宜在补充血容量后酌情使用;4)严格记录出入量,观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5)观测疗效;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减轻;6)防止药液外渗。2.基本护理(1)体位:平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头部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2)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吸痰及口鼻腔内分泌物。有舌后坠时,可使用口咽管等。(3)恰当约束或安装床挡,以防坠床,保证患者安全。3.专科护理(1)防止脑水肿1)有效CPR——避免低氧血症;2)改进脑灌注——最适血压;3)减少颅内压——适度过度通气;4)应用脱水剂——甘露醇激素;5)尽早亚低温——T32-34℃防过度低温。(2)防止并发症需要防止并发症有坠积性肺炎、角膜干燥、口腔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等。3.心理护理与患者家属做好有效沟通,使其配合治疗及护理。4.健康宣教涉及急性期和恢复期,重要是针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其内容是辅导家属如何护理患者。(三)昏迷救护程序救护程序如上图,一方面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若处在昏迷状态,要使患者仰卧、头偏向一侧,以保证其呼吸道畅通,给氧同步建立静脉通道。观测患者生命体征与否正常,若生命体征正常则需要配合医生做全身系统检查,若生命体征不平稳,则患者会体现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及呼吸困难,要予以及时急救。 2、脑血管疾病=1\*GB2⑴、短暂脑缺血发作诊断及鉴别诊断诸多病人来就诊时已无症状,因而诊断重要依托病史。此外需与如下疾病鉴别:局灶性癫痫:为皮层刺激性症状,浮现肢体抽搐或发麻,持续数秒或数分钟,脑电图有变化。梅尼尔综合征:体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及听力下降三联征。持续时间长,不不大于24小时,查体除眼震外,无阳性体征。治疗及预后病因治疗如控制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纠正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50-300mg,每日1次;噻氯匹定:250mg,每日1次。(2)、抗凝治疗如TIA发作频繁,且无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及肝肾疾患者,考虑应用肝素治疗。惯用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0.4ml皮下注射,每日1-2次,5-7天一疗程(3)、钙离子拮抗剂惯用尼莫地平20-40mg,每日3次;或氟桂利嗪5-10mg,每晚1次。(4)、其她还可以选用活血化淤中成药,如川穹嗪等。对于颈部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TIA,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未经治疗TIA患者,1/3此后可发展为脑梗死,约1/3继续有TIA发作,此外1/3自行缓和。=2\*GB2⑵、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①5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②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1-3天达到高峰;③体现为脑血管闭塞后其供血范畴区功能缺损而浮现相应临床症状;④无明显全脑症状;⑤影象学方面有支持。鉴别诊断:其她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治疗及预后急性期治疗①普通解决:卧床休息,防治卧床并发症,维持水电平衡及营养; ②调节血压:使血压保持在平时稍高水平,若不不大于180/110mmHg方予以温和降压药; ③防治脑水肿:对于梗死面积较大,病情较重者,予以20%甘露醇静滴,2-4次/日,连用7天,依照病情变化调节。注意肾功状况; ④溶栓治疗:发病不大于6小时者,可考虑予以尿激酶溶栓; ⑤抗血小板汇集 ⑥抗凝治疗: ⑦脑代谢活化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 ⑧中药治疗:恢复期治疗①初期进行功能锻炼;②防止复发;③配合针灸理疗增进功能恢复。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死亡率约5-15%,多死于脑疝及卧床并发症,存活者多遗留不同限度后遗症,完全恢复者仅占30%。 =3\*GB2⑶、脑栓塞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要点:①急骤发病,数分钟或数秒内达到高峰;②体现为相应脑血管供应区局灶性症状及体征;③无明显颅压增高体现;④CT可以体现为低密度影,偶可见梗死灶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影;⑤有原发病体现。鉴别诊断:与其她脑血管疾病鉴别。治疗及预后急性期及恢复期治疗大体同脑梗死,但脑栓塞由于容易出血而不主张溶栓。此外,对于心源性脑栓塞,为防止再栓塞,在无出血倾向时,可以考虑抗凝治疗。同步注意原发病治疗。急性期病死率5%-15%,多由于脑疝、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若栓子来源未去除,半数以上患者可以再发栓塞,再发后病死率高。=4\*GB2⑷、脑出血诊断及鉴别诊断依照临床体现及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常用脑血管疾病鉴别诊断表: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年龄60岁以上轻壮年多见50-60岁多见中老年多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风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畸形发病时状况安静状态下不定活动状态下同左起病缓急较缓(时、日)最急(秒、分)急(分、时)急骤(分)意识障碍常无或轻少,多短暂多且重少,短头痛多无少有常有激烈呕吐少少多最多血压多正常多正常明显增高正常或增高锥体束受损有有有多无辅助检查脑内低密度影低密度影脑内高密度影珠网膜下腔高密影治疗及预后急性期治疗原则: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普通解决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翻身拍背防止卧床并发症;控制血压血压过低易引起脑灌注不良,因而血压不不大于200/120mmHg时,才开始降压,控制血压在平时稍高水平。减少颅内压可使用20%甘露醇125-250ml迅速静滴,每6-8小时一次;复方甘油500ml静滴,每日1-2次;速尿20mg间歇给药。要注意肾功及水电平衡。对症治疗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应用止血药。单纯就脑出血者因其为压迫止血,故不用止血药。外科手术对于出血量较大者,可考虑手术清除血肿。(基底节出血›30ml,小脑出血›10ml及脑室出血影响脑脊液循环)=5\*GB2⑸、珠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及鉴别诊断依照临床体现要点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治疗及预后原则为防止继续出血,防血管痉挛,防复发。1、普通解决绝对卧床4-6周,避免血压升高、用力排便、咳嗽、激动等;2、止血剂应用应用抗纤溶药物,抑制动脉瘤周边凝血块溶解,防止再出血。氨基己酸24-32g/日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7-10天后改为口服,渐减量,共3周;氨甲苯酸100-200mg入液静滴,2-3次/日;3、防治脑血管痉挛应用钙离子拮抗剂,30-40mg,3次/日,持续3周;4、置换脑脊液每次置换出3-5ml脑脊液,可减轻头痛;5、手术治疗对于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行根治术。3、颅内高压病因检查和对症解决颅内高压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颅内高压征病因:1.急性感染(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种病原引起脑炎、脑膜炎(特别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瑞氏综合征等。(2)颅外感染: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败血症等中毒性脑病。2.其她因素(1)脑缺氧:颅脑损伤、心跳骤停、窒息、重度休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癫痫持续状态等。(2)颅内出血:颅内畸形血管或动脉瘤破裂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血液病(如脑型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偶见于颅内血管炎(如由风湿病或感染所致)血管破溃出血等。(3)继发性高血压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血管畸形、铅中毒等所致高血压脑病。(4)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急性低钠血症、急性水中毒,肾功能衰竭所致电解质失衡等。(5)迅速发展脑肿瘤(如后颅窝肿瘤)及较大颅内血肿。(6)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某些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血液病、哮喘病等)数月或数年,减量或停药较快,经几日或几周后,患儿可发生颅内高压征体现(良性颅内高压征),但较少见,临床过程发展较慢。(7)婴儿期应用四环素可发生颅内高压征,可于数小时至数日后浮现前囟饱满,甚至呕吐、昏睡,停药后可缓和。对四环素引起颅内高压征机理尚不清晰。(8)急性维生素A及/或D中毒时,可浮现颅内高压征,患儿体现为激动、呕吐、甚至前囟饱满,停药后可缓和。在慢性维生素A、D中毒时,只有个别病例浮现颅内高压征。慢性颅内高压征病因:可见于脑积水、颅内肿瘤,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较大脑脓肿、颅内静脉栓塞、颅内寄生虫病(脑型囊虫病、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脑型疟疾、阿米巴原虫所致脑脓肿等)。内科治疗和紧急或急救处置:

(1)糖皮质激素:为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继发性脑水肿极重要有效辅助药物,惯用药物有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甲基强松龙),泼尼松(强松)它可阻断肿瘤毒性代谢对血管影响;其临床疗效浮现较快,可维持6~48h,甚至可达3~7天可使60%~80%病人临床症状缓和。普通开始用量为\o"地塞米松"地塞米松15mg/d(其她糖皮质激素可按药效折算)。对普通用量无效者可加量至每天30mg、60mg,甚至100mg;对症状改进优于对体征好转。对有溃疡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者应慎用。可加用\o"西咪替丁"西咪替丁(甲氰咪胍)\o"雷尼替丁"雷尼替丁或\o"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洛赛克)以防止应激性溃疡。渗入疗法:应用渗入性利尿剂以减少脑细胞外液量和全身性水分。惯用药物有甘露醇、\o"尿素"尿素、山梨醇或\o"甘油"甘油,须静脉注入或迅速静脉滴入。此类药物进入血管后随血管内与细胞外间隙浮现渗入压梯度差,使水顺利地由脑细胞间隙透过血脑屏障返回血管,并随渗入性利尿剂由肾排出。颅内压随脑细胞间隙水分减少而减少,改进脑血流,普通在用药后15~30min内可改进症状和体征,2h左右作用最强,如不作其她治疗,4~6h后颅内压不但可再次增高,并且可浮现“反跳”,颅内压比治疗前更高,因而应依照病情每6、8或12小时给药1次,\o"甘露醇"甘露醇或\o"山梨醇"山梨醇为1~2g/kg,尿素为0.5~1g/kg,甘油为1g/kg虽然坚持治疗,几周内病情可因脑转移灶增大而再度加重。在渗入疗法时应恰当限制液体入量,为配合渗入性利尿剂也可加用\o"呋塞米"呋塞米。

(3)脑转移紧急或急救处置:当病人受到急性或\o"亚急性功能障碍"亚急性功能障碍或神经损伤,浮现症状或体征如发生头痛、恶心、呕吐、精神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或习性变化,也许为脑转移癌增大或出血脑脊液回流受阻、脑水肿或交通性水脑、颅内压增高、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伤或中枢神经系感染。病变可以突然发生或隐匿进展。此类状况就须临床紧急缓和症状同步进行检查和治疗。进行神经系统体检、脑CT或MRI检查,或其她特殊检查,以拟定临床症状发生因素,尽快采用内科和(或)外科手段纠正重要病因。依照病情需要及时采用非特异性治疗。头痛一.首发症状浮现时间、起病缓急、症状加重或减轻因素、治疗状况和病程长短等.1.起病急缓:(1)急性头痛:病程在2周内。急性起病第一次激烈头痛:多为器质性病变。(2)亚急性头痛:病程在3个月内。(3)慢性头痛:病程>3个月。2.起病年龄:(1)青年:偏头痛。(2)老年:高血压头痛、颞动脉炎。二.头痛问诊:涉及:也许因素、部位、性质、时间、规律、限度、伴发症状,头痛加剧或减轻因素等.(一)因素(二)部位:A分类:全头痛:脑肿瘤、腰穿后(头痛)、紧张性头痛。一侧头痛:偏头痛、颞动脉炎、颅内动脉瘤、耳、鼻性头痛。前头部疼痛:丛集性头痛、眼性头痛、三叉神经第一支痛。4.部位不定头痛:

精神性头痛。B分类:1.整个头部:(全头都痛,说不出详细部位,疼痛激烈)见于:颅内外感染及出血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膜炎所致头痛。2.局部头痛:(1)痛在哪一侧?(2)前额:小脑幕上病变。(3)头部:(4)枕后:①一侧枕部疼痛:一侧枕大神经病变。②后枕部疼痛:小脑幕下病变。3.颅外构造病变:所致头痛部位可相称精准,头痛部位常在病灶附近,提示病变部位。(1)由三叉神经痛引起头痛,部位往往与三叉神经分布区相一致;①上睑和前额疼痛: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②上唇、齿龈、颊部(亦有硬腭)疼痛者:三叉神经第2支疼痛。③下唇、齿龈、下颌部痛(较少涉及到舌部):三叉神经第3支疼痛。(2)眼眶或眶额部、鼻根周边疼痛:眼睛(青光眼所致头痛)、鼻旁窦、牙齿病变。(3)一侧枕部疼痛:提示一侧枕大神经病变。4.颅内病变或颅深部病变:引起头痛部位与病变部位不一定完全相符。(1)额颞部疼痛:小脑幕上病变引起头痛,头痛多位于病变同侧。(2)后枕部疼痛:小脑幕下病变引起头痛。(3)双侧垂体或蝶鞍附近疼痛:垂体瘤或蝶鞍附近肿瘤所引起头痛:5.部位变幻不定疼痛:高度提示良性病变。(三)性质:1.胀痛:①症状:一种钝性疼痛,多呈持续性全头痛,常同步伴有头部胀大感,或伴以头晕、头沉。②见于: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脑积水、头部器官疾病、高血压、慢性脑供血局限性等。2.钝痛:①症状:病势缓慢,呈持续性,是各种疼痛概括(如胀痛,紧压痛)。②见于:慢性疾患所致头痛、颅内肿瘤、肌紧张性头痛。3.隐痛:4.钻痛、刺痛:①症状:在持续性隐痛过程中,浮现尖锐、不持续迅速疼痛,重者如钻,轻者如刺。②见于:神经血管性头痛、神经痛等。5.跳痛/搏动性头痛:①症状:疼痛呈规律振动性。②见于:血管扩张性头痛;感染、中毒、中暑;头部血管疾患。6.箍紧痛/紧压痛:①症状:头痛伴有束紧感,压迫感。②见于:紧张性头痛、颈椎性头痛。7.爆裂痛:蛛网膜下腔出血。8.刀割痛:①症状:系尖锐持续性剧痛,似刀割样,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②见于:三叉神经痛(为闪电样刀割痛)、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膜炎等病之初期。9.烧灼痛:①症状:在尖锐疼痛同步伴灼热感。②见于:颅神经痛、偏头痛等。10.牵扯痛:①症状:头痛连及周边组织,如有钩牵拉,互相加重,甚至有抽动样痛。②见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