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40公共管理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1页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40公共管理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2页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40公共管理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3页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40公共管理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4页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40公共管理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40公共管理学综合考研真题

(回忆版)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真题(回忆版)

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详解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回忆版)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详解

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回忆版)

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详解

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回忆版)

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详解

2010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2010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详解

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详解

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详解

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真题

详解

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15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原

理考研真题

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15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原

理考研真题详解

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15管理学、行政学考研真题

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15管理学、行政学考研真题

详解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740公共管理学综合考研

真题(回忆版)

管理学

一、简答(每题15分)

1.简述目标置换的内涵

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部门化方法

4.控制过程的基本要素

5.你所读过的管理学著作简述其思想

公共管理学

一、论述

企业管理者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区别。

二、案例分析题

案例是滴滴专车和出租车运营的相互影响现状。

1.创新与法治的关系(15分)

2.材料中市场调节做什么,政府调节做什么,市场调节和政府调

节的关系是什么?(25分)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

真题真题(回忆版)

公共管理学

1.简述转换型领导及其构成要素。

2.民营化意涵及类型。

3.试解释“政府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审批化”这一现象及解决途

径。

公共政策分析

1.多源流模型。

2.材料:村民于1999年集体挖了井,现在井坏了影响用水,村民

集体上访于乡政府,要求向政府解决井的维修问题。乡政府若咨询你,

你如何回答?

政治学原理

1.美国总统制与英国议会制的区别。

2.精英主义下的民主。

3.公民不服从(公民抗命)的内涵。

4.材料:国家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

用,比如最小国家、发展国家、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结合案

例论述。

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

真题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一

科目代码:709

管理学原理部分(每题25分,共75分)

一、简述管理职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简述SWOT分析的基本思想。

三、简述沟通的基本要素。

公共行政学部分

一、简答题(15分)

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简评西方的重塑政府理论。

2.论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关系。

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

真题详解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一

科目代码:709

管理学原理部分(每题25分,共75分)

一﹑简述管理职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20世纪早期,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第一次提出所有的管理

者都在从事五种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后来管

理学家们把管理的职能概括为四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

目标的途径或方案。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

要完成的两大任务。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来终点,指明了未来的发

展方向。而途径则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说明了如何才能实现目

标。

(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

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就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

应该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

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这些活动便构

成了管理组织职能的内容。

(3)领导。仅仅有了目标和方案,仅仅规定了任务和方案,尚不足

以使目标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

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

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就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

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

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这便是管理的领导职能所要完成的任

务。

(4)控制。组织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每时每刻都

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障碍和困难,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新情

况。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自始至终地对组织各项

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预见、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偏差,

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这便是管理的控制职能。

尽管在理论上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但现实

中的管理并不是严格地按照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的顺序来进行

的。组织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在时间上彼此重叠,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很

少有管理者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只从事某一特定的管理职能,他们往

往同时进行着若干种不同的活动。

二、简述SWOT分析的基本思想。

答:SWOT分析是战略分析的一种有用工具,是在组织环境﹑组织

资源和组织文化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对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劣

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的综合

分析。这种分析在本质上是关键因素分析的一种结构化形式,它要求分

析人员明确回答:

组织的关键能力是什么(优势)?

组织的关键限制是什么(劣势)?

环境中关键的有利因素是什么(机会)?

环境中关键的不利因素是什么(威胁)?

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核心能力概念有助于将它们联系起来,一个组织的核心能力就是相

对于其他组织的独特优势,它可以强化组织的优势,减少劣势,创造环

境社会,降低环境威胁,它是战略能力的重要支柱。核心能力越具有持

久性﹑不可转移性和不可仿造性,组织的战略能力就越强。

三、简述沟通的基本要素。

沟通是一个通过词汇﹑字母﹑符号和非语言行为交换和理解信息的

过程,既是一个有计划﹑完整的行动过程,也是一种信息分享活动。

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

(1)信源和信宿,信源就是信息源,指信息的发送者;信宿就是接

受者,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

(2)信息,是对一切沟通内容的抽象概括,涵盖消息﹑动态﹑情况

﹑情报﹑知识﹑资料﹑观点等交流内容;

(3)信息编码,即把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用一些话语或动作、

姿态、表情等表达出来,如果是间接传播,比如通信﹑发表文章,编码

则要通过逻辑性的文字符号表达出来;

(4)信道,即媒介物,指用以记录和保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

的载体,如信件﹑电子邮件﹑传真﹑档案等;

(5)信息解码,即接受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将收到的信息进行阐释,

重建信息的意义;

(6)反馈,即接受者接受信息后,将自己的感受、评价以及愿望和

态度向传播者作出的反映。

公共行政学部分

一、简答题(15分)

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答: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

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测定行政效

率的标准有: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

这是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的数量作为评价行政效率的

标准。

(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

测定行政效率质的标准包括:①公共行政是否充分发挥了公共行政

职能,是否真正实现了公共行政的功能与价值,真正实现了为公众提供

优质服务和公共利益的宗旨;②行政目标是否正确;③能否反映各种

不同管理对象的个性与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也就是要遵循公共行政

的客观规律。

(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

所谓社会效益标准,是指公共行政适应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发展的程度和反映与满足公众需要的程度。公共行政必须把社会性

因素和精神性因素的效果当成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的重要内容

之一。

(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公共行政因为行政部门不同、性质不同和分工不同,有许多管理工

作无法量化,不能用数量标准来衡量行政效率,因此必须用规范性标准

来予以测定。规范性标准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标准,因此是一种定性考

察标准。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简评西方的重塑政府理论。

答:(1)重塑政府理论的内容

重塑政府理论也即政府再造理论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荣誉毕业生

戴维·奥斯本在20世纪70年代末与“新公共管理”运动相联系提出来的。

他的政府再造理论是要把传统的官僚制政府打造成企业化政府,他认为

再造后的政府应该遵循以下十条原则:

①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②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③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提供服务中去。

④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⑤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⑥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府的需要。

⑦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⑧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⑨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⑩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提供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奥斯本的政府再造理论是与20世纪70年代末席卷西方国家的以“新

公共管理”旗号出现的政府改革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既是这一运动的

产物,也以它广泛的影响力推进着这一运动,从而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

具有标志性的理论象征之一。

(2)对重塑政府理论的评价

①政府再造理论的产生的必然性

a.从国际的背景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

和速度向前推进,这一进程提出了国家竞争能力的问题,而国家竞争能

力又在很大程度上涉及政府的能力。与企业在这一进程中的迅速调整以

及由此展现出来的高效率相比,政府的管理显得相形失色。

b.从国内的背景来看,按照林登的说法,西方国家经历了一个从

生产者取向的社会向消费者取向的社会的变化。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这

一变化的特点在于传统官僚模式中的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的服务必须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的需

要。

c.在国内财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减少政府支出、提高政府效

率、以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也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

②政府再造理论的贡献

奥斯本的政府再造理论勾勒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官僚行政的以市场

和企业为取向的政府管理模式。传统的官僚行政是建立在官僚制和两分

法之上的,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民选官员决策,行政官员执行;公共服

务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项目的实施通过等级制的组织结构进行;公共

组织追求的首要价值是理性和效率等。而奥斯本的新的政府的特征在于

强调管理的企业方式和市场竞争方式,如绩效评估、削减成本、公共服

务提供的多元化、下放控制权、竞标、顾客至上、政府部分职能的民营

化、按结果管理等等。

③政府再造理论的局限性

政府不能引入企业的价值,公正、民主、平等而不是效率才是政府

的首要追求,对经济理性主义的价值的追求可能会牺牲诚实和公平的交

易、丧失公共精神。比如在推行市场化和企业化过程中引发的问题方面

(如在加强市场、社会作用的同时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

在政府职能外包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在如何界定公共产

品以及由此确定提供者,承担新职能的组织结构和形式等等),政府再

造理论不免有些薄弱。

奥斯本的政府再造理论是与20世纪70年代末席卷西方国家的以“新

公共管理”旗号出现的政府改革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既是这一运动的

产物,也以它广泛的影响力推进着这一运动,从而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

具有标志性的理论象征之一。

2.论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关系。

答: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

决策机制和程序。新世纪以来,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

高了我国政府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1)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实

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就是要实现:

①行政决策体制的科学化。这是要求建立一个科学的决策体制,这

种决策体制应该是一个既符合精简、效能的原则,又符合现代决策科学

化要求的,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灵活高效的组织系

统。

②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这是要求建立一整套既符合现代决策理

论又与决策实践相一致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决策程序,并使这种科

学决策程序制度化、法制化,在行政决策的实践中必须严格按这种制度

化、法制化的科学决策程序办事。

③行政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就是要求对行政决策的科学方法加以深

入研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决策研究方法和决策方法,并

在行政决策的实践中广泛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决策。

(2)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既是保证决策正确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又是我国

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行政决策要求建立广泛的民主参与

机制,这种广泛的民主参与机制对于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具有以下意

义:

①民主参与机制有利于广开言路,集中更多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

有利于提高决策方案的质量;

②民主参与机制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提高决策的透明

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③民主参与机制为行政决策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以防

止决策者因滥用决策职权而造成决策失误。

(3)行政决策的法治化

①行政决策科学化需要法律保障

a.行政决策机制科学化需要法律保障。对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

配置的理性正是法律可以保障决策主体及其权力配置科学化的内在原

因。行政决策机制的科学化还要求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

形成完整有机的系统。

b.行政决策方法的有效性需要法律的保障。必须通过法律对决策

方法的采用作强制性的规定,使决策者逐渐习惯于用科学的手段决策,

决策的科学化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②行政决策民主化需要法律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行政决策的

广泛参与,是实现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人民群众

参与行政决策权利的实现,确保行政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应通过法律形

式赋予人民群众对政府重大决策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

防止行政决策中的独断和滥权。

由此可见,只有推行行政决策的法治化,人民群众才能依法定程序

选择决策者和依法撤换不合格的决策者,才能通过各种法律规定的制度

参与政府决策,才能通过法律的途径保证政府决策符合社会公众的利

益。

(4)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之间的关系

①科学决策往往是通过将信息、技术、经济成本收益分析以及专家

所代表的专业知识的作用等引入一个理性的决策模式来保障决策的可行

性。在科学决策方面,我国各级政府采用了多种做法,如正反两个方面

(可行性与不可行性)的专家论证、专家咨询、专业机构测评、环境与

经济等方面风险评估等。科学决策的推广和实施,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我

国决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决策具有技术上的可行

性,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前,在社会利益一元化阶段,这种决策的科学考量比

较适当;而在市场化深入发展以后,在社会利益多样、利益主体多元的

情况下,往往因为公众对决策问题的取舍、对决策方案及结果的评估,

特别是决策者对不同结果进行的偏好权衡而产生不同看法。如果行政决

策缺乏社会参与,则容易形成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知冲突。

②民主决策是通过搭建政府与社会公众对话平台,将民主参与引入

决策的过程。它特别强调民主程序的引入和政府与公众对话的过程,以

便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构共识,形成公共利益,使行政决策获得社会大

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行政决策不仅是客观的科学论证,也是主观的交

流和意见表达。实行民主决策,要求在进行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切

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时,应通过公示、咨询社会意见、听证

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来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参与。PX项目事件、核

原料项目事件等,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公众参与不及时或不充分、公众

与政府之间对话不足,导致地方政府的项目立项、环境评估报告、决策

可行性方案等不被公众认同,形成了行政决策危机。

③法治决策是指依法决策,主要是要求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决策和以

合法性审查确保行政决策不能违反法律,不能违法损害社会利益和公民

权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有关文件规定,对有关经济社

会发展、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公众参

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进行。将

技术可行性的论证列入法定程序以保证科学考量,将听证会为主的听取

意见形式列为法定决策制度,以确保民主考量。决策的法治化既可以保

障决策的有序进行,还可以通过将各种社会力量纳入利益分配和调节机

制,以法治的力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在决策制度设计与具体决策中,科学化、民主化、法治

化不能互相替代。如果科学的价值取代民主的价值,就会因为忽视社会

民主参与而产生分歧;如果过度强调民主,会降低科学论证的价值、专

家的作用和决策的效率;如果忽视决策的法治约束,则科学决策和民主

决策都将失去法律保障,无从确立。在行政决策中,科学决策、民主决

策、法治决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具体决策中,科学、

民主、法治的制度设计和程序要求可能交织在一起,也可能在三个层面

反复进行,需要厘清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法治决策的关系,以实现其

价值。

注:答案来自《人民日报》(2013年08月22日07版)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

真题(回忆版)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一

科目代码:709

管理学部分

1.论述零基预算及其类型

2.论述期望值理论的前提条件

3.???

公共行政学部分

1.简述公共行政设计的影响因素

2.???

3.论述各国行政伦理立法内容

4.分析网络反腐的利弊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

真题详解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一

科目代码:709

管理学部分

1.论述零基预算及其类型

答:零基预算的全称叫做“以零为基础的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

它要求管理者每年都要重新论证他们的预算申请,而不管以前是否有过

拨款。零基预算法由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菲尔于1976年提出,首先

由乔治亚州政府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后广为企业界所应用。其

基本原理是:对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费用项目的开支数,无论是

原有项目或新立项目,都从零开始,而不以原预算为基数或援引前期的

开支水平。

(1)零基预算的编制过程

①各个部门的管理者,根据组织在计划期间的战略目标和本部门承

担的具体任务,详细分析本部门在计划期内需要发生哪些费用项目,并

对每个费用项目编写一套方案,提出费用项目和需要开支的数额。

②预算委员会审核各个部门呈报的预算方案,对每一费用成本进行

成本效益分析,将其所费与所得进行比较,用来对各个费用开支方案进

行评价。在仔细评估组织每项活动的基础上,确定每项活动的优先顺

序,决定每项活动是继续进行,还是修改或者终止。

③按照优先顺序,结合计划期间可动用的资金来源,分配资金,落

实预算。

(2)零基预算的优点

①以零为预算编制基础,不受往年预算金额的拘束,对新旧计划均

须考虑,可避免传统预算累积加成与持续膨胀的弊端。

②一律以决策包的效益评估为基础,删除效益较低的计划,可使国

家资源予以合理的配置。

③承袭设计计划预算之精神,仍有长程规划与整体资源合理配置的

优点,但因以决策包取代设计计划预算制度的计划策定,利用主管人员

的专门知识与经验弥补系统分析人才之不足,且决策包由基层人员拟

定,符合下情上达、注重基层沟通的民主精神。

④新旧计划均以同一基础评估,对新计划有激励作用,对无效率的

旧计划予以删除,具有兴利除害、提高行政效率的效用。

⑤决策方案优先顺序的排列与分级,有助于预算分配的弹性,在预

算执行期间如有新业务或应删除计划,亦以相同的步骤评估,不至于形

成累计庞大会计剩余与不足的问题。

(3)零基预算的缺点

①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建制初期将会增加会计人员和各主管人员

的工作负担。

②与设计计划预算相同,一些政务活动难以用数量化来衡量其效

益。

③删除旧计划或裁减机关员工人数,容易增加人事上的困扰。

2.论述期望值理论的前提条件

答:期望理论是将期望几率理论引入激励研究而创立的一种过程激

励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人将受到激励去从事那些他们发现有吸引力的

和他们感到能够完成的活动,而各种工作活动的吸引力取决于个人对工

作结果的判断期望值理论的前提条件包括:

(1)人们的行为是由其本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期望和需要;

(3)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在组织中的行为作出选择;

(4)人们将根据对自己付出的努力而导致的结果的评价来作出自己

的有关行为选择。

期望值理论说明,对个人而言,激励过程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思

考过程,或者说是决策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作出三种基本决定:

决定效价﹑决定工具性和决定期望。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辩证地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

系,这些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

①努力与绩效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

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就会有信心,并激发出很

强的工作力量,反之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通过努力也不会有很好成绩

时,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导致工作消极;

②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当然

这个奖励也是综合的,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如果他认为

取得绩效后能得到合理的奖励,就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

积极性;

③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

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资历、社会地位和

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各种需要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就

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奖励办法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

同,能激发出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

3.???

公共行政学部分

1.简述公共行政设计的影响因素

答:(1)人和组织的因素对设计活动的影响。具体包括:

①政治领导人。

②行政官员。

③研究人员、专家学者。

④政治组织。

⑤利益集团。

⑥大众传播媒介。

(2)制度因素。

不同的制度对决策设计的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3)价值文化的因素。

决策设计的过程在很多方面也是一个价值选择和判断的过程。

(4)利益因素。

任何决策或政策都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分配和调整,有关的个人和组

织希望能够影响决策的设计过程。

此外,法律的规制、情报的质量、识别的情况、时间的压力状况、

行政经费等等广泛的因素都影响着设计活动。

2.???

3.论述各国行政伦理立法内容

答:行政伦理法制的趋势行政伦理法制已经成为国际性的趋势,世

界各国都采用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行政伦理的内容。

(1)美国:1958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

则》,为所有政府雇员,包括官员制定了内容广泛的道德规范。当时,

《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是以国会两院的共同决议的形式通过的,严

格说来还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然而,这个准则所表达的道德要求却作为

既定的行为准则一直保留下来。在此基础上,1965年,约翰逊政府颁布

了《政府官员和雇员伦理行为准则》;1978年,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

院通过了《美国政府行为道德法》,该法令的目的在于对联邦政府的工

作进行某种改革,保持并提高官员和国家机关的廉洁性等。

1989年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政府行为道德改革法案》,

为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机构政府工作人员规定了一系列更为严格

的道德标准。这项法案包含了总统道德委员会提出的大部分建议。《美

国政府行为道德改革法案》规定,政府三大机构的高级官员所获取的额

外收入不得超过本人工资的15%。法案的其他规定还包括:政府工作人

员必须公开个人资产的实价和收入来源;禁止政府行政人员和司法官员

在政府发给的薪金之外再索取酬金;禁止政府官员在营利企业的董事会

中担任职务;高级行政官员、司法官员和立法官员在他们离职后的第一

年中,不得与他们原先工作的机构发生联系;行政和司法人员在他们离

开公职的两年内,不得泄露尚未公开的政府情报的详细内容;当选的政

府官员不得将多余的竞选经费挪为已用;政府雇员不得接受那些希望从

政府采取的行动中谋求好处的人所赠送的礼物或值钱的实物。

1992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由政府伦理办公室制定的内容更为详

细、操作性更强的《美国行政官员伦理指导标准》。美国政府的一些部

门还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制定了适合本部门的具体的道德

规范及其实施办法。例如,美国国防部于l987年5月颁布了长达4万字的

《美国国防部人员行为准则》,它要求国防部机构的领导者们应当通过

正式书面授权的形式,任命负责管理和监督国防部机构文职和军职人员

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合格的特命道德督察,提供足够的资源使特

命道德督察可以对国防部机构遵守道德规范的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管

理。除了联邦立法,美国大部分州都已积极制定了类似的法规,这些法

规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是“限制利益冲突、要求财务公开和离职后的禁

忌”。

可见,为了彰显政府和全社会对行政伦理的高度重视,美国最典型

的做法是采取新的立法、制定新的规范或颁布新的制度。这些公务员行

为的伦理准则和道德法案为判断公务人员的行为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反

映了美国行政伦理的发展历程。

(2)日本:l999年5月颁布了《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并在人事院

专门成立“国家公务员伦理审查会”。《国家公务员伦理法》是对《国家

公务员法》的补充,这部法令对公务员违反职业伦理的九种行为及其惩

戒处分措施做了非常翔实具体的规定。关于特别职务公务员在伦理方面

制定的法律包括《政治伦理确定国会议员资产等公开的法律》、《政党

协助完成法》、《禁止利用依据确立的政治伦理名义从事股票交易》、

《处罚利用公职而获得盈利的斡旋行为的法律》等。

(3)韩国:1981年即以颁布实施《韩国公职人员伦理法》,其三大

主要制度是公职财产登记制度、礼物申报制度与就业制度。1993年又通

过了以高级公务员财产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公职人员伦理法》修正案。

2001年8月,《防止腐败法》在国会得以通过。以这些法律措施有

效遏止住了腐败的泛滥,对韩国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效

果。在其他多部如《大韩民国宪法》、《国家公务员法》、《公务员服

务规定》等法律中也都对行政伦理做出明确规定。

4.分析网络反腐的利弊

答:(1)网络监督的作用

①弥补传统制度反腐的缺位。网络反腐的兴起,是传统反腐渠道不

畅通的表现。由于腐败本身具有高度隐蔽性,而且高层干部的权力大,

可获利资源多,权钱交易的范围广,单纯依靠传统反腐手段不足以使腐

败行为完全快速曝光。此外,反腐部门本身由于权力行使程序的复杂

性,使传统反腐方式难以深入到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与传统反腐方

式相比,网络反腐更快捷、更彻底、更透明、更隐蔽、更能保护举报者

的合法权益。

②迅速、有效而公开。由于网络反腐主要是通过发贴或发博客、微

博等形式,将腐败事件公布到网上,传播主体广泛、受众面大、传播迅

速,容易引起上级领导或纪检监察、检察部门的重视,与到相关部门实

地举报费时、费力、不公开、容易被压下、容易被转到被举报人手中相

比,具有迅速、有效而公开等优点。

③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网络反腐具有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心理

压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功能。

④有利于促进民主和自由,调动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网络反腐给

民众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快捷通道。让网民看到了发现腐败和惩治腐

败的希望,增强了作为主人翁的优越感和信心。

(2)网络反腐的弊端

①侵犯他人隐私。大多数网民都是站在言论自由的高度,尽其所能

地揭发贪官的腐败行为,但是在证据不确凿的条件下,将当事人的资料

不负责任地公开,不但侵犯了个人权利,也会对当事人及其家属造成重

大伤害。鉴于网络的快捷性与普遍性,从长远看,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威

胁到整个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

②网络反腐可能被人利用,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匿名举报能够有

效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不排除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反腐的名

义,造谣、诽谤、诋毁他人,成为打击报复的手段。因此,需要加强网

络监督管理,有效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③不实网络信息损害政府形象。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无障碍性和信

息共享性特点,虚假、不实的反腐信息因为传播迅速,散布广泛,极易

给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误解和不

信任,而发布到网络上的不实举报信息,由于其全球共览,还会损害我

国的国际形象,增加西方对中国的疑虑误解,影响我国的国际声誉。

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

真题(回忆版)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一

科目代码:709

管理学

1.何谓风险型决策?举例说明风险型决策技术?(25分)

2.分析科层制组织常用的制度化沟通方式,并举例说明。(25

分)

3.阐述平衡积分卡的基本原理,试举例说明其运用。(25分)

公共行政原理

一、简答题

1.里格斯棱柱型行政模式的主要特征。(10分)

2.现代行政精神。(15分)

二、论述题:

效率行政与公平行政的关系。(25分)

三、分析题:

现代网络对政府行政造成了哪些压力和困境。(25分)

材料是将这几年的社会问题通过现代网络表达出来了,然后分析现

代网络对政府行政的压力和影响。

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7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

真题详解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一

科目代码:709

管理学

1.何谓风险型决策?举例说明风险型决策技术?(25分)

答:(1)风险型决策是指每个备择方案都有多个概率明确的可能

结果的方案,方案结果的风险性是此类决策的主要特征。风险型问题的

决策应具备以下条件:明确的单一目标﹑多个备择方案﹑每个方案对应

着多个概率确定的自然状态﹑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

计算出来。风险型问题的决策一般都使用决策树技术和效用值技术。

决策树技术是一项组织展示与预期决策有关事实的管理技术,它把

一系列决策环节﹑各种备择方案﹑可能出现的多种自然状态﹑概率大小

﹑益损值等要素简明地绘制在一张图上,使决策问题和决策过程形象

化,便于思考和研究,这种图被称为决策树。决策树分析技术的基本程

序是:

①确定决策点﹑状态点和结果点,画出决策树。决策点表示主观抉

择环节,用方框表示;状态点表示客观随机环节,用圆圈代表;结果点

是树梢,表示决策的终点,用三角形代表。

②将各个行动方案的投入或收益计算或估计出来,标于相应的分支

线下面;计算或估计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并与自然状态的名称并列标于

分支线上面;计算各个结果点的益损值,即条件结果,填在后方的括号

③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标于状态点的上方。决策者可以据此进行

比较,作出选择。

(2)举例说明风险型决策技术

例:某企业打算生产某产品。根据市场预测分析,产品销路有三种

可能性:销路好、一般和差,这三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3、0.

45、0.25。生产该产品有三种方案:改进生产线、新建生产线、外包

生产。各种方案的收益值在下表中给出。

①最大期望收益准则解决风险决策常用的一个目标是使期望收益最

大化。学过概率统计后,不难求出三种方案对应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a.180×0.3+120×0.45+40×0.25=98

b.240×0.3+100×0.45+80×0.25=97

c.100×0.3+70×0.45+16×0.25=65.5

因为第一种方案对应的期望收益值最大,所以选择改进生产线的方

案。

②最大期望效用准则最大期望效用准则与最大期望收益准则的区别

在于:计算期望时,用收益的效用乘相应的概率,再求和。除了风险中

性的理性人,人们的效用函数一般是非线性的,用期望效用更能体现决

策者的风险偏好。最大期望收益准则可以看做最大期望效用准则的特

例,即效用函数是一种特殊的线性函数。

③面对小概率事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几种市场

情况下的概率差异不大。如果风险决策面对的随机变量分布比较反常,

比如,有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带来的收益或损失特别

大。这时,如果简单地应用最大期望收益准则,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

出现决策者预想不到的结果。

④多阶段决策问题与决策树以上讨论的是在某一个阶段的决策问

题。在面对多阶段的风险决策问题时,人们经常采用决策树方法,其目

标可以是最大期望收益,也可以是最大期望效用。现举例说明决策树的

应用。

2.分析科层制组织常用的制度化沟通方式,并举例说明。(25

分)

答:(1)制度化沟通方式的内涵:制度化沟通方式是科层制组织

的正式沟通方式。正式沟通是依循组织的层级制或组织的权力路线进行

的。在此路线中,每一位工作人员皆有其固定的职位与确定的工作关

系,上级命令经由此路线下行,下级报告亦经由此一路线而上达。正式

的沟通,必须通过此一路线的每一层级,不可越级下达命令,或越级报

告;否则,不但会造成冲突,破坏命令统一的原则,而且会造成工作人

员的不满。

(2)制度化的沟通一般可分为下列三种: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

行沟通。

①下行沟通

下行沟通指行政组织的管理层通过层级体系将信息向下级传递的过

程。这是获取下属部门了解、合作、支持与采取行动的重要举措。因为

只有首长的意图被部属充分了解,才能产生管理效果。所以,下行沟通

有两项先决条件必须予以满足:

首先是增进了解。首长或各级主管不仅应了解部属的作业状态,而

且必须了解他们各人的欲望、需求和情感。唯有充分了解部属,才能对

他们的问题作适当的回答与解决。即使有时部属提出的问题有悖情理,

或者甚为幼稚,但首长若不能够深入地了解他们,则下行沟通的效果不

仅式微,而且会引起部属的误解,甚至导致他们情绪上的不满。同时,

为了增进部属对组织的向心力,应当让部属了解有关组织的过程、组织

的目标、财务状况以及相关的法规等,以此增加他们的归宿感,激发他

们的集体荣誉感。

其次是促进参与感。采取任何一项行政革新举措时,如果能事先征

询部属的意见,则将促进他们的参与感,使他们对正在进行的重大革新

措施,均能产生“我也有份”的感觉,由此将能够减少实施时因曲解、误

传所产生的阻力。反之,若部属对于组织内重大革新措施的内容,及其

可能产生的影响皆一无所知,不但将引起他们的疑虑与恐惧,甚至将造

成许多有形或无形的抗拒力量。

②上行沟通

上行沟通是指在行政组织中,下级人员向上级人员表达其意见与态

度的程序。行政沟通不仅应上情下达,更应下情上达,即所谓的双线沟

通。通常认为行政组织内的上行沟通较为脆弱,究其原因,第一,现代

行政组织大多规模庞大,层级甚多,因而下情上达层层辗转,不仅旷时

费事,而且层级过滤容易歪曲部属的真正意愿。第二,某些首长或主管

通常抱有粉饰太平的观念以及不经心的态度,认为聆听部属发泄苦经或

个人的私事,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工作,以至于部属之间的距离增大,下

级失去向上级表达意见的兴趣。第三,部属通常认为,经常地接触领导

会招致奉迎或打小报告之嫌,加之首长对部属的建议又通常缺乏适当的

奖励,久而久之便形成部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③平行沟通

乃指组织内不相隶属之各单位间的沟通。由于这种沟通大多发生于

不同命令系统之间及地位相当人员之中,故又称之为交叉沟通。同时,

平行沟通可以通过横向的联系来减少层级辗转,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

率。由于职能分工的结果导致单位与单位间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达成组

织的整体目标,因此,横向联系对于促进协调,沟通感情实属重要。

最早创议平行沟通的是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他曾提出著名的“跳

板”理论,认为在一个层级节制的组织中,如果F部门有事需和P部门接

触,若依层级节制的体系,则须从F层层而上,至其上级单位E,由E与

P的上级单位0协商,再自0层层而下,未免旷时费事。如若上级单位E和

0,事先允许F和P直接沟通,自行协商解决问题,协商无结果,再报上

级,由上级协商,这样既保持了等级的原则,又能较迅速地处理事务。

3.阐述平衡积分卡的基本原理,试举例说明其运用。(25分)

答:平衡积分卡方法是一套从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

等四个方面对组织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综合评价的方法,其四个方面

的指标设计分别针对着四个问题的回答:财务方面(Financial)回答怎

样满足股东的要求;内部经营方面(InternalBusinessProgress)回答组

织必须在哪方面擅长或精通;学习与成长方面(LearningandGrowth)

回答如何使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提高;客户(Customers)方面回答

怎样满足客户的要求。

(1)平衡积分卡的基本流程

①以组织的共同愿景与战略为内核,运用综合与平衡的哲学思想,

依据组织结构,将组织愿景与战略转化为下属各责任部门在财务﹑顾客

﹑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种计量可具体操作的目标,并设置相应的四

张计分卡。

②依据各责任部门分别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种

计量可具体操作的目标,设置一一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③由各主管部门与责任部门共同商定各项指标的具体评分规则。以

综合评分的形式,定期考核各责任部门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

与成长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适时调整战略偏差,或

修订原定目标和评价指标,确保公司战略得以顺利与正确地实行。

(2)平衡积分卡的应用

例:可口可乐公司(CCBS)从财务层面、客户和消费者层面、内

部经营流程层面以及组织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来测量其战略行动。

作为推广平衡计分卡概念的第一步,公司高层管理者把公司的综合

业务计划作为讨论的基础。在此期间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要履行下面的步

骤:定义远景;设定长期目标(大致的时间范围:3年);描述当前的

形势;描述将要采取的战略计划;为不同的体系和测量程序定义参数。

由于CCBS刚刚成立,讨论的结果是它需要大量的措施。由于公司

处于发展时期,管理层决定形成一种文化和一种连续的体系,在此范围

内所有主要的参数都要进行测量。在不同的水平上,将把关注的焦点放

在与战略行动有关的关键测量上。

在构造公司的平衡计分卡时,高层管理人员已经设法强调了保持各

方面平衡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该目的,使用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步是阐明与战略计划相关的财务措施,然后以这些措施为基

础,设定财务目标并且确定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应当采取的适当行动。

第二步,在客户和消费者方面也重复该过程,在此阶段,初步的问

题是“如果我们打算完成我们的财务目标,我们的客户必须怎样看待我

们?”

第三步,CCBS明确了向客户和消费者转移价值所必须的内部过

程。然后CCBS的管理层问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创新精

神、自己是否愿意为了让公司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发展而变革。

经过这些过程,CCBS能够确保各个方面达到了平衡,并且所有的

参数和行动都会导致向同一个方向的变化。但是,CCBS认为在各方达

到完全平衡之前有必要把不同的步骤再重复几次。CCBS已经把平衡计

分卡的概念分解到个人层面上了。在CCBS,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只依

靠那些个人能够影响到的计量因素来评估个人业绩。这样做的目的是,

通过测量与他的具体职责相关联的一系列确定目标来考察他的业绩。根

据员工在几个指标上的得分而建立奖金制度,公司就控制或者聚焦于各

种战略计划上。

公共行政原理

一、简答题:

1.里格斯棱柱型行政模式的主要特征。(10分)

答:(1)里格斯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

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

会形态。与三种不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是三种不同的行政模式,即著名

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

(2)棱柱型行政模式的主要特征

由于受特定社会形态的形式主义、异质性、重叠性等基本属性的影

响,过渡型社会的行政行为有几种常见特性:

①该社会的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现完

全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往往难以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来。

②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

能的发挥还需要由其他社会机构,甚至是宗族、同乡会等传统机构来完

成。

③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起不到应有

的规范及约束作用,往往成为摆设,形同虚设。呈现出由融合型行政模

式向衍射型行政模式过渡的趋势。

2.现代行政精神。(15分)

答:(1)法制化倾向。政府行政必须以宪法与法律为依据,在宪

法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合法行政。现代行政的相关立法逐渐完善,

行政法制化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2)主动介入社会生活、主动干预、主动扩大行政范围。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出现,要求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发挥

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对策,进而有效地解决面临

的各种问题。在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前提下,介入社会生活,更好地履

行社会管理,市场监管以及公共服务各项职能。

(3)主张效率、民主与公平。现代行政的价值取向是效率、民主与

公平的有机统一。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下,不断推进行政民主化

进程,鼓励民主参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同时兼顾行政公平,在决策

的制定与执行中保护好各个群体的利益。

(4)强调通过行政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创新是一个政府乃至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条

件下,只有不断进行行政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社会发

展。

(5)强调服务意识。现代行政逐渐摆脱了过去的政府管制理念,走

上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路。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强调政府的服

务意识,更好地维护和发展民众的利益。

(6)主张建立政府与民众间的互信机制。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府职

能,现代政府需要进一步密切政府同民众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互信

机制。一方面提高政府在民众中的信任度,促进政府政策更好地落实;

一方面提高政府对民众的信任度,实现更多的民主参与,促进行政民主

化。

二、论述题:

效率行政与公平行政的关系。(25分)

答:(1)内涵

效率行政与公平行政分别指以行政效率和行政公平为最高标准的行

政模式或理念。

行政效率主要是指以尽可能低的行政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具

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

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

行政公平主要指行政组织结构的正义和行政管理行为的公正。行政

公平的本质在于应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的公平,要求组织资源分配

的公平、合理。具体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

平,社会保障公平。

行政效率侧重于行政行为的功效、福利和总体效益,它满足于现实

生活的实际需要,属于目的论伦理学的范畴;行政公平强调社会成员对

政府分配社会利益和管理社会秩序的合理期待,具有维护道德伦理的理

想品质特征,属于义务论伦理学的范畴。

(2)两者的关系

①效率行政与公平行政的对立与冲突

在一定的条件下,行政效率与行政公平处于此消彼长的关系。为了

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必定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损

公平的实现。而政府行政公平的实现需要一些必要的条件,如完备的制

度,这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②效率行政与公平行政的统一

效率作用于公平,同时公平反作用于效率。行政公平作为公共行政

的规范价值,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必须提高行政效率。但是公共行政效率

的前提是要求机会均等,即公平原则。行政效率的提高,必须依赖行政

公平的价值规范约束,行政公平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

可见,效率行政和公平行政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两者

是相辅相成的。在行政过程中,应当对效率行政和公平行政进行协调融

合:通过公平行政建立公平的机制,通过公平的机制来调动人们的积极

性,从而提高行政的效率,实现效率行政;反过来,效率行政提高行政

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行政公平,实现公平行政。

三、分析题:

现代网络对政府行政造成了哪些压力和困境。(25分)

材料是将这几年的社会问题通过现代网络表达出来了,然后分析现

代网络对政府行政的压力和影响。

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政府行政而言,互联网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

战。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为政府行政的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便利。另一方面,信息安全、公共安全、网络犯罪

以及网络强大的聚合效应都是对政府行政的新挑战。

现代网络对政府行政造成的压力和困境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信息安全的挑战。网络信息安全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丢失和信息控制问题。由于信息越来越依赖网络进行存储、利

用与传输,信息系统的故障将可能直接导致有用信息的丢失或泄密。二

是信息失真问题。信息失真或虚假信息必然会干扰政府决策,给政府行

政带来障碍和混乱。

(2)网络舆情给政府决策带来强大压力。网络的即时性、匿名性,

使得网民很容易突破地域限制聚集在一起,不需要传统媒体的审查和批

准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甚至是散布谣言,进而导致群体性事件

的发生。当信息同步交流,密集互动,很容易产生网络“蝴蝶效应”,使

事态恶化,难于控制,甚至演化为一种“多数人的暴力”,给政府决策造

成了强大的压力。

(3)网络监督对政府形象及政府公信力塑造的挑战。网络问政的逐

渐发展和网络反腐的日益兴起,使得政府官员乃至政府整体的形象塑造

以及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平

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作用。然而其本身存在的不规范性等造成

网络监督可能存在很多问题。政府行政过程已经不能忽视网络监督的作

用,而必须通过更强有力的规范措施去加强引导,并通过信息公开等方

式重新塑造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

真题(回忆版)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一

科目代码:609

管理学原理

1.如何理解古德诺关于政治与行政二者关系的思想。(15分)

2.组织目标的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试解释这个命题,并举例说

明。(15分)

3.组织外部招聘的方式有哪些,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15分)

4.阐述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在管理上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双

因素理论的运用。(15分)

5.阐述由三个环节构成的控制过程的基本内容,并以政府食品安

全控制为例加以说明。(15分)

公共行政原理

一、简答题

1.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10分)

2.官僚制的主要特征(15分)

二、论述题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25分)

三、分析题(25分)

用行政学知识分析浙江杭州余杭村为什么要卖出和收购卫生所,并

阐述理论依据

材料大致如下:因政府投入不足,卫生所亏损大,所以运用市场手

段卖给私人经营,政府宏观控制公共卫生,微观上采取股份制经营,使

卫生所状况有所转好。后又因股东以营利为目标,公共服务设施差,服

务人员不足等问题,政府以高额对其收购,采取一系列措施管理,经营

比较好。

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609公共管理综合一考研

真题详解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一

科目代码:609

管理学原理

1.如何理解古德诺关于政治与行政二者关系的思想。(15分)

答: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由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威尔逊首次提

出,古德诺在其著作《政治与行政》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行政与政治的关

系,由此大大地推进了行政学的发展。古德诺关于政治与行政二者关系

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治和行政的区别。

古德诺认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

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之

为“政治”与“行政”。政治是表示国家意志的领域,行政是实现国家意志

的方法和技术,行政不应受政治权益措施及政党因素的影响。

(2)政治和行政的协调。

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上,古德诺的基本态度是:政治与行政的的分

离是相对的。政府机构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两种功能之间的划分那样一

清二楚,随着政府体制的发展,政府的这两种主要功能趋向于分化成一

些次要的和从属的功能。实际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

间的协调一致。

(3)行政集权与民主﹑效率的关系。

古德诺看到了在实际的行政活动中,集权与民主﹑效率之间合理分

离与协调的必要性与所存在的种种麻烦,认为民主与效率是政府的合法

性基础和行动目标。他提出依靠法律﹑政党和公众的力量,通过行政体

制与内外监督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使政府置于民主化﹑法制化之下,从

而使它摆脱受少数人控制和操纵的局面,保证政府既体现出人民的意志

又有效率。

2.组织目标的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试解释这个命题,并举例说

明。(15分)

答:塞尔特和马奇在《公司的行为理论》一书中认为,组织是由许

多参与者联盟的协作系统,其目标是众多利益相关者各自价值观念的综

合体现,目标制订的政治过程主要表现在:

(1)组织目标产生于不同参与者之间不断地协调、磋商、学习、

适应的过程之中,导致目标的多样化。作为磋商—学习—适应过程的产

物,组织目标会不断的修改或变化,在此过程中,组织的管理者引导和

概括不同成员的期望,最终代表组织对外宣布组织的公开目标,同时把

握不宜对外宣称的目标。目标的制订基本上是个政治过程,各不同利益

集团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形成了目标。

(2)政治过程还表现在目标制订和环境影响的互动过程中。一般

环境和特定环境与组织之间始终处于相互作用之中,这种作用对目标制

订产生着重要影响。在目标制订过程中,组织一般采用竞争﹑磋商﹑合

作和联盟等形式对环境影响作出反应。这些形式在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

同时,也极大地制约着目标的选择。

3.组织外部招聘的方式有哪些,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15分)

答:(1)广告招聘

广告招聘是补充各种职位都可用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这一渠道

的优点有:①信息发布迅速,扩散面大,能及时地吸引大量的求职者,

备选比率大;②可同时发布多种类别工作岗位的招聘信息;③相对来

讲成本较低;④应聘者事先对组织有所了解,可减少盲目应聘。缺点在

于费时费力,时间成本较高。

(2)在线招聘

在线招聘是广告招聘的扩展,包括在公司网页﹑机关网页﹑工作版

和冲浪版里为求职者列出空缺职位,此种招聘方式使求职者和雇主直接

进行互动,有利于提高招聘的针对性和成功率,缺点在于雇主需要付费

进行招聘,增加成本。

(3)职业介绍机构招聘

由于职业介绍机构的资源优势,这种招聘方式能够很快找到足够数

量的合格应聘者,快速填充职位空缺,对于缺乏招聘经验的用人单位来

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4)内部员工引荐与应聘者自荐

通过员工引荐的方法,可雇佣到现有员工的亲朋好友,这样既可以

节省广告招聘的费用,又可得到比较忠诚可靠的员工;对组织来说,应

聘者毛遂自荐是一种“愿者上钩”式的被动招聘形式,有时也能招聘到合

格甚至个别优秀的人员,应予以适当重视。此种招聘方式的缺点是被动

性强,也不利于以后的员工管理。

(5)其他渠道

如同业相互推荐适用人员﹑校园招聘大学生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

人才交流活动等,这些往往作为补充渠道或补充特殊人才渠道。

4.阐述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在管理上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双

因素理论的运用。(15分)

答:(1)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一种需要理论,该理

论认为,影响职工满意或不满意的因素有不同的两类:使员工感到满意

的因素都是涉及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而使职工不满意的因

素都是有关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前者被称为激励因素,后

者被称为保健因素,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也称为激励—保健

理论。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工作本身、责任、晋升和成长,保健因

素包括监督﹑公司政策、与监督者的关系、工作条件、工资、同事关系

等,该理论否定了“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对立面

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

意,该理论据此认为,激励因素的存在能够促进满意,但缺少了它只会

使满意消失,而不会引起不满意;保健因素的存在能够减少不满意,倘

若缺少了它,就会产生不满意,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促进职工努力工作,

增加职工的满意度。

(2)双因素理论的管理学意义

①提供充分的保健因素以消除不满情绪,但不能认为这样就可以提

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②提供充分的激励因素才是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3)双因素理论的运用

基于这一理论,人们进行了某些管理变革,影响最大的就是“工作

丰富化”的管理变革。工作丰富化试图通过重新设定工作,增强员工的

内在激励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设计方法:①

合并任务,即拓展工作宽度,把本应多人完成的工作交由一人完成;②

减少监督,即拓展工作深度,允许员工对工作进行计划和控制;③工作

轮换,即组织员工定期从一个岗位转换到另一个岗位;④成立团队,以

团队形式“承包”某项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工作;⑤直接反馈,即员工在

产品上签字,并留有地址和电话,客户有问题可直接与之联系;⑥建立

内部客户关系,即围绕产品和服务,建立组织内部个人之间的直接联

系;⑦建立外部客户关系,即围绕产品和服务,建立起员工和外部客户

之间的直接联系。

5.阐述由三个环节构成的控制过程的基本内容,并以政府食品安

全控制为例加以说明。(15分)

控制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

(1)确立标准。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

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确定控制对象: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

的重点对象。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关于环境特

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资源投入;组织的活动。选择控制的重点。制

定标准的方法。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利用统计方法

来确定预期结果;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在客观的定量分析

的基础上建立工程标准。

(2)衡量工作成效。管理者在衡量工作成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确定适宜的衡

量频度;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纠正偏差。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

对象;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充分考虑原先计划

实施的影响。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公共行政原理

一、简答题

1.中国政府的基本职能(10分)

答: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其基

本职能包括保证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具体变现在以下方面:

(1)维持现存政治体系的存在

在当代中国,政治存在对行政政府的要求打击颠覆政权与推翻现存

整体的犯罪活动。

(2)维持社会活动的稳定与秩序,调整和解决社会冲突

社会活动为满足效率的需要,就要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在社会

中,交易成本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来源于交易活动的外在环境。在现代社

会这种环境与政府行为有相当大的关系。政府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在于

解决或消弭社会中的各种冲突,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3)指导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体系

公共行政系统是社会中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在规划社会生活、调节

社会关系中具有一般机构不能替代的功能。因此完善社会规范,合理进

行制度安排树立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使社会形成良好循环构成公共行

政的任务之一。

(4)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及分配公平性

该职能在行政立法和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十分明显,公共行政系统在

对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一些公认的职能,如防止经济活动的外部负

效应过度发生,尽量全面、深入的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等。

(5)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要

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私人部门很少去提供,对此,政府必须介入。

如为社会提供国防、安全、教育和社会保障等。

(6)提高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政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基本必

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包括:界定和保护产权、契约的执行、法律和秩

序的维持等。

(7)公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纯粹的市场调节将使得共有资源

不可避免地导致公有的悲剧,需要政府通过管制措施来加以保护。

(8)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努力使垄断行业更

有竞争力或者对垄断者实施管制,以保证市场有效性所需的竞争。

(9)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市场经济是会产生不平等结果的,为

了实现社会的公平,需要社会有一种公平再分配的机制。

(10)宏观经济的稳定。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会

自动出现,政府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公共政策的干预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

定。

上述的职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称其为基本职能是指这些职能是普

遍的,甚至是跨时空的。

2.官僚制的主要特征(15分)

答:马克斯·韦伯对现代官僚制体系有经典的论述。他对行政权力

的层级结构做了概括,将这种结构称作科层制或官僚制。具体地讲,这

种结构具有强制性的法规,明确的分工与责任,稳固而有秩序的上下级

制度和层级制原则。科层结构中的权力地位按照等级排列,存在着一种

上级机关对于下级机关的监控关系,下级机关的决策要按照明确规定的

方式呈报上级机关审核。官僚制组织的主要特征有:

(1)专业化

在职能专业化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分工,即把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所必

需的日常工作,作为正式的职责分配到每个工作岗位。专业化成为一个

趋势,劳动的明确分工让每个人从事有限的特定的岗位,并使每一个人

负责地、有效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从而获得极高的工作质量。

(2)等级分明

所有岗位的组织遵循等级制度原则,每个职员都受到高一级的职员

的控制和监督。高度的专业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协作系统。领导不可能在

庞大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