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性培优冲刺卷【第六单元】检测题(过关卷)(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性培优冲刺卷【第六单元】检测题(过关卷)(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性培优冲刺卷【第六单元】检测题(过关卷)(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性培优冲刺卷【第六单元】检测题(过关卷)(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性培优冲刺卷【第六单元】检测题(过关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性培优冲刺卷【第六单元】检测题(过关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18分)1.(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点缀(zhuì)

颤抖(chàn)

告罄(qìn)

而不舍(qiè)B.钦佩(qīn)

忏悔(chàn)

愧怍(kuì)

忧心忡忡(zhōng)C.毋宁(wú)

修葺(qì)

折损(zhé)

仙露琼浆(qióng)D.炽热(zhì)

负荷(hè)

羸弱(léi)

迥乎不同(jǒng)【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罄”应读qìng。B项中“忡”应读chōng。D项中“炽”应读chì,“迥”应读jiǒng。2.(本题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殷红

诞生

阔别

选聘B.谣言

戈壁

援助

逝世C.妇儒

癌症

决胜

胆识D.睿智

叱咤

氢弹

博土【答案】C【详解】C.“儒”写作“孺”;故选C。3.(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答案】A【详解】A.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淋漓尽致。不能用于表演;B.“捉襟见肘”指非常贫困。正确;C.“应接不暇”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正确;D.“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正确;故选A。4.(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答案】D【详解】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C.搭配不当,把“增加”改为“增强”;故选D。5.(本题3分)填在下面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__________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__________;我看见__________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__________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A.笔直

嗥鸣

奔流

斑斓B.标直

呻吟

激流

斑斓C.溜直

嗥鸣

奔流

斑斓D.标直

呻吟

奔流

斑斓【答案】D【详解】“笔直”,非常直,没有曲折;“溜直”,侧重于表现树木皮层的顺滑;“标直”,笔直的意思,也暗含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符合第一空格。“嗥鸣”,大声嚎叫;“呻吟”,则指声音较小,符合风吹树木而发出的声音这一具体语境。“奔流”,水流得很急;“激流”,流速很快的水流,前者侧重于表现“事物”,符合第三空格。据此可知应选D。6.(本题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讲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B.《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本文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李森祥的散文《台阶》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文章围绕父亲和台阶,有许多生动的对话描写。D.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诗歌《未选择的路》,这首诗朴实无华而清新隽永、寓意深刻。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答案】C【详解】C.李森祥的小说《台阶》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文章围绕父亲和台阶,有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并不多。故选C。二、综合性学习(共5分)7.(本题5分)综合实践。【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2)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以内,语言得体)【答案】(1)建设生态文明,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2)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等,放花炮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提炼概括能力。解答文字信息提取类题目,要抓住所给材料核心内容,根据题目要求,保留核心信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有针对性地回答。(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是一道标准的劝说类题目。作答时,先是称呼,然后表明小明的看法,不赞成放这么多的烟花,接着围绕环境保护,还有更多的方式来表示孝顺等表述理由。最后向父亲提出希望即可,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三、诗歌鉴赏(共6分)(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写作此诗时,诗人谪居(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江州。8.(3分)全诗从哪些感官角度暗示了“夜雪”之大?9.(3分)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8.触觉,视觉,听觉。9.以声衬静,抒发了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凄凉)。【解析】8.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具体考查描写“夜雪”的角度。“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触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时闻折竹声”是听觉,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以上全用侧写,处处点出夜雪。9.考查诗歌的第三、四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所抒发的情感。一问,“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二问,大雪夜间降临,原本应该悄无声息,但诗人被寒意惊醒,一个“冷”,一个“折竹声”婉转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些许愁思和感慨。四、对比阅读(共10分)(本题10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⑤,漆之所藏者黑⑥,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⑤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⑥漆:墨漆。10.(1分)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惟吾德馨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11.(4分)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2.(2分)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指贤士居所。甲文中除了“陋室”外还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13.(3分)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文中“丹之所藏者赤”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这些交友方式?【答案】10.(1)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使……劳累。11.(1)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2)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1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3.示例:这些交友的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惟吾德馨: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指贤士居所,在甲文中找到有贤者居住的房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子云,即扬雄,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诸葛亮和杨子云都是贤者,故甲文中除了“陋室”外还出现的两个“芝兰之室”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思路:结合题干中所给的句子理解其交友方式,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对这种交友方式的看法,一般都是赞成。(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这句话所展现的交友方式是:和有学问的人交往。(2)丹之所藏者赤: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和有品行好的人交往,自己也会受到好的影响,所以所展现的交友方式是:要和有好品行的人交往。(3)示例:这两句话的交友理念是:要和那些有学识、有德行的人交往,我赞成这种交友方式,人总是不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有学识、有德行的朋友的影响下,自己会更好、更快的成长、进步,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宴会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五、现代文阅读(共21分)(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银行里的男孩一天,我到西大街某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为什么?”他说。“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取过。”他说。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那么这个人是谁呢?”“银行。”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14.(2分)银行里的男孩为什么会引起我的兴趣?请简要概括。15.(2分)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①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②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16.(3分)文中“我”的插一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17.(3分)纵观全文,你看出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答案】14.①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非银行的顾客;②银行职员不给这位开了账户的十四岁的男孩取钱。15.①男孩因害怕挨打但又取不到钱而灰心失望。②“我”的主动帮助让男孩看到了希望,因此紧紧地靠着“我”。16.①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②从侧面烘托出黑人保护孩子利益的执着;③欲扬先抑。17.性格:关注细节,小心谨慎;耐心热情,关心客户;热爱工作,忠于职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回答这道题,要根据题干回到原文,先在原文中找到“银行里的男孩”引起“我”的兴趣的句子。第④段“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根据这句话中的“继续引起我的兴趣”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这句话前面和后面都写到了男孩某个方面引起了“我”的兴趣。往前阅读,可以很快找到“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这一句,往后阅读,可以结合故事内容概括出答案:银行职员不给开了账户的男孩取钱。15.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①理解词语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仔细推敲,做好这道题,可以问自己“为什么”。他脸上为什么写满了“沮丧”?联系下文,因为他一是因为没有取到钱,二是因为害怕挨打,所以这里的沮丧其实是写错了男孩因害怕挨打但又取不到钱而灰心失望;②男孩为什么“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根据上下文,因为“我”在帮助小男孩“跟银行职员辩论”,让他看到了取到钱的希望,所以紧挨着我。据此来理解即能做出答案。16.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及其作用的理解。男孩离开了银行,故事就可以结束了,但文章本没有结束,而是紧接着写银行职员说“我”不应该“插一杠”,由此引出了下面的故事。这样写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更有吸引力。联系前文银行职员死活不肯给男孩取钱,到这里银行职员说明原委,可以看出作者实际上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突出了银行职员保护小男孩利益的执着,也使小说主题得到了升华。因此做好这道题,要学会从故事情节的作用角度去分析。17.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第1问是分析作品中“黑人”的形象。答好这一问,要结合作品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抓住一些细节描写和一些关键性词语。如开头对银行职员外貌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细心谨慎”的人,从他执意不肯给小男孩取钱、和我的辩论以及最后对我的解释等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工作,对客户热情的人。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银行职员、小男孩、“我”等角度谈启示。同时要注意结合本文的主题,从正面积极的角度谈感悟。示例:当我们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只看表面,而是应该深入去挖掘其原因,否则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造成误会。(本题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守时的末班车陈翔那天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酒吧跑出来,赶上了最后一趟十一点三十分的末班车。我上去时,车已经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挤上,在门边站稳了脚。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很友好地问我站好了没?我点头说好了,然后他关上了车门。我以为这是要走了,但老人却没有发动汽车。微笑着凝望车外没有赶上车的人,手摆着,示意坐不下了。有人敲打着车门的时候,他就大声告诉他们:“坐不下了,打的去吧。”车外还有人有些不甘,骂骂咧咧地敲着车门,一副恼火的样子。但老人却始终微笑着摆着手。而坐着车内的人也开始有些骚动了,叫嚷着要他开车,他就举起手,说:“到时间就开!”“反正已经坐满了,你还不开车干什么……”车上的人开始有些不满,纷纷指责他,但老人显然没有当回事情,自己看着手表不吭声了。直到时间到了十一点三十分,他准时发动了车子,这时车内的吵闹声才停了下来。只是有个打电话的人,还在电话里嘟囔着对老人的不满。车行了一路,人们慢慢地下车了,我的住处在终点站,于是一直安稳地坐着。到最后一站的时候,车上只剩下了我一个顾客,我开始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你们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吗?每次发车都要准时吗?”老人笑了,反问道:“哪有这么严格哦!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那刚才坐满了人,你怎么还不走?”“这你可能不知道了,因为这是末班啊!提前走了的话,那些准时来等车的人会以为我们迟到了,有的人可能就会一直等下去。这么凉的天,这样等下去多不好啊!所以我们必须等时间到了再走,哪怕让他们看到一辆载满了人的末班车死了心也好啊,起码他们可以早点安全回家。”我顿然猛醒,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老人背负着车外车内的人的误解和责骂,只为了给准时来坐车的人一个失望的答案,同时也是让更多的人顺利回家!到站的时候,我起身下车。走到车门的时候,我回头对他真挚地说出了一句:“谢谢。”秋日的夜风已经有些寒冷,但是我的心却暖意通融。【材料二】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在抱怨中,对自己的幸福视而不见,一味地放大缺憾,于是我们变得痛苦而彷徨。也许,改变我们心态的只是一件小事。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装塑钢窗户。那天他一直在我们家闷头干活,黄昏将近,我们留他吃饭,饭桌上他很拘谨,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公公则与他扯家常。原来,他考上了大学,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因为家里太穷,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婆婆翻拣出旧衣物,装了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了好久才收下。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一个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麦收了,全家人想表示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商量了好久,最后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你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他放下东西走了,全家人却感慨不已。真不知道,在城市里辗转打工的他事隔半年后如何准确的找到我家;也不知道,害羞的他如何鼓足勇气敲门。我所知道的是,我也曾接受过比他更大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那个害羞青年告别时,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我相信这一切源于他温暖的心态。18.(3分)材料一的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19.(2分)说说材料二中划横线的句子蕴含的情感。20.(3分)找出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21.(3分)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温暖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8.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不合适,原文中老人笑着说“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老人是在末班车的时刻守时,突出她会深夜准备乘车人的关心,改后就强调老人一直守时,和原文不一致,还是原题目好。19.这句话中既有我对害羞的青年半年后登门感谢我家人帮助的赞誉之情,也有自己没有像他一样执着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内心的愧疚。20.参考答案: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是:车坐满了人,乘客催促,公司没有很严格的规定,老人为何坚持准时发车?这样使得情节曲折,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老人真正关心他人的美德。21.参考答案:能够像材料一、二中的老人一样,真正关心他人,这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能够像材料一中的“我”、材料二中羞涩的青年一样,对帮助过别人,帮助过自己的人真诚地表示感谢,这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解析】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题干中的问题是将原有标题改为另一标题是否可以,学生作答应先表明观点,再按照标题的作用并结合文章内容和文章中心回答。“守时的末班车”强调了老人守时与对乘车人关心。而改后则只强调一点,失之偏颇。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意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意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意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一般情况下,理解重点语句需要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和修饰成分,进而理解这个句子的表达的意图和思想感情。本题所划线的句子中出现了“我”与青年在接受帮助和感恩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表达了“我”内心的情感。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设置悬念的作用。题干中要求学生先找到设置悬念的相关情节,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在答表达效果时,要体会对人物形象或中心的意义。如老人坚持准时发车的情节就为下文造成了悬念,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引人入胜的作用。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概括。通过品味语句,特别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议论的句子和分析文中人、事、物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文章的中心主题。题干中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因此学生在作答“温暖的心态”时应包含主题概括、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三个部分。六、作文(共40分)22.(本题40分)《“阔爷”的木版年画》中的“阔爷”本是平凡人物,却因其有爱有为而“了不起”。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物,也往往有其“了不起”的一面。请以“了不起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答案】例文了不起的平凡人有人敬佩奋不顾身的白衣天使,有人赞美默默无闻的教学园丁,还有人歌颂尽职尽责的消防员。但是在我看来快递小哥很了不起。他们风雨无阻,在最危险疫情时期仍战斗在一线,他们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为社会付出。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喜欢快递小哥。有一次,我和妈妈在等电梯。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