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中熔历介姓大自热的请言岩中熔历介姓大自热的请言网西英大短文两高大要心中时问的城P国读属一舞之整住为真志低福活投生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为“科学道理”,是初中学习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单元选编了《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等四篇事理说明文。这些文章将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结起来,科学、准确、严谨、有逻辑地阐明了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这些文章的语言朴素基于此,单元整体设计以“探索自然奥秘解读科学事理”为主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单元知识建构】说明事理说明顺序说明事理说明顺序主要一次要性质一作用敢于从现象中棵索规律学科糖神有效关联信息,开展料学研究介绍大陆律移学说说明事理介绍撞击说说明顺序科学精神说明事理说明顺序科学糖神说明事理说明顺序科学精神说明事理说明顺序科学糖神说明事理说明顺序科学精神理资料碳生活理资料碳生活说明顺序歌子质疑问难说明顺序歌于句选其他领城禁动研党大库的生活习性时问顺序来本而范取认识舰律顺序用辨证观点看问题举例子举例子把…和…加以比较直观明了的说明……的特征(道理),使人一目了然作比较打比方做诠释【课标导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在形式上(说明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要求,在内容上(事理性)契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四课段(7~9年级)强调阅读说明性文本,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掌握的多种证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事理性说明文时,重在解析文本信息和探究科学逻辑。因此,应关注说明逻辑、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三个方面的内容,积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的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学情分析】第二单元是说明文单元,这是中学生进入中学以来第二次接触说明文。在八上第五单元说明文学习的基础上,又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八上第五单元学习要求: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本单元着重在通过大自然的某种现象的观察,探究其现象背后的本质,阐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所以这一单元的说明文是以事理说明为主,这就要求不仅要掌握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探索钻研的兴趣,培养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单元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2.品读文章中具有特色的句段,体会文章所包含的人文性,培养科学精神。1.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理解并初步运用科学思考方法。2.比较学习四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训练聚合思维和辨析能力。3.能够选用恰当的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文写作构思,培养演绎思维的能力。通过以“低碳生活处处有”为主题的写作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阐明事理的方法进行说明文写作,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前沿动态的观察力。【单元学习任务核心任务课型安排学习任务《我们爱科学》面向社会征稿。稿件要求:以“低碳生活处处有”为话题,宣传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理念,写一篇事理说明文。为增加录用率,学校以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为研究对象,思考如何才能写好事理说明文。单元导读课任务一:掌握重点字词任务二:了解名家轶事任务三:再识说明文体1课时单篇精读课《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任务一:筛选信息,读懂事理任务二:理清顺序,理解逻辑4课时第二课时任务一:找方法,析作用任务二:品语言,明特点《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任务一:理清事实,建立联系任务二:理清顺序,读懂逻辑第二课时任务一:读懂事理,理清逻辑任务二:比较联系,思维扩容整合联读课说明方法任务一:辨析方法,体会作用任务二:比较异同,探究方法3课时说明语言任务一:评选“准确热词”任务二:体会“生动之语”说明情感任务一:回顾课文,感悟情感任务二:走近“我们”,感受作者情怀读写共生课第一课时任务一:恰当选择说明顺序任务二:修改写作提纲2课时第二课时任务一:推选优秀稿件任务二:学习邮寄稿件单元小结课任务一:梳理八上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知识任务二:梳理八下第二单元事理说明文知识1课时【教学实施】第一课时单元导读1.梳理、识记重点词语,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梳理四篇课文的说明内容。3.比较、分析本单元与八上第五单元在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上的特点,初步了解事理说明文的通过学习活动,识记重点词语、阅读单元导读、阅读单元课文,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道理的兴趣。一、单元情境导入2022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世界遗产地冰川报告》称,到2050年,位于全球各地的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防止全球冰川大面积退缩的最重要手段是大幅减少碳排放。为此,《我们爱科学》面向社会征稿。稿件要求:以“低碳生活处处有”为话题,宣传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理念,写一篇事理说明文。为增加录用率,学校以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为研究对象,思考如何才能写好事理说明文。任务一掌握重点字词自学阅读题目,自主完成问题。展学学生分享答案,并解释选择的原因。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褶皱(zhě)琥珀(pò)沉淀(dìng)【答案】A【解析】B.“龟”读作jūn;C.“掸”读作dǎn;D.“淀”读作diàn。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漂移迁徒帷幕衰草连天B.枯躁沙砾弥散天衣无缝C.携带追溯模糊周而复始D.稀疏萌发孕育消声匿迹【答案】C【解析】A.“迁徒”应为“迁徙”;B.“枯躁”应为“枯燥”;D.“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他们的觉醒。祝福在每一天。【答案】C【解析】A.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B.草长莺飞:形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C.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不一致。不能形容旅游信息,使用错误。D.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比喻极端骄傲自大。活动2梳理易错词互学组内梳理易错词语,组长归纳并记录,分配展示任务。(安排小组内三名成员,分别介绍易错字音、字形、字义)易错字音易错字形易错字义展学一小组成员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倾听、补充。任务二了解名家轶事抽取图片,根据课前所查找的资料,介绍抽取到的作家。(介绍角度:作者作品、写作背景、突出贡献、励志故事、名言名句等。)任务三再识说明文体不朽》,完成表格。文章标题说明对象说明文类型《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事物《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事物《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事物《蝉》蝉事物《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事物活动1看目录,猜一猜看本单元目录,根据课文标题,猜猜本单元的4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又是什么类型说明文?学生读目录并思考问题。请小组某位成员回答。(过渡:仅凭标题得出的答案可能不太准确,接下来,请大家速读课文,完成任务。)活动2读课文,明类型自学速读本单元的五篇文章,梳理课文的说明对象,辨析说明文类型。完成任务单上的表格。文章标题说明对象说明文类型《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及物候学事理《恐龙无处不有》大陆漂移说事理《被压扁的沙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事理《大雁归来》大雁事理《时间的脚印》岩石可以记录时间事理展学小组某位成员汇报学习结果,说明5篇课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文类型。其他学生点评或更活动3巧思辨,明区别上学期的五篇说明文与本单元的说明文有何不同?从标题、说明对象上说说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的区别。自学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表格(提示:填写说明对象时应注意,若是事物说明文,则应将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说清楚;若是事理说明文,则应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项目说明对象写作目的事物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蝉》《梦回繁华》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互学小组讨论、补充,形成统一意见,并确定汇报人员。项目说明对象写作目的事物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以及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巍峨、雄伟的特点,并具体刻画了碑身十幅大浮雕的画面。《蝉》介绍了蝉的地穴,以及蝉从产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成长过程。《梦回繁华》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作者个画面内容。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现象的成因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使读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斯石英的产生、分布、特性等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大雁归来》介绍了大雁的回归情形、日常生活及其联合观念,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时间的脚印》介绍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展学小组发言人汇报互学成果,其余小组认真聆听、评价。评价等级内容填写填写不准确,表述不符合要求。不得星填写准确,表述清楚,但不齐全。填写准确,表述清楚,要素齐全。语言表达声音洪亮,语言精简。明确:事物说明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事理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教师追问:初读课文后,你现在特别想了解哪篇课文所讲的科学道理呢?(学生自由回答,与下节课内容衔接。)三、课堂小结道理是抽象的、深奥的,但本单元的事理说明文却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阐释了深刻的道理,让科学走进了生活,这是科学之美,更是文学之美!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始一场奇妙的科学之旅吧!四、课后延学认真预习《大自然的语言》,完成第二课时课前预学部分。第二课时《大自然的语言》单篇精读学习目标:1.筛选主要信息,明确说明内容,了解物候与物候学相关知识。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说明时严密的逻辑思维。3.积极储备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思考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学习任务: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的信息,读懂所述事理通过学习分析、推理,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培养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学习过程:同学们,老师和照片上的人在着装上有什么不同?生1:照片上穿了一件羽绒服,老师穿了一件……(依衣着具体情况)。师:衣服的样式和材质不一样。哪种着装更适合正式的场合?生2:这个套装适合,显得大方庄重。师:介绍衣服的样式、材质;或者介绍不同场合的穿搭技巧,都是说明文的范畴。它们在分类上有不同吗?生:介绍衣服的样式属于事物说明文,穿搭技巧属于事理说明文。师:齐读事理说明文的定义。PPT出示: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我们这个单元的核心任务:2022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世界遗产地冰川报告》称,到2050年,位于全球各地的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防止全球冰川大面积退缩的最重要手段是大幅减少碳排绿色环保理念,写一篇事理说明文。为能投稿成功,现在就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任务一筛选信息,读懂事理个小标题,还有三个小标题,分别是“四个因素”“在各国的发展”和“作用很大”。自学请同学们阅读文章,找到四个小标题的出处。展学小组成员展示自学成果,其他同学倾听、评价或修改。“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及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小结:快速筛选信息的方法之一——抓住概括性语句,筛选主要信息范围。“四个因素”就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分别是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小结:快速筛选信息的方法之一——抓住提示语(关联词、序数词),进行局部信息筛选。“作用很大”既指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又指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小结:快速筛选信息的方法之一——抓住关键句段(设问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段),进行整体信息筛选。教师追问:那同学们找到了跟“在各国发展”有关的内容了吗?这是老师设置的一个小陷阱,“在各国发展”的相关内容被删掉了,课本上是没有的,没有找到恰恰说明了同学说筛序信息的能力都很棒,没有被迷惑。任务二理清顺序,读懂逻辑自学再次阅读课文,圈画批注关键词句,参照已经给出的部分,完成这一课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维度差异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大自然的语言互学小组讨论、完善思维导图,并推选出最佳导图,安排一位发言人解说。展学某小组成员展示互学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倾听、评价或修改。评价等级导图绘制脉络不清晰,没有条理。不得星脉络较清晰,富有条理。脉络清晰,富有条理,有创意。语言表达声音较小,语言啰嗦。声音洪亮,语言精简。教师追问:文章6—10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预设:不能。(1)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影响的程度,由主要到次要依次排列的。从“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可见重要性差别;(2)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是由空间到时间的说明顺序;(3)这样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性质到作用的逻辑顺序。本文从现象入手,由浅入深的说明对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体现了事理说明文的一个重要特点——逻辑性。概括来说《大自然的语言》的逻辑思路就是描述现象,明确概念,揭示本质,阐明意义。1.复习八上所学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完成第三课时课前预学内容。2.倾听大自然的语言,积累关于物候的谚语(至少三句)。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1.结合课文实例,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2.体会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3.拓展物候谚语,激发探究兴趣。通过课文具体的句子的分析,掌握说明文的方法及其作用。品味课文的语言,通过赏析限制性词语以及修辞手法,把握说明文准确严谨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去搜集和物候有关的谚语。下面请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进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明。泥鳅跳,风雨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老师追问:“文中有关于物候的谚语吗?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生答:“‘阿公阿婆,插麦割禾’,是引用的说明方法。”师:“是的,文中还用到了许多的说明方法,请阅读课文,批注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二、任务开展任务一找方法,析作用自学阅读课文,批注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互学小组讨论、补充,组长归纳整理至少三种说明方法,推选发言人。展学小组发言人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倾听、评价或修改。评价等级内容赏析说明方法判断错误,不能分析其作用。不得星准确判断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不全面。准确判断说明方法,作用分析全面。语言表达声音洪亮,语言精简,格式严谨。1.(第3段)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分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植物“桃花开”、动物“燕子来”的例子,真实具体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思维缜密,举例典型。2.(第4段)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第5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分析: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物候记录在时间上的差异;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3.(第3段)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重分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地概述了物候学的概念,使说明通俗易懂。4.(第7段)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分析: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了早晚春,南京、北京两地花开时间差异,客观准确、真实具体地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天数因季节的差异而不同。小结:说明有方法,说理更清晰,所以在写作说明文时要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任务二品语言,明特点(过渡:说明文的语言也是很有特点的,同学们还记得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吗?)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国石拱桥》找规律:如何体现说明的准确、严谨?1.使用准确的数字;2.使用虚词表修饰、限制或补充,具体说明时间、范围、程度等,符合实际情况;3.指出判断依据,表来源。活动1品味语言的准确性自学再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第3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第5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梅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第8段)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第9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第10段)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使用准确的数字2.使用虚词表修饰、限制或补充,具体说明时间、范围、程度等,符合实际情况。①表估计猜测,如“大约”“可能”“左右”等;②表限制程度,如“仅”“几乎”“最”“尤其”“稍微”等;③表限制范围,如“全”“都”“绝大部分”等;④表限制数量,如“几个”“许多”“很少”“有余”等;⑤表限制频率或时间,如“屡次”“常常”“已经”“一直”等;3.指出判断依据,表来源,如“有记载的”“据记录”“有人说”“据统计”等;(过渡:《大自然的语言》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同时语言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带给读者美的享受。)活动2品味语言的生动性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互学齐声朗读文章1、2段,小组讨论,找出语言生动性的体现,并说明理由。展学小组发言人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倾听、评价或补充。生1:一年四季的景物描写,生动具体。生2:拟人手法的运用,如“苏醒”“唱歌”等。生3:“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用词典雅,句式长短交错,富有变化。1.综合运用表达方式,描写具体;2.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3.用词典雅,句式变化,韵律和谐。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生动典雅、准确严谨的语言,表现了物候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按照逻辑顺序来布局材料,将物候学介绍得清晰、完整。四、课后延学阅读竺可桢、宛敏渭《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再课外查找资料,思考诗句中体现了怎样的物候特点或规律,制作“物候诗语”小卡片。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何况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像上面所讲的,贾思勰(xié)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我们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爱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置。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唐白居易(乐天)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标,这是肯定的。但是,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唐李益《临滹(hū)沱见蕃使》诗:“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江上朱楼新雨晴,滚西春水觳(hú)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著《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句寓意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随处均有杨柳。所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如今春风杨柳不限于玉门关以内了。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fú)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物候诗语诗句摘录物候学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春天就来得越晚。第四课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单篇精读1.把握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2.完成思维导图,明确材料间的逻辑关系。3.探究推理的基本方法,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推理游戏、思维导图,把握课文说明内容,理解逻辑推理过程,为写作稿件积累方法。这节课我们进入《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继续探究写作事理说明文的方法。教师质疑:这两篇小短文要说明的事理分别是什么?任务一理清事实,建立联系活动1我来推理已知: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鸟臀目恐龙骨骼化石。之前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也都有发现恐龙化石。求证:恐龙无处不有。自学同学们,结合《恐龙无处不在》中1-3段内容,寻找已知条件,求证“恐龙无处不有”吧!∴恐龙无处不有展学简要口述你所找到的已知条件,填写求证过程。∵1986年1月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教师总结: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导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是推理。这两篇文章作者就是通过推理,讲明白了“事理”。活动2烧脑时刻自学1-4小组完成题目1的求证,5-8小组完成题目2的求证。(据本班小组数量分配任务)题目1:已知:板块构造理论求证(地质学角度):南极发现恐龙化石。题目2:已知: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鸟臀目恐龙骨骼化石。之前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也都有发现恐龙化石。互学小组内讨论,形成统一的推理过程,并确定中心发言人。展学中心发言人阐述推理过程,相同任务的小组评价或更正,其余小组成员认真倾听,理解推理过程并做好笔记。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已知条件已知条件不准确,表述不清。不得星已知条件准确,表述清楚,但不齐全。已知条件准确,表达清楚,但不齐全。推理思路逻辑不清晰,有错误,推理不够严密。逻辑清晰,没有错误,推理严密。题目1求证过程:地壳由板块构成。∵由板块构造理论可知板块在不断运动。∴板块会呈现汇聚和分离两种状态。∵2.25亿年前,板块汇聚在一起又一次形成完整的泛大陆。∵泛大陆的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早期的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而且,在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陆继续相互分离。∵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6500万年前,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每一个大陆都保留有恐龙化石。∴南极也发现了恐龙化石。师追问:老师注意到在这一部分的文字中,作者使用了很多“可能”这样的词语。为什么?明确:这些内容很多也是科学家的假设、推理。题目2的求证过程:∵1986年1月,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即不能在南极地区生存。∴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地球上的其他大陆也发现了恐龙化石质疑:恐龙如何能在南极生存?2.25亿年前,泛大陆地区舒适地生活。结论:南极恐龙的发现为板块运动提供有力证据。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世界各地2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其他大陆地球上的其他大陆也发现了恐龙化石追问: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2.25亿年前,泛大陆的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结论:南极恐龙的发现为板块运动提供有力证据。(总结观点)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列举事实)质疑:恐龙如何能在南极生存?(发现矛盾)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假设推理)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世界各地提出板块构造理论(大胆推理)2亿年前……6500万年前……小结:《恐龙无处不有》采取的是列举事实——发现矛盾——假设推理——总结观点的说理顺序,即按照事理逻辑来推论的。读懂事理说明文的关键在于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对象——梳理关键信息——思维导图理清关联——领悟作者所讲道理。1.课后阅读《被压扁的沙子》,读懂作者所讲的科学道理。2.完成“思考与探究”四:阅读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相联系的。1.完成思维导图,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明确材料间的逻辑关系。2.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推理游戏、填写思维导图、比较联系,把握课文说明内容,理解逻辑推理过程,感悟科学思维和精神,为写作稿件积累方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推理的方法,读懂了“大陆漂移”理论,这节课我们仍用推理的方法来读《被压扁的沙子》,看看这篇文章又是怎样讲事理的。二、任务开展任务一读懂事理,理清逻辑活动1推理明事理自学运用上节课所学推理方法,1-4小组完成题目1的求证,5-8小组完成题目2的求证。(据本班小组数量分配任务)题目1:已知:斯石英的性质;证据显示一些发现斯石英的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它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求证: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题目2:已知: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在一个年龄为6500万年的岩层中检测到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求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1986年1月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互学小组内讨论,形成统一的推理过程,并确定中心发言人。展学中心发言人阐述推理过程,其余小组评价或更正。题目1求证过程:∵二氧化硅(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会变成“斯石英”。∵证据显示一些发现斯石英的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斯石英的特性,在温度足够高的情况,将变回普通的沙子。∴即使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也会变成普通沙子。∴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题目2求证过程:∵在一个年龄为6500万年的岩层中检测到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在6500万年以前曾经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岩层的年龄与恐龙灭绝的时代吻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活动2构图理顺序师:以上学习,我们弄清了三点科学知识:什么是斯石英,斯石英的性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等科学知识,那么作者是如何完成从“斯石英”推论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这一结论的呢?自学请再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本课思维导图。稀有金属铱的发现说明,地球稀有金属铱的发现说明,地球可能受过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火山说的概念斯石英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变为普通沙子斯石英的性质稀有金属铱的发现说明,地球稀有金属铱的发现说明,地球可能受过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斯石英的性质不稳定这些地区曾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斯石英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引起火山喷发……阳光无法抵达地球的表面。把温度升得说”的概念通沙子撞击说师追问:老师用了“摆出”改为“提出”吗?明确:不行。这不是作者的观点,而是作者要介绍的观点。小结:同学们,《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三篇事理说明文,分别用了三种逻辑思路来说明事理:①《大自然的语言》:描述现象②《恐龙无处不在》:列举事实③《被压扁的沙子》:摆出观点明确概念发现矛盾大胆推理揭示本质大胆推理列举事实阐述意义得出结论得出结论任务二比较联系,思维扩容师:但为什么将《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这两篇短文编在一起呢?它们的说明对象是风马牛不相及呀互学:这两篇短文有什么联系吗?作者想用这两篇文章证明一个什么科学道理呢?展学:小组发言人阐述两篇短文的联系,其余小组补充或评价。都是事理说明文;都是阿西莫夫写的;说明内容相关:都谈到了恐龙灭绝。《恐龙无处不在》是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来谈“大陆漂移说”,《被压扁的沙子》是用“撞击说”来谈恐龙灭绝的原因。前者是作为说理的材料,后者是作为说明对推理方法上:《恐龙无处不在》是用生物考古学推及说明地质学说,《被压扁的沙子》是用地质学说推及说明生物学说。两者都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师:学完两篇文章后,你从作者身上感悟到了怎样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呢?预设:作者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作者具有很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作者推理思维严密;作者善于方法迁移……同学们,逻辑推理是一种美,现在也发展成为一种科学,最后请同学们看一个小视频,进一步体1.完成“思考与探究”五: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2.阅读教材50-52页资料夹,结合搜集的材料,参考本课学习的三种逻辑思路,构想“低碳生活处处有”逻辑思路。尝试列出写作提纲。第六课时说明方法整合联读1.辨析说明不同事理采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作用。2.对比异同,探究运用说明方法的规律。3.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自主思考等科学精神。通过方法梳理、辨析异同,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培养探究能力,学习为自己的写作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同学们,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秩序。事理说明文,作者要想把“事理”说的清楚明白,不仅要理清事理的内在逻辑,用什么样的方法“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说明方法,为我们成功投稿再添一砝码吧!任务一辨析方法,体会作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先回顾我们所学过的几种说明方法及作用吧!说明方法概念作用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通过具体事例,准确、充分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来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或道理,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准确性。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打比方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使说明更形象、生动,更能吸引读者。摹状貌准确地描绘说明的事物的状态和形貌的一种方法。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描写更具体,令读者印象更加深刻。自学以“事理”为着眼点,体会作者为了说清楚某个事理,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效果如何?仿照示例填写表格。说明的事理涉及段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有什么效果?言》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5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作者通过举例1962年人们没有注意到物候延迟,仍然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结果受到了低温的损害。从反面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8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板块构造理论6板块的运动7南极洲冰雪覆盖的特点4展学小组成员明确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师填写表格。其余学生纠学。说明的事理涉及段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有什么效果?《大自然的语言》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5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作者通过举例1962年人们没有注意到物候延迟,仍然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结果受到了低温的损害。从反面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8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运用了引资料、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还有古今的差异。《阿西莫夫短篇》板块构造理论6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作用和板块的运动7运用打比方、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南极洲冰雪覆盖的特点4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南极洲冰雪覆盖的特点资料补充:作诠释任务二比较异同,探究方法活动1总结学方法互学从前面的学习,我发现作者在说明某一事理时,有的只用一种说明方法,有的用了几种说明方法,有的连举两个例子说明,这是为什么呢?作者在使用说明方法时有什么规律吗?小组内讨论,形成统一的结论。展学小组发言人陈述说明方法的使用规律,其余学生纠学或补充。有的事理浅显易懂,用一种方法就能说明白;有的事理陌生抽象,深奥难懂,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有的事理用一个例子不足以充分说明,连举两例说明具有普遍性,增强说服力。所以,在选择说明方法时要根据说明对象及内容来确定。活动2对比学方法自学对比下列几组句子,说说例句和补句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第一组:物候【例】草慕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补】物候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生长、发育、变迁、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第二组:物候学【例】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就是物候学。【补】物候学是研究生物生命活动现象与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第三组:泛大陆【例】每隔一段时间,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之为“泛大陆”。【补】一个假定的,曾在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早期存在的,将地球上所有大陆联合为一体,并被原始大洋围绕着的超级大陆。展学:小组成员指出例句和补句的说明方法,其余学生纠学。预设:例句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补句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补充资料】作诠释:指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两者的区别:区别点下定义作诠释形式上“××(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或“××叫××”“××是××”;或“××叫××”内容上要求完整性,即定义的对象与其外延必须相匹配,并从多个角度全面揭示概念的含义侧重于描述事物的某个特定方面,或者阐释其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性因素,不是提供一个完整的定义。作用上简明、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事理的本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语义上A=B可推论B=AA=B,而推论B≠A教师设疑:这几篇文章的作者在介绍某个新概念的时候,在下定义和作诠释之间都选择了作诠释。这样的选择是偶然的还是有什么窍门在里面?预设:作诠释能通俗易懂地解说事物的性质与特点。即根据说明对象来选择的。资料补充:在全国综合性青少年科普期刊中,《科学大众》创刊最早(1937年);1966年停刊前,在全国青少年中的影响最大。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科学普及面对是大众。教师明确:《大自然的语言》面对的交流对象在当时主要是全国青少年,《阿西莫夫》想要做的是科学普及,所以作者在说明事理时要根据阅读对象来选择适合的说明方法。同学们,说明文属于应用性阅读的范畴,应用文重在信息交流,需要考虑“说明对象”“交际情境”“阅读对象”等关键要素,然后才能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为说明的事理服务。1.课后自读《时间的脚印》,批注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2.选择几种恰当的说明方法,完善所撰写的写作提纲。第七课时说明语言·整合联读学习目标:1.比较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品读拟人句,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3.培养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严谨的表达态度。学习任务:通过归纳比较学习、品读语言,感受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的的特点,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态度。学习过程:在你的印象中,说明文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预设:准确、严谨师:准确、严谨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不过生动、形象也是说明文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法宝。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任务。现在先进行第一个任务。任务一评选“准确热词”自学同学们,请读下面的4组句子,选出“准确热词”,并能概括出同一组热词的共性,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温馨提示:热词不一定是某个具体的词,概括出这一类词的具体特性就可以。句子热词①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②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③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①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10、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③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①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②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③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互学小组成员讨论每组句子中的热词,并概括出同一组热词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形成统一结论。1人负责一组句子的汇报。展学小组1人负责一组句子,准确说出每组句子中的热词,并说出同一组热词的特点及表达效句子热词①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②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③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准确的数字①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③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表示估计、推测的词语①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②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③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表示限制、程度、范围等的词语小结:说明文准确、严密的特点,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就走进别具一格的说明文去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美。任务二感受“生动之语”活动1品读拟人之情味师:默读不同版本的翻译,体会哪句话的用词更有情味。原文: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郭丹妮翻译版:一落到水面上,他们就高兴地不得了,扯着嗓子大声喊叫,好像在催促冬天赶快走吧。姚锦镕翻译版:一落到水面,我们新来乍到的客人欢快地引吭高歌,溅起大片水花,好像要把冬天从脑海中驱除出去。学生回答。预设1:课本上使用地“触”,其他两个版本用的“落”,“触”字更有情味。说明大雁对春的到来非常敏感,写出大雁归来时的喜悦兴奋的情感,也体现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预设2:课本和姚翻译用的“我们的客人”,比“他们”更有情味。“我们的客人”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热情欢迎大雁北归的感情。自学快速阅读《大雁归来》,勾画出你认为有情味的拟人句,采取朗读或换词体会的方式,品析说明文中拟人修辞的情味。展学有感情地朗读你所找的拟人句,并说说你从中读出的情味。预设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老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拐来拐去”“低语”“问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3月的大雁在非狩猎期的自由生活,体现大雁与栖息地的亲密、性情的热情可爱,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女生齐读,以诗歌的形式,注意表情微笑,语气柔和,语调轻松欢快。预设2: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一群一群地喧闹”“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争论”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大雁觅食的生活习性,表现出大雁的群居观念和联合意识,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男生齐读,注意表情明朗,语气喜悦,语调轻松欢快。师:在本课,这样的句子还很多。这种写法,一是拉近了对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来亲切有味;二是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更鲜明强烈的印象。活动2辨析拟人之效果互学《大自然的语言》《时间的脚印》也不同程度的使用了拟人修辞。请小组讨论:结合以三则材料中的拟人手法,说说作用上有什么不同。材料1《大自然的语言》第2段材料2《时间的脚印》第9段材料3《大雁归来》中前一学习任务中所涉及的拟人句展学小组派3名学生分别阐述这三篇文章中的拟人手法的作用,其余小组评价或更正。预设:《大自然的语言》第2段使用了拟人,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了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耽误了农事。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时间的脚印》中第9段使用了拟人,“攻击”使阳光、霜雪、风、雨等有了行为意识,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关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破坏,语言极富表现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大雁归来》中的拟人手法一是拉近了对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来亲切有味;二是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更鲜明强烈的印象,更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富有人文情怀。除了生动形象外,还寓有深厚的情感。写作说明文首先要力求语言准确、严密,还要根据说明对象及读者群体等选择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1.除了拟人手法,还有哪些方面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呢?请课后再读《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在书中批注说明。2.《大雁归来》是一篇抒情性很浓的科学观察笔记,课后阅读,思考其抒情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八课时情感态度·整合联读1.品读语言,感受科学观察笔记的抒情性。2.通过文字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理解思想内涵。3.培养尊重自然生命的价值观,深化生命意识。1.回顾课文,分析说明文中蕴含的情感。2.结合《大雁归来》,感悟说明文的抒情性。说明性文章一般都是客观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成因等,很理性、冷静,那说明文是不是就没有作者的情感态度呢?任务一回顾课文,感悟情感者情感的语句,并分析作者情感。互学小组内讨论,形成最佳的结论。确定小组发言人。展学小组发言人解说图表,其余小组认真倾听,随后评价或补充。课文句子作者情感《中国石拱桥》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当我走下月台,离开纪念碑的时候,又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对革命先烈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蝉》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自不易的刹那欢愉呢?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大自然的语言》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对大自然的喜爱。《大雁归来》我的发现任务二走近“我们”,感受作者情怀活动1独特人称蕴含真情(1)《大雁归来》中,除了指代大雁的“它们”外,“我们”一词也反复出现,“我们的大雁”“我们的农场”“我们的沼泽”……从“我们”这个称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雁怎样的情感?自学在文中画出含有“我们”的句子,反复品读,体会“我们”蕴涵的情怀。互学小组成员交流,形成最佳发言材料,确定好发言人。展学小组展示,其余小组认真倾听,随后补充或评价。预设: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蕴含作者对大雁回归的喜悦。“又”字体现了作者因大雁的欣喜而欣喜,因大雁归来带来万物的生机而喜悦。(2)“我们的沼泽”“我们的农场”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向我们的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个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活动2“我”与大雁心有灵犀对于大雁,除了喜爱之情,作者还有多种情感,你发现了吗?请你勾画相关句子,并分析作者的互学小组成员勾画相关句子,交流、讨论,确定好发言人准备展学。展学小组展示,其余小组认真倾听,随后补充或评价。(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启程要再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对大雁的钦佩崇敬之情,迁徙的大雁勇往直前,有钢铁一般的意志。(2)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他们的猎枪。对大雁的怜悯,对人类猎杀动物行为的愧疚。(3)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对大雁不幸遭遇的同情怜悯。(4)1943年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把人类各国之间的联合不可预期与大雁的联合作比较,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的不满,对大雁的钦佩。活动3仰望伟大思想(1)大雁归来这一自然现象、作者的情感浓缩为一句话,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预设:“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3月的迁徙的大雁比喻成一首诗歌,生动含蓄地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美之情,3月的大雁的归来的生命历程是自然的,不像人类的行为被文明所规训,因此是带着野性的,另一方面,在这种自然的过程中又挖掘出了大雁身上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是充满诗意的,这个句子突出了文章主旨,总结了全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走近利奥波德①了解利奥波德一生的学习工作经历;(学生默读)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Leopold,1887-1948)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利奥波德进人联邦林业局任职,后从事自由的野生生物考察研究,1935年创立“荒野学会”。同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一个叫“沙乡”的地方买了一块被废弃的农场,其后多年,他和家人种植了上千棵树以重新恢复土地的健康。他还以“沙乡”的木屋生活经历为素材写了很多随笔,后汇编成著名的《沙乡年鉴》。他发表了大量有关“土地道德”的论文,将毕生奉献给了生态保护工作。1948年4月21日邻居的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救火的路上因心脏病猝发逝世。②人们对利奥波德的评价;(全班齐读)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一个观察家,一③《沙乡年鉴》(1名学生起立读)寻找山雀的脚环,观察鹿吃掉哪些嫩叶,看看麝鼠如何占了貂儿的窝,顺便看看其他有趣的事件发生。一月的大自然,也还是白雪皑皑,大地宁静,寒冷经久不消。在这种环境里,我们不但可以去看看谁做了什么,而且可以思考其中的因由。互学:小组成员概括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思考、讨论利奥波德有什么样的思想,确定中心发展学:小组发言人展示,其余小组认真倾听,随后补充或评价。预设:平等对待自然界生命的情怀,对大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请同学们把表格填写完整,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预设: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发现说明文也可以承载作者丰富的情感。必做:再读《梦回繁华》,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选做:1.积累本文你喜欢的描写大雁的句子;2.课外阅读《沙乡年鉴》。第九课时写作说明顺序·读写共生1.梳理说明顺序,把握事理说明文的多种说明顺序。2.学习根据说明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3.以“低碳生活处处有”为主题,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事理说明文。课前实地观察并查阅资料,收集整合写作素材,学习恰当运用说明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撰写说(PPT呈现单元情境任务)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对于怎样写好事理说明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写好事理说明文的关键还在于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那么,我们该为自己的作文选择什么说明顺序才恰当呢?二、任务开展任务一恰当选择说明顺序活动1整理知方法自学回顾学过的课文,独立思考,尝试将表格补充完整。课文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蝉》蝉的生活习性《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特点《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界的物候现象《被压扁的沙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展学小组成员作答,教师及时填写学生的课堂生成课文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梦回繁华》《清明上河图》空间顺序:画面开卷→中段→后段《蝉》蝉的生活习性时间顺序:出洞→上树→脱壳→成虫《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特点由概括到具体;总说→分说《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由现象到本质:描述现象→明确概念→揭示本质→阐述意义《被压扁的沙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由原因到结果:摆出观点→大胆推理→列举事实→得出结论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按照说明对象的自身特征与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选择说明顺序。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常用来说明一个事物的外观。时间顺序:常用来说明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或者工序流程。逻辑顺序:常见的常用来说明科学道理或事物的内在联系,遵循的是人的认知规律,目的都是呈现便于读者理解接受的内容。如: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质疑到解疑由性质到作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概括到具体:先概括整体,再从多个角度具体介绍。由现象到本质:从某些现象入手,深入本质介绍整理。由主要到次要:对若干说明内容进行恰当的主次排序。由个别到一般:罗列个体案例,归纳总结一般特征。由性质到作用:从介绍事物本身到介绍该事物的功用。由原因到结果:介绍事物或现象的成因。由质疑到解疑:从提出问题到回答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某整理。活动2填图学方法互学根据《梦回繁华》《恐龙无处不在》两文,补充思维导图,探究在一篇文章中说明顺序的使用情况,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运用。画卷内容(总)→→→→空间顺序总分顺序介绍学说_→提出问题→2_→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由性质到作用、由整体到局部展学小组代表发言,填写思维导图,明确两篇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使用情况,为什么要这样运小结:一篇文章里的说明顺序并非是单一的,为了把一个事物或整理介绍清楚,往往以一种顺序任务二修改写作提纲自学学生根据自己所说明的对象及特征,对先前已拟写好的写作提纲中的说明顺序进行调整、修改,并准备全班阐述选择的理由。展学学生将写作提纲中的说明顺序及选择理由进行说明,其余学生可提出质疑或建议。三、课堂小结同学们,学完本节课,相信你已为你的作文选好了说明顺序吧?现在对成功投稿是不是又多了一分把握呢?以“低碳生活处处有”为主题,按所拟写的提纲,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准备投稿。1.确定好说明对象,筛选所收集的资料,确定写哪些内容。2.注意安排好写作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3.为了使行文活泼,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来组织全文,但注意不要写成叙述类文章。第十课时写作说明顺序·读写共生1.依据说明文写作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明确写作中的优点和问题。2.学习说明文的修改方法,把握说明文的写作要点。3.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