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扬州慢》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_第1页
【语文】《扬州慢》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_第2页
【语文】《扬州慢》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_第3页
【语文】《扬州慢》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_第4页
【语文】《扬州慢》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开一首词的正确方式

——以《扬州慢》的教学为例一、教学背景二、课堂实录三、教后感言四、导入二、任务一:初读诗歌析城“空”之处四、任务三:三读诗歌感悟城“空”之悲一、教学背景二、课堂实录三、教后感言四、导入二、任务一:初读诗歌析城“空”之处四、任务三:三读诗歌感悟城“空”之悲一、教学背景读懂一首古诗是难的。原因有三:第一是由古诗本身的特质决定的。有人对“诗”字作过很精妙的解说,“诗”由“言”与“寺”组成,一个人在寺院边自言自语,诗是神的语言。诗是谜语,是符咒,是暗号,充满费解。中国的古诗尤甚。古典中国的语言有其独特的气质,通过文法、声律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官效果。尤其中国的古诗,它简约精悍,却埋藏着巨大的未知,等待读者挖掘、揭示。任何一首古诗一旦完成,就自带一种不可复制的气韵,微妙而朦胧,很难诉诸语言。第二是由时空的差距造成的。古诗表达的古人的生活场景、思想情感、审美习惯、价值取向、思考方式、精神气象,现代人很难去临其境,感其情,引发共时性的感受。第三是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至今流传下来的诗歌大多是文人诗。文人诗对于技巧有高度精致化的追求,对内容有极其深度化的追求。因此研究一首古诗不可能只关注语词表面的秩序,还要关注其中营造的精神向度:比如爱,比如审美,比如文化,比如信仰。任何一首古诗都可以视作一个精神样本存在。那如何正确地去打开一首古诗,去阅读、思考、深味、领悟它呢?笔者以《扬州慢》的教学为例说说打开一首古诗的正确方式。二、课堂实录(一)意象群聚焦师:诗歌里有两个扬州,一个是杜牧时代的扬州,一个是姜夔时代的扬州。我们先看看杜牧时代的扬州吧。词中只有几处明写杜牧时代的扬州,但有一些是暗写,我们根据蛛丝马迹,修复出杜牧时代的扬州。下面我们做一个填空:杜牧时代的扬州是【

】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

】。要求:第一个空必须填名词,所填之词在文中必须有依据,不是凭空想出来的。第二个空是你根据第一个空推测出来的。师:有点抽象,老师做个示例好么?杜牧时代的扬州是【花】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浪漫】。诗歌里说: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我们可以想象,杜牧时代,芍药花开,如锦似霞的繁盛景象。一座城市可以爱的东西实在太多,但扬州却爱花。这个世界上能与花结缘的城市,肯定是浪漫的。芍药之于扬州,正如牡丹之于洛阳,芙蓉之于成都,樱花之于日本。花之扬州,晚唐风流的扬州,浪漫的扬州。好,下面的交给你们了。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桥】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繁华】。诗里说“二十四桥仍在”,扬州属于水乡,有好多的桥。可见扬州很繁华。师:对于桥之扬州,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么?生:说繁华还不如说诗意呢。因为这个句子出自杜牧的诗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的桥与玉人搭配在一起,还有箫声相伴,多么诗意啊。师:你的见解很精辟,善于从诗歌出发,有理有据。同学们要学习这个同学,分析要有依据。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水】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柔情】。诗里说“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是湖水,现在是冷的,但杜牧时代应该是柔情的一种象征。师:为什么同是一汪水,那时是柔情,此时是冷清呢?生:嗯……那个时代……大约没有战争,相对太平。师:嗯,我赞同你的看法,景物会镀上时代的色彩。扬州是水之天堂,波光潋滟,是柔情的。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月】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宁静】。诗里说“冷月无声”。月亮还是那轮月亮,在杜牧的年代,月亮照着扬州,非常安详、宁静。师:扬州自古就有个别称,知道叫什么?生:(摇头)师:月亮城。古人这样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月色是这座城市宁静的面纱。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美女】之扬州,(生大笑)我们看到了扬州的【曼妙】。诗里说“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豆蔻指年轻的女孩子,青楼也是女孩子聚集的地方。好多的美女啊。师:你能说说豆蔻到底有多年轻么?生:十六七吧师:大了。生:十一二?师:小了。(生大笑)十三四。请继续。生:有美女的地方,就很曼妙。师:周国平说:如果一种文化缺乏女性色彩,那这种文化必定是粗鲁的。美女聚集的扬州,是曼妙无比的扬州。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词】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美好】。“豆蔻词工”说明杜牧写了很多诗词给扬州,既然能够得到诗人的青睐,这个城市肯定很美好,很吸引人的。师:这些诗篇都是杜牧写给扬州的情书,那是他对扬州一往情深的告白。有文学气息的城市不仅美好,而且风雅。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春风】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繁华】。下面注解说,“春风十里”是写扬州的繁华。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青楼】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繁华】。青楼应该是繁华的一种象征。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不可能有青楼。(生笑)。所以扬州应该很富裕,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师:是啊,扬州大唐第一繁华之地。在国内,他类似于上海,在国外,他类似于巴黎。这句词同样化自杜牧的诗,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好么?(生齐读“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师:勾栏瓦肆,青楼酒馆,这是都是市井繁华的一个标志,这固然没错。提及青楼我想补充一下,古代的青楼不是一般的地方,是文化场所,所以中国古代的风尘女子大多是文化精英。(生诧异)。中国古代的文人,尤其是落魄的文人,极爱找两类人,一类是——生:妓女师:说“风尘女子”,含蓄是一种口德。还有一类——生:不知道师:出家的僧人。要么出世,出到天高云淡,要么入世,入到男欢女爱。(笑)中国古代青楼与寺院承担着同样的使命:庇护士大夫无处安放的灵魂。我们不妨读读杜牧的诗歌(生齐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是落魄的时候流连青楼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扬州青楼不仅是繁华的标志,更代表一种温情,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与灵魂疗伤之地。师总结:好了,花之扬州,月之扬州、水之扬州,桥之扬州,青楼之扬州,春风之扬州。扬州是风雅的,繁华的,温情的,曼妙的,柔情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杜牧时代的扬州。(二)关键词解读师:有人评价说;这一窥可不是普通的窥,是扬州命运的风水岭。我们不妨在此稍作停留,体悟一下这个“窥”。可否改成“探”或“看”?生:不能。“窥”是偷偷地看,不是名正言顺的,说明“胡马”的卑劣。生:“窥”是不该看而看,说明“胡马”有野心,想占有江南。生:“窥”是小人所为,不是光明磊落的举动,写出“胡马”的阴暗心理。师:我给大家出示一下“窥”字的小篆。(出示小篆的“窥”

)古代的文字太传神了。你们看,一个人瞪着一只大眼睛趴在门缝里看叫“窥”。告诉我胡马瞪大的眼睛里有什么?生:羡慕、嫉妒。生:满满的野心。生:强烈的欲望。生:虎视眈眈。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那只瞪大的眼睛里裹藏着这么多不可告人的东西。这是“看”或者“探”不能替代的。江南的繁华与风雅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胡族所没有领略过的,这也侧面印证江南的——生:美。生:诱惑性。师:这一窥,不是普通的窥,而是草原文明对于农耕文明的窥视,是荒蛮之族对风雅之邦的窥视。(三)细读法品味师:同学们读读描写姜夔时代的扬州的句子,说说哪句话或那个词最让你有感触?它写出了扬州怎样的特点?生:“尽荠麦青青”的“尽”,写出了野麦子的分布之广,写出了扬州城的荒芜。与前面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生:“渐黄昏、清角吹寒”,时间是“淳熙丙申至日”,冬至的黄昏,这是个很让人悲凉的时间,还有悲凉的音乐响起。读起来很悲哀。写出了扬州城凄凉的特点。生:“都在空城”,“空”字用得很好。扬州城的空与之前的热闹、繁华,花啊,月啊,名都啊,佳处啊什么的形成强烈的反差。空字写出扬州城的空寂。生:我认为“空”字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空空的,繁华的扬州没了,他很伤心,很失望。师:这个“空”不仅是空间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你的理解丰富了“空”字的含义。生:“冷月无声”,“冷”字让这首诗有触感,传达出一种凛冽感。生:还是“冷月无声”,其中的“无声”特别让人感慨,“无声”让我们看到一个死气沉沉的扬州。生:对“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最有感触。尤其是“难赋深情”,扬州遭受金兵掠夺后,满目苍凉,连杜牧这么深情,这么好文采的人面对它都无法再写出诗句,可见扬州城的破败不是一般的破败,而是毁灭性的。生:“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都是死的东西,连无生命的东西都讨厌说战争,可见战争对扬州的老百姓而言是恐怖的,不堪回首的。生:“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仍在”两字写出了桥还是那个桥,时代与境况都不同了,很能引起人的共鸣。师:“仍”是虚词,但虚词不虚,连接了历史与现实的扬州。(四)互文性诠释师:站在扬州的废墟上,词人看到了荒凉、破败、物是人非的扬州,看到这样的扬州词人内心如何?生:伤心。生:绝望。生:悲痛。师:这种悲在小序里被称作——生:黍离之悲。师:我们读一下小序。(生读)师:我解释一下“黍离之悲”: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黍是野麦子,离是茂盛。那么姜夔的“黍离之悲”悲的是什么呢?可以前后桌讨论一下。(讨论三分钟)生:悲扬州遭受践踏。生:悲扬州的物是人非。生:悲扬州百姓在战争中的恐惧,还有城市被攻占后人去城空的荒凉。生:悲扬州的被占领。生:(沉默)啊……我感觉和大家差不多,悲伤一座好好的城市变成空城,以前很繁华,现在很破败。师:大家基本都认为悲扬州这座城市被占领,或者悲扬州的百姓的流离失所。我相信一个文人的家国之悲与一个商贾、一个政治家的家国之悲是不同的。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对比。(投影:东南财赋地,江左文人薮。——清·乾隆)师:薮是聚集地的意思。作为帝王的乾隆他看到了江南的什么?生:钱财与人才。师:政治家毕竟只是政治家,只能看到有形的物质财富与人才资源。但文人却可以看到无形的东西,这个无形的东西是什么呢?生:(小声)文化。师:大声一些告诉我们。生:文化。师:(指板书)浪漫、风雅、温情等等这些都是扬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扬州不仅是地理概念,而且是文化概念。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哪怕不出生在扬州,都对那个城市怀有乡愁,怀有精神之恋。有人说,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一肩挑着河山,一肩挑着明月。他们不仅有家国担当,还有文化情怀。河山在哪里?在这里(指着板书中的"城市"“百姓”)。明月在哪里?在这里(指着板书中的“文化”)。一座城市可以遭受无数次的战争,只要文化还在,这座城市就可以不死,但文化没落了,这座城市将万劫不复。《扬州慢》里有姜夔深深的忧伤,忧伤一座被践踏的城市,忧伤一种消逝了的浪漫、风雅的文化。三、教后感言这是一堂从教师角度出发的对古诗词教学探索的课。在古诗词的教学上,除了基于学情开展教学之外,教师何为?笔者尝试了四种打开古诗词的方法:第一:意象聚合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它是诗人情感的承载体,它暗示着诗人深邃幽深的精神世界。每个诗人都重视意象的经营,任何一个意象的选择与组合都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但诗中意象散落,往往难以映现描写对象的完整面貌。要理解诗歌的核心对象,极有必要将意象聚合,作为一个意象群来考察。意象聚合指树立一个核心对象,把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意象收拢、聚集,将意象所携带的各类信息集中到“靶心”上,这样意象群会产生巨大的合力,使核心对象的塑造更鲜眀,更有力。扬州在词里作为一座江南城市的存在由“花”“月”“水”“桥”“词”“春风”“青楼”这些意象联合塑造而成,这些意象不仅有对扬州繁华热闹的物质面貌的勾勒,还完成了对其古典风雅的精神特质的构造。将这些意象聚合,众星拱月,扬州的特点瞬间凸显。第二:关键词解读每一首古诗都有自己的关键词,身居要位,牵一发而动全身,品读关键词能起到探骊得珠的功效,在最短时间内接近诗歌的内蕴。关键词有多种呈现方式,它们或是诗歌的抒写对象,或是线索,或画龙点睛,或过渡连缀,或提纲挈领,或生动传神,或语义深邃。关键词的重要性类似锁钥、眼睛、关塞、命门、穴位、津渡。比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是全词的“眼”,是关键词,一切景物的铺写万川归一,汇成一个“愁”字。比如在《长亭送别》的【正宫•端正好】曲词中,一句一景,以一组深秋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莺莺离别时的肝肠寸断。最后的“泪”字乃点睛之笔,是感情的攒聚点,爆破处,直抒胸臆,表达离别的苦痛。《扬州慢》中的“窥”字就是这样的关键词,它连接历史深处的扬州与现实中的扬州,是全诗的津梁。笔者引领学生对此做了重点解读。第三:细读法品味文本细读的核心是着意于文本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角落,对文本进行深入地审视与探究,以此达到对文本的内容、结构、技巧、旨趣等的深层次领悟的目的。能流传下来的作品都出自高手,耐得咀嚼。简约,凝练,字字珠玑,句句留情,每一粒文字都裹藏着巨大的信息量,不深味无法得其精髓。只有通过细读,触及到语言每一道微小而柔软的褶皱,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诗歌的信息量,开采出诗歌中沉睡着的生命气息,领略诗的情味与奥义。在《扬州慢》的教学第三个环节中,笔者尝试了细读法。第四:互文性诠释互文性理论指出,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绝缘的,具有敞开性,与其它文本相互牵连,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是对其它文本的模仿、借鉴、吸收、融合、颠覆、改写。它与其它文本相似、相反或相通。文本的真意往往在相关文本的遇合、交融、对比、映衬中被获取。互文性解读有一种升华、超越的气氛,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同时使课堂有无尽的绵延感与扩张性。比如上苏洵的《六国论》时拿李桢的《六国论》参照着读,提到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拓展到同样写“愁”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在课堂结尾笔者尝试用互文性解读的方法探求《扬州慢》的主旨。词人“黍离之悲”的精神内涵很难被学生领悟,笔者通过与乾隆诗歌的对比,让文化乡愁的主旨立马彰显。有人说,一首诗歌就是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花园就在那里,草木葳蕤,芬芳怡人。我们要做的是多多寻找那些小径,尝试用多种方法打开花园,打开古典中国的诗意。《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实录(二)四、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扬州有关的作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此之前,我们学过哪些与扬州相关的作品?生:烟花三月下扬州。师:这首诗歌写的是扬州吗?我们回想一下标题。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对,这首诗写的是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不过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写扬州,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烟花三月孟浩然为什么要去扬州呢?生:烟花三月是指阳春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这个时候扬州应该很美,所以他要去。师:(播放扬州美景图片)不错,扬州之景美不胜收。不仅如此,扬州自古经济繁荣,所谓“十里长街市井连,”(播放张祜的《纵游淮南》),那么今天我们会认识一个怎样的扬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二、任务一:初读诗歌析城“空”之处师:读一首词,最重要的是要读出什么感情。可是我们还没有开始学,怎么快速的知道他的情感呢?生:了解作者生平。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看看课文的第一个部分生:小序。师:没错,我们一起来快速的浏览一下,给我们交代了一些什么信息呢?生: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地点(维扬)、环境(“四顾萧条”)、情感(“悲吟”、“怆然”)。师:怆然是什么样的心情?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怆然是一种非常深的悲伤。(板书:“悲”)师:很好,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来读一读,看一看我们能不能初步的感知到这样的一种情感啊。(学生齐读)师:同学们注意到了节奏的舒缓和音调的低沉,非常好。在读序言时,我们发现今日的扬州城与往日的繁华美丽不同,它的特点能不能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生:空。师:的确没有比什么都没有还萧条了。(板书:“空”)那词人是如何描绘扬州之“空”的呢?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词句,试着从他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想的内容去思考一下。(学生讨论)生:“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他看到了沿途的荠麦,也就是野草长得绿油油的,非常茂盛,而“尽”还表明野草到处都是,说明这里已经没有人烟,十分萧条。生:“废池乔木”,他看到了荒废的城池、残存的古木,也说明了城市的空荡。生:“清角吹寒”,他听到了凄清的号角声,在寒冷的黄昏,让他的内心非常凄冷。师:那如何能体现城市之“空”呢?生:角声是军队的号角声,如果是繁华热闹的城市,那角声应该是雄壮的,给人安心的感觉,但作者说角声让人心生寒意,说明城市应该饱受摧残,声音凸显了环境的清冷、空寂。生:“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扬州的二十四桥还在,桥下的水波荡漾,在凄冷的月色中,到处一片寂静。这说明只有桥、波、月,没有人,十分空寂。师:大家注意到“仍”吗?它是“还”的意思,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桥在现在之前就已经在了,过去在,现在还在,才用“仍”。师:只有过去在现在也在吗?生:水和月都是,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师:你说得很准确,再看看其他的诗句。生:还有花,“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说明桥边的红药花一直开着,但不知道为谁开,说明没有人欣赏了,城市“空”了。师:没错,还有一个问题,“红药”就是芍药花,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个红字去形容呢?生:“红”说明花开得鲜艳、热烈,这么美丽的事物却没有人去欣赏,更能衬托出环境的凄凉和空荡。师:用美丽之景反衬凄凉之情,这是什么手法?生:乐景衬哀情。师:很好。“所见”“所闻”你们都找到了,“所想”有没有同学来说一说?生:“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他想到了杜牧重新到扬州以后应该非常震惊。师:杜牧为什么会震惊?生:杜牧是晚唐诗人,晚唐时期的扬州应该非常繁华。师:是的,杜牧与我们前面提到的诗人张祜是同一时期的人物,那时的扬州繁华美丽,杜牧曾经寓居扬州多年,对扬州感情深甚,留下了许多传世的名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首(其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师:这些诗句是不是十分眼熟?生:这些诗词运用到了《扬州慢》里,“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仍在”。师:对的,作者使用了化用的手法,实际上为我们呈现出了几座扬州城?生:两座,一座晚唐时期杜牧所见的,一座眼前作者所见的。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给人很强的联想空间,对比性强烈,更能体现出眼前扬州的空寂荒凉。生:眼前的扬州是真实的,杜牧的所见的扬州已经过去,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师生齐读)三、任务二

;再读诗歌,探究城“空”之因师:很好,同学们对扬州的昔盛今衰已经感受很深刻了,那昔日繁华的扬州为何变成了一座“空城”呢?原词中哪句话点明了原因?生:“自胡马窥江去后”。师:什么意思?生:金兵入侵,洗劫了扬州城。师:洗劫扬州城是一种残忍可怕的烧杀掳掠的行径,但“窥”似乎没有这样的含义,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来形容?生:······师:我们能否用“劫”,或者“屠杀”的“屠”来形容,是否更直观恰当?生:“劫”“屠”好像太直接了,不太符合词作含蓄的风格,没有那种让人品味思考的空间。师:有点道理,正所谓“诗贵含蓄”。那我们再想想,“窥”能含蓄的表现出什么内涵呢?从它的含义入手。(板书:“窥”)生:“窥”是看,偷看的意思,有种偷偷摸摸的感觉,感觉对方很卑鄙猥琐。师:所以一个“窥”,包含了作者对金兵的评价,很好。我们再想想看,这种偷偷看的行为在其他方面还有没有特点?和普通的“看”这个动作比较一下。生:

“看”一般是指瞬间的动作,“偷偷看”更可能是持续性的动作,一直看,像我们说的“偷窥”就是这样。师:这种一直在窥探的行为说明什么?生:想了很久,一直在等待机会,用心险恶。师:没错,不仅卑鄙猥琐,而且还蓄谋已久,只要一有机会,对方就会怎么做?生:伺机而动。生:乘人之危。生:趁火打劫。师:后面两个词用得准确,贼心不死的金人会抓住一切机会,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给南宋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来补充一点历史材料。1.宋金绍兴和议(1141)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从此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2.金兵两次入侵扬州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入侵扬州,焚掠一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江淮东路的农田荒芜的还有四十万亩以上。3.《扬州慢》写作时间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距金兵入侵扬州15年,距宋金绍兴和议34年。师:34年过去了,南宋政府还在试图以卑微求和来维护自己的统治;15年过去了,扬州却还停留在那纷飞的战火中,成为了一座春风不渡的空城。但,这样的空城,只有扬州吗?生:还有很多这样的城市。生:这是整个南宋的缩影,是整个国家的悲剧。师:那面对这样的城与国,面对凶残的敌人,人们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呢?用原文的一个字来回答。生:我认为是“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厌”是厌恶、憎恶。这是用拟人手法,说无情的树木尚且犹如此,人的悲痛、憎恨就更加强烈了,有一种衬托在里面。(板书:“厌”)师;分析准确,你关注到“厌”字的主语,能不能再找找还有没字词修饰“厌”字?生:“犹”,这是“还”的意思,说明持续时间之长,“厌”之深。师: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里有言:“‘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这种无限感慨究竟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一边再次体会。(老师范读)四、任务三:三读诗歌感悟城“空”之悲师:诗人在小序中说“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黍离之悲”吗?生:《黍离》是《诗经》中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以“黍离之悲”借指故国之思。师:是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黍离》的写作背景与内容。东周初年,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令诗人悲从中来,涕泪满衫。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