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探究12000字(论文)】_第1页
【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探究12000字(论文)】_第2页
【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探究12000字(论文)】_第3页
【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探究12000字(论文)】_第4页
【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探究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TOC\o"1-2"\h\z\u10817一、前言 127657(一)研究缘由 112994(二)研究意义 117301(三)相关概念界定 21681(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312272二、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现状及问题 59424(一)幼儿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现状 523402(二)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932603三、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26106(一)教师活动前准备不充分 1132178(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弱 1219199(三)教师教学应变能力弱 1243四、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改进策略 1214874(一)教师要充分做好活动前准备 1211749(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 139198(三)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园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1327402结语 13450参考文献 14

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摘要:提问是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文学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对幼儿语言、思维、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了解现阶段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根据大班幼儿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改善教师提问的质量提供策略。本研究采用观察记录的方式,在昭通市实验幼儿园大班年级观察记录教师在文学活动中的教学提问情况,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做好资料分析。研究发现教师存在提问频率过高、缺乏候答意识、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提问;教学策略;一、前言(一)研究缘由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有效的提问对幼儿文学活动具有深远影响。文学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进行的文学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类型。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运用提问式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心灵,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美的感染、美的陶冶,而教师提问是发挥优秀文学作品价值的关键。提问是一种艺术,如果设计合理,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加强师幼间的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而且还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至8岁是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一年级是学生系统、规范学习语言的开始,提问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进而为幼小衔接中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为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更多的学者是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提问,而对于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具体年龄班幼儿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大班幼儿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是一个创新的研究点,非常值得进一步深入研讨。(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师生互动理论是教育的本质,幼儿天生活泼好动、爱玩,教师使用一定的提问策略可以在尊重幼儿教育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基于前人已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提问里运用的研究方法,笔者运用观察法对大班文学活动中的幼儿教师的教学提问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幼儿教师提问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补充当前幼儿教师提问方面的教育理论。2.实践意义本研究选取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提问为主要对象,通过非参与观察,记录和分析其中值得学习借鉴的内容,并鼓励其继续保持;发现其中存在的误区,引起幼儿园教师对文学活动教学中采取正确提问策略的重视。通过本研宄的分析与讨论,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而且还可以促使教师吸收值得借鉴的经验,有效地改善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的教学质量,与幼儿进行更有效、高质量的课堂互动,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全发展。(三)相关概念界定1.幼儿园大班幼儿园大班指的是专门为5-6岁的幼儿提供保教的学前教育机构。基于本研究的需要,本研究将幼儿园大班定义为:专门针对5-6岁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班级。2.幼儿文学活动张明红编著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将幼儿文学活动定义为:“一种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活动类型,其目的是向学前儿童展示成熟的词汇量,培养儿童倾听的有关技能和艺术想象力,鼓励儿童创造性的运用语言[1]。幼儿园文学活动是指围绕文学作品而设计组织的集体语言教育活动(周兢,1996)。本研究把幼儿文学活动定义为:以欣赏、表现、迁移文学作品等方式来学习语言的集体性语言教育活动。3.提问《简明中小学教育词典》将提问界定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口头形式,带有目的性的向学生设置疑问。基于本研究的需要,笔者将“提问”定义为:在教学情景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而向幼儿提出问题的教学行为。(四)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笔者通过线上、线下资料的查阅发现,国外学者对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较少,多是针对小学、初中教师提问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从教师提问数量与频率、教师提问对象以及教师有效提问等方面进行。(1)关于教师提问的研究第一,提问数量与频率的研究。关于课堂上教师提问数量的研究,国外相关研宄表明,教师在课堂上普遍出现提问数量多、提问频率高的现象。有学者指出:教师们大约每天提问395个问题,每分钟约2-4个,教师的发问时间约占教学时间的85%(史蒂文斯,1912)。其他学者认为,教师的提问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75%,某些教师甚至每分钟就会提出1-2个问题,提问大量充斥于教学活动中,对小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他发现教师平均每天可以提出400个问题(CathalO'Siochru,2018)。第二,提问对象的研究。国外的心理学家在其研究中指出教师的提问对象分为两种:问题指向全体和问题指向个体。其中,教师面向全体提问的次数为113次,面向个别提问的次数只有48次(瑞格,1985)。第三,关于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有效的提问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早在20世纪初,教育学家加里.D.鲍里奇就提出了有效提问的观点,即教师需要充分地备课,了解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好问题,还要善于运用提问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产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有的学者则提出了有效提问的四大特征:一是简短,使学生能迅速捕捉提问的内容;二是自然,教师的动作、表情、语气和语调,需要与教学氛围相融合;三是有序,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四是科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需求(ThomasL.Good,2018)。还有学者提出了有效提问的六大策略:清楚明白、指代明确、具有学习价值、能激发兴趣、具有可使用性、及时评价(PennyUr,2018)。总体而言,西方学者关于教师提问的研究是很广的,但绝大多数是对中小学教师提问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教师提问数量与频率、教师提问对象和教师有效提问几方面,而对幼儿园具体年龄班的具体领域具体内容的研究较少,对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更少。2.国内研究综述(1)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研究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主要从当前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现状分析、有效性提问应遵循的原则和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三方面进行(崔兰,2015)。学者在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研究中总述了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提问在幼儿语言教学的作用(徐淑婷,2017)。其他学者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中,指出了教师应该针对教学主题进行提问、幼儿兴趣低下时进行提问、课堂结尾阶段进行提问(赵海霞,2018)。还有学者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主要从有效提问的重要作用和实施有效提问的具体策略两方面进行(高翠娟,2020)。(2)提问后理答类型研究国内学者对教师提问后理答类型有不同的分类。首先,国内学者马忠兴从教师理答的纵向深度层次把教师理答分为正面、侧面、重点、轻描淡写、弹性和请别人理答六种[2]。其次,吕燕从进行理答的载体层面把教师理答从横向上分为语言、眼神和动作三种类型。(3)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近些年来,关于幼儿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有很多,但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的研究比较匮乏。有学者在对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的探究中指出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包括针对教学主题进行提问、幼儿兴趣低下时进行提问、课堂结尾阶段进行提问(赵海霞,2018)。还有学者指出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为:教师提问要有开放性与层次性、提问要适量适时、巧问引出师幼间对话(陈晓晓,2018)。其他学者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提问策略为:激发兴趣,注重问题的引导性、合理设计,确保提问科学可行、师生互动,有效调节课堂氛围;主体转换,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3](李珊,2019)。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在研究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时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为:注重运用互动式提问;科学、合理的设计提问环节;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策略,但都是从教师和幼儿角度入手(高翠娟,2020)。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幼儿文学活动有一定的研究,对于教师提问的研究,大多学者从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提问后理答行为和教师有效提问策略几方面进行,但是针对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较少,因此进行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这一研究也具有一定价值。综上所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研究者更多的是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提问,而关于幼儿园教师提问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幼儿园的语言、社会、科学等具体领域,对于某一领域的具体教育活动和某一具体年龄班幼儿教师提问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大班幼儿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这方面的资料积累也较为薄弱。而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人格养成的早期阶段,幼儿时期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对幼儿教师文学活动中提问策略的研究,契合了当今社会的需要,非常值得进一步深入研讨,笔者通过本次研究找出教师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二、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现状及问题(一)幼儿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现状笔者以昭通市实验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提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教师的发问、候答、叫答和对幼儿回答的评价四方面进行,理清了大班幼儿教师文学活动中的提问现状。1.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发问的多是封闭式问题且发问频率过高(1)教师提问类型单一,多使用封闭式问题。幼儿文学在语言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文学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教育潜能。通过对观察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笔者发现,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多提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极少提。具体如大班《小红伞》教学片段所示: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幼:小红伞师:它是什么颜色的?幼:红色的师:它有什么作用?幼A:它可以在下雨时遮雨幼B:老师,小红伞可以挡火辣辣的太阳幼C:它可以作为跳舞的舞蹈道具师:那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使用小红伞吗?幼:今天下雨了,我们可以拿它来遮雨。通过观察上述教师的教学案例发现,案例中的教师总共提了四个问题,有三个是封闭式问题,只有一个是开放式问题,而这并非只是个例,因为笔者在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0个教学案例中,发现有8个教师都存在多提封闭式问题的特点。由此可见,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的教师有多提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提的少的特点。教师多提开放式的问题更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而封闭式问题提的过多,不利于活跃教学氛围,容易挫伤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活动《冬姑娘的礼物》时,教师针对故事内容提出的问题是:“你们喜欢冬姑娘吗?为什么?”面对这一开放式问题,幼儿有可能会给出千奇百怪的答案,这时候教师不应该去更正他们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尽情地说,满足幼儿想说的欲望,让幼儿想说、敢说和有机会说,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进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2)教师提问频率过高。笔者观察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案例发现,幼儿教师提问的频率过高。如大班故事教学活动《白雪公主》教学片段所示:师:动画看完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谁?幼:白雪公主、小矮人、王子师:你们为什么会喜欢他们?幼:因为他们很善良师:那你们不喜欢谁?幼:王后师:为什么?幼:她是坏人(总用时一分半)分析这一教学片段发现,大班文学活动中的教师采用提问教学法进行教学,且提问的频率较高,在一分半内提出了四个问题。笔者在本研究所选取的10个教学情境中发现相同的问题,10个老师都使用提问教学法进行大班文学活动教学,且每个老师提问的频率都偏高。由此可知,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的教师存在提问数量多、频率高的特点。在进行大班故事活动《白雪公主》时,教师在一分半内提出了四个问题,幼儿对于教师的提问只是简单的回答,并不深入、具体,而教师对于幼儿的回答也没有深入思考,做出相应的回应,这不仅降低了提问的效果,还会挫伤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提问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问从数量上不能过多,其频率也不能过高,以免影响幼儿的主动思考与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2.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后便立即叫答,缺乏候答意识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幼儿积极主动思考,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教师在提问后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有利于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提高教学的效果。笔者通过观察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提问,发现很多教师缺乏候答意识,提问后便立即请幼儿回答,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候答时间,具体以典型的大班文学活动《蒲公英》为例来说明:大班语言领域诗歌活动《蒲公英》师:你们知道蒲公英美在哪里?(教师立即叫答)幼A:它长的很漂亮。幼B:它的帽儿很漂亮。幼C:它乐于助人。师:为什么说蒲公英打着一把雨伞?(立即叫答)幼:因为它像一把雨伞。师:你们喜欢蒲公英吗?(立即叫答)幼:喜欢。《蒲公英》这一教学情景中,教师在提问后便立即请幼儿回答,没有给予幼儿充足的候答时间,导致幼儿A来不及思考就回答问题,而幼儿B又模仿幼儿A的答案,无法自己动脑思考。在笔者选取的10个教学案例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有8个老师都是提问后立即叫答,只有两个老师给了幼儿候答的时间,但也不够充足,候答意识的缺乏阻碍幼儿的思考,同时也降低了提问的价值。3.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后的叫答机会不均等教师的提问要覆盖全体幼儿,调动每个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并调动他们参加文学活动的兴趣。但笔者通过对观察资料的整理发现,在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喜欢请活泼能干的幼儿回答2-3个问题,而内向的孩子教师很少请他们回答问题。教师的这一行为不仅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会打击很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影响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典型的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后的叫答情况如下:《秋天的雨》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那秋天下的雨是什么雨?幼儿A:老师,是秋雨。师:你们知道秋天的雨是什么味道吗?幼B:是甜的、香的幼E:它没有味道。师:秋天的雨是甜的、香的,你们都喜欢吃什么食物?幼C:油炸食品幼A:甜的蛋糕师:这些东西虽然好吃,但是吃多了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小朋友们平时要尽量少吃一点这些东西。师:小朋友们喜欢秋雨吗?幼D:喜欢,因为秋天的雨特别舒服。师:那你们都喜欢秋季吗?幼A:喜欢,因为秋天是一个金灿灿的季节。幼B:因为秋天不冷也不热,刚刚好。从该教学案例中教师提问后的叫答情况可以看出,大班幼儿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提问后叫答机会不均等的特点,幼儿A被叫答三次,幼儿B被叫答两次,但有的幼儿却从来没有被叫答过。笔者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幼儿A和幼儿B都属于活泼开朗、聪明能干的幼儿,而从未被叫答过的幼儿则比较内向,不喜欢主动举手发言。笔者观察到的其他八个案例中教师叫答也存在机会不均等,喜欢请活泼能干的幼儿回答问题的特点。对于那些被教师忽略的幼儿,他们会逐渐对集体教学活动失去兴趣,同时也会缺乏自信心,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要尽可能地保证教学过程中提问后叫答机会均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4.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多采用模式化的赞美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的评价是教师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研究将教师的评价分为:赞美、批评和不予回应。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大班幼儿文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回答结果的评价常采用简单的模式化赞美,如“你真棒”“你可真厉害”“你真聪明”等模糊的评价,不利于幼儿对正确答案的准确把握,甚至会降低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幼儿的发展。具体通过以下典型案例来说明:大班语言领域诗歌活动《蒲公英》师:为什么说蒲公英顶着一把雨伞?幼:因为它像一把雨伞。师:对的。师:你们知道蒲公英美在哪里?幼:它乐于帮助他人。师:你真是太聪明了!师:你们喜欢蒲公英吗?幼:喜欢,它长得很漂亮,还乐于助人。师:真棒,老师很喜欢你。结合本案例中教师的表现以及本研所选取的其他九个案例发现,教师对幼儿回答的评价大多采用简单的赞美,并不会对幼儿的答案采用追问和转问的评价方式来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学会动脑思考。教师长时间采用这种模式化的赞美,会让幼儿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幼儿的思维和言语发展。大部分教师采用赞美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回答,批评和不予理睬的方式很少使用,这是值得肯定的。总体来说,教师的评价方式机械而又单一,这是大班幼儿教师需要改进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能采用丰富的评价方式评价对幼儿的答案进行具体的评价,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二)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理清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发现教师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从提问频率过高、缺乏候答意识、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评价方式单一四个方面阐释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1.提问频率过高有效的提问应该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引导幼儿思考,促进幼儿的言语和思维发展。王燕在她的研究中指出: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的提问数量多的问题,教师提问的数量多也就意味着提问的频率过高,与此相同的是,本研究选取的教学案例中普遍存在教师提问数量过多,提问频率过高的问题,大班故事活动《白雪公主》这一文学活动是典型的提问频率过高案例,在这一教学情景中教师在一分半内提出了四个问题,如此高密度的提问,幼儿对于教师的提问只能简单的回答,不能深入动脑思考,这不仅不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还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大班文学活动中的幼儿教师提问的频率不宜过高,以免阻碍幼儿的思维发展。2.缺乏候答意识给予幼儿足够的候答时间是充分发挥提问作用的关键。提问的目的在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散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增进师生互动。笔者对选取的10个教学案例整理分析发现,只有2个老师给幼儿留了一点候答时间,剩余的其他8个老师都是提问后立即叫答,缺乏候答意识,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请幼儿回答,许多幼儿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而教师已经示意他坐下了。TimAlderman在《MeetingtheNeedsofYourMostAblePupils》一书中强调,对于低层次问题,教师至少需要设定2-3秒的候答时间,而对于高层次问题,则要至少确保留给学生15-20秒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促进提问效果最大化[4]。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问题类型,给幼儿留出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幼儿把答案完整的想出来,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养成思考的习惯,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力。3.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研究者研究发现:幼儿的发散思维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散思维能力逐步提高的趋势。因此,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和教学重点后,还应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大班幼儿的语言连贯性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幼儿提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和满足,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发现,教师多偏向于提封闭式问题,所提问题有的太过简单,不符合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如大班语言领域散文活动中教师提的“这是什么颜色的雨(答案:蓝色)”,这一问题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过于简单,教师的这一提问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幼儿对教师提的问题随口就可以回答,完全不需要动脑思考。总体来说,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问题,并且所提问题要略高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学会开动脑筋和开口交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让幼儿健康成长。4.评价方式单一孙静在她的论文中指出教师的评价方式有回答正确时教师的评价方式和回答错误时教师的评价方式,而回答正确的评价方式包括追问、称赞、复述、转问和不予回应五种,回答错误时教师的评价又包括批评、直接否定、重复问题、提示、直接给出正确答案、提出新问题、转而提问他人、不予回应八种[5]。由此可见,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笔者在对大班文学活动中的教师提问进行观察时却发现,很多教师都只会使用简单的模式化赞美来评价幼儿,如大班文学活动《蒲公英》这一典型教学案例中,教师对于幼儿回答的评价只是采用简单的“你太棒了”“你可真厉害”“你真聪明”等模式化赞美,而幼儿对于教师的简单化赞美已经习以为常,无论教师评价与否都没有任何区别。教师的这种模式化赞美打击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仅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甚至会让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三、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教师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本研究的活动前准备特指文学活动中问题的预先设计和罗列。教师如果能够事先设计好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并把它罗列出来,那么教师的提问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活动前进行充足的准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出活动中要提出的问题,同时要对幼儿可能出现的答案进行预测,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发挥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作用,实现提问的价值。唐雅妮学者在她的论文研究中发现:骨干老师和新老师都没有把活动中教师可能提的问题全部列出,更加没有把幼儿可能会提的问题列出。笔者通过与课下各位教师的谈话也发现相同的问题,从与观察的10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谈话发现:选取10位教师中有7位是骨干教师,3位是新教师,虽然这几位老师都会提前备课,但都没有把活动中教师需要提的问题罗列出来,最终导致在组织文学活动时出现突然不知道要提什么问题,而随意提一些不符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问题,打击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降低了活动的质量。(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弱本研究的教学研究能力特指教师研究备课方面的能力,包括研究学生、教材、教法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熟悉教材、选好教法,进而合理地设计问题,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的问题数量适中、难度适当;设计多种形式的问题等。新课改倡导教师应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认真研究幼儿、教材、教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中所需的提问,保证提问的质量。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虽然10个案例中的教师都会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展开一定的研究,但她们的研究并不深入,只是简单的熟悉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并不细致观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兴趣,这也间接导致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要么过难,要么过于简单,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三)教师教学应变能力弱本研究的教学应变能力特指教师对于大班文学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的答案处理。部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采用追问、发问等方法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很强的教学应变能力,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促进幼儿的学习。笔者观察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提问发现,大部分大班幼儿教师教学应变能力比较弱,因为不知如何评价幼儿的回答而采用简单的模式化评价,如在教学案例《秋天的雨》中,教师提问“秋天的雨是什么味道?”时,有个幼儿非常积极的举手说:老师,它没有味道,因为我尝过。此时教师对于该幼儿的回答不知道如何评价,便只是简单的说了句“好的”就请幼儿落座,该名幼儿坐下后明显对活动的兴趣不高,在跟周围的幼儿聊天。由于该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差,没能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导致幼儿活动的兴趣不高,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妨碍了学生的发展。四、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改进策略(一)教师要充分做好活动前准备无论什么事情,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都是很有必要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是前后相关联的过程,只有做好充分的活动前准备,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完整,保证教学的质量,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由于每一个幼儿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因此,大班文学活动中的教师必须就活动中提出哪些问题、预设对于幼儿的回答自己的评价、以及如何提高提问的质量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幼儿有效的学习。(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师的教学应变能力决定着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年龄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在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很多是教师提前无法预知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应变能力,保证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开展。大班幼儿好奇心特别强,喜欢问老师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特点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同时还会影响教师提问的质量。有时老师给出一个问题,幼儿回答了该问题后会反问教师一连串的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灵活的应对,在尊重和保护幼儿好奇心的基础上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幼儿有效的学习知识和技能,促进思维、言语和审美情感的发展。(三)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园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是一个幼儿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场所,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定期开展园本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带动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定期开展原本培训,可以把本园内幼儿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拿来分析、研究、讨论,促进问题的解决问题。另外,可以请每个教师轮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研究技巧,做到互相借鉴、共同发展,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加关注幼儿的原有水平、需要、兴趣等,精心设计适合大班幼儿的问题来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的思维、言语发展。结语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质量的高低,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帮助幼儿高效地学习。改进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和言语发展,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为幼小衔接和幼儿的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以昭通市实验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提问为观察对象,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教师的发问、候答、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