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_第1页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_第2页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_第3页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_第4页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摘要:我国《公司法》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确认,主要表现在该法第20条第1款和第3款的规定。《公司法》第20条第1款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第20条第3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人格否认在美国至今依然是一项判例规则,英国、德国和其他极少国家,虽然在个别情形下,规定了有限责任适用的例外条款,但是,并没有在成文法上全面地确立公司人格否认法律制度。然而,我国新《公司法》开天辟地,在成文法上率先完整确立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在公司人格否认上,我国采取的是激进的立法体例。刘德权,刘德权,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M].人民法院出版社,第963页。关键词: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概述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发源于美国,最早体现在1905年“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案中,美国大法官Sunburn明确地阐明了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基本思想:“公司应当被视为一个法律主体,并且一直到出现充分的相左的理由时为止。但是,当法律主体的提供被用于侵害公共利益、使违法行为正当化、保护欺诈、或者袒护犯罪时,法律则将公司视为数个自然人的联合组织”。刘兴善,商法专论集[M].台湾汉荣书局,1982年版,第272页。美国法院的这个判例,开创了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先河。所谓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我们又叫它为“刺公司面纱”是指为了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权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刘兴善,商法专论集[M].台湾汉荣书局,1982年版,第272页。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理论及实践[M],人民法院出版社,第75页。学界普遍认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公司必须具有形式上的独立法人人格,即公司合法成立并取得独立法人人格为该制度适用的先决条件。其次,只在特定个案中适用。该制度的适用并不是对公司法人人格全面、彻底、永久的否认,他只在特定个案中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予以否认,其效力不涉及该公司的其他法律关系,并且不影响该公司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合法的继续存在。最后,公司法人否认制度是一种事后救济的法律规制。与资本充实制度通过强化公司资本的充实程度以保护债权人不同,公司法人否认制度是一种在债权人权益不能得到合法保护的时候,通过揭开公司面纱的一种事后救济手段。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的行为,并认定应该在此案中追究股东的责任,追加其为被告。实践当中,出现更多的是提起之诉,几乎很少有认定之诉的发生。在笔者看来,按照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不宜主张实行认定之诉。刘俊海,公司法学[M].北京大学刘俊海,公司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85页。四、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构想(一)该制度中债权人的界定依照《公司法》第20条的规定,人格否认之诉的原告应当为“公司债权人”。可是这个公司债权人究竟涵盖哪些,学术界是有所争论的。有人从该制度应当是私法上的责任角度出发,认为该“公司债权人”不应当包括国家税收债权人、公司职工的劳动债权人以及类似于消费者、环境损害赔偿等公司利益的债权。从《公司法》第20条的规定来看,公司债权人是否意指包括这些债权人是不清楚的。因此,有必要在未来的公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界定。但是在笔者看来,现行的《公司法》是一部加强了社会责任的法律,在公司法人格否认诉讼中如果不把这些社会公共利益相关者纳入原告的主体范围,实在是有悖于现行公司法加强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目的和精神。许振安,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完善[J].中州学刊许振安,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完善[J].中州学刊,第111页。(二)责任承担类型现行《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承担的是连带责任,那么这个连带责任到底是一般连带责任还是补充连带责任呢?一般连带责任是指各债务人之间不分主次,对整个债务无条件地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不分顺序地要求任何一个债务人清偿全部债务。而补充连带责任则必须以连带责任中的主债务人不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为前提,从债务人只在第二顺序上承担连带责任。笔者认为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质来看,其存在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中,且提起该诉讼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公司债权人的损失,并不是为了制裁股东,是对失衡公司整体利益的一种事后修复。如果公司财产丰厚,有能力足以填补债权人损失清偿债务时,提起此类特殊诉讼似乎没有必要。石少侠,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应用[J].当代法学,第5-7石少侠,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应用[J].当代法学,第5-7页。(三)举证责任的分配除一人公司外,我国法律对其他类型公司举证责任非分配并无特殊规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基本原则,在公司法人格否认诉讼中,原告既然主张股东存在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的行为,那么就应该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如果提不出相对应的确凿证据,那么就要承担可能败诉的不利后果。公司债权人要主张揭开公司面纱,请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必须就以下内容承担举证责任:股东实施了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行为;债权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而非一般损害;股东的滥权行为与债权人的损失之间存在合理的因果关系。由此看来,债权人承担着沉重的举证责任负担。笔者认为,举证责任分配是程序正义在诉讼制度上的一个基本内容,让债权人承担全部举证责任实在是有些过于勉强和苛求。在实践中,德国法院采取先由有异议的原告承担初步举证责任,一旦符合初步举证责任的要求后,进一步将举证责任移转给被告的做法,即由被告证明其行为是善意、公平和合法的。王元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司法适用[J].商业研究,第109王元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司法适用[J].商业研究,第109页。王成,公司人格否认诉讼制度研究[J].商业研究,第169页。法律从其一诞生,就已经滞后于现实。虽然我国《公司法》第20条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这仅是在《公司法》的层面对这一制度的认可和引用,而在与其配套的法律制度和整个民法体系中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一项比较复杂而又对经济生活影响很大的法律制度,作为成文法国家,其在适用程序、适用条件以及适用法律后果上应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中没有相关规定。期待未来在有关《公司法》的司法解释中能够对于此项制度的实施和运作做出进一步的细化规定,以填补法律界和实务界的空白,更好发挥此项制度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刘德权,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M].人民法院出版社,第963页。[2]刘兴善,商法专论集[M].台湾汉荣书局,1982年版,第272页。[3]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理论及实践[M],人民法院出版社,第75页。[4]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中国政法出版社,1992。[5]沈四宝,西方国家公司法理学[M].法律出版社,第17页。[6]刘俊海,公司法学[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