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与妻书》学习任务单_第1页
2024年高中语文《与妻书》学习任务单_第2页
2024年高中语文《与妻书》学习任务单_第3页
2024年高中语文《与妻书》学习任务单_第4页
2024年高中语文《与妻书》学习任务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妻书》学习任务单预习检测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翻译: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翻译: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翻译: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翻译:

任务一:1911年4月,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1911年4月27日黄昏,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艰难的逃亡生活,悲痛万绝的丧夫之苦,让陈意映陷入了生活的万丈深渊。巨大的情绪波动让她在林觉民牺牲一个月后提前生下次子林仲新。两年后,陈意映抑郁而终,年仅22岁。如果时空可以重置,你能否为林觉民做出新的选择,改写两人的命运?如果可以,请完成你的设想:林觉民或许可以选择

那么二人的结局可能是

我作此设想的理由是

林觉民或许可以选择

那么二人的结局可能是

我作此设想的理由是

任务二:

如果时空可以跳转,24岁的林觉民带着他的记忆来到了2023年,想象一下他的生活?(升学与否、职业选择、婚配情况等)

生活在2023年林觉民或许会

我作此设想的理由是

【补充资料】

l陈意映1891出生,福建福州人,螺江陈氏十九世孙女。螺洲陈氏是近代福建最显赫的官宦世家之一。螺洲陈氏第十三代陈若霖于乾隆五十二年中进士。从陈若霖算起,螺洲陈氏子孙陈景亮、陈承袭、陈宝琛、陈懋鼎等,连续五代出进士。其中,陈宝琛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意映之父元凯,陈宝琛之侄,光绪乙丑举人,获花翎四品衔,广东截取知县。陈意映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及笄,嫁予福州林觉民为妻。林觉民思想激进,投身民主革命,陈意映受其影响,带头放缠小脚,入陈宝琛夫人创办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为该校首届毕业生。陈意映支持林觉民进行的革命活动,尝谓“君此后有远行,必以告妾,愿偕行。”1911年3月,林觉民从日本回福州,召集同志谋往广州起义,交密在西禅寺制炸弹装棺木中,运往支援革命党人,意映愿扮贵妇随行掩护,但因怀孕未果。l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1887年诞生于福州城内南后街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过继给叔父林孝颖。林孝颖是福州著名廪生,诗词写的很好。清末科举废,福州设全闽大学堂,按照规定学堂教习要举人才行,林孝颖被破格聘任为全闽大学堂国文教习。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林觉民从小就具有很好的中国古典文学根底。13岁时,他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进考场后,令林孝颖大惑不解的是,他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1901年,15岁的林觉民考入全闽大学堂。此时,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饱受煎熬的岁月,林觉民努力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课余时大量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常常与同学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他生性诙谐,又擅言词,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所以很快被推为学生领袖,参与领导了清末福州数次反满革命斗争。1907年,林觉民启程前往日本留学,两年的新婚生活第一次迎来了分离。在日本,林觉民很快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了同盟会,认识了黄兴等人,受到了深刻影响,已然把革命当做事业,愿为之献身。1911年的一天,林觉民突然回到家中,联系同盟会各联络人,隐秘地进行起义计划推演。他们秘密制造了大量炸药送往香港,林觉民和一众革命党人也从福州马尾登船,前往香港等待起义。但由于革命党中出现了内奸,起义遭到破坏,不少革命党人被抓捕,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提前起义。在起义前的动员大会上,林觉民慷慨激昂地做了一番演讲:“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

是夜,林觉民想起远在福州的家人,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和父亲,辗转反侧之中,写下了两封诀别书。这是1911年4月9日,此时的陈意映已怀有8个月身孕。4月27日,革命党人拿着简陋的武器去攻打广州总督署,而两广总督张鸣岐早已撤走,室内空空如也。当他们撤出时正好撞上了巡防营,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林觉民力竭受伤被捕。之后,林觉民被押往刑场。就义前的林觉民泰然自若,慷慨赴死。孙中山先生得知起义的同志们牺牲之后,不禁仰天痛呼:“吾党菁华,付之一炬!”l黄花岗之役黄花岗之役,亦称“辛亥广州起义”“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孙中山与黄兴、赵声等曾于1910年在槟榔屿(今属马来西亚)议定广州起义的计划,会后由黄兴、赵声在香港组成统筹部,派人至新军、巡防营和会党中活动,并向海外华侨募集经费。各地同盟会会员纷纷参加。统筹部选拔八百人组成“选锋”(敢死队),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三十余处,拟占领广州后,即大举北伐,通知各省革命党人相机响应。因消息走漏,在实力尚未集中而又不得不发的情况下,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敢死队一百三十人攻入总督衙门,并分路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起义军奋战一昼夜,终因伤亡过重,被迫退却,一百余人死难,后由善堂收殓遗骸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l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后,广州城内的大街小巷留下同志们的遗体。广州清吏对革命党恨之入骨,有意“示众”,把杀害了的烈士头颅挂在城门上。直到第五天,督署在市民的要求下发函请善堂收拾遗骸。南海、番禺两知县准备将烈士葬在东门外埋犯人的臭岗。没有暴露身份的党人潘达微知道这个消息后,以《平民报》记者的身份找到善堂董事说:“义士为国捐躯,葬于臭岗,心何能安?”1911年5月2日潘达微率领义工为烈士打开镣铐,身首异处的整合复原,用较好的倌木殓葬七十二具遗骸。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所埋遗体共72具,故后人便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相称。至于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国11年(1922年)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黄花岗上勒石记名。

七十二烈士简要信息:喻培伦,别号云纪,四川内江人,日本千叶医学院学生。

文,别号时爽、广麈,福建侯官人,日本大学学生。宋玉琳,别号建侯、豫琳,安徽怀远人,军官。方声洞,别号子明,福建侯官人,日本千叶医学院学生。饶国梁,别号小峰,四川大足人,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林觉民,别号意洞、抖飞,福建闽县人,日本庆应大学学生林尹民,别号靖庵、无我,福建闽县人,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学生。李文甫,别号炽,广东东莞人。陈与燊,福建闽县人,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陈可钧,福建侯官人,日本正则学校学生。陈更新,福建侯官人,长门炮术学校毕业。冯超骧,福建侯官人,南洋水师学校学生。刘元栋,福建闽县人,南台消防会会长。黄忠炳,福建连江人,农民技击家。王灿登,福建连江人,技击家。卓秋元,福建连江人。胡应升,福建连江人,工人。魏金龙,福建连江人。陈清畴,福建连江人,技击家。陈发炎,福建连江人,农民。罗乃琳,福建连江人。林西惠,福建连江人,军人。刘六符,福建人,福建讲武堂学生。陈文褒,广东大埔人,南洋商人。罗仲霍,广东惠阳人,南洋教员。庞

雄,广东吴川人,军人。饶辅廷,广东嘉应人,教员。李炳辉,广东封川人,南洋教士。李文楷,广东清远人,星洲(今新加坡)《晨报》印刷工人。劳

培,广东开平人,星洲(今新加坡)《晨报》记者。李雁南,广东开平人,南洋华侨。李

晚,广东云浮人,南洋华侨。郭继枚,广东增城人,南洋华侨。余东雄,广东南海人,南洋华侨。黄鹤鸣,广东南海人,南洋机器工人。杜凤书,广东南海人,南洋机器工人。周

华,广东南海人,南洋华侨。罗

坤,广东南海人,安南(今越南)华侨。陈

春,广东南海人,安南(今越南)华侨。游

寿,广东南海人,安南(今越南)华侨。徐培添,广东花县人,安南(今越南)工人。徐礼明,广东花县人,安南(今越南)工人。徐进炲,广东花县人,农民。徐广滔,广东花县人,农民。徐临端,广东花县人,工人。曾日全,广东花县人,工人

江继复,广东花县人,农民。徐熠成,广东花县人,农民。徐日培,广东花县人,农民。徐容九,广东花县人,农民。徐满凌,广东花县人,农民。徐茂燎,广东花县人,农民。徐佩旒,广东花县人,农民。徐廉辉,广东花县人,安南(今越南)工人。徐松根,广东花县人,安南(今越南)工人。徐保生,广东花县人,农民。徐昭良,广东花县人,安南(今越南)工人。徐应安,广东花县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