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素养提升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生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素养提升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生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素养提升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生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素养提升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生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素养提升水平测试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素养提升水平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解离时间要尽量长,确保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开B.洋葱根尖各区域的细胞都可以作为观察材料C.观察处于后期的细胞,可以见到细胞内有两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D.该实验制作装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答案】C【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软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详解】A、解离时间为3-5分钟,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解离过度,A错误;B、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故选择根尖分生区作为观察材料,B错误;C、观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纺锤丝牵引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结果是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C正确;D、该实验制作装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故选C。2.科学家通过体外诱导成纤维细胞,获得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称为iPS细胞。该细胞能够“转化”为多种类型的动物体细胞,流程如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iPS细胞能培育出各种体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成纤维细胞、iPS细胞和分化成的体细胞中具有不同的遗传信息C.成纤维细胞与iPS细胞内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D.iPS细胞转化为多种体细胞的过程说明细胞分化也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答案】B【分析】干细胞的分类: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3)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详解】A、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iPS细胞可培育出多种体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iPS细胞是由成纤维细胞体外诱导形成的,可以分化出多种体细胞,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只是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B错误;C、iPS细胞是成纤维细胞经体外诱导过程形成的,据此可推测成纤维细胞与iPS细胞内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C正确;D、由于诱导物质不同,iPS细胞可转化为多种体细胞,说明细胞分化也受外界因素影响,D正确。故选B。3.鸡爪趾骨间没有蹼状结构而鸭掌有,但在胚胎时期,这两种动物的趾间都有蹼状结构。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鸭胚胎中预定形成鸭掌部分的细胞移植到鸡胚胎相应部位,结果鸡爪长成了鸭掌;②将鸡胚胎中预定形成鸡爪部分的细胞移植到鸭胚胎相应部位,结果鸭掌长成了鸡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鸡爪蹼的消失是不利因素影响细胞正常代谢的结果B.鸡爪蹼的发育过程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C.实验①和实验②形成对比实验,表明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存【答案】A【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详解】A、鸡爪蹼的消失是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错误;B、鸡爪蹼的发育过程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蹼的消失过程中有细胞凋亡,B正确;C、实验①中预定形成鸭掌部分的细胞移植到鸡胚胎相应部位,结果鸡爪长成了鸭掌,没有发生细胞凋亡,实验②预定形成鸡爪部分的细胞移植到鸭胚胎相应部位,结果鸭掌长成了鸡爪,发生了细胞凋亡,实验①和②形成对比实验,说明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C正确;D、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如鸡爪蹼的消失可以适应陆地生活,由此可见,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体的生存,D正确。故选A。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老年斑出现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B.人体内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C.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D.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答案】A【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详解】A、老年斑出现的原因是色素积累,出现白发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A错误;B、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参与细胞自噬的重要细胞器是溶酶体,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下,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B正确;C、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受损可能会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D、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对于个体具有积极意义,D正确。故选A。5.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但假说不一定是正确的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得到了高茎:矮茎=30:34的实验结果,这属于“演绎”的内容【答案】A【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但假说不一定成立,还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A正确;B、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D、孟德尔得到了高茎:矮茎=30:34的实验结果,对F2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的结果,不属于“演绎”的内容,而是属于实验验证,D错误。故选A。6.玉米籽粒的甜与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显隐性未知。现将纯种的甜玉米和纯种的非甜玉米间行种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自然受粉,则某些玉米植株上可结出甜和非甜两种籽粒B.在自然情况下,玉米可自花传粉也可能异花传粉C.若甜玉米植株结了非甜籽粒,则非甜玉米植株也可结甜籽粒D.若甜玉米植株上结出了非甜玉米籽粒,则非甜是显性性状【答案】C【分析】玉米具有明显、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后代数目多,使统计结果准确,结论更可靠,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等优点,因此常用于做遗传实验的材料。【详解】A、纯种的甜玉米和纯种的非甜玉米间行种植,若自然受粉,玉米能杂交和自交,则某些玉米植株(隐性玉米)上可结出甜和非甜两种籽粒,A正确;B、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玉米可自花传粉也可能异花传粉,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B正确;C、若甜玉米植株结了非甜籽粒,则非甜对甜为显性,则非甜玉米植株(纯种)不可能结甜籽粒,C错误;D、若甜玉米植株上结出了非甜玉米籽粒,即非甜性状的出现是接受了外来花粉导致的,则非甜是显性性状,D正确。故选C。7.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和种子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和种子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某小组同学先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然后再让F1自交获得F2。下列相关做法和结果,不能用来证明分离定律的是()A.直接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后镜检,两种颜色之比为1:1B.取F2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后镜检,两种颜色之比为3:1C.观察F2的性状,统计发现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D.对F1进行测交实验,统计发现后代不同性状的比例为1:1【答案】B【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为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即杂合子Aa能产生A和a配子,且比例为1:1,F1的基因型是Aa,其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是A:a=1:1,直接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后镜检,两种颜色之比为1:1,能用来证明分离定律,A不符合题意;B、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F2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是A:a=1:1,取F2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后镜检,两种颜色之比为1:1,不能用来证明分离定律,B符合题意;C、观察F2的性状,统计发现F2出现了特定的性状分离比,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糯性:糥性=3:1,能用来证明分离定律,C不符合题意;D、对F1进行测交实验,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糯性:糥性=1:1,能用来证明分离定律,D不符合题意。故选B。8.马的毛色有栗色(B)和白色(b)两种,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M,拟在一个配种季节里鉴定M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1匹小马。下列有关配种方案及子代统计的分析,正确的是()A.让M与一匹白色母马杂交:若后代全是栗色马,则M是纯合子B.让M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若后代全是栗色马,则M一定是纯合子C.让M与一匹栗色母马杂交:若后代全是栗色马,则M是一定是纯合子D.让M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若后代出现白色马和栗色马,则M一定是杂合子【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分析:鉴定动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选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若后代全是栗色马,则可能是纯合子;若后代白色马:栗色马=1:1,则M是杂合子。【详解】A、让M与一匹白色母马杂交,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1匹小马,子代数目太少,存在偶然性,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A错误;B、让M与多匹白色母马杂交:若后代全是栗色马,则M可能是纯合子,无法排除其为杂合子的可能性,B错误;C、让M与一匹栗色母马杂交,子代数太少,而且栗色母马基因型未知,无法根据子代判断M的基因型,C错误;D、让M(B-)与多匹白色母马(bb)杂交,若后代出现白色马(bb)和栗色马,则一定有b基因来自M,则M一定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D。9.鸡的羽毛特征中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且相关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羽毛的性状就可直接判断雏鸡的性别()A.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B.芦花雌鸡×芦花雄鸡C.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D.非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答案】A【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设控制芦花的基因为B,则对于羽毛颜色性状,鸡的基因型为ZbZb、ZBZB、ZBZb、ZbW、ZBW。【详解】A、芦花(♀ZBW)×非芦花(♂ZbZb),子代雌性(ZbW)都是非芦花,雄性都是芦花(ZBZb),可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A正确;B、若芦花雄鸡为杂合子,则芦花(♀ZBW)×杂合芦花(♂ZBZb),子代芦花个体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若芦花雄鸡为纯合子,则子代无论雌雄均为芦花,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B错误;C、若芦花雄鸡为杂合子,则非芦花(♀ZbW)×杂合芦花(♂ZBZb),子代无论雌雄都是芦花∶非芦花=1∶1,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若芦花雄鸡为纯合子,则子代无论雌雄均为芦花,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C错误;D、非芦花(♀ZbW)×非芦花(♂ZbZb),则子代无论雌雄均为非芦花,无法根据子代羽毛的特征直接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D错误。故选A。10.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同属于RNA病毒,都可以使烟草患病。将TMV的RNA和HRV的蛋白质外壳混合后感染烟草叶片,使烟草患病,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能检测到TMV的RNA和蛋白质B.能检测到HRV的RNA和蛋白质C.能检测到TMV的RNA和HRV的蛋白质D.能检测到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答案】A【分析】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决定RNA病毒的遗传性状。蛋白质不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不能决定RNA病毒的遗传性状。【详解】将TMV的RNA和HRV的蛋白质外壳混合后感染烟草叶片,使烟草患病。由于RNA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感染烟草时,RNA进入烟草细胞,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面,故由于RNA来自TMV,因此能检测到TMV的RNA和蛋白质,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如图为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和B、b表示)的某家族系谱图,已知6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Ⅲ-7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乙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Ⅱ-5与Ⅱ-6再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4【答案】B【分析】据Ⅱ-3、Ⅱ-4分析可知,甲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Ⅱ-5、Ⅱ-6,且Ⅱ-6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A、根据Ⅱ-3、Ⅱ-4无病,而后代Ⅲ-8是女儿且患甲病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只考虑甲病,则Ⅱ-3、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则Ⅲ-7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Ⅲ-7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B错误;C、根据Ⅱ-5、Ⅱ-6无病,且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而后代Ⅲ-10患乙病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

D、只考虑乙病,则Ⅱ-5、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D正确。故选B。12.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B.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赫尔斯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现了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D.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答案】B【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假说一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详解】A、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属于类比推理法,A正确;B、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赫尔斯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注入到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DNA分子,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中,实现了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C正确;D、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白眼的遗传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13.如图为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制出的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部分),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朱红眼和深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B.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同一细胞中不一定都表达C.图中各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基因在该条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A【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2、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详解】A、相对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同一细胞中不一定都表达,B正确;C、对于果蝇而言,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该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C正确;D、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A。14.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玉米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图是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按减数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应为③→⑤→⑥→①→⑦→④→②→⑧B.可用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对染色体染色C.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作为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D.从图①→图⑦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处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⑦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⑧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详解】A、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中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染色体是以染色质细丝状,散落分布在细胞中,属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④中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⑥中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⑦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⑧中形成4个生殖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因此,按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③→⑤→⑥→①→⑦→②→④→⑧,A错误;B、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例如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作为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C正确;D、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⑦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两个子细胞,从图①→图⑦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故选A。15.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A. B.C. D.【答案】D【详解】亲代DNA双链用白色表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一次后得到两个DNA分子只含有白色和灰色,而第二次复制得到的四个DNA分子以这两个DNA分子的四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四个DNA分子中,都含有黑色的DNA子链,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密码子是指()A.基因上3个相邻的碱基 B.DNA上3个相邻的碱基C.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 D.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答案】D【分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一个密码子。【详解】密码子是指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每3个这样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A、B、C均错误,D正确。故选D。17.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遗传现象是因为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同一蜂群中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C.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BCD【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详解】A、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表观遗传现象中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B、同一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B正确;C、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有影响,这属于表观遗传,C正确;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可以影响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故选BCD。18.一个DNA分子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0%,如果一条链中鸟嘌呤占该条链碱基数的10%,则另一条链中鸟嘌呤的个数是()A100 B.500 C.600 D.1200【答案】B【分析】DNA为双螺旋结构,两条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详解】1000个碱基对,共2000个碱基,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得A=T=20%,则G=C=30%,A=T=400个,G=C=600个,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10%,则该条链上G1=1000×10%=100个,则另一条链上G2=600-100=500个。ACD错误,B正确。故选B。19.如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践活动中制作的模型,下列正确的是()A. B.C. D.【答案】D【分析】DNA分子的主要结构特点: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2、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3、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该模型中两条长链不是反向平行,A错误;B、DNA分子中没有尿嘧啶U,B错误;C、DNA分子中C和G互补配对,三个氢键,C错误;D、该模型中由两条发现平行的长链组成,A和T之间互补配对,两个氢键,D正确。故选D。20.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不需tRNA的协助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D【分析】1、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来间接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2、分析题图:过程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详解】A、基因1和基因2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都同时存在,A错误;B、①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②是翻译,需要tRNA携带氨基酸,B错误;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C错误;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1.下图1表示马蛔虫(2n=4)某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图2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细胞,根据图1中的___________细胞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图2中A-G时间段进行的是_______分裂,I-M时间段进行的是________分裂,图中DE、HI时间点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__染色体的__________基因之间,此时对应图2_____(字母)段时间内。(4)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该动物原始生殖细胞,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子细胞,则跟它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互换和突变)【答案】(1)①.乙、丙②.丙③.次级精母细胞(2)①.减数②.有丝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④.受精作用(3)①.非同源②.非等位③.AB(4)Ab、aB、aB【分析】1、图1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物质变化规律可知,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图2中AH段代表减数分裂,HI代表受精作用,IM代表有丝分裂。【小问1详解】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代表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故根据丙图可以判断该生物性别为雄性,故甲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小问2详解】A-G时间段根据染色体数目减半可知进行的是减数分裂,I-M时间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又恢复到体细胞水平,代表的是有丝分裂。D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HI时间点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由配子数目恢复到正常水平,是由于受精作用造成的染色体加倍。【小问3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对应图2中的AB段时间内。【小问4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该动物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子细胞,所以其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22.如图表示在生物体的细胞中发生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所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①复制时两条链解开的所需的酶是______,⑦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3)图中②是________________,其所携带的分子是___________。(4)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据图分析,基因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________过程。吸烟危害健康,据研究发现,烟的有害成分会导致多种类型的癌细胞中发生了抑癌基因的过量甲基化,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NAmRNA蛋白质(2)①.解旋酶②.RNA聚合酶(3)①.tRNA##转运RNA②.氨基酸(4)①.转录②.细胞癌变【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DNA,②是tRNA,③是氨基酸,④是mRNA,⑤是多肽,⑥是核糖体。【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图中包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为DNAmRNA蛋白质。【小问2详解】①复制时两条链解开的所需的酶是解旋酶;⑦是转录过程,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小问3详解】图中②是三叶草结构,表示tRNA,tRNA所携带的分子是氨基酸。【小问4详解】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的位点,可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基因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后,抑癌基因不能正常表达,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即细胞发生癌变。23.下图1为果蝇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2为X、Y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果蝇通常被科学家用作遗传学研究的材料,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由图1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这种基因型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_________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其中D、d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_________期。(3)图2中F基因控制刚毛,f基因控制截刚毛,F-f这对基因遗传时_________(能/不能)表现出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关于这对基因一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以证明你的观点。(4)图1中A基因控制长翅,a基因控制残翅,D基因控制灰体,d基因控制黑体。将该果蝇与某雌性果蝇杂交,子一代中长翅:残翅=3:1、灰体:黑体=1:1,此雌性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让子一代长翅灰体与残翅黑体杂交,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4②.易饲养,繁殖率高,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实验分析研究(2)①.AaDdXBY②.8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①.能②.(4)①.Aadd②.长翅灰体:长翅黑体:残翅灰体:残翅黑体=2:2:1:1【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果蝇个体小,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易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因而通常被科学家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小问2详解】图示果蝇的基因型是AaDdXBY。该果蝇含有的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非同源染色体,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23=8种不同类型配子,图中D、d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小问3详解】图2中F基因控制刚毛,f基因控制截刚毛,F-f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可以表现出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若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隐雌和显雄组合即XfXf和XFY交配,子代中所有的雄果蝇都表现为截刚毛。若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子代中所有的雄果蝇都表现为刚毛。遗传图解如下:【小问4详解】根据题意,A/a和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考虑A/a,子一代中长翅:残翅=3:1、说明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灰体:黑体=1:1。只考虑D/d,灰体:黑体=1:1,说明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dd,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dd。子一代中长翅灰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Dd,2/3AaDd,与残翅黑体aadd杂交,即:1/3AADd×aadd,2/3AaDd×aadd,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长翅灰体:长翅黑体:残翅灰体:残翅黑体=(1/3×1/2+2/3×1/4):(1/3×1/2+2/3×1/4):(2/3×1/4):(2/3×1/4)=2:2:1:1。24.DNA是遗传物质是经历很多科学家交流合作、共同研究的结果。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Ⅰ、图一、图二为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1)分析图一可知: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与活的无毒性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2)析图二可知: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的是______________;用DNA酶处理DN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