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板块(讲义)_第1页
地球表面的板块(讲义)_第2页
地球表面的板块(讲义)_第3页
地球表面的板块(讲义)_第4页
地球表面的板块(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知识点分析】1.大陆漂移学说(1)大陆漂移学说提出者: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2)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地形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可拼合性。②岩石证据: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③生物证据:大西洋两岸某些生物具有亲缘关系。④化石证据:大西洋两岸在生物化石上具有相似性。2.海底扩张学说(1)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2)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1.诞生原因: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示意图】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小块叫板块。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地理现象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红海在扩大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地中海在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阿尔卑斯山形成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日本多地震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珠峰不断上升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海岭海沟的形成海底张裂形成海岭,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山脉的形成板块之间相互碰撞】【裂谷的形成板块之间拉伸】【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2023·浙江一模)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C.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答案】C【解析】A.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故A错误。B.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各大板块的边缘地带,故B错误。C.杭州位于亚欧板块的东部,故C正确。D.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故D错误。故选C。2.(2023·浙江金华二模)如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的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下列最能代表该岛主岛到链状火山岛屿年龄大小分布情形的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离热点的距离逐渐变远,因此年龄越来越老,符合此条件的是B图,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中★所示处)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答案】D【解析】马里亚纳海沟,又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该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故选D。4.如图,下列能够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的是()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主要证据:海岸线,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南美洲和非洲的赤道附近均分布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受太阳直射点的影响,不能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故①③④能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故选A。5.图为“大西洋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说明了()A.大西洋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B.地球是个球体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答案】A【解析】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从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得知,大西洋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故A正确。故选A。6.魏格纳假设大陆是漂移的,该假设认为,离现在最久远的大陆的位置示意图是(

)A.B.C.D.【答案】C【解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他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大洋。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慢地漂移分离。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按该学说,离现在最久远的大陆还没有分裂,应该只有一块,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B.陆地板块边缘都有高山分布C.每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D.板块内部多火山地震【答案】A【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碰撞挤压地区常形成高大的山脉,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故选A。8.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D.由于板块的碰撞,喜马拉雅山持续升高【答案】D【解析】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A不符合题意。B、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是地震和火山,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C、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东非大裂谷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故D符合题意。9.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B.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C.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D.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答案】C【解析】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交界处;六大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层上;两大板块碰撞可能形成山脉或海沟,故选C。10.2022年9月5日121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附近(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B.泸定县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地震震中处于北温带、高纬度地区D.泸定县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答案】A【解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A正确;泸定县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错误;地震震中处于北纬29.59度,属于北温带、低纬度地区,C错误;泸定县处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D错误。所以选A。11.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下列哪一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A.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发现的舌羊齿化石B.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D.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答案】A【解析】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有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大西洋两岸古老底层的相似性,以及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说明南极大陆是从温带漂移到寒带。所以根据题意选A。1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岩石圈由五大板块组成,五大板块都是静止的B.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C.地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七大洲所在的板块D.世界上火山、地震只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带【答案】B【解析】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主要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是不断运动的,AC选项错误。,一般地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B选项正确。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D选项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海陆变迁、板块构造说法确的是(

)A.日本冲之岛礁涨潮淹没,退潮露出,证明海陆在变迁B.福建、台湾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C.板块运动导致海陆变迁,同时在板块交界处形成火山地震带D.世界两大山系主要分布在板块的内部【答案】C【解析】A.日本冲之鸟礁涨潮淹没,退潮露出,不属于海陆在变迁,故A错误;B.我国台湾位于太平洋沿岸,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故B错误;C.板块运动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形成火山地震带,故C正确;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D错误。故选:C14.(2022·浙江·一模)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B.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C.由于板块张裂的继续,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D.杭州处于太平洋板块边缘上【答案】C【解析】A.图中所示的这些板块没有“漂浮”在海洋上,A错误。B.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B错误。C.结合题图可知,由于板块张裂的继续,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C正确。D.杭州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D错误。故选C。15.关于该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个整体B.南美洲东海岸陆地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陆地凹进部分轮廓比较吻合C.海牛和鸵鸟可以在大西洋之间自由游动和飞翔D.该发现促进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答案】C【解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选项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海牛和鸵鸟不可以在大西洋之间自由游动和飞翔,故选C。16.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B.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D.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答案】B【解析】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因此不是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A不符合题意。B、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断裂构造带分割形成六大板块,根据岩石圈的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构成岩石圈)判断,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B符合题意。C、板块碰撞会形成岛屿、海沟、山脉等,所以不是一定形成山脉,C不符合题意。D、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所以不是发生在各大版块内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17.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①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板块运动有两种方式:张裂拉伸与碰撞挤压,张裂拉伸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或岛屿,故①正确;②台湾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故②正确;③古地中海一部分的消失,是由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故③不正确;④大洋中脊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故④不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18.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叙述是(

)A.板块内部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B.板块之间不会出现碰撞现象C.在板块相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大山脉D.各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最稳定的地方【答案】C【解析】A、板块交界处容易反生碰撞和挤压,多火山、地震,故A错误。B、大陆板块之间不稳定,会发生相互碰撞,故B错误。C、在板块相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大山脉,故C正确。D、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碰撞和挤压,是地壳最不稳定的地方,故D错误。故选C。19.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七大板块;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③⑤【答案】C【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大陆漂移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①错误;大陆漂移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②错误;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③错误;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④正确;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⑤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20.(2023·浙江一模)2023年2月6日在土耳其发生里氏7.8级地震。地震通常是的结果,从全球范围来看,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这些地震带通常位于两板块的。此假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的,假说在科学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当现有的实验结果和假说不相符时,合理的处理方法是。①修改假说,重新实验②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③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答案】地壳变动交界处①【解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地震通常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这些地震带通常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假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的,假说在科学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当现有的实验结果和假说不相符时,合理的处理方法是修改假说,重新实验,①正确;修改结果、修改试验过程不符合科学实践的措施。21.(2023·浙江宁波三模)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2)下列现象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_。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拉玛峰每年在升高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①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②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③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④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⑥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答案】②③①ABC②③⑤⑥【解析】(1)最开始提出的是大陆漂移学说,然后是海底扩张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动力问题,最后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全球被划分为六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发生张裂和碰撞。故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是因为位于亚欧大陆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地带,不符合题意。珠穆拉玛峰每年在升高,是因为位于亚欧大陆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地带,符合题意。高山上有海洋化石,原来的海洋变成陆地,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流水冲击形成,与板块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BC。(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①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②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③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④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不能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⑥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故选②③⑤⑥。22.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共分成大板块。(2)板块(填图中的序号)向亚欧板块俯冲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答案】六③【解析】(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2)由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即为③。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A是板块,B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