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练习题_第1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练习题_第2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练习题_第3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练习题_第4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最新考纲]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应学生用书第255页)全国卷5年4考命题揭秘导航2017·卷Ⅱ·22,4分2017·卷Ⅲ·21,4分2015·卷Ⅱ·19,4分2014·卷Ⅰ·23,4分本考点主要结合社会发展中的热点材料考查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解.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复习时,要结合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价值观等知识加强对二者关系的理解,要注意与其他知识构建社会发展的知识体系.[识记—基础知识梳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①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②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③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从性质上说,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④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⑤推动作用. 提醒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解题金手指本考点的知识,主要结合当前社会出现的新名词、新现象等考查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解,对易错知识的准确判断和题干信息的准确分析等要求比较高.[理解—重点难点探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导引]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作为当地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从社会历史发展看,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民群众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规律总结]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类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区别研究对象人类社会整个世界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2、用图示梳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及关系[应用—对点强化训练]命题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真题体验](2017·全国卷Ⅲ·21)“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从“放”到“少放”或“不放”这种年俗的变化,是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②④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而是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①说法错误.社会意识也可能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说法错误.]高考失分点:不能准确理解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可以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变化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始终一致,社会意识可以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存在.[纠正训练1]近年来,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形势和特点,我国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些决策措施必将有利于破解养老难题,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这表明()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必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A[根据社会形势和特点采取措施,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故①符合题意;决策措施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体现出正确社会意识的推动作用,故③符合题意.社会存在的变化必定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否认了社会意识具有的相对独立性,故②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说法错误,故排除④.]2、[高考预测]当前,每个时间段随时涌现的生活新词、热词,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准确表达了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生活新词、热词大量涌现表明()【导学号:97300185】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新词或热词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准确表达了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②符合题意.③否定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与题意不符,均应舍去.]命题点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真题体验](2015·全国卷Ⅱ·19)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本题的题眼是“脚踩坚实的大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艺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①④符合题意.②夸大了文艺创作方法创新的作用,文艺的发展应该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排除;③中“统一”说法错误.]高考失分点:不能正确认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提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即与社会存在的不一致性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要明确题干强调的是哪一个方面;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因性质不同而形成不同性质的作用,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起促进作用.[纠正训练2]在全国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座谈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控烟最大的困难是民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度不够.我们应该加大对民众健康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知度,上述主张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人的行为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和支配 ③科学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④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群众的认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因此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描述了人们对烟草的认知影响,控烟说明人的行为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②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只有科学认识到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才能实现有效控烟,③正确;群众的认知属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④错误.]4、[高考预测]流行语,是一个国家的“口头禅”,在大众中口口相传,承载着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流行语像社会生活中一根根敏感的神经,潜入一个民族的肌理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②社会意识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存在状况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必定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材料中流行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但没有指出它能“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①不选;流行语“承载着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说明社会意识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存在状况,②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③不选;材料中流行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正确.]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对应学生用书第256页)全国卷5年3考命题揭秘导航2016·卷Ⅰ·22,4分2015·卷Ⅰ·16,4分2013·卷Ⅰ·22,4分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在理解上难度较大.复习时,要注意区别两组矛盾或规律的内涵,并要注意与其他社会发展知识的融合.[识记—基础知识梳理]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物质资料的①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②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③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④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指⑤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⑥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⑦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提醒区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关键要把握两者的基本内涵,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⑧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矛盾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4)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eq\o(○,\s\up4(10))强大动力,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提醒社会历史的趋势和总趋势不是一回事,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解题金手指1两组关系或两个基本矛盾,主要用于分析我国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各项改革,注意掌握对改革方向的判断和矛盾内涵的界定. 2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用于分析我国当前推动改革发展的各项措施,而且经常结合其他知识进行综合性考查.[理解—重点难点探究]社会发展两个基本矛盾或规律[问题导引]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屈指算来,不包括这次改革,1982年之后的30多年时间里,国务院机构一共集中进行过7次改革,基本上平均每5年就进行一次政府机构的调整.为什么机构改革的次数如此频繁?[提示]原因就在于这几十年,中国始终处在激烈的经济社会深刻变革之中.经济基础变了上层建筑须随之变.[规律总结]1、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 (1)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问题导引]我国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看,要发挥好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提示]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推进分配政策改革,通过改革实现我国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规律总结]1、正确理解不同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根本目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区分推动社会发展的各个动力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应用—对点强化训练]命题点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真题体验](2015·全国卷Ⅰ·1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必然要求,①符合题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②当选;我们不能说“过去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以后就一定能够适应经济基础”,④排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但并不能说过去的认识是自发的,③排除.]高考失分点:不能正确区分社会发展的两大规律提示: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体现了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纠正训练1]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变化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B[题干关键信息是“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人口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调整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2、[高考预测]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对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是()【导学号:97300186】 ①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③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 ④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作为上层建筑而非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①错误.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故②正确.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因此③正确.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④理解为根本途径则夸大了简政放权对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作用.]命题点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Ⅰ·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本题的题眼是“唯物史观”“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它制约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故②④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①说法错误;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劳动关系矛盾只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不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③说法错误.]高考失分点:不能准确理解推动社会发展的各项措施提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的各项改革必须全面深化,但不是对现行制度的根本性改革;并非所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纠正训练2]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问题,党中央提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首先要维护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这说明,改革是() A.对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A项中的“根本变革”的表述错误,排除;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不是改革,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4、[高考预测]“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领域热词.“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包括简政放权、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哲学角度看,供给侧改革() ①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②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D[“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调节供给,促进经济发展.其中简政放权属于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属于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二者都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②④符合题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③属于经济生活范畴,与题意不符.]考点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应学生用书第258页)全国卷5年5考命题揭秘导航2017·卷Ⅰ·40(2),12分2016·卷Ⅲ·22,4分2015·卷Ⅱ·19,4分2013·卷Ⅱ·21,4分2013·卷Ⅰ·22,4分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同时也兼顾主观题;既有对本知识点的单独考查,又有与其他知识结合的综合考查.复习时,要深入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表现,要注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其他知识的结合命题.[识记—基础知识梳理]1、人民群众的概念 (1)内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①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外延: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③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④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⑤社会变革的主力军.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⑥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⑦学习.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重要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解题金手指对社会历史主体知识的运用,既要学会运用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原理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还要深度挖掘其中的具体知识来分析问题;注意围绕民生问题,从原因和措施等角度进行知识的运用.[理解—重点难点探究]人民群众的作用[问题导引]针对当前的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李克强总理强调:改革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韧不拔推改革,消障排堵健发展,让大众创业门槛更低、万众创新天地更广.上述材料中的决策措施,主要是为了发挥人民群众在哪个方面的作用?[提示]是为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决定力量,发挥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主力军作用.[规律总结]1、从人民群众的实践领域来把握其作用 (1)从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看,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从变革社会的实践看,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2、从人民群众的概念来把握其作用 (1)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又要看到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不能否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产生杰出人物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自始至终地依赖于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问题导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述要求体现出唯物史观的哪些道理?[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规律总结]比较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区别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应用—对点强化训练]命题点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1、[真题体验](2016·全国卷Ⅲ·22)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本题的题眼是“从唯物史观角度讴歌劳动者的原因”.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强调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①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符合题意;“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作用的融合”“劳动者知识结构的优化”都不是“讴歌劳动者的原因”,排除②③.]2.[真题体验](2013·全国卷Ⅱ·21)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本题的题眼是“唯物史观”“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进行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方式、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党的建设,②③应选.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①错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在实践中服务群众,④说法不能作为此项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错误.选C项.]3、[真题体验][2017·全国卷Ⅰ·40(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 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解析】本题给定的知识范围是“社会历史主体”,答题的角度是“如何”,围绕的主题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本设问有关的信息主要有:抓住受众诗词文化情结、引导全民参与、深挖文化内涵、采用丰富表现形式等.组织答案时,首先要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中国诗词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高考失分点:不能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作用提示:在把握人民群众的作用时,注意不要与其他社会因素的作用混淆.如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活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方式,这都不能说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社会发展的领导者,人民群众的意愿不能作为出发点等.[纠正训练]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之所以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故②④正确.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①错误;③观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体现,而不是原因,故排除.]4、[高考预测]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习近平这一论断的依据在于()【导学号:97300187】 ①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矛盾双方的互相依赖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正确的价值观对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C[上下同欲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带来胜利说明其对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④符合题意;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②正确;社会意识存在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①错误;矛盾双方的互相依赖和相互排斥推动事物发展,③说法错误.]eq\a\vs4\al(二十四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的运用)[命题特点]此知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高考命题考查的热度不会下降.通过选取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领域的典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如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各种民生措施、各类模范人物事迹等.以原因类、措施类、评析类等题型的方式灵活切入,突出考查对知识的变通性运用能力和对材料的准确性解读能力.[典例导引](2017·山东潍坊市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丁酉新春,央视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火爆荧屏.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然而,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也不容忽视.如今,饱读诗书的人少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而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的人多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2017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当前传统文化遭遇的尴尬. (2)某校准备举行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的辩论赛,请你拟出两个辩题.要求每个辩题都要包含正反双方观点,每个辩题不超过40个字. 【解析】第(1)问,注意知识范围,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知识包括其树立的标准,其各个特性等;注意解答方向,“如何看待”需要从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去思考问题;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有效信息来调动知识,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等.第(2)问,注意辩论赛的辩题要由两句观点相反的句子组成,而不是一个话题;注意辩题的指向,即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问题. 【答案】(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在价值观念、知识构成、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会不同.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面对传统文化,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会对人的发展乃至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就会妨碍人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我们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并不断推陈出新,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 (2)示例:①正方: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传统文化是包袱. ②正方: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发展;反方:传统文化制约着人的发展. ③正方: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不断增强;反方: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日渐式微.[模板构建]常见设问方式:原因类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我国采取××改革措施的原因.措施类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我国解决××问题的措施;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个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评析类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对××观点或现象进行评析. 常用答题语言: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角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角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角度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改革就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类社会的历史主体角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角度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7)人生价值实现角度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思维点拨: 唯物史观的知识,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或者是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唯物史观的内容包括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两个部分,运用时注意题目指向的是两个部分,还是一个部分.命题切入方式,既可以是对全部知识的综合考查,又可以是对具体知识的细节运用. [尝试应用]法治要真正为“十三五”规划实施保驾护航,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必须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提出上述立法要求的依据. 【解析】一是注意知识范围,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需要从社会发展和价值实现两个方面着手.二是注意结合材料信息来分析立法要求的合理性,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说明、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角度分析说明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的正确性;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说明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的正确性. 【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提高立法质量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必须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要科学立法以遵循规律、民主立法以维护人民利益.[热点聚焦]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利益(对应学生用书第262页)[新闻点击]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①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谱写下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崭新篇章.②党中央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这五年,③立法工作更加注重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法律法规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意愿,④回应时代命题,引领国家发展.材料二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以146票赞成、1票弃权表决通过国歌法.⑤为保证国歌奏唱和使用的严肃性规范性,该法规定了国歌标准曲谱的审定、发布和使用,明确了对侮辱国歌等行为的处罚,同时要求⑥加强国歌宣传教育,普及奏唱礼仪知识,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国歌是宪法确立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制定一部专门的国歌法,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维护国家尊严,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提取]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并通过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以推动生产力发展.②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③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