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校招面试题:如何用0.01元买到一瓶可乐_第1页
京东校招面试题:如何用0.01元买到一瓶可乐_第2页
京东校招面试题:如何用0.01元买到一瓶可乐_第3页
京东校招面试题:如何用0.01元买到一瓶可乐_第4页
京东校招面试题:如何用0.01元买到一瓶可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东校招面试题:如何用0.01元买到一瓶可乐?京东在校招产品实习生中出了一道面试题:如何用0.01元买到一瓶可乐?乍眼看去,这是一道很不正经的题目,而且更像是面试运营和营销。尽管也可以从运营和营销的角度去思考,但如果面试的岗位时产品,还是要尽量从产品的角度去思考。本文试着从三个维度去思考这道题目。考查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产品规划能力逻辑思维对产品价值和价格关系的理解一.

从“解决谁的需求”去思考产品工作者在提出产品解决方案之前,一定要清楚在为谁解决问题。也就是:明确需求方。放到这道题目上就是:0.01元买到一瓶可乐是谁的需求?把问题变得更聚焦是答题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将需求方分为三类:用户、平台、商家,再去分析每个身份的需求实现方法。1.

用户的需求如果是用户的需求,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有哪些方法可以买到0.01元的可乐”,重点在「方法」。针对个人的方法非常之多,在此随便列举几个:在外卖平台加0.01换购在拼多多上发起砍价让朋友请客,给他报销0.01元发起众筹,邀请299人一起买可乐去一些平台参与秒杀买再来一瓶的瓶盖用0.01元买商家过期可乐去厂商0.01回收残次品天猫超市翻牌翻到了2.平台的需求如果是平台的需求,那么就有两个问题要解决:有哪些玩法?产品如何实现?前者是运营要思考的,后者是产品要思考的。运营思考的是「方案」,考验的是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营销能力;产品思考的是「流程」和「功能」,考验的是支付流程设计、后台流程设计等产品功力。以运营为例,如果京东要做让用户“0.01元买可乐”的活动,一定不是为了卖可乐,而是利用成本转嫁,把可乐的成本分摊到其他能产生价值的商品上,从而实现盈利。比如,购买京东会员,可以0.01元买一瓶可乐;再比如,首次开通京东金融&使用京东白条,支付0.01元换一瓶可乐;还可以借鉴肯德基的Bug营销,设置平台支付漏洞,可乐下单时的单价都变成0.01元……对京东而言,上面这些活动,要么能带来新的注册用户,要么能提高整体的销售量。可乐的成本,都转嫁到了用户其他消费商品上。整个活动的完成,则需要运营和产品的通力配合,运营进行方案策划和执行,产品提供功能开发、保证平台使用过程的流畅。3.商家的需求如果是商家的需求,要解决的需求要么是去库存、要么就是组合营销。前者是为了在产品过期之前清理库存,降低损失;后者是为了通过对某类产品让利,提升店铺整体订单量和营收额(还有品牌宣传)。现在很多商家都会做一些促销来吸引顾客,比如为了提升客单价,会设置满减;为了提升复购率、晒单率,对顾客予以返现、或赠与抵用券……如果想再细一点的话,还可以区分线上和线下,侧重于讲线上(毕竟是互联网)。可以讲一下线上和线下活动有哪些区别。比如有些活动适合在线下做,却不适合在线上做。你在某商家充值100块钱会员,扣除0.01可以换一瓶可乐,对用户而言,线下获取利益更直接,线上则需要承担邮费或需要购买其他商品才可以获取。不要觉得面试产品根本不用考虑商家的事儿,从商家营销的角度来回答,能展现出你对电商行业推广模式的了解程度。二.

从产品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去思考假设题目要问的就是普通的用户怎样能以0.01元买到一瓶可乐,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个问题:以0.01元购买可乐的频次。频次:买一次?还是一直买?只享受一次0.01元买到可乐,很多常规手段都可以实现,但这些方法不太适用于“以后买可乐都是0.01”。买一次就不多了,前面讲到的方法都可以实现。重点说一下「一直买」。一直买有两个办法:让0.01元增值,或让可乐降价。其实,问题说来说去都是“「0.01元」和「一瓶可乐」交换”的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它俩的价值变得对等。方法1:让可乐降价一瓶可乐包含着人力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品牌包装成本等,别看只是一瓶可乐,却是由非常复杂的成本构成的。回到根源上来看,让可乐原始定价+利润之和降低到0.01元,才能使消费者以0.01元购买到。但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能的。一个商品不只是由品牌方一方定价决定的,中间需要获利的还有原材料提供商、加工厂、代理商、各大商超……除非层层下来都接受0.01元的价格。可是他们都需要盈利,如果无利可图他们肯定不会干。所以,让「0.01元的价值=一瓶可乐」要比让「一瓶可乐=0.01元的价值」要简单可行一些。方法2:让0.01元增值增值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增加0.01元的附加价值。把「0.01元」当作是一个产品,将它增值为「一瓶可乐」的价值,依靠「0.01元的附加价值」,实现二者的等值。也就是,让0.01元+附加价值≥一瓶可乐。现在最流行的就是卖情怀、做公益。比如,发起一个公益活动「1分钱买可乐送温暖」,每个人都可以花1分钱在京东上买到一瓶可乐,平台把这些可乐送给留守儿童、流浪汉。「公益属性」和「京东的品牌」都是附加价值,而且还能帮京东做宣传。再比如,你可以为商家付出高于2.99元的劳动(假设可乐是3元),发朋友圈帮他宣传、在点评产品上给他们好评、帮他拉两个顾客进店、帮他想一个宣传文案等等。你的劳动就是0.01元的附加价值。第二种方法是让钱增值。大家理解的增值就是通货紧缩、货币增值:当货币增值300倍的时候,0.01元则等同于增值前的3元。但是,货币增值300倍,不代表可乐会同比紧缩。而且这种情况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在此提供三个参考角度:第一,把0.01元当作本金去投资,通过投资让0.01元变得更多,直到能买到一瓶可乐,或是更多可乐。第二,可以拿90年代的0.01元去购买,由于该钱币的稀缺性,它的价值是高于其原有价值的,可以买到不止一瓶可乐。第三,用0.01元买到一个东西,和别人置换,如此循环,置换到一个可以买到一瓶可乐的物品,去换置一瓶可乐。但是,这三个角度也有Bug,它们更多的是解决一次性需求,不是永久性需求。毕竟,不能每次想喝0.01元可乐都去以物换物吧!因此,只作为思路拓展。三.

从产品设计三要素思考产品设计三要素是入门级的产品技能了,甚至都算不上技能,只是一个思考产品需求的方法。这个方法适用于绝大部分的题目,放在这道题也适用。第一步:分析三要素用户:谁来买?怎么让他买?场景:什么情况下要用0.01元买?需求:为什么要用0.01元买?以京东为例:京东是想通过1分钱买可乐的活动为618做铺垫?还是想帮助那些没有钱买可乐的人?前者面对的用户是:能在京东产生消费的人;后者面对的用户是:想喝可乐,但是真的没有钱。这两种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前者的本质需求不是买可乐,是把0.01元买可乐作为噱头;后者的需求才是真的想要一瓶可乐。第二步:确定需求优先级实现需求的方法通常不止一个,需求的紧急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需求实现方法的选择。明确用户、场景、需求之后,还需要确认:0.01元买可乐的需求是否紧急?比如,是要马上以0.01元买到一瓶可乐,还是来日方长?如果要你以最快的速度买到一瓶0.01元的可乐,不算送餐时间的话,可能你上外卖平台点餐是最快的;如果把送餐时间也算在获取可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