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思考_第1页
对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思考_第2页
对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思考_第3页
对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思考_第4页
对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思考一、概述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首要与基本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分析清楚科学不同于其他任何非科学的观念形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或者说,是要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然而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关于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的基本思想各有其成败得失。鉴于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辩证的态度是在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不以一方的特有内涵来否定排斥另一方,避免任何形式的个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现代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日益增强。什么是科学,成为科学观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划界”问题,即科学与非科的划界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但要引发出科学哲学中的许多相关问题,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科学的正常发展,对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以及对于在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中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科学和非科学的历史定义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科学启蒙大师福泽谕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也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后来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次便在中国广泛使用。1999年版《辞海》中将科学定义为“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家和哲学家经常试图给科学下一个本质主义的定义。尼采认为,“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爱因斯坦则定义为:“科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对象尽可能彻底的联系起来。”法国《百科全书》中认为“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而英国科学委员会则将科学定义为“以日程现象为基础,用系统的方法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关于什么是科学,学术界大体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科学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性的知识积累,即作为“分科之学”的成果体系;二是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研究活动,包含从事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三是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组织机构,包括科学研究活动的管理、服务和保障机制。由此对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学术界也达成了共识,即科学研究一要强调逻辑分析,二要强调实证检验,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规律性的认识。非科学是科学以外的所有知识体系或观念。有的学者将其扩大为科学之外的其它社会要素部分,包括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的经验和谋略,生产、管理、医疗诊断等活动中的经验诀窍,甚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的直觉思维活动等。很多人将非科学等同于伪科学或者反科学加以抨击和排斥,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伪科学是指那些不具有任何科学性质却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撞骗的非科学,它们打着科学之名,行的却是反科学之实。从这个定义上来讲,非科学与伪科学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非科学包括伪科学。我们在界定伪科学时,要尽量做到从客观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免犯情绪化的主观错误,将某些新生的暂时能不能被人们接受的理论当做伪科学进行排斥。三、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1逻辑经验主义划界逻辑实证主义以维也纳学派为首,一般还包括德国哲学家赖兴巴赫为首的柏林学派,以波兰的塔尔斯基为首的华沙学派,以及英国的艾耶尔等人的观点和理论。它是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它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但却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许多研究者们从经验角度认为外部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被量化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大体可概括为: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是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奥地利,其核心是以石里克(MoritzSchlick,1882~1936)和卡尔纳普(RudolfCarnap,1891~1970)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该派的主要成员还有纽拉特、魏斯曼、费格尔、克拉夫特、弗兰克以及英国的艾耶尔等。1929年卡尔纳普等人的《维也纳学派:科学的世界观》的发表,标志着该派的正式形成。逻辑实证主义是传统的经验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其思想渊源于休谟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原子主义划界问题是逻辑实证主义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由此引出其他种种科学哲学问题。逻辑实证主义用意义标准来解决划界问题,认为有意义的就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提出以证实原则为核心的意义标准,可证实性原则及时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也是区分有无意义的标准。可证实性是指能够想象出一个命题的证明方法来确定它的意义,至于这种方法能否被实际采用则是另外一回事。也就是说,可证实性是证实的可能性,是原则上可能被证实,而不是技术上的可证实。按照传统的实证主义,证实通常是指一种完全的证实,从逻辑和经验上都要求作出确凿的证明。然而这种严格的方法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可证实性,将证实标准弱化了。波普尔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标准并不能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因为可证实性标准是“既窄又宽”。它窄在将一些不能在逻辑上归化为单称经验陈述的理论排除于科学之外,宽在将这样一来,可证实性原则就没有解决划界问题,也不利于科学的发展。2波普尔的否证主义划界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可以用经验伪证的理论就是科学从逻辑上可能性上不能被证明的理论就是非科学-可伪证性(分界标准)如果一个理论列举了所有的可能性-非科学e.g:明天的以后时间可能会下雨,可能不下雨-不能在逻辑上证明重言式:“一加一等于二”“吃饱了不饿”-无法证伪伪科学,宗教,神话-不可验证分界标准-从逻辑上有没有可能被证伪于是科学和非科学的划分在波普尔这里得到了明确界定而且是一反常识的。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即使费耶阿本德在提倡解构这一标准的同时,也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不同的东西,必然会有分界线,但这一分界线到底为何,至今学术界尚没有一个完美认为科学具有可检验性,具有理性的怀疑主义和批判精神,具有进步性,而这些特征正是非科学所不具备的。王前教授在谈及科学与非科学时,曾指出科学知识社会生活的一个要素,科生产、管理和医疗诊断中的经验诀窍,科学发现和技术思维活动中的直觉思维等。这些都不具有科学的特征,是不能用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直接处理的,而且大多是一种心理活动,但却未必不正确。所以王前教授得出结论:科学的肯定是正确的,但非科学的东西却不一定是不正确的;换句话说,非科学的东西是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来评定,而是要区分好坏、功效、有无作用的。但对于非科学中的伪科学,我们的态度应当是辩证客观的。伪科学是非科学的一种,即本身不是科学,却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撞骗。例如“水变油”技术,是科学界提出的一种用生物培养法制取可燃燃料的技术,但后来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大肆宣传为在水中加入极少的可燃炔,就可以做成价格低廉的水基燃料,以此行骗。我们要辩证的来看待这一现象:生物乳化柴油技术或其他一些科学家进行的新能源的探索,是一种尚不成熟的科学假说或设想;但这一技术被不法分子醒我们“鉴别科学成果的真伪要靠严格的科学检验和学术共同体的监督评议,有些不成熟的科学假说或设想,可能包含某些不科学的成分,但只要不是自称为是严格的科学成果,就不应简单的成为伪科学。”但对于非科学中的反科学,学术界一致的观点是坚决予以打击,既不能像对待科学那样奉为信仰,也不能像对待非科学中的好的东西那样予以适用。反科学的东西,明目张胆的反对科学规律,由于自称是反对科学,因此是在科学产生后才出现的。法轮功自诩为是“完美的最高层次的科学”,妄言包含古今中外天文邪说中,以此来说明其科学性。但是法轮功的这套理论,完全是违背自然法则和科学史观的,却打着科学的名义,活脱脱是反科学的典例。2、中医是否为科学?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以及对非科学中伪科学和反科学的界定,容易产生的两个误区,一个是易形成对科学的盲目崇拜,一个是对暂不具备科学特征的理论或系统知识的盲目排斥。近年来,讨论比较多的中医是否科学的例子就反映了后一个误区。

针对对科学的定义,以及对科学特征的描述,很多人拿中医理论进行了逐项比较,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至少不是科学的;并且按照非科学的就是不正确的这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法探究病理,对症下药。按照现在对科学的学理化定义,科学要有逻辑分析,还要有实证检验,并且由此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对照一下中医的特点,强调直观体验,很多认知和解释无法进行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而只能是直观体验经验的积累;再者,中医的很多概念在西医看来是很玄的,无法在人体上具体找到。然而,西医是可以通过解剖和生理生化试验来检验的,因此,很多人在这一前提下提出中医是伪科学,至少是非科学。但我认为,提出这样观点的人其实是拿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二者建立的基础理论不同,因此就显得中医处处不科学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曾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科技的压力下,要披着伪科学的外衣被废止吗?面对这一困境,很多学者做出了努力,有坚持中医的科学地位的,有的认为中医绝不是伪科学,但按照科学的特征也否定了其科学性,也不乏宣称废止中医这种伪科学的声音。我是支持中医的科学性的,原因有:其一,科学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尽管在学术界得到了认可,但过于学理化,过于严格,因此我们认可它,也不能奉为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如果以此来严格界定,那我想将有很多科学理论会被排除于科学之外,由此引发的混乱不敢想象。其二,现代西医建立在解剖学与生理生化实验的基础上,很多疗法与药物要经过无数的临床试验才能用至人身,因此是其科学性的体现。中医则不同,强调直观体验,经验的积累,有自己的认知与解释体系,但中医并不否认现在生理学和医学规律。进行中西医的比较时,拿西医的标准来检验与要求中医,方法论上就是错误的。其三,伪科学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撞骗,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医学在一些疾病上的疗效,证明其并不是招摇撞骗,而是有着其存在的极大价的。五、小结在分析了科学与非科学,以及非科学中的伪科学与反科学之后,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在学习、工作中把握呢?我认为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识别和抵制伪科学的能力;其次,科学的看待非科学,不盲目排斥,要认识到“非科学不等于不正确”,非科学中也可能有合理的东西存在,避免对科学价值的非理性崇拜;再次,对明目张胆的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撞骗的伪科学、反科学,一经认定,坚决予以抵制。科学与非科学是一对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