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试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_第1页
2015高考试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_第2页
2015高考试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_第3页
2015高考试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_第4页
2015高考试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

卷1至6页,第II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

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

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寂寥(li6o)雾霾(mdi)瞋(chEng)目潜(qidn)移默化

B.冢(fen)围吝背(s6)惠(xi)微木(sh£i)之高阁

C.发磬(jido)徘徊(hu6i)滂(pang)沱叱哆(chd)风云

D.模(m6)板怯(qiG)懦签(qidn)署断壁颓垣(yudn)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易错字的字音。A瞋(chen)目,“瞋”是瞪大眼睛的意思;C叱口

a)风云,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D模(m』

模读皿时,a.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b.表示约略的时间、怎么办;c.描摹。“模”

时,是效仿、模仿的意思。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音多而杂,细碎且繁琐。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

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

声字。多音字是高考考查的又一重点,对多音字的记忆可采取记少去多法来提高效率。“少”是指使用

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另外注意以排除法为主。区

设题一般为“全对'城“全相同”,只要某项很有把握发现一个‘错误'或一个异类,就果断排除或选择。

2.下列词语中援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聪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辩证法大相径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频率;B通牒;D辩证法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要准确辨识汉字,就应从形、音、义三者关系入手,应做到字不离词,以义正字,以义辨形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同音字。例如此题中“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而“律”是规律代

意思。“牒”指的是文书或证件。“通牒”的意思是一国就某一争端通知另一方并要求答覆的文书。而“谍

指谍报活动。“辨”是对不同事物的区别,而“辩''则强调是用言语提出不同观点,如辩驳,辩解,箝论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

,冰心的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

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

A.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

B.情趣冷峻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

C.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重要

D.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重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情趣,指志趣,志向或情调趣味。有时也指情意。情调:是人们情感体蛉的一种方式,指人情

感活动表现出来的基本倾向。冷峻深沉:思想感情不外露,遇事沉着冷静。冷峭,形容冷气逼人、态

度严峻、话语尖刻。温和娴雅: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平和更加侧重于心态的平静、心平气

和即使是激愤的情感也是以淡泊之音表现出来。冲淡平和:即淡泊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人的一种

精神状态是指心灵的宁静、情感的柔和。至关重要:关: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时的关键点。举

足重要: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成语是每年高考语言运用类试题的考查热点,题型一般以四选一的客观题为主。认真分析近

年来高考成语试题的干扰项,我们发现成语误用的类型主要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

语境、谦敬错位、搭配不当、自相矛盾和重复累缪等。平时要多积累,多练习,努力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4.下列各句中小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

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

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

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

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B中途易辙,去掉“是”

残缺,去掉“由于”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o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辨析病句题。辨析语病,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

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岐义、矛盾上去考察。做题思路:检宣

主干是否跳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话

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5.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临别真假

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

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攀附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舌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A项重在说充

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

【考点定位】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解答此题苜先要弄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

同时分析各个选项所蕴含的的哲理。这要求学生平时有一定的积累,对诗句不只是会背会默写,尤其

是一些哲理小诗,更主要的是理解诗句的内涵,能够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9分)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

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在自

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

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

是由各种各样的事实、事件和价值所构成的,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

组织、机构、活动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那些社会事实和事件构成了

社会世界的核心。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社会事实和事件的标准不是外在可观察特征,而是贯

穿于其中的活动主体的价值要求。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人文世界是

在社会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或者说是在社会世界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

界。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对社会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体性反思活动及其产品、组织、制

度、符号等所构成。简而言之,是由社会“价值”以及对这种价值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而

形成的“意义”所构成。但是,在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要素。价值及价值

实践在人文世界里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的材料。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

是一个人“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具有强烈

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人的问题”不能笼统的说成是人文世界的问题,因为“人

的问题”既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事实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价值性问题,而真正

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

(选自石中英著《只是转型与教育改革》,有删改)

6.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

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

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

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C.“自然世界”自身并无价值追求可言,而在“社会世界”中,社会价值规范则

是社会世界的核心。

D.“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

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

7.下列言行属于该文所说“人文世界”范畴的一项是

A.李先生发现超市多收了他一元钱,便花十元钱打车回去理论。他说:“我就是

要较这个真儿,值!”

B.朱峰同学当选学生会主席后,发表感言说:“感谢同学们给了我这个服务师生、

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C.漂亮姐姐一心想嫁个白马王子,她说:“我就是想找个配得上我的人。”

D.魏越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到边远山区支教多年。他说:“在这里我才实

现了真正的价值。”

8.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建的一项是

A.“价值”与“意义”分别是区分“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社会世界”

与“人文世界”的关键词。

B.“人文世界”是人在“社会世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

体性和主观性,因此“人文世界”即“人的世界”。

C.人类介入“自然世界”,构建“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是人类改造自然,

实现社会价值,完善人生意义的过程。

D.“人文世界”体现出人类对人生价值的体验与反思,因此人文教育在家庭、

学校、社会教育中都应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

6.C

7.D

8.B

【解析】

6.试题分析:本类题的解题方法就是采用比照法,就是将选项内容与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对来辨析正

误。所给选项一般是文本内容的转换,要将文中找到信息源。C项“自身并无价值追求可言”错,与原

文不符。“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可推出“自然

世界”同样受人类价值规范的制约,也就是文本中所说的“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

痕迹”。其余和各个选项都可以在文本中找到信息源,可以进行比对来险证作出的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所选文本主要是阐述三个世界的内涵,即“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

把握这三个“世界”的内涵就成为阅读文本的重点,因此本小题与下一个题都来考查对文中重要

的理解。本题中各选项的内容,并非是对文体相关内容的改写,而是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

后得出的结论,体现了逻辑思维的过程。因此,考生做题,不仅仅是将选项与信息源进行比对,

要逻辑思维的过程,这样使得试题有了一定的难度。目D选项还出现了文本以外的几个名词,“

意志”“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对考生也是一个挑战。

7.试题分析:首先是在文本中找到相关内容,来厘清“人文世界”的内涵,这样才能判断所给的选卫

符合“人文世界”范畸。所选文本内容,用了一半的篇幅来阐述“人文世界”,对此要对相关自

进行筛选和整合,从而明确“人文世界”的内涵。“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要素。

及价值实践在人文世界里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的材料”“人文世界究其根源日

一个人'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真正与人文世?

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意义是人文世界的核心,“人文世界”是人类对乂

值的体险与反思,是一个人“意义”的世界,强调个人的人生意义。ABC三个选项分别体现了立

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既不是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也不属人文世界的范崎。D选项,事

所给语境正确理解这句话“在这里我才实现了真正的价值”,它强调的是人生的意义。故D正窿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真得为本题的命题击个掌,点个赞。命题者秉承“学以致用”的思

想,要求考生不仅要懂,还要会用,选取了社会上的一些言行,要求考生来分析判断

是否符合文本中的“人文世界”的范畴,比较新颖,也为相对沉闷的天津试卷平添了

些活力;再者,新颖的背后,还是突出对考生能力尤其是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查,它所

传递的“学以致用”的思想,代表了未来可能的一个大转型,由纯理论的考查,转向

对实际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这应该是一个趋势与方向;再次,选项选取的社会上

的一些典型言行,考生分析判断的过程,其实也是接受人文思想教育的过程,人生不

是较真、求权和求爱,关键是完善人生的意义。

8.试题分析:“人文世界”即“人的世界”错,文本中指出“'人的问题'不能笼统的说成是人文t

问题,因为'人的问题'既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事实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价值性问是

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所以可以说,“人文世界”不是“人的问是

也不是“人的世界”,意义是“人文世界”的核心,“人文世界”,应该是一个人意义的世界。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但从选项错误点的设置来看,“人文世界”即“小

的世界“,还是间接考查对“人文世界”的理解,虽然所选的整个文本是几个概念的阐述,但也未完

有重复考查之嫌,因为前几题都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意的理解是基础,推断是能力缶

提升。对此,本题文意的理解成分较大,而推断还嫌成色不足。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惮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

裹足,至于郢。见楚王,目:“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

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这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

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

下之巧土,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便兵,辍

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莺,飞之三日两不集。”夫言其以木为莺飞之,;

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莺,以象鸯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

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日:“鲁

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

遂失其母。如木莺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黄州敦煌人,英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莺,每击楔三下,

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莺,击楔十余下,乘之遂

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莺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

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日:“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

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惇之悼,哀悼

B.于是乃偃兵偃,停止

C.如申有机关审,确实

D.童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飞之三日晅不集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画和之

C.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于凉州造浮图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1.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莺,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莺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B。①④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12.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E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

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

的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

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

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

(2)如木莺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3分)

(2)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2分)

【答案】

9.A

10.B

11.B

12.A

13.(8分)

(1)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2)如果木鸾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3)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解析】

9.试题分析:悼:哀伤。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

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如本题A项中,“里子闻而悼之”这个句子,结合语境来看,上文

说的是楚国要攻打宋国,而墨子知道了这件事,下文则是说墨子劝谏的情况,由此可以判断“悼”解

辉为“哀悼”是不正确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闻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属于传统是

所选词语皆是高中学习阶段应掌握的常见常用实词,难度适中,指向明确。选项设置合理,所考

个实词的含义皆是词语的常用基本意项,考生易于解答。而且A项考查的“悼”字在课文中出现

《诗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中“悼”意思就是“悲伤、哀伤”。

10.试题分析:B前一个“而”表转折,后一个“而”表修饰。A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R

消句子独立性。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为、音、给”的意思。D两个“于”都是介词,

的意思。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

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

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考点,采用传统出题形式,每个选项分别选取文本内句子和课文内句子比

较辨析,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四个虚词“而”“之”“为”“于”是考纲规定

的18个虚字中使用频率和考查频率最高的,所涉及义项也都是这些虚词的基本义,解

答时考生可先课内后课外,通过课内推断课外,提高得分率。

11.试题分析:②是说鲁般进攻被墨子打败,不能表现其技艺高超;⑤是对鲁般

技艺的质疑,包含这两个句子的选项都不正确,所以答案应选B。①句借楚王之口称

赞鲁般,侧面写出鲁般技艺高超;③句写鲁般制作木莺,飞三日不落,正面表现鲁般

技艺高超;④句写鲁般为母亲制作木车,机关完备,正面表现鲁般技艺高超;⑥句写

鲁般制作木莺机关巧妙,使用方便,正面表现鲁般技艺高超,这些句子都符合题干要

求。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f

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命题形式沿用以往的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分散于三段文本中,符合文言文i

信息筛选类题目出题规律,而且各句在文中含义明确,考生易于做出正确判断。

12.试题分析:A项,“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无中生有。综合近些

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

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

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四个选项设置合理,A项考查对文本内容

要点的概括,B项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C项和D项考查对作者写作技巧的分

析和评价,指向明确,难度适中。而“无中生有”这一设错方式,也是这类题目常用

的命题手段。

13.试题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对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式有

(1)“必”,果真(如果确实〉:“且”,而且J“为”,做;“曷为”,宾语前置,为什么。(2)

“机关”,机件、枢纽;“与……等”,和……相同;"集”,落。(3)“般为断一手”省略句,鲁

般为(吴地人)砍断(木人)一只手;“雨”,动词,下雨。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建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解答的方法是,

苜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怪为

主,意径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深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与往年

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三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建能力。考向明确。所选句子涉

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如“必”,《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王必无人”与此义同。

【参考译文】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

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马上拜会楚

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

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

进攻的呢?''楚王说:"如果必定占领不了宋国,又要蒙受不义之名声,我为什么还要进

攻呢?”墨子说:“我看您大王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国又必定是名誉受损的。”楚王又说:

“公输现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

墨子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设来攻城,我来防守,演习一下。”于是公榆般摆开器械来攻

城,墨子也摆出守城的阵式和装备,公输般连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终攻不进城

内。这样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儒者的书上称赞:“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不会落下

来。”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用木头

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

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终于能

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般技艺高超,丢失了他的母

亲。”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母亲,

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般于是失去了他母亲。如果木老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

就会飞上天不下来。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

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鲁般的母亲。看来这二件事一定

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鲁般,泰州敦煌人,不知其生卒年代,手艺巧夺天工。在凉州速造佛塔,用木头做雕

刻成老鹰,每次敲打机关三下,就可以乘坐飞回家。不久,他的妻子有了身孕,父母诘问

他的妻子,妻子说出了原因。鲁般的父亲后来等到时机敲打了机关十下,乘坐木鹰飞到了

吴会。吴地的人认为他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的父亲。鲁般又做了木老鹰乘坐前往,于

是找到了父亲的尸首。鲁般怨恨吴地的人杀了他的父亲,在前州城南制作了一个木头仙人,

举手指向东南方面,之后吴地大旱了三年。占卜说:“是鲁般所为。”吴地的人赠送很多

物品前去谢罪,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国朝初年,当地

人还在向那个木仙人祈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带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

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

(1)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解析】

(1)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明

确绘景意象,然后结合诗句总结。题干中要求的是“雨后的哪些景象”,故本题的答题区域在二、三、

四、五'六句,抓住第二句中的“净无车马尘”、第三句中的“潮散紫烟”、第四句中“回晴日丽”、

第五句中“花飞”“衣袖”“近”、第六句中“柳”“绿色匀”等,即可整理出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但是出题者避开了“本诗描绘了一幅什么

样的画面”的常规提问方式,而是从诗歌景物描写的最基本处考查,降低了难度,又考查了学生的鉴

赏实力.

(2)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表

达方式、表现手法方面考虑。颈联最突出的技巧是对仗,“花飞”对“柳拂”,“红香湿”

对“绿色匀”;“拂”字给以“柳”人的特征,属于比拟修辞;“花飞衣袖红香湿”从视

觉、嗅觉、触觉的角度来写。作答时,先要点明技巧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技巧手法的

使用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属于诗歌鉴赏中重要的内容,难

度适中,有区分度,一般学生根据律诗特点,能比较容易的答出“对仗”;由“拂”

字也能轻易判断出“比拟”技巧;第三点,部分学生可能考虑不到。诗歌表达技巧因

其内容繁多,一直是复习中的难点,也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本题既能让学生有答案可

写,又能考查学生的能力。

(3)试题分析:要想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一定要全面理解诗哥3要读题目题目“雨过至城中苏家”

诗人是拜访朋友;读作者,知人论世,黄庭坚师从苏轼,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读诗句,诗歌

联描写了雨后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的美景,景由情生,可知诗

悦之情,尾联发出感叹,抒发情感,踌躇满志或者忙中偷闲之乐。读注蟀,可知长期贬谛外放的

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诘等要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整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诗歌鉴赏题分三个小题完成,在前两个小题的引导之下,第三个小题水到渠成。把握诗哥

的思想情感,理解全诗是基础,遵从“四读”原则(读题目、读作者、读诗句、读注释),全面把揖

诗歌的情感。本诗歌鉴赏的三个小题的顺序符合学生诗歌鉴赏的逻辑思维,注释内容给学生思.考提隹

了很好的帮助,出题者选材精准,既考查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又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难度适中

15.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①,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②”的沉雄富丽,是苏轼

文中“纵一苇之所如,③”的浩渺烟波。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④”的绵

绵愁绪,有辛弃疾”一⑤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

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⑥”的勃勃生机。

【答案】

①落霞与孤鹫齐飞

②巫山巫峡气萧森

③凌万顷之茫然

④暮霭沉沉楚天阔

⑤休说妒鱼堪脍

⑥万类霜天竞自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默写题因为有前句或后句的提示,学生能很容易的答出要填写的诗句。但每个填写的卡

都有容易出错的字,如"鹫''"萧”"顷''"暮覆”“鲸鱼堪脍”“竞”等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以“秋”为主题,把不同的诗句串联在一起,体现了出题者精巧匠心,使单调无趣的名

句黑上写有了趣味,也激发了学生识记名句的兴趣。诗句都是中学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经典篇目中的名句,

因为有前句或后句的提示,学生能很容易的答出要填写的诗句,学生只要注意书写正确,非常容易得

分,此题难度不大.

五(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

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

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

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

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

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

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

乐。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吐注满,便自动流向下

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田畔蓄满水后,一吐畦平展展、亮

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

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

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壤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镜面

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

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这个时节,

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汽氤氢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

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

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

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

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

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

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

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

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

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

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

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

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

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之魅力,

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

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

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

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

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

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论何样

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

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

护水土流失之功。

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

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

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展,通过水宽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自古以来,

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

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

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壤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