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导语、

单元I目I标I导I图I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技奏工务底和正3ss面或Q蒋方£露花

:据实际情况计算物体的表面积。

: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会计算长方

i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底耘而春菽辛位「垂星容菽而在或厚应三

\一!间的互化,能正确计算体积和容积,知道体积

[和容积的区别。

j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

-----经验,感受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及价值,发展抽

i象能力和思维。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

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

养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

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

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单元I知I识I结I构I

教材I知I识I分I析I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

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

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教材内容注重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材

内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

探究学习掌握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

1.长方体的特征

例1重点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物品,通过看一看、量一

量、比一比、数一数等方式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去观察、分析。

在学生观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例2重点研究棱

的特征。通过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的活动,让学生发现长方体

“棱”的特征:12条棱一般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

点的3条棱一般情况下长度不相等。由此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理解了长

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正方体的特征。

2.正方体的特征

例3重点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先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物品,概括出正方体的

特征,再让学生用附页中的图样制作正方体模型,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同时

也为学习表面积做准备。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本小节先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强几何直观,为

继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表面积的含义。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前面的看、量、比、数的方式学生已经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

图,自然就引入到表面积的求法。例1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以制作微

波炉包装箱需要的硬纸板为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表面积的意义,将实际问题转化

为求6个面的总面积。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突出根据长方体的

长、宽、高来确定各个长方形的面的长和宽。例2在例1的基础上,启发学生

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体积和体积单位

这节课主要学习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其特征和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后,例1是

体积公式的应用,根据已知条件,应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巩固方

法。

7.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后,例2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借助图示,引导学生

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进率;例3是体积单位间的换算,与以前学的

长度、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基本相同。也为以后计算实际问题时灵活处理体积

单位做了准备;例4是对体积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间进率

的理解。也为后面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做铺垫。

8.容积和容积单位

本课主要讲授容积的概念和常用的容积单位,主要包含州•么是容积;容积的

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的大小及其关系,以及容积的计算。例5是计算小汽车油

箱的容积,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一样,只是需要将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进行转

换。

9.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生理解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已经形成体积的概念。例6是教

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材编排这一内容作为问题解决,意在突破传统意义上解

决问题等同于应用问题的认识,而是将解决问题视为把先前所获的知识应用于新

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

教学方|法I探突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并能承载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

材,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形式

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思想方法和价值。通过动手操作、观

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所得出的公式计算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要重视教给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体会每一种方法

的不同思路。同时要有层次地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数学模型

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重点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物品,通过看一看、量一

量、比一比、数一数等方式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去观察、分析。

在学生观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例2重点研究棱

的特征。通过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的活动,让学生发现长方体

“棱”的特征:12条棱一般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

点的3条棱一般情况下长度不相等。由此引出长、宽、高的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

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法与学法

1.在本节课中采用设疑引导法、旧知迁移法、发现学习法,把这三种教法融

合到整个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呈现教学素材。

2.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旧知迁移、合作交流及归纳概括,既突

出重点,突破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承前启后链

复习:回顾立体图学习:理解长方体各延学:进一步学习

形的常见形体。部分名称及棱、面等长方体的展开图。

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E3课件导入法:课件出示一组常见的建筑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回答教

师启发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都有什么样的图形,这些图形有哪

些特征?学习了今天的数学知识,相信你就能轻松的说出它们的特征了!(板书课

题)

【品析:通过对周围的建筑图片的展示展I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有效

的学习。】

曲由激趣引入法:视频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提

问:画面上是什么图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同学们在一年级

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

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品析:通过课件演示长方体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而到体的转变,

并设疑导入新课。】

函由游戏导入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

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今天,我们将一

起走进长方体。(板书课题)

【品析:我通过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

羊目然堆号△那题。.】

-二、,宿主吝作,探羲新知

◎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师: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教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

叫作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品析:这一环节,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依托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

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认识的第一次抽象过程,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

现?

全班交流,明确:长方体有6个面,它们分别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

面和右面,其中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是一组相对的面。每

个长方体都有3组相对的面,8个顶点和12条棱。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

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

样?

2.认识长、宽、高。

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

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

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它们的长度分别相等。

因为一个长方体有12条棱,所以它的棱长和就是12条棱的长度之和,

也就是4条长、4条宽、4条高的长度之和。

_____________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条长+4条宽+4条高=(长+宽+高)X4________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结论: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品析: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活动舞台,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培养

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意识。】

..士、・友横施麻,.学.有•所•得•・…

质疑: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通过量一量、说一说、想一想,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

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这叫作长方体的立体图。

看图的时候要注意,上、下、左、右这四个面画的是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表示

的却是长方形。

【品析:通过量一量、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有

了以上这些有层次的练习,既巩固了特征,又发展了空间观念。】

,・向、.藻东加/,•融,会皆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共同总结:

(1)长方体有6个面,它们分别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其

中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是一组相对的面,每个长方体都有

3组相对的面,8个顶点和12条棱。

(2)把长方体放在一个平面上,从任何角度观察,我们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

面。

(3)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一个长

方体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它们的长度分别相等。

⑷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条长+4条宽+4条宽=(长+宽+

高)X4。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我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出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

景。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猜想、验证;

观察、分析,想象、解决问题的策略。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

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活

动中获得发现,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白道理,在愉悦的合作中享受成功!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有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根据观察

顶点:有个顶点

发现特征’8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枝的长度

棱:有12条棱----►

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3,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五。

内容简析

例3重点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先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物品,概括出正方体的

特征,再让学生用附页中的图样制作正方体模型,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同时

也为学习表面积做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

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

组合,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

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

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始终做

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承前启后链

!\/、

复习:回顾长方体学习:理解正方体各延学:进一步学

各部分名称及棱、部分名称及棱、面的习正方体的展开

|||>|||>

面的相关知识。相关知识。图。

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晒公课件导入法:播放视频“数学王国图”的情境。演示长方形、正方

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以及一些立体实物组成的数学王国,让学生把这些

图形进行分类。从立体实物上抽象出正方体,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正方体。从而揭

示课题。(板书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品析: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课件活泼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学

生在认识数学王国的正方体过程中,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参与探究的欲

单。.I

的13课件导入法:建筑物图片欣赏引入,课件出示情景图片(建筑物有长

方体、有正方体形状的):

1.这组图片里都有哪些图形?

2.这些图形都有什么样的特征?

提问: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正方体的特征(板

书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品析:以回忆长方体的特征导入新课,巩固复习这部分知识,是为下为学习

正方体的特征作铺垫,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强爵医课件导入法:老师用课件展示天安门的图片,从中抽象出各种几何

图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同时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提出问题:

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板书课题:正

方体的特征)。

【品析:以展示天安门图片的形式引出数学信息,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

背景下进行学习,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同时可以不知不觉在轻松、有趣的教

学氛围中展开教学活动。】

.・二、.麻生音作,探比薪如

◎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正方体。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

员之间相互指导、评议。

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正方体?

选取合适的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正方体的小盒子。利用自己做

的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1.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3.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根据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它的棱长总和就是12条棱的长度之和。

又因为正方体的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棱长总和=1条棱的长度X12

【品析: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活动操作舞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主

动探索的创新意识。学生在操作中既对长方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自主探索出

正方体的特征。】

••三'.反编扇盛,学有所得

质疑: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有哪些?

共同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得出结论:

长方体正方体

个数特征个数特征

面6相对的面相6都相等,是正

等方形

棱12平行的棱相12都相等

顶点88

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

方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品析:通过对比,进一步把握长正方体的特征,沟通联系,加深理解。】

山:藻果小,结施会黄搐...........................................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1.通过总结,进一步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1)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3)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2.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那么它们的展开图有哪些特征

呢?我们下节课就来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本节课,我从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正方体特征

的研究中,注重让学生合作交流,保证学生自主探索,全员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

中;另外适时的进行引导和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学习;练习

部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8个顶点•

正方体也叫立方

体(是一个长、

6个面(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宽、高都相等的

长方体)。

12条棱(长度相等)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内容及相应的“做一做”。

内容简析

本小节先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强几何直观,为

继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

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

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

的认识。

难点:理解正方体的各种展开图。

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发现法和讲授法,让学生从观察、想象和操作中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

体展开图的认识。

承前启后链

»、/、)

复习:回顾长方体、学习:理解长方体和正延学:进一步学习长

正方体的认识。方体的展开图。方体和正方体的表

面积。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晒公激趣引入法: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谈话: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漂亮

的礼品盒么?你们知道漂亮的礼品盒是怎么制作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吧!(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品析:通过出示漂亮的礼品盒,创设生活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乂有效的导入了新课,直奔主题,使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去探索新知识。】

预设

习礼品盒制作的方法吧!(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品析: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认知和心

理准备。】

,13故事导入法:慢羊羊村长要过生日了,羊村们的小羊们要为村长准

备生日礼物,我们也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品析:创设动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际至杳宿速盍薪如

◎引发猜想,唤起思考。

师:长方体、正方体礼品盒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呢?

◎动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

(1)沿棱剪开,不能剪散;

(2)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3)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教师巡堂,并与学生一起“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小组交流,教师提问:为什么把展开的图形又折叠回去呢?

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小组交流,小结:

像这样由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作长方体(正方体)的

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师: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

小结:

(1)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在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前、后

两个面的面积等于长乘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等于宽乘高。

(2)正方体每个面的边长与正方体的棱长的关系:

正方体展开图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边长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每个

面的面积都相等,每个面的面积都等于正方体的棱长乘棱长。

【品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知道长方

体和正方体展开图具有不唯一性,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认识,在找

相对面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将一个无盖的纸盒展开(如图所示),求制成这个纸盒需要多大的硬纸

板?

JL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先求出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硬纸板长是12cm,宽是6cm。

这个无盖纸盒所需硬纸板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硬纸板的面积减去4个小正方

形的面积。

解答:8+2+2=12(cm)2+2+2=6(cm)

12X6-2X2X4=72-16=56(cm2)

答:制成这个纸盒需要56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品析:由围成长方体的图形引发的探究活动,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进一

步发展学4庙空间观念:】.

,,Hv谏条不的融全贲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1)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在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前、

后两个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等于长宽以高。

(2)正方体每个面的边长与正方体的棱长的关系:

正方体展开图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边长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每个

面的面积都相等,每个面的面积都等于正方体的棱长乘以棱长。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学习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在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学习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空

间观念的发展,更好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

面积和体积打好基础。例题是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环

节中,我让学生先按照例题中的步骤操作,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再请同学自

己尝试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把自己剪得的展开图和例

题以及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从而认识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展开图的每个面都是

正方形,每个面的边长就是

正方体的棱长,每个面的面

积都相等:.

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

内容简析

例1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以制作微波炉包装箱需要的硬纸板为

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表面积的意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6个面的总面积。学生

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突出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来确定各个长方

形的面的长和宽。例2在例1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探索正方

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探

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

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

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法与学法

1.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

行教学。

2.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承前启后链

t'

复习:回顾长方体才口学习:理解长方体和延学:进一步学习

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圆柱的表面积。

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晒公以“思”引入法:喜羊羊要过生日了,羊村的小伙伴们想要给喜羊

羊送份礼物,可直接这样送不太好看,想用漂亮的包装纸把盒子包起来,你们能帮

他们算算至少要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吗?

今天我们学到的知识就能够帮到他们。(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积)

【品析:以卡通人物过生日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

知设下疑问。】

扇由“猜一猜”导入法: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你

们猜一猜哪个用的纸板较多呢?

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

我们这节课的知识将会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表面积)

【品析:设置猜一猜的环节,引发学生思考,设下疑问,从而自然的导入新

课。.I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讲解: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

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

是它的面积。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总结:这六个

面的总面积叫作长方体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

一说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的表面能一眼全看到吗?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小组讨论后,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贴在黑板上。也请

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展开铺在课桌上。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大家拿着自己的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的大小相

等?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操作并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提问: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后归纳,教师小结:

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S=2ab+2ah+2bh

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长义高+宽X高)X2S=(ab+ah+bh)X2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的展开图,说一说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

正方体表面积的字母公式:S=6a?

【品析: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

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

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

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

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反核晨屣,事有而福.

质疑一:已知长方体的哪几个相关量,可以求出其他相关未知量?

引导学生再次回顾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明确已知长方体的表面积和

长、宽、高中的任何三个量时,都可以求出其他相关未知量。

【品析:再次对长方体表面积进行巩固,加深对长方体各个变量之间的关

不。.】

质疑二: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

少?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表面积是指六个面,但在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

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此题的表面积

是指5个面。

【品析: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课亲加嫁融凄贯通-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你还有什么问题?

通过总结提升,师生共同总结:

长方体表面积:把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

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S=2ab+2ah+2bh

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S=(ab+ah+bh)X2

正方体表面积:把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S=6a~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体积的有关知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创设情境,以“争”激思。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

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

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操作,以“动”激思。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

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

再让学生测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

积的计算方法。

巧编习题,以“练”促思。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

很自然地就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

的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

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思维能力提升的目的。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

S=(ab+ah+bh)x2

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

S=2ab+2ah+2bh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x棱长x6

S=6a?

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及相应的“做一做”。

内容简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

方分米和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

米的表象。

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1.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及方

法进行教学。

2.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理解其意义。

承前启后链

'学习:理解体积和体积'

复习:回顾长度单位延学:进一步学习

和面积单位。如:相单位。如:1m3=1000容积和容积单位。

邻的面积单位之间dm3,相邻的体积单位之如:1L=1000mLo

、的进率是100o/旦的进率是型95....,、.....J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晒公故事导入法: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完后,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动画,注意观察,看你

能发现什么现象?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

以把水挤上来了。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品析: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而且

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

注春。.】

的13实验导入法: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

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大

家仔细观察,结果怎么样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下。(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品析: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以兴座,.使数学问座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

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二;际生谷作,操费新知

◎摸一摸,感觉“谁占谁的空间”。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书包从书桌里拿出来,在书桌里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

把书包放进去,再摸一摸,又有什么感觉?

那如果只把你的数学书放到书桌里面,再摸一摸,与刚才放进书包相比,感觉

又会怎样呢?

引导学生明确: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品析: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器官,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

身边。,I

◎引出体积单位。

师:(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

们体积的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同学们互相讨

论一下。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小结: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

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品析:通过电脑课件的形象演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培养了

学生的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认识体积单位。

i.认识1立方厘米。

(D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从里面拿出最小的正方体,教师明确: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2)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

(3)举例说说周围1立方厘米大小的物体。

2.认识1立方分米。

(1)教师出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明确: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

方分米。

(2)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

(3)举例说说周围1立方分米大小的物体。

3.认识1立方米。

(1)课件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引导学生说出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立方米。

(2)感受1立方米的大小。

(3)举例说说周围1立方米大小的物体。

【品析:引导学生通过看、量、说、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

验中认识体积单位的大小,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

的丹松。.】

…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体积是1cm*的物体一定是正方体吗?

引发学生思考,明白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但是体积为1

cm,的物体不一定就是棱长为1cm的正方体。

【品析:通过质疑,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单位,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

解,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思维。】

•…西、源帝」展前上贪逼'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

分米、立方米。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下节课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它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

大发展和飞跃,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思维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而且还利用多媒体

课件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把教材上的图片变成动画,更贴近

生活实际,让数学课更加生动;还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动画效果,解决教学中的重

点,突破难点,这样,既优化了教学,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使信息

技术与课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况中©川曾唱*一4物体所占空间

体积

立方米(nP)

立方分米(dm3)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n?)

第6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1页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七。

内容简析

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后,例1是体积公式的应用,根据已知条件,应用公式计

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巩固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

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在本节课中采用设疑引导法、旧知迁移法、发现学习法,把这三种教法融

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旧知迁移、合作交流及归纳概括,使学

生深入理解应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培养

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承前启后链

学习:回顾体积和体学习:学会运用长方延学:进一步学习

积单位。如:边长是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计

1cm的正方体的体公式。如:长方体的算。如:圆柱的体

积是1cm,。体积=长乂宽X高。积=底面积X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强阿公游戏导入法: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两位同学上来摆积木,

看谁在相同的时间内摆的积木的形状又快又好。

学生摆好积木,提问:你们能告诉老师所摆的积木的体积是多大吗?这节课的

知识就能帮助到你们!(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品析:通过游戏来揭示课题,使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学习效率。.1

,日动画导入法:熊大和熊二今天在比赛做数学题,现在他们遇到了一

个困难,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没关系,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就能

帮助他们。(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品析:通过动画情景将本课的课题引出来,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

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跟什么有关?

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

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小组合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思考:每排摆几个?每层摆了几排?摆了几层?

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这个图形的体积是多少?

每排的个数

每层的排数

层数

小正方体个数

所拼长方体的体积

提问:观察表格中填写的各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正方体的个数=每排的个数X每层的排数X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长乂宽X高。

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X高,用字母表

示:V=abh。

◎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师: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根据这种关系,你能推导出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师生共同归纳: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用字母表示为:V=

aXaXa=a'。

师强调: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与3a不同,3a表示3个a相

加。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可不可以用同一个公式进行计算

呢?

引导学生回答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此可以用同一个公式计算体积。

教师讲解:长方体或正方体无论怎样放置,总有一个下面,通常把它叫作底

面。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作底面积。

1.明确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底面积=长X宽(2)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X棱长

2.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

窟面—

正方体的体积=移长x棱长X核长

底面积高

f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X高

字母表示:V=Sh(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说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