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材料一倦夜①倦枕②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③,虚织竟何成。【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诗人谪居儋耳(今海南儋州)的第三年,时苏轼已六十四岁。②倦枕:对枕头厌烦,即失眠。③络纬:即蟋蟀,虫名,俗称纺织娘。材料二昌化①非人所居,食饮不具,药石②无有。初僦③官屋以庇风雨,有司④犹谓不可,则买地筑室⑤。昌化士人,畚土运甓⑥以助之,为屋三间。人不堪其忧,公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时从其父老游,亦无间也。(节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集》)【注释】①昌化:儋州的一个县,这里指儋州。②药石:指药剂和砭石,泛指药物。③僦:租赁。④有司:指官员。⑤买地筑室:即东坡在儋州居住地桄榔庵。⑥甓:砖。材料三儋耳夜书〔宋〕苏轼己卯上元①,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②,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⑤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矣,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为己卯年(公元1099年);上元:即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②民夷杂揉: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在一起。③屠酤:屠户和卖酒者,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④三鼓:夜半三更时分。⑤再鼾:一觉睡醒又睡下。1.任选下面一项,说明材料一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A.联想

B.渲染

C.动静结合2.为材料一“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的“虚”选择合适的解释,并结合相关材料说明理由。A.废墟

B.空

C.虚弱3.材料二中“时从其父老游,亦无间也”一句,可从哪一则材料得到印证?请用该则材料的信息,描述你对“无间”的理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画横线的句子。(1)昌化士人,畚土运甓以助之,为屋三间。(2)盖自笑矣,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5.材料三末尾写到:“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这里的“大鱼”有何隐喻?写出你的看法。

6.读了上面材料,丰富了你对苏轼的哪些认识?请简述。

【答案】1.示例(1):联想。作者在失眠的夜晚,听窗外犬吠,想到为生计奔波的夜行人,进而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却如此凄苦;又由荒园里空自鸣叫的纺织娘,联想到自己临老了,却一事无成。整首诗就在连续的联想中,写出了诗人在无眠之夜对贬谪命运的暗自叹息。示例(2):渲染。诗歌以“倦”“厌”领起,“长夜”“小窗”“孤村”“残月”“衰鬓”“荒园”,再加上静夜犬吠,渲染出一幅寂静漫长的长夜倦枕图,也渲染出诗人孤独、凄苦的氛围和心境,以及贬谪天涯的窘迫、对政治前途的担忧。示例(3):动静结合。诗歌所描绘的漫漫长夜中,小窗未明、孤村静卧、残月当空、寂静行人,这是静景;深夜犬吠、络纬空鸣,则是动景。诗歌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显得夜晚更加寂静漫长,表达出诗人人生失意的忧伤。

2.选B。诗人已是高龄,双鬓斑白,却被贬儋州,生活凄苦。诗人“著书以为乐”,有时“从其父老游”,与政治已是无缘,所谓“旅怀空自清”。因此,“虚”应该理解为“空”。

3.示例:无间,意思是没有间隙,亲密无间,从材料三可以印证。上元节那夜,几个老书生约东坡去夜游,苏轼“予欣然从之”,和他们“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与各族人、各种人在一起,直到三更才回家。平等,没有间隙,由此可见。

4.(1)昌化的读书人,搬泥土运砖石来帮助苏轼,造了三间房屋。(2)大概我是笑自己。不过也笑韩愈钓鱼,他在一个地方没钓到鱼,竟想到更远的地方去钓鱼。

5.本题分级赋分第一层次:理解停留在表面,由一个方面得出结论。示例(1):仕途上的得意(美好的政治前途)。第二层次:理解比较深入,由两个方面得出结论。示例(2):在仕途(政治前途)上执意追寻、务求强得。第三层次:理解深入全面,从多个方面抽象出结论。示例(3):对人生(政治)得与失的态度和认识,比如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等。

6.苏轼六十多岁高龄被贬儋州(海南);儋州“非人所居”,苏轼生活窘迫;苏轼在儋州写书、游玩,自得其乐;苏轼夜游回家,曾经被关在门外;苏轼被贬海南后,也曾彻夜难眠,倍感孤独凄清;被贬海南的经历,或许让苏轼对人生得失有了更深的体悟。

“跟着诗文去旅行”,我们会见识到奇人奇技及其背后支撑的匠人精神。请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匠人精神”的内涵。【甲】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欧阳修《卖油翁》节选)【乙】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A】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节选)【丙】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①之渊,津人②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B】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C】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③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③,恶往而不暇!”(《庄子·达生·津人操舟》节选)【注释】①觞深:渊名,水深而形似酒杯,故名。地在宋国。②津人:在渡口上撑船之人。③万方:万端。指变化无穷的各种事端。③舍:指心。7.参考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文言词句方法策略释义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成语推断法:同舟共济(1)

善游者数能课内迁移法:陈康肃公善射(2)

视舟之覆语境推测法(3)

恶往而不暇查阅词典法:①(è)罪过:②(wù)憎恶,讨厌;③(wū)哪里。(4)

8.部分同学在阅读【丙】文时,对“没”字的读音有疑惑。请你结合语境,帮助他们确认画线句B中的“没”字读音,并联系句子意思说明理由。“没”字在划线句中的读音:

,因为

9.下面是“匠人精神”探究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根据要求补充完整。识匠人匠艺请你参照示例,根据选文【乙】【丙】概括匠人们擅长的技艺。示例:卖油翁酌油入钱孔,但钱不湿。【乙】文:(1)

【丙】文:(2)

析匠艺成因请你参照示例,联系选文A、C两个画线句,分析各项技艺的成因。示例:“我亦无他,唯手熟尔”表现了卖油翁谦虚平和的心态,也说明他平时在反复酌油,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乙】文:(3)

【丙】文:(4)

探究小结:(5)通过上述探究,请你提炼出“匠人精神”的内涵。

【答案】7.

善于,擅长

8.

读音:“mò”

示例:因为善于游泳的人反复学几次就会驾船。至于不曾见过船就会驾船的人,应当更加精通水性,能长时间潜入水中。“没”取沉没之义,所以读“mò”。

9.

王叔远能用桃核雕刻出丰富生动的内容。/王叔远能用桃核雕刻出以“大苏泛赤壁”为主题的核舟。

在深渊中,船夫的驾船技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示例:运用“执”、“抚”等动词和神态描写,使舟子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活灵活现,富有动感。体现他精雕细琢的执着专注。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水性好的人看到深渊如同陆地上的小丘,看到翻船像车倒退一样,体现他们不但练就过硬的本领,还有一颗平常心,从容淡定。因此操舟水平达到神化的境界。

示例:匠人精神是不断练习实践,熟能生巧;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执着专注;是摒弃外界和内心一切困扰,不避艰苦,从容淡定。

班级开展“君子之风”主题学习,请你阅读下面的内容,参与完成相关任务。【甲】

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③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中,小人比②而不周。”(均选自《论语》)【乙】欧阳修传

①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爽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已利战?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

②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涞、余靖皆以直③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成不能相保,故日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益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选自《宋史》,有到改)【注释】①周:结合。②比;勾结。③直;这里指歌阳修等人为范仲淹直盲上书。10.为下列句中的加点词选择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选项。(1)修贻书责之(

)A.贻笑大方

B.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2)小人所好者利禄(

)A.好鸟相鸣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3)则同道而相益(

)A.欲益反损

B.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成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12.有同学认为欧阳修的“同其退不同其进”没有必要,请你结合【乙】文的内容及【甲】文中的句子来反驳他。13.人们认为范仲淹与欧阳修的关系就是“君子之朋”。请结合【乙】文、《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0.

B

B

A

11.等到他们见到利益时就会争先抢夺,或者利益抢完后就互相伤害,即使是兄弟亲友也不能互相救助,所以说小人没有朋党。

12.示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欧阳修不接受范仲淹的提拔是为了表明自己是因为正义出言相助的,而不是为了日后获利。再者根据欧阳修的《朋党论》可以看出他不希望朝中有结党营私之风,此举正好表明自己的立场。

13.示例:欧阳修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相互帮助,与乙文中“同道而相益”的朋党原则相符。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欧阳修被贬滁州仍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们志同道合,共同为国效力,可谓“同心而共济”。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甲】雪天公翦水①,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均,匀也;洞窗掩映,明也。宜长松修竹,老梅片石;怪石崚嶒②,深林窈窕③;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寻诗小酌清谈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④把盏,老僧对坐,韵士闲评;披鹤氅⑤,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眉⑥千尺?(选自《明文精选》,国际文化出版社)【注】①翦水:指下雪。②峻嶒:高耸突兀,形容山势高峻。③窈窕:深远,幽深。④黛眉:杳黑色的眉,代指女子。⑤鹤氅:鸟羽制成的外套。⑥峨眉:即峨眉山。【乙】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清]纳兰性德非关癖爱轻模样①,冷处偏佳。别有根芽②,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③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④,万里西风瀚海沙。【注】①癖爱:癖好,特别喜爱。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②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③谢娘:指晋王凝之妻谢道韫。④悲笳: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14.用“/”为【甲】文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老

啸15.【甲】文中“御貂裘”的“御”一字传神,请结合上下文,联系链接加以赏析。链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16.【乙】词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17.请梳理诗文和名著中有关“雪”的句子,补全下表。诗文中的“雪”名著中的“雪”①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施耐庵《水浒传》)②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

,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⑧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艾青诗选》)⑤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⑥北国风光,

。(毛泽东《沁园春·雪》)探究:文人墨客热衷写雪,同样的“雪”,却有不同的文化意蕴。有时象征人物经历的艰辛,如①⑤⑦;有时传达壮志豪情,如(1)

;有时象征(2)

,如④;还有时……

18.请写一首有关“雪”的小诗,要求:①能传达出一定的意蕴;②可仿造《雪花的快乐》,也可自创;③3~5行即可。示例: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节选自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答案】14.老叟披蓑垂钓

/骚人跨蹇寻诗

/小酌清谈

/高楼长啸

15.“御”有“驾驭”之意,“御风”给人一种轻快飘逸之感。甲文通过“貂裘”和“御”这一反常搭配,更显出登山赏雪的快意潇洒。

16.作者将塞上雪花与人间富贵花相比较,突出其生存环境的恶劣,特别经得起严寒酷冷,自有风骨,表现出塞上雪花高洁品性,也体现作者不慕人世间荣华富贵的高洁品行。(言之有理即可)

17.

将登太行雪满山

雪上空留马行处

回乐烽前沙似雪

夜来城外一尺雪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社会的苦难

18.示例:我来自天上/

最终落地化成水/

但空中留有我——/曼妙轻盈的身姿。

【甲】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①以雷兽②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山海经·大荒东经》【乙】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③。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④,二曰员峤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⑥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⑦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疆⑧使巨鳌⑨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⑩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⑪怒,侵减龙伯之国使,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列子·汤问》【注释】①橛(jué):敲。②雷兽:雷神。③归墟:意谓众人之所归,指大海最深之处。④岱舆(dàiyú):古代传说中的仙山。⑤员峤(qiáo):古代传说中的神山。⑥珠玕(gān):珠玉。⑦峙:对立,耸立。⑧禺疆:古代传说中的北海之神。⑨巨鳌(áo):巨大的海龟。⑩数(shù):占卜吉凶。⑪凭:大。19.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文言词语方法提示解释(1)举足不盈数步课内迁移法: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2)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参考成语法:相去甚远(3)声闻五百里词类活用法: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4)合负而趣归其国查阅字典法:①同“趋”,趋向,奔向。②意向。③同“促”,催促。

(填序号)

20.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出

。21.翻译下面句子。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22.请根据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探究单。中国古人眼中的海洋世界海上之山山之特点山上之人/物人/物之特点《山海经》流波山遥远夔(2)

《列子·汤问》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1)

仙圣(3)

探究的结论(4)

23.【乙】文中提到的“龙伯之国”即大人国,在中外许多作品中都能看见其影子。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本,简述“大人国”的相关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A.《镜花缘》

B.《格列佛游记》

【答案】19.

满;

距离;

使……听到;

20.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21.到了伏羲、神农的时代,那个国家的人的身高还有几十丈。

22.

长相奇特,富有神力;

高大宽广,珍奇无数;

人数众多,本领高超;

海洋世界充满了神奇/神秘/奇幻的色彩,里面有奇兽、仙人、仙山等;海洋世界饱含着对未知的向往,仙山遥远却有无数珍奇。(对于未知的海洋世界,中国古人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里面既有奇特无比的怪兽,又有珍奇无数的仙山,神秘奇幻又令人向往。)

23.示例一:唐敖、林之洋等人来到大人国,看到这里的国人不仅身高过于常人,而且脚下有云雾护足,可以此来分善恶好坏。李汝珍创作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善恶道德观,讽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示例二:格列佛到大人国后先被农民捉住展览,后被卖给皇后,并在宫廷里为国王介绍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历史,但都被国王否定。最后,他在陪国王巡视边疆时,假装生病,被鹰叼走,被船发现后获救回到了英国。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为了抨击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黑暗残暴,展现人性的贪婪。

甲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乙陶令①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戏赠郑溧阳》李白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晋书》李延寿

【注释】①陶令:即陶潜。他曾任彭泽县令,故称。

【随文释义】24.“东篱轩”某些展品字迹比较模糊,影响同学们阅读和理解,请你帮忙。(1)划横线句子标点看不清,请你用/为划横线句子断句。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划波浪线句子的注释看不清,请你选出正确的意思。这里“任”的意思是

(填序号)。①担任

②听凭

③凭借

④信任【细致入微】25.在“东篱轩”大家欣赏了一些与文化名人陶渊明相关的作品。但同学们对有些地方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忙解答。小文: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为何要自比“羁鸟”“池鱼”呢?我:(1)

小语:“之”在文言文中有很多意思。“以为三径之资”里的“之”和“①为乡邻之所贵”“②案牍之劳形”“③时人谓之实录”“④大司马侃之曾孙”中哪一个意思相同呢?我:我认为和(2)

(填序号)的意思一样。【表演设计】

26.“东篱轩”还展示了以陶渊明为原型的话剧表演,剧本选取了陶渊明说过的两句话。请你为下列句子进行表演设计,包括语气和动作,并说明理由。(1)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2)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人物风骨】27.陶渊明有着极大的文化影响力,很多文人身上都留有他的思想印记,请你通过《戏赠郑溧阳》分析李白对陶渊明的态度。

【答案】24.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5.

诗人以“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误入官场,生活多被枷锁所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渴望,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26.(1)说这句话时,可以微微佝偻着背,语气无奈。此时陶渊明已多次出仕做官,但最终都因无法忍受官场冗杂而弃官。可面临家境贫困、身体羸弱的苦境,陶渊明为补贴家用不得不再次做官,他心中应充斥着无奈之情。(2)说这句话时,可以拂袖而起,语气愤慨坚定。出任彭泽令时,陶渊明因无法接受为了微薄俸禄向权贵低头,下定决心辞官归隐,这表现了他坚守情操气节、淡泊名利的品行。

27.丙诗通过描写陶潜的恬淡无为、逸然自得,以喻自己的朋友郑溧阳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表达了李白对郑溧阳生活情致的赞美和两人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愤世嫉俗、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言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②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乙】江上吟唐·李白木兰之枻①沙棠②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注】①枻,同“楫”,船桨。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28.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人穷则反本

可谓穷矣

欲穷其林

穷则独善其身A.贫穷

贫穷

穷困

困顿B.贫穷

处境困难

走尽

失意C.处境困难

贫穷

穷困

困顿D.处境困难

处境困难

走尽

失意29.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30.甲文中“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这一句,其意思与下列哪篇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契合?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A.《记承天寺夜游》B.《大道之行也》C.《爱莲说》D.《出师表》31.翻译下列句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2.《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乙诗“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两句运用了这三种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加以赏析。33.乙诗中“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这种情感与甲文有相同之处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28.D

29.B

30.C

31.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32.采用起兴手法。“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通过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色彩,营造超世绝尘的气氛,体现作者对超越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世界的追求。

33.功名若粪土,富贵如浮云,转瞬即逝,并不持久,就像那浩浩东去荡荡南折的汉水,绝不会向西北流。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富贵及庸俗低调的社会现实的蔑视,显露出诗人对自由、理想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傲岸放达的胸襟。与甲有相同之处,甲文体现了屈原为追求政治理想而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纯洁品质。两者都包含着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却无可奈何的心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古文阅读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