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_第1页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_第2页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_第3页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_第4页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学年第二学期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驿道上回荡着声声驼铃,大漠里飘起袅袅孤烟。这样的景象总是令人想起古丝绸之路的繁盛。中国人民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凝结成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丝绸之路上无数文物见证了历史,展现着文明交流互鉴的力量。镶金兽首玛瑙杯,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用整块玛瑙雕刻的精美文物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的唐代窖藏,是中外文明互鉴的宝贵实物。据考证,该杯的原始造型来自小亚细亚赫梯文明的来通杯,玛瑙原料来自古波斯地区,整件器物有可能是粟特商人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来通杯在其起源地是祭祀用具,但历经千年,在唐代来到中国时,已演变为实用酒具。如今这件历经2000多年沧桑的文物已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是人类历史的常态,通过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历史证明,那些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热情拥抱和吸收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国家,会获得持久的发展活力,创造辉煌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既善于吸收借鉴,也善于创新创造的民族,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时能推陈出新,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时能别开生面,从而为中华文明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唐代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唐代文化的兴盛,源自文化的自信、开放和包容。因其自信,所以对于外来文化大胆地摄取、大刀阔斧地改造;因其开放,所以为世界各地的文化进入中国提供便利渠道;因其包容,所以面对迥然不同的异域文化能不拘一格、兼容并包。唐代舞蹈、音乐、绘画等大量吸纳了外来文化因素。敦煌壁画著名的飞天形象,是融合了印度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产物。闻名遐迩的《羽衣霓裳舞曲》,既有中国本土的元素,也吸收了印度婆罗门曲,还加入了中亚歌舞元素。隋唐之际,因翻译佛经而创造的新词语多达数万。唐代文化因博采众长而蔚为大观,其宏大的气魄、豁达的胸怀是在多姿多彩的多元文明滋养下孕育出来的。四方辐辏、八面来风,中国自古就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是一部广泛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末期,青铜冶炼技术以及小麦、大麦、山羊、绵羊等作物家畜就传入中国。汉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刷术远播海外,而来自西域的胡椒、西瓜、葡萄等农作物以及金银器制作技术、宗教文化等也传入中国。此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中国发明传入西方,引发西方文明的深刻变迁。中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于推动双方发展进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包、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摘编自张贺《文明互鉴的力量》)材料二:交流互鉴需要通过媒介,需要依托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5G应用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广阔平台。互联网打破了文化交流的时空限制。互联网时代,文明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国别、地域、文化背景的人哪怕远在天边,也能随时随地建立文化联系,这极大拓展了多元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例如,河南安阳师范学院将甲骨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殷契文渊”大型免费甲骨文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实现了甲骨文数字化工程的试点建模,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民能够随时跨越时空屏障而全面感受甲骨文的文化意蕴。互联网催化了多元文明的交融共生。一种文明如何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关键!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跨文化传播为多元文明的激荡、融合与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互联网在为文化交流互鉴提供新渠道、创发新形式、激发新动力的同时,也存在信息失真、噪音传播以及意识形态冲突等各种问题,因而可谓一把“双刃剑”。对此,必须始终保持清醒意识,通过多主体的紧密协作,共同为文明的交流互鉴打造干净、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摘编自张建宝《以网为媒深化文明的交流互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代因为具有宏大的气魄、豁达的胸怀,所以才能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多元文明,使其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B.敦煌壁画著名的飞天形象不仅与我国的道教有关,还融合了印度、希腊等宗教里的多元文化因素。这一形象的形成与唐代对文化的自信、开放、包容等有关。C.中国的文明互鉴自古已有。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就是被粟特商人带到中国的,而它的原始造型是小亚西亚赫梯文明中的来通杯。D.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丝绸、瓷器、火药和印刷术等也引发了西方文明的深刻变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能打破时空限制的互联网已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平台,也使文明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远超以往的任何时期。B.互联网在文明交流中的应用使多元文明的交融创新更快更好,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信息失真、意识形态冲突等。C.人们能通过“殷契文渊”大型免费甲骨文资源共享平台,随时随地感受到甲骨文的文化意蕴,这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对文明交流的促进作用。D.中华文明是通过交流互鉴取长补短而取得发展进步的。可见,只有坚持开放包容,才能推动文明的不断繁荣。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3分)A.圆明园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如仁寿殿、石佛寺、海晏堂、坛教寺等。B.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一切瞬间为茶而停了。(英国谚语)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D.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的论证结构。(4分)5.材料二中提到“通过多主体的紧密协作”“打造干净、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请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如何才能打造这样的网络空间。(4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雨落石巨段爱松父亲跟我说过,雨水和石头,一直在争斗。原来是石头占了上风,但后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雨水不是一天淋,也不是一个月淋,更不是一年淋,而是常年累月不断地淋。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神格蒙更喜好雨水,后来雨水完全占据了上风,它们在山林间下呀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多天都在下,再坚硬的岩石也给淋泡松了,一旦松了,就随时可能垮掉下来。让父亲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常年穿梭在落石频发的山崖小径。甚至有一次,他上山采药,眼睁睁看到,这个穿军装的青年要不是闪躲得快,差点就被一块从山上滚落的大石头砸中。这个青年的故事在我们族人中传得很多。我的父亲甚至告诉过我,天神格蒙在梦中启示,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中间,有一块神石,它是活的,会移动,还会自行闯入到族人的梦境中。碰巧的是,这块神石的汉字发音,和这个青年的名字一样,叫枝柱。瓦拉夺是我们族群最远也是最难进去的村寨,居住在那里的族人把病痛死亡之事传到我的父亲这里,到得进去时,往往距离这事已经过了几周。不过,自从穿军装的人们来了之后,这样的不幸事情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们会定期送医送药。我的父亲不但看到过,而且这次还准备和枝柱一起进去。让我的父亲颇感意外的是,在去瓦拉夺的路上,枝柱居然能够用半熟练的独龙族语和他交流。“你什么时候学的独龙话呀?”我的父亲问道。“刚入伍的时候就开始了,我们连队有个传统,老兵要指导新兵学习独龙话。”枝柱笑着答道。“你们怎么还有这个传统?”我的父亲有些不解。“如果不学会独龙话,咋和您交流?连队领导第一天集训就下了命令,为了更好地服务独龙族群众,每一位战士都得学好独龙话。”枝柱边说边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我的父亲和枝柱赶到妮娜家时,天色已晚。妮娜脸色苍白,躺在用一些粗麻破布铺成的地铺上,血迹斑斑,正痛苦地呻吟着。旁边的接生婆也焦急得手足无措,她跟我的父亲说,用了很多土办法,但就是没有办法接生出来,再这样下去,大人都要疼死掉了。我的父亲和枝柱几乎同时做出了同样的决定,立刻将妮娜转移到二十公里外的乡卫生所。此时天已经黑了,本来就阴沉沉的天,加深了这种黑,宛如野兽深色的瞳孔,令人生畏。枝柱将包里的手电筒取出,拿给我的父亲,请他打着照亮道路。他和随队的小战士立刻扛起妮娜,向着乡卫生所出发了。还没走出一里地,飘起了小雨,道路越发崎岖烂滑。枝柱和小战士争分夺秒,一路小跑。衣裤被荆棘刮破撕裂,手脚也被划伤出血,这些都顾不上了,黑夜中两个晃动的身影,就像两个正拼尽全力和死神抗争搏斗的勇士,在高黎贡山中,宛如天神格蒙在我的父亲梦境里安放的那块会活动的“神石”。由于抢救及时,妮娜顺利产下一名男婴。枝柱和小战士都很兴奋,我的父亲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像妮娜这样的情况,在以前只有等死,而现在,这些战士、医生,所有从外面来帮助族群的人们,多像是天神格蒙派来拯救族人苦难的天使。一天,小战士找到了我的父亲,他说,前几天枝柱带着他们,又去帮独龙族孤寡老人孟腊打柴火去了……“都怪我啊,连累了班长,”小战士难过得说不下去,沉默了一阵,又接着说,“我们下山往回走的时候,雨开始下大了。我不知道踩到了什么,脚下一滑,朝着悬崖摔去。这时,一只手猛地将我拽住,我还来不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一大坨石头砸中一个影子,班长连人带柴火坠下了悬崖,和那块落石一起翻滚进独龙江。”小战士说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眼泪簌簌往下淌。我的父亲又回想起枝柱救孕妇时憔悴而坚定的神色,那神色和他梦境中的“神石”是一样的。“今天早上,一个小孩抱了一只鸡来,说是要送给枝柱叔叔。我们一问,才知道这是班长一直在资助的学生……”小战士突然想起了什么,抹了抹鼻涕眼泪说。我的父亲此时也忍不住了,泪水充盈着他的眼眶……我的父亲说,后来他再没有梦到过“神石”,但他梦到过枝柱,梦到过枝柱身上的雨水,梦到过雨水中的军装闪闪发亮。(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第一段为了说明独龙族人居住的地方不宜居住,运用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地的雨水多,表现了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劣。B.本文第一段中,作者写了“雨水”使“再坚硬的岩石”也“可能垮掉下来”。这里所描写的岩石与题中的“石巨”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使读者心生好奇。C.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口语化,如:“它们在山林间下呀下”。这样写,也更符合文中人物的身份。文中也有一些描写语言生动形象,如:“加深了这种黑,宛如野兽深色的瞳孔”。D.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躺在用一些粗麻破布铺成的地铺上,血迹斑斑,正痛苦地呻吟着”,写出了妮娜危险的处境,为后文的情节作了铺垫。7.下列对文本中“神石”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写到雨水与石头的争斗,以及和神石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让故事笼罩在一种神秘的异族文化之中,也表现了独龙族人的蛮荒与对鬼神的迷信。B.小说中多次出现“神石”,这是本文中的重要物象,它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了全文,有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体现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C.小说结尾处父亲说再也没有梦到过“神石”,枝柱却进入他的梦中,父亲梦境的变化,表明枝柱已经成为独龙族新的“神石”,成为独龙族百姓的精神依靠。D.小说中的“神石”暗指枝柱,二者从名字相同到身影相似,再到神色一样。神石象征人民解放军改天换地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感染了人们,已经走进人们心中。8.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枝柱这一人物形象?(6分)9.有人认为本文的叙事角度不佳,限制了故事的呈现。你是否同意?为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六年,陇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干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围韩安国壁;又入渔阳、雁门,各杀略千余人。安国益东徙,屯北平;数月,病死。天子乃复召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元狩四年,大将军青既出塞,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前将军广并于右将军,出东道。东道回远而水草少,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亦阴受上诚,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公孙敖新失侯,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广不谢而起行,意甚愠怒。前将军广与右将军食其军无导,惑失道,后大将军,不及单于战。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遇二将军。大将军使长史责问广、食其失道状,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为人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猿臂,善射,度不中不发。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士以此爱乐为用。及死,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节选自《资治通鉴飞将李广》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与十余A骑奔B射杀C白马将D而复E还F至G其骑中H解鞍Ⅰ令J士皆纵K马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卒遇匈奴数干骑”的“卒”是通假字,意为“突然”,与“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中的意思不同。B.“胡”在古代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各民族。选文中“于是胡骑遂不敢击”,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中的“胡”都是指匈奴。C.“急责广之幕府对簿”中的“对簿”是“听训”之意,与成语“对簿公堂”的意思有所不同。D.“当死”中的“当”是“判处”之意,与“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传》)中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汉文帝、景帝期间,匈奴不时地在边界骚扰。李广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成亲之后身经大小七十多次战斗。B.匈奴曾经称李广为“汉朝的飞将军”,因为他英勇善战,善于骑射,成为匈奴心目中可怕的劲敌。匈奴十分畏惧他,有意躲避他。C.李广的一生都不太走运,虽然功劳很多,却一直不能封侯,最后不愿意面对刀笔小吏的盘问而自刎。李广把这当做是天意,这是一个悲剧人物。D.全军将士与百姓听到李广的死讯,知道他的和不知道他的,无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为他伤心落泪。可见,他的功绩之大,深得民心。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2)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14.选文主要写到李广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5-16题。祝英台近·春晚(南宋辛弃疾)宝钗分①,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②,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清平乐·春晚(北宋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③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注:①宝钗分:前人以分钗作为分别留赠的信物。②觑:看。③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词的词面上不着一“怨”字,却笔笔含“怨”,想要弭怨而怨仍萦绕不休,而一片怨语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了婉约词缠绵宛转的艺术风格。B.辛词中的“鬓边觑”三字,刻画少妇的心理状态细腻密致,维妙维肖。一个“觑”字,就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C,辛词下阕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典型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由“占卜”到“梦呓”,动作跳跃,由虚转实,表现出人物为愁所苦又无可奈何的心态。D.两首词都写到了黄莺的鸣叫,它们在词中的作用却因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同而不同。辛词中的黄莺仿佛在催落飞红,而王词中的黄莺却似在尽力留住春天。16.这两首词题目同为“春晚”,都描写了残春之景,但抒发的情感却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11分)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①________。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蜡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①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②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③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④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②________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亦真亦幻,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显现光明,在困难中指明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③________,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含寰宇,贯通古今,突显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18.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标序号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请进行修改,使表达通顺。(4分)20.请简要评析文中画波浪线句的修辞手法。(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本题共2小题,9分)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①________,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如唐朝大书法家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而舞蹈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根基。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基本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②________,可以使人看出有一匹马在跑,同时又能叫人觉得是人骑在马上,是在什么情境下骑着的。如果一个演员在“趟马”时“心中无马”,光在那里卖弄武艺,那他的动作就是程式主义的了。——我们的舞台动作,确是能通过高度的艺术真实,表现出生活的真实的。中国艺术上这种善于运用舞蹈形式,这种辩证地结合着虚和实的独特的创造手法,也贯穿在各种艺术里面。大至建筑,③________,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由舞蹈动作伸延,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段落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请根据文本内容,给“舞蹈精神”下个定义。(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实,以己为镜,又何尝不可知得失呢?我们走过的每段路,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这条路只可回头看,却不可回头走。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学年第二学期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案一、现代文(35分)1.(3分)答案B【解析】A项中因果倒置,材料一第四段“其宏大的气魄、豁达的胸怀是在多姿多彩的多元文明滋养下孕育出来的”,可见是“多姿多彩的多元文明”孕育了“其宏大的气魄、豁达的胸怀”。C项中“被粟特商人带到中国的”有误,材料一第二段“整件器物有可能是粟特商人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这只是一个推测的结论,并不能肯定是“被粟特商人带到中国的”。D项中“丝绸、瓷器”有误,材料一第五段“此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中国发明传入西方,引发西方文明的深刻变迁”,可见,“丝绸、瓷器”并没有“引发西方文明的深刻变迁”的作用。2.(3分)答案D【解析】D项中“中华文明是通过交流互鉴取长补短而取得发展进步的”有误,材料一第三段中“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时能推陈出新”,所以应还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只有坚持开放包容,才能推动文明的不断繁荣”也表述不当。材料一第六段中“只要坚持兼容并包、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3.(3分)答案C【解析】C项中的“羌笛”是流传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吹管乐器,无法体现材料一强调的“文明互鉴的作用”。4.(4分)①运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②第一段提出观点,文明交流互鉴能互利共赢。③第二至五段以玛瑙杯与唐代为例,论证了通过交流互鉴,能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④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强调要坚持兼容并包开放包容的态度。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也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结合文本分析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5.(4分)①首先,国家要完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始终保障互联网平台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②其次,发挥政府在文化交流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文化交流的支持。鼓励和支持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多元文化交流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等切实支撑。③再次,强化主流媒体的优势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④最后,以“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理念吸引和调动最广泛的主体参与。(评分标准:每点1分,关键词为“法规的制定”“引领作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人人参与传播”等,意思接近即可。)6.(3分)答案A【解析】“为了说明独龙族人居住的地方不宜居住”是错误的,应是“为后文情节作了铺垫”;也没有用到“夸张”手法。7.(3分)答案A【解析】“也表现了独龙族人的蛮荒与对鬼神的迷信”是有误,应为“激发读者的好奇”。8.(6分)①小说主要运用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为了更好地服务独龙族群众,每一位战士都得学好独龙话”表现枝柱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神态描写,“枝柱救孕妇时憔悴而坚定的神色”表现他为救助百姓时的坚毅性格。动作描写,“枝柱将包里的手电筒取出,拿给我的父亲,请他打着照亮道路”表现他虑事周全的性格。②运用细节描写。如:“衣裤被荆棘刮破撕裂,手脚也被划伤出血”表现他一心为民时的坚毅性格与英勇无畏的精神。③通过他人来侧面烘托枝柱这一人物形象。如:通过小战士叙述枝柱帮老人打柴火、资助学生等故事,表现了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④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如:救妮娜时,要将她转移到二十公里外的乡卫生所,天黑又阴沉,路已难走,可是“还没走出一里地,飘起了小雨,道路越发崎岖烂滑”,环境的恶劣更衬托出枝柱可贵的精神。(评分标准:每点2分,写清手法,并结合文本,意思相近即可)9.(6分)不同意。①“我的父亲”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增强了故事的现场感,使故事真实可信。②通过“我的父亲”的经历和见闻把枝柱救助妮娜和帮助孤寡老人以及舍身救人的情节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故事灵动流畅。③以我父亲的视角来展开叙述,更细腻地表现枝柱英勇无私、关爱百姓的性格,使其伟大军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我的父亲”是独龙族人,由他来讲述故事,更能体现解放军对边疆人民的深刻影响,深化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方式的能力。①分析“父亲跟我说过”“让父亲记忆犹新的是”“我的父亲不但看到过,而且这次还准备和枝柱一起进去”“我的父亲又回想起枝柱救孕妇时憔悴而坚定的神色”等句子,可知“我的父亲”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增强了故事的现场感,使故事真实可信。②“我的父亲和枝柱赶到妮娜家时……我的父亲和枝柱几乎同时做出了同样的决定,立刻将妮娜转移到二十公里外的乡卫生所……我的父亲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叙述了“我的父亲”和枝柱救助妮娜的情节;“小战士找到了我的父亲,他说,前几天枝柱带着他们,又去帮独龙族孤寡老人孟腊打柴火去了……今天早上,一个小孩抱了一只鸡来,说是要送给枝柱叔叔。我们一问,才知道这是班长一直在资助的学生……”“我的父亲”从小战士那里知道了枝柱帮助孤寡老人、舍身救人以及资助学生的事情,通过“我的父亲”的经历和见闻把这些情节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故事灵动流畅。③从我父亲的视角来展开叙述,“让我的父亲颇感意外的是,在去瓦拉夺的路上,枝柱居然能够用半熟练的独龙族语和他交流”“黑夜中两个晃动的身影,就像两个正拼尽全力和死神抗争搏斗的勇士,在高黎贡山中,宛如天神格蒙在我的父亲梦境里安放的那块会活动的‘神石’”“我的父亲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多像是天神格蒙派来拯救族人苦难的天使”“我的父亲说,后来他再没有梦到过‘神石’,但他梦到过枝柱,梦到过枝柱身上的雨水,梦到过雨水中的军装闪闪发亮”,这些内容更细腻地表现枝柱英勇无私、关爱百姓的性格,使其伟大军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这个青年的故事在我们族人中传得很多”,“我的父亲”是独龙族人,由他来讲述故事,更能体现解放军对边疆人民的深刻影响,深化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二、古诗文(35分)10.(3分)答案BFI【解析】原文: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句意:带上十几个骑兵奔向前去,射杀了那位白马将军后,重新返了回来。抵达他的百骑阵营中后,马上解下马鞍,命令战士们解开战马,躺倒休息。11.(3分)答案D【解析】“副有罪,当相坐”的“当”是应当之意。12.(3分)答案A【解析】“成亲之后”错,“结发”在文中指年少时。13.(8分)(1)一直到今天才终于有机会正面对抗单于,所以我很愿意做前锋,率先和单于拼个你死我活。(评分标准:“乃”,“才”;“当”,“对抗”;“居前”,“做前锋”;“死单于”,省略介词“于”,且是状语后置句各1分)(2)他率领军队,在绝境中找到水源,如果士兵们没有全部喝过,李广就不会沾水。(评分标准:“将”,“率领”;“乏绝之处”,“绝境”;“近水”,“沾水或接近水”;语句通顺各1分)14.(3分)①李广带着百名骑兵,遭遇了匈奴数千骑兵,他智退敌军。②匈奴的两万骑兵入侵右北平郡,当李广做右北平太守,匈奴就退兵了。③李广主动请求为先锋,大将军没有同意。④李广迷路误了军机,被责问,因不愿面对刀笔小吏而自刎。⑤李广行军时与士兵们同甘共苦。(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汉景帝中元六年,陇西人李广担任上郡太守,曾经带领一百名骑兵外出,突然遭遇了匈奴骑兵数千骑。匈奴人看见李广一行,还以为是汉军大部队派来的诱兵,都吃惊不小,随即上到山上摆开阵势。李广手下的一百名骑兵很害怕,都打算骑马逃跑,李广劝阻他们说道:“我们距离大军足有数十里远,如今仅仅依靠这一百名骑兵往回跑,一旦匈奴人追杀射击。我们可就立马完了。如果我们留在这里不走,匈奴人一定会把我们当做大军的诱敌队伍,必定不敢轻易进击我们。”说罢,李广便命令骑兵们说:“前进!”于是就去到距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了下来,李广命令道:“统统下马,解下马鞍!”他手下的骑兵都说:“现在大敌当前,一旦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我们怎么办?”李广说道:“敌人本以为我们会逃跑;我现在下令都解下马鞍,就是向他们表示我们不会逃跑的,好以此来坚定他们认为我们是诱敌部队的想法。”于是匈奴骑兵果真不敢进攻他们。这时从匈奴队伍里冲出一位骑白马的将领来,监护他的军队。李广见状飞身上马,带上十几个骑兵奔向前去,射杀了那位白马将军后,重新返了回来。抵达他的百骑阵营中后,马上解下马鞍,命令战士们解开战马,躺倒休息。当时,正好将近黄昏,匈奴骑兵始终对李广部队的行为感到奇怪,不敢轻易出击。到了半夜,匈奴军队依旧认为附近有汉朝大军埋伏,准备在夜间突袭他们,所以吓得都领兵撤离了。等到黎明时,李广才率军返回到汉军大营。元朔元年秋季,匈奴出动两万骑兵入侵汉境,杀死了辽西郡的太守,俘虏了两千多人,包围了韩安国守卫的汉军壁垒;又进犯渔阳和雁门两地,在两个地方都各杀害、俘虏了一千多人。韩安国不得已率军迁往更远的东边,屯驻北平;没过几个月,就病死了。于是武帝不得不再次起用李广,让他做右北平太守。匈奴曾经称李广为“汉朝的飞将军”,可见他们十分畏惧李广,所以就有意躲避他,连续数年都不敢轻易入侵右北平郡。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出塞后,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单于的住地,于是就亲自领精兵挺进,而且还命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一处,从东路进军。李广因为东路迂回遥远,而且水草稀少,于是就主动请求说道:“我的部队是前将军的部队,现在大将军却将我部改为东路军。我从刚开始做一名士兵就与匈奴作战,一直到今天才终于有机会正面对抗单于,所以我很愿意做前锋,率先和单于拼个你死我活。”卫青出征前曾暗中受到汉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纪已老,多次背运,所以千万不要让他与单于正面交锋,担心他会在擒拿单于过程中出什么差错。”而公孙敖刚刚失去侯爵的爵位,卫青想让他同自己一道正面和单于对抗立功,所以才将前将军李广调为东路。李广得知内情后,坚决向卫青推辞,却遭到了卫青的拒绝。李广于是没有向卫青辞别就动身前行,心中的恼怒自不必说。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率领的东路军因为没有人做向导,于是在沙漠中迷路了,所以落到了大将军卫青的后面,没来得及参与和单于的那一场战争。一直到卫青率部班师回营,经过沙漠南部时才碰上了迷路的李广、赵食其所部。卫青派长史责问二人迷路的具体情况,并责令李广立刻到大将军处听候发落。李广说道:“众校尉都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了方向,我现在就一个人到大将军的幕府去听候处置。”说罢又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年少时作战到现在和匈奴大大小小有过七十多场战争,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和匈奴首领单于当面交锋的机会,而大将军却把我部从前锋调到东路,路途本来就曲折遥远,后来又迷失了道路,这一切难道不是天意吗?何况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哪里还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于是便拔刀自刎。李广一生为人清廉,一得到赏赐就会马上分给部下,与部下吃住在一起,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俸禄的官,家里却没有任何多余的财产。他的手臂像长臂猿的手臂一样又长又灵活,尤其擅长射箭,如果预料到射不中目标,就不放箭。他率领军队,在绝境中找到水源,如果士兵们没有全部喝过,李广就不会沾水;士兵们没有全部吃过食物,李广就不会进食。士兵们因此很乐意做他的部下。等到李广自刎而死后,全军都为之痛哭流涕。百姓听到他的死讯,知道他的和不知道他的,无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没有不为他伤心落泪的,而右将军赵食其一人被交付幕府审判,其罪当死,后来赎了身成为平民。15.(3分)答案C【解析】“由虚转实”有误,应为“由实转虚”,“占卜”是实写,“梦呓”是虚写。16.(6分)①辛词除了惜春之情,还表达了对离人的思念盼归之情。“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写了两人分别时的情景,残春之景更增添了离别的愁苦。“试把花卜归期”写出人物盼着离人早日归来的心情。②王词由伤春、惜春而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抒发了年华虚度之感。“晓来思绕天涯”由即将逝去的春宵想到春天的匆匆归去,引起词人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③王词还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慨,表达了自己孤高自傲、不肯依附权贵的品质。“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描写暮春时节杨花自由自在随春风飞扬,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是作者耿直不阿人格的象征。(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读懂诗歌】《祝英台近·春晚》在桃叶渡口,我们分钗别离,南浦烟柳黯淡,一片凄迷。从此,我最怕登楼,在十日九风雨的天气。黄莺不住地鸣叫,催落飞红满天,也没有人去理会!更不用说去劝劝黄莺:别再看着鬓边戴的花,取下来仔细端详,用花瓣推算归期。刚戴到头上,又取下重新数一数,这样才心里满意。昏暗的灯光下,还记得梦中哽咽自语:是春天把愁给人带来,春天不知回到哪里,为什么不把愁也带去?《清平乐·春晚》怎么都无法将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让这满地都是脏污的凋落残花。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随风飘扬的杨絮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17.(6分)(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3)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3分)①俯拾皆是②跌宕起伏③荡气回肠【解析】①“俯拾皆是”,形容数量很多,极容易得到。因前面有“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强调的是到处可见,故选用“俯拾皆是”。②“跌宕起伏”,形容事情富于变化,不稳定。根据“毛泽东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这一语境,故选用“跌宕起伏”。③“荡气回肠”,形容乐曲、文辞等十分优美动人。根据“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故选用“荡气回肠”。19.(4分)②“情感意念”后面加上“的载体”,③“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改为“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解析】此题有两处错误:一是搭配不当,少了宾语中心语,“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后面加上“的载体”;二是语序不当,应先理解后交流。(评分标准:写对一个序号得1分,改对一处得1分,共4分。)20.(4分)①运用了引用的手法。引用了毛泽东的话,充分说明了“毛泽东诗词偏重于豪放格调”的特点,更有说服力。②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强调了两大流派的不同特色。(评分标准:能指出所用的一种修辞,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得2分,写对两种得满分。)21.(6分))①具有共同的特点②例如“趟马”这个动作③小至印章(其它小的艺术形式都可以)【解析】第一处,从下一句“它们里面都贯穿着”,可推知填写的是共性的特点。第二处,从后文的解释可知,这里是在举例说“趟马”。第三处,从前一句“大至建筑”可推知句式特点及其内容。22.(3分)舞蹈精神是由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动作延伸出来的(1分),能显示虚灵的空间,表现生活的真实(1分),贯穿在各种艺术里的一种富有美感的艺术风格(1分)。(评分标准:若学生答出“符合审美原则”的艺术风格,也可得分;答出基本要点、意思对即可)四、作文(60分)23.写作指导:审题:题目给出了一段富有哲理的材料,引导考生对人生道路和经历进行深度思考。“我们走过的每段路,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提示我们,无论是生活中的哪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独特的痕迹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